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尾松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脉冲前沿宽度和处理时间的磁场处理,观察了马尾松愈伤组织在磁场处理后的生长变化,探讨了磁场处理对马尾松愈伤组织外部形态、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保护酶活性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脉冲磁场处理后,马尾松愈伤组织的鲜质量生长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其趋势为先缓慢上升,再急速下降;(2)脉冲磁场处理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增加的趋势,当脉冲前沿宽度为5 ms、处理时间为8 h时,马尾松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到峰值;(3)脉冲磁场处理后,与对照相比,由POD、SOD、CAT构成的保护酶系统的活性随脉冲前沿宽度、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在脉冲前沿宽度为5 ms、处理时间为8 h时,三种酶活性达到一定的峰值后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4)在一定的脉冲前沿宽度和处理时间内,马尾松愈伤组织细胞膜仍可保持较强的稳定性,马尾松愈伤组织细胞对脉冲磁场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中秋酥脆枣发育期间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探索提高中秋酥脆枣果实品质的最佳外源GA_3浓度,为中秋酥脆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衡阳市祁东县中秋酥脆枣为试验材料,于花蕾期分别对枣花喷施400、200、100 mg/L的外源GA_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枣花和枣果的不同发育时期进行采样,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A_3对中秋酥脆枣内源激素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水平范围内,经外源GA_3处理后,内源GA_3、NAA、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其快速增长期均出现在36 h后,至第2天即达到峰值,而对照组内源激素含量峰值在喷施5~10 d后出现,随后激素含量开始下将趋于平缓;且在枣花枣果发育的整个过程中,GA_3处理的内源激素含量整体高于对照组;外源GA_3处理对果形指数没有显著影响;400 mg/L的GA_3处理的果实纵横径、果实单质量最大,但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最小;200 mg/L的GA_3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含量最大,分别为24.91%、24.99 mg/g、5.10 mg/g,CK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大为19.6%。【结论】外源GA_3处理能显著提高中秋酥脆枣的内源GA_3、NAA、ABA含量,400 mg/L的GA_3处理可使果实增大但会使果实品质降低;200 mg/L的GA_3处理对果实形态特征无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果实品质,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茶黄蓟马危害对银杏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不同虫口密度(0~20头/叶)、不同危害天数(10~40 d)对银杏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递减趋势.其中叶绿素与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较快,可溶性蛋白质前期降低较缓慢,受害40 d后,密度为20头/叶的处理,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减少了48.9%,37.3%,33.3%;单宁的含量前期骤减,受害10 d,密度为20头/叶的银杏叶片,单宁含量减少了50.7%,但在受害30 d后,单宁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且速度随着虫口密度增大而递增.  相似文献   

4.
以山杏嫩枝为插穗,用IBA和NAA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且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可溶性总糖含量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增加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从而促进生根。各激素处理插穗蛋白质含量变化均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生根率较高的处理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全氮含量在根伸长期均低于对照,但生根率均高于对照,表明低氮条件更有利于生根;各激素处理C/N值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反,且均高于对照,生根率高的处理其C/N值也相对较高。各激素处理插穗的3种酶(POD、PPO、IAAO)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POD、PPO呈"升高-降低-升高"趋势,IAAO则呈"升高-降低"趋势;POD、PPO的峰值出现较早,表明POD、PPO活性与不定根的诱导有关,IAAO的峰值出现较晚,表明IAAO活性与不定根的伸长关系更为密切;生根率高的处理3种酶活性也相对较高,表明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山杏酶活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美国梾木引种栽培果实落果致败诱因,以不同发育阶段美国梾木果实为对象,采用实验室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色谱分析法等技术手段对果实发育过程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逆境或衰老条件下,果实内可溶性糖含量是持续增长的,递增量0.67 mg/g,蛋白质含量在果实发育初期递增明显,平均递增量为0.6 mg/g,6月初开始下降呈抛物线变化后趋于稳定保持在1.14 mg/g,还原糖由于可能出现的呼吸骤变,含量持续增加,递增量为8.63 mg/g,淀粉含量在发育初期达到2.28 mg/g后急剧下降,从在6月初至落果前保持稳定,最终含量保持在1.96 mg/g;果实中过氧化氢活性在发育初期最强,达到0.018△OD/min·mg,6月底至7月初活性降至最低点,6月至7月突然出现的高温高湿气候导致果实发育受到影响,表现为对逆境的不适应过氧化氢酶活性;果实内源激素中细胞分裂素(ZT)和生长素(IAA)一直持续下降,降幅分别为109.68μg/g和38.97μg/g,赤霉素(GA)呈现抛物线变化,平均递减幅度5.89μg/g,落果前呈小幅度的增长,平均递增量3.79μg/g,脱落酸(ABA)含量急剧降低持续到6月中上旬,平均递减量3.06μg/g,在落果之前脱落酸(ABA)含量基本趋于稳定,ABA/ZT变化稳定,ABA/GA变化呈整体下降趋势,ABA/IAA变化呈缓慢增长趋势,脱落酸(ABA)占据主导地位导致落果;通过相关性分析,可溶性糖变化与还原糖变化呈极显著相关,与生长素(IAA)变化呈负极显著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果实生长变慢,能耗过快,成为果实落果的诱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青钱柳硬枝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探讨激素配方对不同阶段硬枝扦插插穗营养物质、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对生根率的影响。【方法】配制10种激素配方处理插穗,根据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分别于扦插第30、45、60 d取样测定插穗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CAT和POD酶活性,并于90 d统计插穗的不定根数、不定根长、根径和生根率。【结果】不同激素配方显著影响青钱柳硬枝扦插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P <0.05),其中T3激素配方生根率仅为0.2%,而T6激素配方生根效果最佳,其插穗生根率达到44.1%,不定根数2根,不定根长4.3 cm,根径1.9 mm。随着扦插时间的延长,插穗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POD、SOD及CAT活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POD活性对外源激素处理反应较敏感,T6激素配方处理插穗的POD和CAT活性变异幅度明显高于其他激素配方。相关分析表明,膨大期、愈伤期和生根期插穗中可溶性糖含量与90 d的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但仅在膨大期插穗中淀粉含量和POD活性与90d的生根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一年生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5种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条件下青钱柳苗高、地径、生物量及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苗高、地径的增长量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呈现递减趋势,而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总生物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冠比随土壤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增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总生物量为最大,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叶片含水率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时的叶绿素含量最大,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土壤含水率的降低逐渐升高;除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15%~25%的处理组的植株长势较差,株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增长极缓慢外,其它4组在苗高和地径的净增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方面的差异性不显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在此水分范围内变化不显著,说明青钱柳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以上均能适应生长,低于此值生长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改善云南沃柑的栽培管理水平和探索轻简化、高效化提升果实品质的疏果和修剪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2017年定植的中晚熟品种沃柑为试材,于果实膨大期进行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处理1(对照)为整株树不疏果,不放秋梢,结果 4个以上,无新梢抽发;处理2为疏果,放秋梢,结果 4个及以下,有新梢抽发;处理3为果实全部疏除,放秋梢,有新梢抽发。除进行不同的疏果、放梢处理外其他方面的管理均一致,测定沃柑叶片、茎、果实的矿质元素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等指标。【结果】疏果和修剪放梢处理后,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果实的横、纵径增长加快,而采收果实的横纵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对照无异,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叶片和果实中的GA3、JA、SA激素含量增加。全疏果时,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并且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含量最高。各部位中N、Ca、Fe、Mn和Zn含量由高到低总体依次为叶、茎、果。修剪和疏果放梢处理的叶和茎中P、K元素含量以及果实中Fe、M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苦竹笋养分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变量设计,研究含相同量氮、磷、钾的有机肥、复合肥、无机肥等不同肥料种类对苦竹笋养分含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或极显著地提高苦竹笋中氮、磷、钾含量。不施肥处理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均高于施肥处理,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含量则为施肥处理高于不施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3种肥料中,与复合肥和无机肥相比,有机肥处理苦竹笋中还原糖、可溶性总糖、蔗糖、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等营养成分含量均为最高,除可溶性总糖差异显著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下珍稀竹种适应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酸竹(FJ)、粉酸竹(FS)、短穗竹(DS)、黄甜竹(HT)四种福建境内珍稀竹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四种竹子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4种竹子的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在干旱胁迫下,整体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各异,尤其是在干旱处理达到土壤含水量6%时变化特别明显。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FJ和HT的叶绿素含量在达到最低值时会出现上升的情况;DS和FS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达到峰值后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HT和FS的可溶性糖在峰值后同样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而DS在干旱胁迫加剧至3%时,其可溶性糖呈现急剧上升的变化。这是由各竹种自身保护系统的功能差异造成的。综合实验分析指出,土壤含水量在6%时为竹种可以进行正常生长的下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因子对木槿扦插生根的影响,探索木槿扦插快繁技术,研究了木槿品种、基质比例、激素质量浓度在扦插中对生根产生的影响,以及生根期间过氧化酶POD活性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木槿品种和基质比例能极大的影响木槿的扦插生根,激素质量浓度对木槿扦插生根影响不大。扦插过程中POD的活性大致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大致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同时POD活性较高的品种在扦插中能更好更快的生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在不同品种中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抗性水平不同的毛白杨和北京杨愈伤组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接种溃疡病菌后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及MD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溃疡病菌侵染后,2种杨树愈伤组织细胞膜透性上升,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感病种上升幅度大于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在抗,感病种间随时间变化差异较大,感病种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24 h和120 h达到高峰,抗病种可溶性糖含量48 h时高于对照,但比相应对照增加幅度小,方差分析表明抗病种处理与对照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感病种MDA含量上升,而抗病种MDA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感病种出现了明显的膜脂过氧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以北美香柏嫩枝插穗为材料,用ABT2和GGR6处理插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研究扦插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的插穗,在其生根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出现峰值。ABT2处理的插穗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对照的含量相对较低,推测可溶性总糖对生根起促进作用。插穗氮含量在生根过程中整体呈下降趋势,对照的氮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可能是低氮的条件更有利于生根。C/N值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总糖一致。可溶性总糖、C/N值与生根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可溶性总糖和C/N值可能是调控插穗生根的主要因子,且在根诱导期和伸长期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涝渍胁迫下白桦体内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变化,以2a生白桦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涝渍胁迫对白桦叶片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渍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升高了27.1%和41.6%;在淹水处理条件下,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比对照升高了34.1%,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渍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淀粉含量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淹水处理条件下,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处理到第60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降低了19.5%,而淀粉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涝渍胁迫下,叶和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和0.623,并且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茎中可溶性糖含量也呈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74。以上结果表明,糖和淀粉的存储和消耗对提高白桦耐涝能力有着积极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核桃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与果实特性的关系,以‘香玲’和‘西林3号’核桃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果实生长和综合品质变化,并探讨激素含量与果个变化和核仁营养品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两个核桃品种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波浪状变化,且趋势相似。其中ABA和IAA峰值出现在6月份,GA和ZT峰值出现在5月份。整个发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ABA含量始终最高,GA含量最低。(2)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果重、青果横纵径、坚果三径及均值呈上升趋势;核仁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香玲’和‘西林3号’的峰值分别为69.29%和69.1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则呈连续“W”形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不同,‘香玲’粗脂肪含量与IAA、GA极显著负相关,‘西林3号’则与ABA、ABA/IAA、ABA/GA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果实中各种激素含量不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各异,IAA、GA和ABA三种激素在果实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剥皮处理对杜仲次生代谢物含量及伤害修复能力的影响,为杜仲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借鉴。【方法】以5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50%、75%、100%剥皮处理,以植株不剥皮为对照,研究116天内杜仲叶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苯丙氨酸解氨酶、绿原酸、总黄酮、京尼平苷酸的含量变化。【结果】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上升后迅速下降并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除21天和36天外,50%、75%剥皮处理间杜仲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6天时,100%剥皮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对照的1.3倍。不同剥皮处理均使杜仲叶片游离脯氨酸(Fpro)含量增加,其中,100%剥皮处理Fpro含量在86天前显著高于对照,86天后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随剥皮时间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1天时达到最大值。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增加,21天时达到最大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杜仲叶片PAL活性分别为对照的2、2.1和2.6倍,2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PAL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剥皮处理后,杜仲叶片绿原酸含量出现2次显著增加,分别在21天和56天,其中56天时75%剥皮处理的叶片绿原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剥皮处理(P0.05),56天后不同剥皮处理的绿原酸含量均迅速降低。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总黄酮含量随剥皮时间显著增加,在21天时达到峰值,50%、75%、100%剥皮处理的叶片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2、1.3和1.9倍,41天后不同剥皮处理与对照间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剥皮处理杜仲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与绿原酸含量变化规律相似,京尼平苷酸含量在21天和56天时显著增加,其中又以75%剥皮处理的叶片京尼平苷酸含量增加最为明显,116天时不同剥皮处理的京尼平苷酸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剥皮处理对杜仲植株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经过植物多方面的调节,这种伤害能得到修复;75%剥皮量有利于杜仲树体恢复,且可提高杜仲叶中次生代谢物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紫叶李1a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测定在低温胁迫下细胞内源激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变化。结果表明:ABA含量、I从含量在-10~-15℃之间迅速增加,之后随着温度降低呈下降趋势;随处理温度降低,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15、-30℃达到高峰,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温度前期逐渐升高,在-30℃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呈"S"型曲线上升,结合Logistic方程拟合紫叶李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0.17℃。以上结果表明在细胞膜受到伤害之前,植物体内各种保护系统已经启动,提高了组织抗寒性。  相似文献   

18.
以青钱柳采穗圃中3年生母树的当年生嫩枝为试验材料,采用K系生根诱导剂对插穗进行处理,研究不同浓度生根剂处理的插穗在生根过程中不同时期插穗皮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和SOD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青钱柳插穗从扦插始期至大量生根期,插穗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模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则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模式;SOD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模式,峰值、谷值均出现在大量愈伤期。不同生根剂浓度各处理间的营养物质含量及SOD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呈‘先降后升’模式,谷值出现在600mg/L的浓度,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SOD酶活性变化则呈一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外源激素对植物幼苗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施用于南药牛大力植物,测定了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等生长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素均对牛大力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赤霉素浓度为0~100 mg/L的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加,牛大力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浓度50 mg/L的赤霉素促进牛大力生长最明显,其株高、叶片厚度、块根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分别为69.5 cm、0.22 cm、16.27 g、22.09 mg/g。在牛大力栽培生产上,选用50 mg/L赤霉素处理浓度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20.
《湖北林业科技》2017,(6):14-19
本文以多年生宜昌润楠(Machilus ichangensis)为材料,采取室内控温系统模拟低温胁迫条件,研究不同浓度CaCl_2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宜昌润楠幼苗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激素ABA含量的影响,初步探究CaCl_2对润楠幼苗抗寒性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叶绿素含量最高。(2)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 mmol/LCaCl_2后丙二醛(MDA)含量最低。(3)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影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4)宜昌润楠幼苗在-5℃条件下喷施25mmol/LCaCl_2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5)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其中在0℃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SOD活性达到最高,在-5℃条件下宜昌润楠幼苗经5 mmol/LCaCl_2喷施后的POD活性达到最高。(6)宜昌润楠幼苗在低温胁迫条件下,通过喷施CaCl_2能提高激素ABA含量,在-5℃条件下喷施5 mmol/LCaCl_2后ABA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