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裕民县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通过安装加压滴灌设施,采用滴灌分次随水滴施肥料到植株根部,实现水肥一体化的一项节水栽培技术。2014年,裕民县马铃薯种植面积343公顷,其中滴灌马铃薯309公顷,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90%,平均667米2产量达到3 218千克。一、地块选择马铃薯不宜在粘性和酸碱度大的土壤栽培,块茎膨大需要肥沃疏松的土壤,因此,要选择地势平  相似文献   

2.
正1.选择土壤种植马铃薯,要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松、排灌条件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的平地或缓坡土壤和砂壤土中栽种,不宜在碱性土质中种植。马铃薯栽种前茬作物地块,以高粱、玉米、小麦及禾本科谷物等作物最佳,切忌重茬种植;前茬茄果类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如番茄、茄子、辣椒等地块不宜种植马铃薯,上一年用过普斯特、玉农乐、阔草清、甲黄龙、二氯喹啉酸等除草剂的地块也不宜种植马铃薯。2.脱毒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3.
大西洋马铃薯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西洋马铃薯是一个优良的中熟油炸的加工型脱毒马铃薯品种,可于制作马铃薯薯片及淀粉。2005年143团7连种植大西洋马铃薯100公顷,平均每公顷单产马铃薯30000千克,其中有3.5公顷马铃薯平均公顷单产为37500千克。  相似文献   

4.
随着都兰县政府将马铃薯产业列入都兰县的"一红一黄一黑"农业发展战略以来,都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截止2011年都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200公顷,总产达4290万公顷。虽然都兰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产量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是我国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重要的生产基地,而黑龙江省西部地区(以下简称西部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占全省面积的42%左右[1]。近年来,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这对改善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1西部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种植面积稳中有增2011年以来,西部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渐增长,2014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1.5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1.9万公顷,年  相似文献   

6.
崔海涛 《中国农资》2014,(35):18-18
<正>纵观马铃薯王国10年的发展变化,不难发现,其在亚洲的版图正逐年扩大,在助推这一趋势演进的过程中,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在2003-2012年这10年间,世界马铃薯生产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数据显示,2004年后,亚洲超过欧洲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区域,并基本保持逐年增长态势。到2012年,亚洲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接近1000万公顷。随着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增加,我国的马铃薯种植也在蓬勃发展,并牢牢占据了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大国的位置。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40多万公顷,为整个亚洲马铃薯种植面积的二分之一强,产量雄踞世界第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马铃薯产业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产业。数据显示,我国马铃薯的单产水平较低,我国马铃薯的平均产量是17吨/公顷左右,远低于欧美40多吨的标准,而新西兰的马铃薯单产  相似文献   

7.
2003年奇台县西北湾乡科委从乌鲁木齐市蔬菜研究所引进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中薯5号,通过示范推广,种植面积迅速增加,2003年种植33.3公顷,2004年发展到200公顷,2005年发展到533公顷,占全县早熟马铃薯种植面积的75%。一、品种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中薯5号属早熟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出苗后生长期为60天;株型直立,株高50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乐都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4万公顷,占全区总耕地面积58%,是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作物之一。地膜马铃薯适应于我区川水、沟岔半干旱地区是头岔主要作为之一,地膜马铃薯在我区种植面积有0.2万公顷。1播种前准备1.1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耙耱等到第二年春季施肥。1.2施肥马铃薯是喜肥忌氯作物,一般每公顷施农家肥45000~75000kg,尿素150~300kg、饼肥750kg或马铃薯专用肥375~450kg,肥料全部用作基肥。为了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7.5kg加土350kg拌匀  相似文献   

9.
<正>辽宁省绥中县小庄子乡素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销往省内外。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0.27万公顷,其中地膜栽培667公顷,小拱棚栽培马铃薯1333公顷,大冷棚马铃薯1333公顷。以大冷棚马铃薯产值最高,采用湿沙育大芽栽培法,芽长1~1.5 cm左右播种,增加了催芽时间,缩短了马铃薯的出苗时间,为提早采收打下基础。而且下茬种植越夏硕丰8号效益更高,平均产马铃薯200 kg/公顷,产值0.1万元/公顷,去除投入成本4666.7元/公顷;硕丰8号产量333.3 kg/公顷,  相似文献   

10.
<正>辽宁省绥中县小庄子乡素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销往省内外。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0.27万公顷,其中地膜栽培667公顷,小拱棚栽培马铃薯1333公顷,大冷棚马铃薯1333公顷。以大冷棚马铃薯产值最高,采用湿沙育大芽栽培法,芽长1~1.5 cm左右播种,增加了催芽时间,缩短了马铃薯的出苗时间,为提早采收打下基础。而且下茬种植越夏硕丰8号效益更高,平均产马铃薯200 kg/公顷,产值0.1万元/公顷,去除投入成本4666.7元/公顷;硕丰8号产量333.3 kg/公顷,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作物,从南纬50度到北纬70度的广大区域都有种植,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由10年前的280万公顷,猛增到1998年的450万公顷。一、营养高、用途广、效益好马铃薯块茎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VE、VC、可食纤...  相似文献   

12.
刘宁 《北京农业》2004,(8):32-33
马铃薯是世界上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主要作物.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约320万公顷,鲜薯产量约为400亿千克/年,目前处于世界第1位.马铃薯在我国种植分布广、产量高,一年四季都有收获,其中在黄土高原4省(区)即晋、陕、甘、宁播种面积达86万多公顷.  相似文献   

13.
1广西发展马铃薯生产概况 马铃薯从南美洲传入我国已有300多年,广西则在近百年才有种植.马铃薯在广西主要作蔬菜用,于五十年代发展较快,由1950年种植的2000公顷,至1955年扩种到1万公顷,以后逐年下降,直至八十年代,一般年份只有1333公顷.影响广西马铃薯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马铃薯留种贮藏时间长,冬种马铃薯收获后一般要贮种8个月,其中要经过三个多月的高温、多雨夏季,薯块容易发芽和腐烂,大大降低了种薯的质量;二是用种量大,由于种薯发芽率和发芽势低,每亩需种量达75-100公斤,造成投资大,生产效益不高,因而农民只好少量种植.  相似文献   

14.
南华县五街乡党委、政府积极带领群众,实施薯类经济战略,围绕市场需求,开发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2000年压缩333.33公顷种粮面积,扩大马铃薯面积,调整种植季节,栽早马铃薯266.67公顷,晚马铃薯400公顷,规模培植优质、优势商品马铃薯,取得显著成效.万亩马铃薯喜获丰收,推向市场出售,创商品薯2.5万吨,成交额创750多万元,人均457元,比上年增195元.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马铃薯在覆膜与不覆膜、全膜与半膜、起垄与不起垄几个处理下其集雨节水与保墒增产效果。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覆膜的增产效果大于起垄的增产效果。马铃薯双垄M型覆盖侧播栽培模式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32873.25千克/公顷,比不覆膜起垄种植增产8831.55千克/公顷,增幅36.73%。商品率73.33%,降水利用效率94.87千克/毫米.公顷,降水生产效益184.83元/毫米.公顷,生育期比不覆膜起垄种植提早16天,是适合秦州区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田家贵 《湖南农业》2009,(10):1-1,5
2009年秋冬农业生产,要力求实现4个突破:一是在生产面积上有新突破.全省2009年四大秋冬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60万公顷,其中油菜120万公顷、马铃薯13万公顷、蔬菜60万公顷、绿肥67万公顷.  相似文献   

17.
<正>一、马铃薯产业现状㈠马铃薯种植面积、主要分布区域马铃薯产业是秦州区近几年来一直重点发展的农业项目之一,为了保证全区马铃薯生产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秦州区提出了"推动、发展、提高"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思路。该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播种1万公顷左右,平均每公顷产22500公斤,分布在全区16个乡镇。地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是主要的粮经饲作物乐都县常年种植面积达1.47万公顷。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对马铃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乐都县马铃薯种植有马铃薯双膜栽培、马铃薯地膜栽培、马铃薯全膜双垄栽培三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世界马铃薯产业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纪 《新农村》2005,(6):22-22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南美安第斯山脉,目前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统计,2003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为1890万公顷,总产量为3.1亿吨,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个。通过对世界马铃薯产业现状的分析研究,可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20.
王威  赵娟  王志强 《现代农业》2011,(10):32-33
太康县是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主产区,春秋两季种植面积达到3~3万公顷以上。2010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当地农技人员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生物防治虫害方法 ,采用种植蓖麻、油菜、紫穗槐等作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