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巷道式孵化以其独特的气流方式区别于厢式孵化。巷道式孵化器的气流把含氧量最多的新鲜空气带给老的胚胎,把各阶段老胚胎释放的热量又供给需热的各阶段胚胎的发育,并始终保持着理想的设计温度。因而,所需功率相对较小,且孵化容量大,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讨论了进行巷道式孵化的孵化厅布局及孵化操作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正大肉鸡发展中心采用巷道式孵化器对7批艾维茵父母代种鸡的320万枚种蛋进行孵化,获得了优异的孵化成绩,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94.75%,入孵蛋孵化率平均为85.67%,健雏率平均为98.28%。  相似文献   

2.
巷道式孵化以其独特的气流方式区别于厢式孵化。巷道式孵化器的气流把含氧量最多的新鲜空气带给老的胚胎,把各阶段老胚胎释放的热量又供给需热的各阶段胚胎的发育,并始终保持着理想的设计温度。因而,所需功率相对较小,且孵化容量大,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讨论了进行巷道式孵化的孵化厅布局及孵化操作技术。中国农业大学正大肉鸡发展中心采用巷道式孵化器对7批艾维茵父母代种鸡的320万枚种蛋进行孵化,获得了优异的孵化成绩,受精蛋孵化率平均为94.75%,入孵蛋孵化率平均为85.67%,健雏率平均为98.28%。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蛋重对孵化过程中失重率及孵化率的影响,选取200枚海兰褐种蛋进行孵化,先称量初始重,孵化过程中分别测定7日龄、15日龄蛋重的变化。结果表明:箱式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表现与蛋的初始重呈正相关,蛋初始重越大,在孵化过程中失重越大,但是蛋重与孵化过程中失重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γ射线辐照对鸡胚胎发育的刺激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0.5,1.0,Gy^60Coγ射线孵前辐照滨白蛋鸡和AA肉鸡商品代种蛋,孵化试验表明,低剂量γ射线照射对鸡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刺激效应,使一些在孵化中不能发育的受精卵得到正常发育,滨白蛋鸡辐照组种蛋胚胎发育的卵数比对照组高5.46%~6.72%(P〈0.01),孵化率比对照组高4.4%(P〈0.01)。AA肉鸡种蛋辐射组胚胎发育的卵数比对照高5.46%~5.54%(P〈0.01),孵化率0.5Gy  相似文献   

5.
目前平养蛋鸭只能采用家系选育法而不能采用个体选育法,这是因为在平养条件下很难实现蛋鸭与所产蛋的准确对应.蛋鸭家系选育法的主要缺点是复杂,劳动强度大,准确度低,严重影响选种的精度和效率.在平养环境下实现蛋鸭个体选育法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智能化无应激的精确识别和标记蛋鸭个体与其所产种蛋的方法.该文以蛋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平养蛋鸭种蛋智能收集和标记系统设计框架,给出了上位机和下位机的组网拓扑图和逻辑控制算法.该系统采用射频技术和光电传感器技术融合,实现了蛋鸭产蛋个体的准确识别,识别正确率为100%.利用非接触式喷码打印技术将蛋鸭个体编号信息记录在其所产种蛋蛋壳上,解决了蛋鸭个体与所产鸭蛋对应关系的无应激自动记录难题.设计并实现了集种蛋收集和标记于一体的新型集蛋装置.该装置由集蛋区、调整区和喷印区3部分组成.集蛋区采用梯形凹槽结构和EVA海绵弹性触面设计,消除了种蛋在加速滚落过程中积累的动能,种蛋的破损率低于1%.调整区采用滑触式种蛋姿态导向设计,种蛋姿态调整的合格率达到了99.80%,保证了蛋壳长轴截面作为喷印面,使喷印的字符最大程度保持完整性.喷印区采用连续式油墨喷码机完成蛋鸭个体与种蛋对应关系的标记,喷码标识清晰可读合格率为98.2%.该研究可为蛋鸭生产过程中个体产蛋行为分析和种蛋信息的自动收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5—1990年间,用~(60)Coγ源辐照滨白鸡种蛋,结果表明,辐照促进受精蛋胚胎发育,孵化率提高6.86%,健雏率提高5.52%,雏鸡增重5—6%,提高辐照当代母鸡产蛋率8.03%,辐照二代(商品代)母鸡开产日龄提前6—7周,拉长产蛋期,72周龄产蛋量提高10.48%。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孵化前期高浓度CO2调控对蛋鸡种蛋孵化的影响机制,该研究以京红1号蛋鸡种蛋为试验对象,在孵化前期(0~10 d)处理组通过补充CO2的方式保持1%浓度,处理组在(0~10 d)期间通过CO2调控系统实时补充CO2;对照组CO2浓度小于0.25%,对比研究了1%浓度CO2处理对种蛋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受精蛋孵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9天和第12天CO2处理组的胚胎质量和相对胚胎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第6天和第9天CO2处理组的蛋白pH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1天,CO2处理组和对照组尿囊绒毛膜(CAM,Chorioallantoic Membrane)血管发育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0天、第6天、第12天两组的蛋壳和胚胎钙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蛋鸡种蛋孵化前期(0~10 d)保持1%浓度的CO2,降低了蛋白pH值,加速了胚胎发育,但未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光谱信息融合和相关向量机的种蛋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为了尽可能早的检测出无精蛋和受精蛋,该文提出采用透射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图像和光谱信息,对其受精信息进行检测。利用高光谱图像系统采集孵化前种蛋在400~1 000 nm的高光谱图像,提取图像特征(长短轴之比、伸长度、圆度、蛋黄面积与整蛋面积之比);筛选出400~760 nm的波段,通过Normalize预处理结合相关系数法提取155个光谱特征变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图像和光谱的融合信息进行降维,采用相关向量机(relevance vector machine,RVM)分别建立基于图像、光谱和图像-光谱融合信息的受精蛋和无精蛋分类判别模型,并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进行比较,RVM模型检测正确率分别为90%,91%,96%;测试集检测时间分别为0.6619,1.0821,0.5016 s。SVM模型检测正确率分别为84%,90%,93%;测试集检测时间分别为5.9386,5.9886,5.6672 s。结果表明,基于图像-光谱融合所建立的模型优于单一信息的模型,在分类精度上,采用RVM分类精度高于SVM的分类精度;在分类时间上,RVM的分类时间比SVM短,因此,利用高光谱融合信息和相关向量机可以提高种蛋检测精度,研究结果为孵前无精蛋和受精蛋的在线实时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改进遗传神经网络识别种蛋蛋形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人工检测种蛋蛋形劳动强度大,缺乏客观性,检测效率低,研究了自动快速、准确地识别鸡种蛋蛋形的方法。以蛋形指数和蛋径差为形状特征参数,利用机器视觉技术、矩技术和提出的改进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剔除畸形蛋。基于机器视觉和矩技术提取种蛋的长短径,剔除蛋形指数不合格种蛋后,再通过构建合理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以蛋径差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参数,根据网络输出值识别种蛋蛋形。对过圆蛋、过尖蛋、畸形蛋和正常蛋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10%、95.59%、94.87%和95.75%。研究种蛋蛋形自动识别方法对提高种蛋蛋形检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种蛋蛋形评价指标合理,用于识别种蛋正常蛋形,剔除畸形蛋准确率高,速度快,算法具有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孵化早期无精蛋自动挑选系统,结合各执行机构,对系统的电路及软件作了详细的研究。选取种蛋立位透光图像中的各部分的面积值作为无精蛋的识别特征。系统以TMS320DM642型DSP与EPM7128AETC型CPLD为控制核心,蛋盘设计为可自动切换的两种状态(孵化状态与检测状态)。种蛋的图像由CCD采集,由DSP经图像处理,神经网络识别后并由喷墨装置标记出无精蛋。  相似文献   

11.
蛋壳是鸡胚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和热量交换的重要媒介,其结构、形态等因素均为影响鸡胚发育的重要因素。单色绿光照射可缩短种蛋孵化时间,促进出雏、提高种蛋孵化率。有鉴于此,该研究针对单色绿光调控孵化过程中的种蛋蛋壳色度、蛋壳结构、色素含量及元素含量等因素进行监测,从种蛋蛋壳特性变化的角度探究单色绿光在种蛋孵化过程中促进雏鸡出雏的机制。结果表明,与传统黑暗孵化环境相比较,孵化过程单色绿光形成的光环境促使蛋壳对孵化环境产生适应性响应,蛋壳表面亮度显著降低(P<0.01),抑制了蛋壳中绿色色素-胆绿素的分解(P<0.01)。且单色绿光有助于鸡胚吸收利用蛋壳中的Ca元素,显著促进孵化过程中蛋壳表面孔隙面积的风化增大(P<0.000 1),提高蛋壳的通透性及散热效果,利于出雏期间雏鸡出壳,有助于促进出雏并降低孵化死亡率。该研究阐析了单色绿光孵化过程中种蛋蛋壳特性的变化,为单色绿光促进种蛋出雏及其在孵化产业的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鸵鸟人工孵化技术,上前国内尚无一套完整的技术标准和实践数据,笔者以实践为依据,介绍了孵化过程中种蛋的保存、消毒、孵化温湿度、翻蛋、凉蛋、通风以及提高化率等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城门公社潘岭大队潘宝春四兄弟和江苏省启东县养鸡能手沈汉忠,联合自筹资金,于1981年兴办家庭养鸡场(见封三“农家办起万只鸡场”组图),二年来,共上市肉鸡2万只,出售雏鸡5万多只。目前已发展为有七人组成的养鸡联合体,成为饲养肉鸡、蛋鸡,种鸡及孵化、饲料加工等综合性鸡场。拥有一座两层290平方米的肉鸡舍和一座170平方米的种鸡舍(养有新浦东种鸡512只),一台可入孵万枚种蛋的自制电热孵化器。1983年上市肉鸡一万只,鸡蛋2000斤,孵化雏鸡4万5千多只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监测贮期鸡蛋氧呼吸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鸡蛋作为一个生命体,呼吸作用是其产后重要的生理活动,也是影响鸡蛋贮运效果的重要因素,研究鸡蛋氧呼吸规律对其贮藏保鲜意义重大。该文应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搭建特有的微测试验平台,实时监测鸡蛋与外界微环境的O2交换速率以及交换强度。通过预试验选定探针与鸡蛋表面的最佳距离为50μm,选定鸡蛋最佳测试位置为钝端。试验选取一天中的4个时间点(6:00,12:00,18:00,24:00)来测试鸡蛋O2呼吸,借以研究鸡蛋在一天不同时间点的氧呼吸强弱;另外在每天同一时间点测试鸡蛋O2流速,连续测一个月,来研究鸡蛋贮藏期间的氧呼吸变化规律。试验发现:一天中鸡蛋的氧呼吸存在凌晨高下午低的规律性,无论是受精蛋还是非受精蛋,在每天的不同时间点呼吸强度有差异,受精蛋比非受精蛋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变化更强烈,昼夜呼吸差异显著;一个月中,鸡蛋在贮期会产生2次呼吸峰值,分别出现在质变的转折点,并且第2次的峰值明显高于第1次的峰值。试验结果表明鸡蛋存在自身特有呼吸规律,生命代谢活动强时其对应氧呼吸活动也强,反之则弱;刚产下的鸡蛋的呼吸较为活跃。该研究可为如何优化贮藏条件以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建鸡场时,由于整体布局不合理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防疫困难等问题,在新建鸡场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卫生防疫要求进行了合理的整体布局,做到“工程防疫”;又针对肉种鸡传统的地面平养和两高一低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困难、效果不理想、不适应大规模、高密度饲养等问题,在饲养工艺上采用了全程笼养和整场全进全出制。经过两年饲养6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其效果达到成活率:育雏期98.8%~99.89%,育成期98%~99.6%,产蛋期(67周)92%;育成期整齐度84%~90%;入舍母鸡产蛋数194枚,合格种蛋180枚;种蛋平均受精率95%;节约饲料10.5%。提高了饲养密度,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了每只鸡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以往建鸡场时,由于整体布局不合理所出现的环境污染、防疫困难等问题,在新建鸡场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卫生防疫要求进行了合理的整体布局,做到“工程防疫”;又针对肉种鸡传统的地面平养和两高一低饲养方式饲养管理困难、效果不理想、不适应大规模、高密度饲养等问题,在饲养工艺上采用了全程笼养和整场全进全出制。经过两年饲养6万套父母代肉种鸡,其效果达到成活率:育雏期98.8%~99.89%,育成期98%~99.6%,产蛋期(67周)92%;育成期整齐度84%~90%;入舍母鸡产蛋数194枚,合格种蛋180枚;种蛋平均受精率95%;节约饲料10.5%。提高了饲养密度,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降低了每只鸡分摊的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转座子介导技术在鸡胚中的转染效果,本研究采用鸡蛋开窗法将Sleeping Beauty (SB)单质粒转座载体pT2-SV40-EGFP-SB11注射至孵化36 h鸡(Gallus domes ticus)胚盘中,同时设开窗不注射组和不开窗组.利用体视荧光显微镜和RT-PCR方法检测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达率,并比较不同阶段的胚胎成活率、孵化率以及蛋重变化.结果表明,EGFP在鸡胚胎中获得较高的表达率(40%~89%);开窗组和不开窗组在胚胎发育早期蛋重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而后期开窗注射组的蛋重比例显著低于不开窗组(P<0.05);三组胚胎的成活率和孵化率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本实验初步证明了经改良的鸡蛋开窗法可用于鸡胚转基因研究,并初步建立了SB转座子介导外源基因在鸡胚中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种蛋外形的计算机视觉识别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对种蛋进行筛选的方法。蛋形指数有两个指标:质量与形状,将质量的测量转为对尺寸的测量,采用第一个神经网络检测种蛋的主要特征点,并根据视觉测量原理得到其尺寸大小。利用带小波变换对原始的边缘形状参数进行特征提取,第二个神经网络以此为输入来识别种蛋外形的规则性。试验表明:该方法与人工筛选相比较,其一致性可达到93%。  相似文献   

19.
选用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棉铃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浸卵处理对2种夜蛾的卵孵化无明显影响,孵化率均≥91.67%;对浸卵处理后的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都较高,说明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对两种夜蛾科的2龄幼虫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性。  相似文献   

20.
鸡胚疫苗注射时蛋壳力学模型分析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鸡胚疫苗注射时由针头冲击产生裂纹导致接种失败的问题,建立了蛋壳注射时冲击固体力学分析模型。首先,由冲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注射孔单位长度所受合力与注射初速度、注射体系质量及针头锥形角之间的关系。由ANSYS19.2有限元分析软件初步确定注射初速度的范围为0.5~0.8 m/s,注射体系质量0.5~1.2 kg,针头锥形角为10°和15°。其次,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注射孔裂纹特征的提取,计算注射孔裂纹有效面积指数和裂纹有效轮廓指数,实现对注射裂纹蛋胚和完好蛋胚的判别。最后采用三因素二水平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法,确定最优注射参数组合:注射初速度为0.6 m/s、针头锥形角为10°、注射体系质量为1.0 kg。采用7~14日龄乌鸡孵化种蛋80枚,根据优化后的参数组合,进行鸡胚注射试验,注射成功率为9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