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达到一次使用除草剂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笔者开展了2甲·辛酰溴等3种新型阔叶杂草除草剂与高效氟吡甲禾灵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苗期茎叶喷雾防除胡麻田杂草试验。结果表明: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与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等7种禾本科杂草除草剂混用对胡麻田阔叶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4.17%~98.71%之间。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80%溴苯腈SP 600 g/hm2与108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50 g/L唑啉草酯EC 1350 mL/hm2、15%炔草酯WP 750 g/hm2混用对胡麻田禾本科杂草均具优良防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97.22%~100%之间。从安全性、兼防效果、用药成本和增产效果综合评价,40%2甲·辛酰溴EC 1500 mL/hm2或30%辛酰溴苯腈EC 1500 mL/hm2+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EC 1500 mL/hm2或10%精喹禾灵EC 900 mL/hm2是苗期茎叶喷雾一次用药兼防胡麻田阔叶杂草与禾本科杂草的最佳组合,宜在胡麻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6种不同除草剂对糜子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除糜子田杂草的高效除草剂,本试验选取了6种除草剂对防除糜子田杂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糜子4~5叶期,选用56%二甲四氯钠盐可湿性粉剂和24%辛酰溴苯腈,在剂量分别是756g/hm 2和375g/hm 2时防除糜子田杂草的效果最佳,株防效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4.
<正>问:辛酰溴苯腈能用于小麦田除阔叶草吗?防除大部分阔叶杂草基本没问题吧?答:辛酰溴苯腈能用于小麦田除草,掌握在小麦3~5叶期,阔叶杂草基本出齐、4叶期之前施药。山东侨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25%辛酰溴苯腈乳油,登记用于冬小麦田茎叶喷雾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每公顷纯药推荐用量375~562.5克。辛酰溴苯腈是选择性苗后茎叶处理触杀型除草剂,主要由叶片吸收,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有限的传导,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土壤封闭处理对棉花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棉花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对棉花田主要杂草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反枝苋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在有效成分用量为607.5、810、1012.5、1620 g a.i./hm2条件下,药后40天总鲜种防效为86.1%、91.7%、96.7%、99.3%,防治效果较好,棉花的增产率为26.04%~28.87%。因此,27%二甲戊灵·砜吡草唑乳油可采用土壤喷雾防除棉田杂草,对棉花安全,推荐剂量为607.5~1012.5 g a.i./hm2。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明确氰氟草酯对谷子的安全性和杂草的敏感性,为氰氟草酯在谷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谷田恶性杂草牛筋草和谷莠子对氰氟草酯分别为高度敏感(GR90 45.02g a.i./hm2)和一般敏感(GR90 124.13g a.i./hm2)。氰氟草酯对冀谷39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大于2,且为不敏感(GR10 284.05g a.i./hm2),对豫谷18和杂草的选择性指数小于1,且为高度敏感(GR10 13.70g a.i./hm2)。冀谷39的抗药性指数为9.65。田间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氰氟草酯能有效防除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田间的禾本科杂草,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防效高,氰氟草酯在110g a.i./hm2剂量下对牛筋草和马唐的鲜重防效和株数防效均高于96%;氰氟草酯对谷莠子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110g a.i./hm2剂量对谷莠子的鲜重防效大于80%,对冀谷39的株高和鲜重没有影响。结果揭示了抗除草剂谷子品种冀谷39对氰氟草酯有较强的耐药性,普通谷子品种豫谷18对氰氟草酯没有耐药性,合理使用氰氟草酯能够有效防除冀谷39田间的多种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7.
几种茎叶除草剂防除高粱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粱田除草效果好、价格适宜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在高粱苗后6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了6种茎叶除草剂的药效、安全性及成本。结果表明,6种除草剂对高粱均无明显药害;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对高粱田难防禾本科杂草有特效,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91.41%和93.54%,成本为330元/hm 2;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对阔叶杂草防效显著,且对杂草的综合防除效果最好,鲜重防效和株防效分别为92.76%和91.52%,成本为300元/hm 2。高粱田苗后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1 500mL/hm 2+增效剂450mL/hm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 000mL/hm 2+50%二氯喹啉酸WP 750g/hm 2+57% 2,4-滴丁酯EC 450mL/hm 2。  相似文献   

8.
春播早熟区谷田除草剂筛选及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明确适合在春播早熟区应用的除草剂种类与用量,为该区域普及谷子轻简高效栽培技术提供技术支撑。选择4种当地农资市场出售的主要谷田除草剂及两种喷施方法,对株防效、鲜重防效、产量、出苗率及株高进行研究。结果得出:(1)10%单嘧磺隆对双子叶杂草防效高达92%以上,且5种浓度基本一致。综合对单、双子叶杂草的25天和40天防效,莠去津播后苗前≥10%单嘧磺隆≥二甲四氯钠≥莠去津苗后≥2,4-D丁酯,其中以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以浓度3000、4500 g/hm2喷施效果最好。(2)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3000、2250 g/hm2处理、莠去津种后苗前喷施750、1500 g/hm2处理增产幅度大。(3)对出苗影响小的是:莠去津播后苗前750、1500 g/hm2处理、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 2250 g/hm2处理、2,4-D丁酯1500 g/hm2处理。前期抑制生长强烈的是10%单嘧磺隆和莠去津播后苗前处理。综所上述:适宜的除草剂、用药浓度及施用方法为10%单嘧磺隆除草剂的1500、2250 g/hm2和莠去津除草剂播种后出苗前1500 g/hm2喷施。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胡麻田野黍子的高效除草剂,进行了7种除草剂防除胡麻田野黍子应用研究.结果表明,50 g·L-1唑啉草酯乳油75 g·hm-2(有效成分、下同)的株防效为86.48%,鲜重防效为92.87%;10.8%高效盖草能乳油145.8 g·hm-2的株防效为90.83%,鲜重防效为96.27%.150 g·L-1精吡氟禾草...  相似文献   

10.
李爱国 《种子科技》2023,(13):19-21
为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对糯高粱种子和幼苗的为害,实现精少量播种,大面积推广糯高粱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针对引进的7种不同种衣剂进行不同剂量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播前100 kg糯高粱种子用40%溴酰·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50 m L包衣处理表现突出,可使出苗率达到94.12%,地下害虫防效达到82.67%,实现产量11 178.92 kg/hm2,比处理8(CK)产量10 585.29 kg/hm2增加593.63 kg/hm2,增产率为5.61%,并对糯高粱生长安全,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麦草畏、苯磺隆、滴?氨氯等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对恶性杂草刺儿菜的防除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茎叶喷雾法测定了18种除草剂对刺儿菜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施药后30天,26%滴?氨氯水剂和48%麦草畏水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最高,分别为71.19%、70.69%和91.63%、88.67%;其次为10%乙羧氟草醚乳油和41%草甘膦水剂,株数防效分别为64.88%和63.15%,鲜重防效均为84.69%。其余药剂对刺儿菜的株数和鲜重防效差,防效在60%以下。20%百草枯水剂、25%辛酰溴苯氰乳油和24%乳氟禾草灵乳油处理区药后15天防除刺儿菜效果较好,但药后30天刺儿菜复生现象明显,防除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氟咯草酮及其混剂对棉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在棉田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采用土壤喷雾法测定比较了各单剂及相应混剂对杂草的田间防效,并对棉花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氟咯草酮分别与二甲戊灵、乙草胺混用时对反枝苋、铁苋菜、醴肠、马齿苋、牛筋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根据室内及田间试验观察,并综合防效、成本等因素,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推荐以下2种药剂混用组合在棉花田播后苗前进行推广应用: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二甲戊灵495.0 g a.i./hm2;氟咯草酮450.0 g a.i./hm2 乙草胺750.0 g a.i./hm2。  相似文献   

13.
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药剂防除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安全性除草剂,选用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0%噻吩磺隆WP和65%甲·灭·敌草隆WP对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均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是防除蔗园恶性杂草香附子的理想除草剂。20%噻吩磺隆WP最适宜用量为1125 g/hm2(有效成分225 g)、65%甲·灭·敌草隆WP为3150 g/hm2(有效成分2047.5 g)。2种药剂均可在香附子生长旺盛期(株高10~15 cm),按每公顷用药量兑水675 kg进行定向茎叶喷雾,药后15天防除效果可达87.9%以上。  相似文献   

14.
穗颈瘟是湖南晚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通过氮肥用量与抛秧密度互作,研究其对晚稻穗颈瘟发生的影响,以期从栽培角度为晚稻穗颈瘟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撑。试验设置4个氮肥用量(N0、N1、N2、N3)与3个抛秧密度(D1、D2、D3)。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条件下,各发病参数随密度的增加均呈“凹”形趋势,而在同一密度条件下,各发病参数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处理(N3D1)穗颈瘟发生最严重,其病穗率、病蔸率、病情指数分别为10.76%、69.56%、12.65%。SPAD值与病穗率、病蔸率、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294、0.8325、0.746,达显著水平。单穴叶面积与病穗率、病蔸率、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259、0.8481、0.8407,均达极显著水平。施用氮肥为180 kg/hm2、栽植密度为26.25万兜/hm2时,既有利于促进晚稻生长,还可减少穗颈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合成抑制剂类除草剂诱导油菜雄性不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澄宇  何蓓如 《作物学报》2014,40(2):264-272
甘蓝型油菜对以乙酰乳酸合酶为靶标的磺酰脲类等除草剂很敏感, 其中部分除草剂具有很强的化学杀雄作用。本文通过油菜抽薹期叶面喷施试验, 比较26种能够抑制氨基酸生物合成的除草剂及复配剂对甘蓝型油菜雄蕊育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除过双草醚、麦喜、胺苯磺隆外, 其余23种除草剂均对油菜具有不同程度杀雄作用。其中600 mg hm–2的咪唑乙烟酸、150mg hm–2的吡嘧磺隆、240 mg hm–2的烟嘧磺隆、200 mg hm–2的单嘧磺隆和120 mg hm–2的氯磺隆具有较高杀雄率, 但容易产生药害。而60~90 mg hm–2的酰嘧磺隆、苯磺隆及其复配剂对油菜杀雄率大于95%, 持续时间长, 对雌蕊结实性能影响较小, 且在2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上杀雄效果稳定, 可以作为油菜等植物的最佳化学杀雄剂活性成分。本试验证明可以从氨基酸合成抑制型除草剂中筛选化学杂交剂, 为进一步开发化学杀雄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更合理、有效地应用红彩真猎蝽防治重要的烟草害虫提供科学依据,采用“Y”型嗅觉仪,研究了红彩真猎蝽成虫对烟蚜若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幼虫的选择性及选择偏好。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成虫对烟蚜若蚜、3龄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具有显著的正向趋性,选择3种猎物的红彩真猎蝽数量分别达到34.44%、40.00%、51.11%。从猎蝽选择猎物所需时间来看,红彩真猎蝽选择烟蚜若蚜、烟青虫3龄幼虫、斜纹夜蛾3龄幼虫平均耗时分别为14.53、13.44、9.38 min,且猎蝽选择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所需时间显著短于选择烟青虫3龄幼虫和烟蚜若蚜。红彩真猎蝽对3种猎物偏好性的研究发现,选择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红彩真猎蝽成虫数量显著高于选择烟蚜若蚜和烟青虫3龄幼虫的猎蝽(P<0.05),而选择烟蚜若蚜和烟青虫3龄幼虫的猎蝽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显著的偏好性。这些研究结果对人工繁育红彩真猎蝽,并广泛用于防治这些重要害虫,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涛  李玮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0):169-172
为了探讨甜荞麦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期。以当地主栽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种植密度(B1:45万/hm2、B2:75万/hm2、B3:105万/hm2、B4:135万/hm2)和播期(A1:7月28日、A2: 8月7日、A3:8月27日)2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主茎分枝数和主茎节数的影响不显著,而不同播期对甜荞麦生育期、株高和主茎节数有较大影响。其中,8月27日(A3)播种的生育期比7月28日(A1)、8月7日(A2)播种的生育期长10天左右,株高比A1、A2平均矮9 cm和12 cm,主茎节数相应减少3.8节和2.7节,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对主茎分枝数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的播期、密度对甜荞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各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产量最高的为A1B4处理,其产量为3997.55 kg/hm2,比产量最低的A2B1处理增产134.25%;A1B3、A1B4、A2B4处理的产量分别为3970.25、3997.55、3970.20 kg/hm2,是本试验中较高的产量,可见,105万/hm2~135万/hm2的播种密度和适当提早播期(7月底到8月上旬)能获得较高荞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川芎等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晶  黄闺  金晨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4):226-231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物对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川芎、五加皮、独活等6种中草药作为原料从中提取抑菌液,测定其对3种柑橘病原菌(白霉、柑橘褐腐疫霉、指状青霉)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不同柑橘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均不同,其中,川芎的抑菌作用最为明显,当其浓度低至1.0×10-3 g/mL时,对3种病原菌仍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进一步的涂膜保鲜试验证明,添加0.10%川芎提取液于壳聚糖膜中,对柑橘保鲜效果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山西省高粱田杂草防除难的问题,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山西省高粱田土壤封闭剂和茎叶处理剂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金都尔和2,4-D丁酯单剂用量分别在6750、1350、1200 mL/hm2以下时,高粱出苗安全且除草效果好;莠去津和金都尔复配组合最优配比为5250 mL/hm2+ 900 mL/hm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单剂二氯喹啉酸、莠去津、二甲四氯、2,4-D丁酯除草效果较好且对高粱产量影响较小,使用剂量分别为750 g/hm2、2700 g/hm2、1500 g/hm2、 1050 mL/hm2;复配剂最优配比为莠去津2250 g/hm2+二氯喹啉酸 600 g/hm2、莠去津2250 g/hm2 +2,4-D丁酯300 mL/hm2和苯达松3000 mL/hm2+二氯喹啉酸75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