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5年生的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英相思的生长过程应用树干解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卷荚相思在造林前期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均较慢,从造林第3年起逐渐加快,相比之下,厚荚相思较其余的两种相思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较适宜在滨海沙地造林.  相似文献   

2.
以15年生的卷荚相思树干为解析材料研究了卷荚相思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探索了卷荚相思平均生长和连年生长的规律。结果表明:卷荚相思的胸径、树高生长为早期速生型,胸径在第2年,树高在第4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材积生长在15年生时尚未达到数量成熟。在卷荚相思的经营中,可结合早期除草松土及时进行施肥,以提高林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3.
赵伟民 《绿色科技》2013,(7):71-72,74
通过厚荚、马占、卷荚相思栽培对比实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3个树种的生长性状和抗逆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厚荚、马占、卷荚相思3个树种均适应闽南沿海地区栽培,并表现出其速生性,其中卷荚相思表现出更强的抗逆性和生长潜力,值得更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4.
卷荚相思和厚荚相思优良无性系的造林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卷荚相思At1和厚荚相思Ap13无性系和实生苗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卷荚相思At15和厚荚相思Ap13优良无性系生长迅速,适应性抗逆性强。较良种实生苗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同时林分整齐,变异性小,稳定性好,适合在闽南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福州长乐市沿海木麻黄迹地引种的6种相思树种的适应性、抗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和厚荚相思的适应性较强,其中厚荚相思生长最好,8年生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9.53 m、10.48cm、0.0476 m3,分别比同龄的木麻黄提高4.15%、40.11%、126.67%;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的生长情况也相对较好,8年生平均树高、胸径达6.5~7.0 m和6.3~6.6 cm。同时厚荚相思、纹荚相思、肯氏相思、卷荚相思的抗寒、抗风以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林分保存率较高,适合作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更新树种。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对1年生的共21个卷荚相思性系和3个黑木相思无性系分别测定其树高和地径,对卷荚相思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并得出树高和地径的遗传力。结果表明:选取其中3个卷荚相思优良无性系1年生时的树高、地径平均值分别达67.2222mm、12.6028mm,与所有参试的卷荚相思无性系相比,其遗传增益分别达到7.881%、10.25%,生长性状表现十分突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相思树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从成活率及保存率指标可看出,台湾相思和马占相思适应性较强,保存率高,卷荚相思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而黑木相思、厚荚相思适应性较差。从树种生长量来看,生长最好的为马占相思;其次为卷荚相思、厚荚相思;表现较差的为黑木相思,最差的为台湾相思。从多重比较分析可得出,马占相思与台湾相思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平;卷荚相思、厚荚相思、黑木相思生长量差异性不大,但与马占相思、台湾相思存在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饶平县4年生不同种植密度的卷荚相思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卷荚相思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单株材积无显著影响;因不同种植密度的平均每亩种植株数差异较大,因此平均每亩材积差异极显著。结果表明:卷荚相思是一个适宜各种种植密度的速生树种,其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受环境的影响较小,所能适应的立地条件和环境条件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对漳浦下蔡国有防护林场营造的卷荚相思、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对比试验林进行调查分析,卷荚相思相比大叶相思、马占相思生长迅速,抗风、抗寒、抗旱、抗病虫害能力强,长势良好,在闽南沿海滨海沙地上造林可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0.
马占相思等4个相思树种的造林生长对比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9年在惠州市古榕山进行了马占相思、厚荚相思、纹荚相思、肯氏相思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最速生,树高、胸径生长均显著地大于肯氏相思。纹荚相思、厚荚相思次之,胸径生长也显著大于肯氏相思。肯氏相思生长量较差,但其树形、花美观,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发展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立地因子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立地潜力,对华北落叶松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调查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的生长状况,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立地因子对华北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坡度、土层厚度对华北落叶松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而海拔对华北落叶松的树高生长有显著影响。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分别比阳坡高8.3%和8.2%,华北落叶松在阴坡的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阳坡;坡下位的平均胸径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3%和7.7%,坡下位的平均树高比坡中位、坡上位分别高8.0%和10.2%,坡下位的华北落叶松生长表现要显著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坡上位和坡中位的差异不显著;平坡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缓坡、斜坡高3.0%和10.6%,平坡和缓坡的平均树高分别高于斜坡11.3%和12.0%,平坡、缓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的差异均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斜坡;低海拔的平均胸径比中海拔和高海拔分别高2.0%和2.5%,三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中海拔的平均树高比低海拔和高海拔的分别高1.3%和9.1%,中海拔和低海拔的平均树高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高海拔;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胸径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8.6%和15.6%,厚土层的华北落叶松平均树高分别比中土层、薄土层高10.5%和28.0%,三者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营造华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应选择在立地条件较好的中低海拔(海拔1 500m以下)阴坡的下坡位。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边坡形成的危害,介绍了边坡植物护坡类型、技术特点、适用条件及应用现状,针对植物护坡技术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边坡植物护坡技术研究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油桐结实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形等因素以及相同坡向、坡位与海拔高度对小油桐结实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当植株生长处在海拔500~550m时,居于同一坡位中部和中上部、非山洼地形条件且坡向为120 ~ 240°条件下,植株长势较好、结实早、果实饱满、结实量较稳定.  相似文献   

14.
4年生黎蒴栲工业原料林的地形因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年生黎蒴栲工业原料林在不同坡位、不同坡向及不同坡形的生长表现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比较大,下坡位的生长最好,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不同坡向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呈现出阴坡的生长最好,半阴坡次之,半阳坡和阳坡的生长稍差;坡形对黎蒴栲生长的影响,凹形坡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冠幅显著好于凸形坡和斜形坡,凸形坡和斜形坡之间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沪(上海)陕(陕西)高速公路信阳至南阳段4种路基边坡的物种多样性指标和土壤特性进行测定,同时分析路基边坡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和"胡枝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强,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容重、孔隙度的相关性较差;物种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小,与土壤抗冲性、土壤最大持水率相关性均较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公路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对公路路基边坡防护方式、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选取赤通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厚层基材喷附技术进行的生态防护,对其护坡效果进行了连续3年的跟踪调查,以评价该技术的护坡效果及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建植护坡植物群落的覆盖度、种类组成、群落多样性和建植当年相比,均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增加。该技术在赤通高速边坡生态防护的应用中是成功的,具有施工效率较高、生态恢复效果好、护坡效果显著等优点,可以在该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 199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依据 ,探讨了坡向、坡度、坡位对卫片色调的影响 ,有助于建立目视解译标志 ,进行目视判读。从而减少林业调查外业工作量 ,降低成本 ,提高林业调查速度 ,缩短林业调查周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西部开发力度的加大,大量公路、铁路、场地等工程也随之大量出现,涉及到大量的深路堑边坡,因此很多深路堑边坡设计问题也相应日益突出。本文简要阐述深路堑边坡工程的现状及发展情况、工程的实用性及设计原则、边坡变形失稳破坏类型及对应的设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谢潇  孙秀山 《绿色科技》2020,(4):192-194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的急剧增加,大规模的裸露边坡开始出现,对边坡土体的结构和原有植被产生了破坏,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边坡失稳、生态环境破坏等不良影响。边坡的生态防护不仅可以加固边坡土体,还能起到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对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从水文效应和力学效应2个方面阐述了其防护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护坡技术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及发展的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