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为了明确危害白及的烟草疫霉与以往其他寄主上的烟草疫霉在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性上的异同,试验以烟草疫霉病病原菌Bjphy4菌株为材料,进行了白及疫病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和侵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菌的生长和产孢最适培养基为V8培养基,最适氮源为蛋白胨,菌丝生长和产孢子囊的最佳碳源不同,葡萄糖作碳源时最适宜菌丝生长,而淀粉作碳源时最利于病菌产孢子囊,最适pH值为7,最佳培养温度为25~30℃,最适光照条件为全黑暗培养;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47℃;白及疫病病原的侵染特性测定结果显示,28℃为病菌的最佳侵染温度,相对湿度越高越利于病菌侵染,超过90%时适宜发病,全黑暗情况下更利于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2.
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 var. nicotianae)的寄主范围,为烟草黑胫病菌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人工模拟烟草黑胫病菌在田间的侵染途径,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接种61种农作物及杂草的活体或离体组织,结合柯赫氏法则鉴定,对烟草黑胫病菌的寄主范围进行较为系统的大样本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条件下可侵染21科41属51种植物,在不创伤条件下可侵染10科15属16种植物,首次发现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21科40属47种植物,在人工不创伤接种条件下可以侵染10科12属12种植物。【结论】烟草黑胫病菌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的寄主范围较为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常见农作物和烟田常见杂草,当这些植物在有利于病害发生的高温阴雨潮湿气候条件下,在田间农事活动中受到机械创伤或遭受虫伤甚至没有损伤时,烟草黑胫病菌可能会对这些植物造成侵染,生产中应注意避免烟草同潜在寄主作物间作或连作。及时防除烟田杂草对烟草黑胫病菌所致病害的有效治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和孢子产生条件及寄主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条件,在主要营养条件中木糖、葡萄糖和蔗糖为最适碳源;蛋白胨为最适氮源;PDA和Czapek为最适培养基。环境条件中温度20~25℃、pH7和黑暗对生长最好。该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宜条件和生长条件基本相同,即病菌生长好孢子成量亦多,反之则少。经接种在15科30种植物中茄科植物中的马铃薯、蕃茄、茄子、龙葵、蔓陀萝和蓼科中的本氏蓼可以被侵害而其他作物和杂草则不能侵害。  相似文献   

4.
对烟草立枯病菌的侵染方式及部位、侵染时期、侵染条件和交互致病性等方面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伤口有利于烟草立枯病菌的侵染;病菌可侵染烟株的叶肉、叶脉、茎部(上中下)及根部等多个部位导致发病;烟株易被侵染的生育期为苗期,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无伤接种的发病率明显降低;25~30℃为病原菌侵染的适宜温度,15℃时病原菌不能侵染烟株;当土壤含水量在47.83%~76.41%范围内时,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病情指数随之增高;利用改良的选择性培养基测定显示,土壤含菌量越高病情越重;交互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烟草立枯病菌可侵染水稻和玉米,同时玉米纹枯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也可引起烟草发病。  相似文献   

5.
土壤因子对茄黄萎病菌侵染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土质等因子对茄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albo-atrum) 生长和对寄主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土壤温度15~30℃范围内均能生长,而以20~25 ℃范围内生长最好;病菌在pH 6.2的土壤中生长最快;土壤含水量对病菌生长也有影响,土壤过干,病菌不能生长。病菌对茄苗的侵染受土壤温度、湿度以及土质条件等的影响,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湿度条件下病菌的侵染力强,发病重;粘土条件下发病重,其次为壤土。  相似文献   

6.
比较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和黑斑病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5~ 30℃和20 ~ 25℃;pH6~9培养条件更有利于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烟草赤星病菌利用葡萄糖和蔗糖的能力明显大于黑斑病菌;两病原菌对硝酸铵、硫酸铵和干酪素的利用情况基本相同,利用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素、硝酸铵、硫酸铵;...  相似文献   

7.
荔枝采收后在28℃下贮藏,炭疽病、霜疫病和酸腐病的发病率分别为95.3%、6.5%和8.2%。炭疽病在采后3-4天开始表现症状,7天后发病率为60.8%~100%,9天后发病率为83.1%~100%,该病害是引起荔枝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主要来自采前潜伏侵染。从幼果果皮上可分离出潜伏侵染的炭疽病菌,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达到90%左右。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较高的荔枝果实。其采后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量、果皮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升高,褐变腐烂较快,贮藏效果较差,即使在采后用杀菌剂处理,防治效果也不明显。采收时荔枝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贮藏效果越好。在荔枝果实生长期间喷雾2-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荔枝采收后炭疽病的发生严重程度,提高荔枝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烟草黑胫病是烟草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烟草生产.为了模拟室外不同气象条件下烟草黑胫病的最适发生环境,就不同培养条件对贵州省烟草黑胫病菌生长和产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为25~30℃、全黑暗条件最适合烟草黑胫病菌生长,且菌丝浓密;生长旺盛的菌丝块经3次换水,于28~30℃、连续光照、水浸条件下黑胫病菌产孢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pH值、氮碳源及无机盐对稻曲病菌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和寄主生育期对病菌侵染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为28℃;菌丝在pH值3~10之间均可以生长、最适pH值为6~7。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8℃。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L-天冬门酰胺,最佳浓度分别为2%和0.2%;无机盐为磷酸氢二钠与硫酸镁组合。病菌孢子释放量受气象因子影响较大,晴天夜间释放为主,阴雨天全天释放。孕穗前、中期为稻曲病菌主要侵染时期。  相似文献   

10.
烟草黑胫病菌培养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对烟草黑胫病菌的若干培养性状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特性的稳定性,为烟草黑胫病的相关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从安徽10个主要生产烟草的市(县)多点采集发生烟草黑胫病的烟株,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经纯化后获得69个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 Breda de Haan var. nicotianae Waterh.)菌株,对其进行游动孢子囊的诱导、配对培养、生长特性测定等进行研究。【结果】烟草黑胫病菌的主要培养性状为:异宗配合,与标准相对交配型菌株配对培养可以产生有性器官;卵孢子球形,满器或不满器,雄器围生,藏卵器小;孢子囊多近球形,乳突明显,有双乳突现象,孢子囊具脱落性,且孢子囊柄短,不对称孢子囊较常见,孢子囊外着生有长短不一的附属丝;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最高生长温度大于35℃,小于40℃,最低生长温度大于8℃,小于10℃。【结论】供试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与前人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初步认为10多年来生态环境和农业措施的变化没有导致烟草黑胫病菌的生长性状发生较大的改变,表明烟草黑胫病菌的培养性状是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