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摸清津巴布韦烟叶烘烤特性和产质量,特进行津巴布韦烟叶烘烤工艺、中国三段式烘烤工艺和云南新烟区烟叶特色品质烘烤工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新烟区烟叶特色品质烘烤工艺成本较低,为1.09美元/kg,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较好,即叶片组织结构疏松、成熟、有油分、色度强,评吸表现出香气量足、香气质细腻、焦甜香、透发性好、余味干净、劲头适中、刺激性较小,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是卷烟企业首选的优质烟叶.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陇县烟区烟叶成熟期干旱条件下中烟202上部烟叶不易烘烤的问题,通过改变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湿球温度和烘烤时间,对上部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变黄后期与定色前期的湿球温度,协调烘烤时间,可提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均价,改善烟叶外观质量,提高单叶重,使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总体上,改进后的烟叶烘烤工艺提高了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可用性。  相似文献   

3.
豫南烟区是河南省新开发的优质烟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其独特的烟叶品质特色。然而,由于该区部分地方优质烟规范化生产技术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烟叶烘烤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烘烤失误时有发生,造成烟叶质量不稳,烟叶品质特色不能充分显现,植烟效益不高,成为这些地区优质烟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为此,我们依据近年调查研究结果,剖析了烘烤失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1 烘烤失误的表现调查中发现,从烤后烟叶质量来看,烘烤失误主要有烤青和烤黑两大类。1.1 烤青因变黄不足,过早干燥造成的失误。1.1.1 …  相似文献   

4.
《天津农业科学》2016,(12):143-146
为了研究密集烘烤不同装烟方式对南阳烟区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对常规挂竿、烟夹等2种装烟方式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挂竿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要优于烟夹烘烤,其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质量更加突出,经济性状表现更佳,其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宜于陕北烟区烤烟烘烤的设施和工艺,以减少烟叶烘烤用工、用时,提高烟叶烤后质量、烟叶生产比较效益,研究从烘烤成本(烘烤用工、用时及煤电费用)、烤后烟叶质量及生产效益三方面对新引进的陕西SY2030式密集烤房、安徽KH式密集烤房和对普通烤炉加以改进而形成的普通改造密集烤炉进行了对比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陕西SY2030型密集烤房比CK(普通烤炉)能极显著地降低烘烤成本,提高烟叶烤后干鲜比、烟叶公斤均价及烟叶生产亩产值;用此烤房烘烤可显著提高上中等烟叶比例。此外,与其它两种烤房相比,陕西SY2030型密集烤房能极显著地减少烘烤用工,因此该密集型烤房是目前陕北烟区烟叶烘烤的最佳烤房。  相似文献   

6.
秦巴山地烤烟散叶烘烤方式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烟区传统"挂竿"烘烤方式与上游产业链的"配方打叶"复烤技术和"散叶"分级收购方式不相配套这一问题,进行"散叶"烘烤方式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适合秦巴山地烟区的"散叶"烘烤方式为"梳型锁扣式烟夹"散叶烘烤方式,其与传统"挂竿"烘烤方式相比,装烟量增加1.5倍,能源成本降低18.67%,用工成本降低38.25%,烤后烟叶糖碱比、两糖比增加,上下部叶片组织结构改善,烟叶内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7.
烟叶烘烤是一项实践性很强、非常关键的烟叶生产环节,决定着烟叶的使用价值。主要介绍了"四段三温"分层烘烤工艺操作流程、技术关键及在麟游烟区的应用情况,该工艺明显提升了当地烟叶烘烤质量,彰显了烟叶特色,在提升麟游烟叶整体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在烤烟生产中有句俗话:"苗是金、管是银,烘烤是个聚宝盆",由此可见烘烤的重要性。河南烟区具有悠久的种烟历史,采收、烘烤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存在问题1.对成熟度把握不准和采收成熟度不一致。2013至2014年,河南烟区出现大面积干旱,使烟叶不能正常成熟落黄或成熟特征不明显,再加上烟农对新品种的成熟特性不了解,都会导致烟农对烟叶成熟度把握不准。此外,随着户均种烟面积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邵阳特色优质烟叶,阐述了邵阳烟叶生产现状、影响特色烟叶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开发邵阳特色优质烟叶具有适宜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等有利条件,提出了建立邵阳优质烟叶标准体系,加强领导,建全工作机制,以及加强烟稻轮作技术配套,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措施,解决烟叶生产中管理粗放、烟稻轮作技术不配套、采收烘烤不当、浓香型风格特色不佳、烟农种烟效益不高等问题,促进邵阳烟叶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安顺烟区上部烟叶烤后挂灰较重、上等烟率偏低、青杂烟率较大的问题,提高上部烟叶质量和工业可用性,通过调控湿度和风机转速,对变黄期烘烤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改变变黄期烘烤工艺、提高湿球温度、降低循环风机转速能够提高上部烟叶的等级结构和外观质量,使内在化学成分趋于协调,但对评吸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当前烟叶烘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2005年,在烟叶烘烤季节深入贵州主产烟区就烟叶烘烤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认为,贵州省当前烟叶烘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重生产轻烘烤,对烟叶烘烤不够重视;烘烤工艺过于简单,对烘烤技术没有理解领会,导致烘烤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能针对不同素质的鲜烟叶确定合理的烘烤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灵活应用;同时,由于基层技术人员缺乏实践,在生产实际中指导不力,使烘烤技术落不到实处,烟农得到的正确技术指导较少。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烟叶生产主管部门和技术部门应通力合作,制定烟叶烘烤技术规范,按规范烤烟;切实改变烟农种烟观念;加强烘烤技术培训,使烟农和基层技术人员真正掌握烘烤技术;采用扩行缩株技术,增加种植密度,减少烟株相对施肥量;建议农家肥在前茬作物施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烟区烤坏烟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612-1612,1632
南陵县作为新启动的烟区,烘烤技术相对薄弱,严重影响了烟叶烘烤质量。调查表明,烤坏烟主要表现有挂灰烟、蒸片、黑糟烟、青黄烟、洇筋、洇片、烤红等。从烘烤角度看,原因主要有烟叶采收成熟不够,烘烤技术掌握不当,烤房的结构或性能不良等。  相似文献   

13.
宜昌烟叶产量损失主要风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田间管理、烘烤、储藏、收购等不同环节烟叶损失的调查研究,分析各种风险因素对烟叶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常烟叶烘烤损失为宜昌烟区的主要产量损失,特别是自然灾害烟叶的烘烤损失.针对不同种烟水平烟农的烟叶产量损失有差异的情况,提出具体的生产指导措施,以期进一步降低烟叶产量损失率,提高烟农种烟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元良 《现代农业科技》2022,(18):165-167+171
为有效解决山地烟区专业化烘烤技术和管理瓶颈,探索和分析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在山地烟区的经济效益。通过试验对比,对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在烘烤用量、用工成本、烤后烟叶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的烤后烟叶质量差异较小,上中等烟比例为92.48%~93.65%,烘烤质量整体较好,烘烤水平和质量稳定性均高于烟农自烤模式;全程采用专业化服务模式,总用工量最少;互助式专业化烘烤模式,单座烤房群临聘用工8~11个,用工成本支出850~1 010元,相比全程一体专业化烘烤,聘请用工量减少8~11个,用工成本支出减少1 000元以上。对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及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的山地烟区而言,灵活采取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可充分发挥专业化烘烤管理效能,从而实现专业化烘烤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烘烤对比实验,研究了豫中烟区散叶密集烘烤对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以期明确散叶密集烘烤在豫中乃至河南烟区的推广可行性。结果表明,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与挂竿密集烘烤烤后烟叶相比,除颜色、色度、挂灰杂色、平滑烟等指标较差外,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两个处理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协调性均位于适宜范围内;中性香气物质总量以及酮类、醇类、醛类物质、新植二烯及其他物质总量较高,而酯类物质总量略低于挂竿密集烘烤;烟叶感官评价得分较高,但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总之,散叶密集烘烤烤后烟叶除外观质量略差于挂竿密集烘烤外,其他烟叶品质指标均优于挂竿密集烘烤,因此可认为,散叶密集烘烤适宜于在河南烟区推广,但仍需加强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玉溪烟区K326品种上部烟叶烤后挂灰和青黄突出的问题,通过延长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烘烤时间,对上部烟叶烘烤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变黄后期和定色后期的烘烤时间分别延长11 h和4 h,挂灰烟叶和青黄烟叶分别下降9.2和3.7个百分点,上中等烟比例提高13.2个百分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提升,内在化学成分更趋协调,感官评吸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三段式"烘烤工艺是美国、巴西等国家在烤烟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简化烘烤工艺,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该工艺以宽容性和灵活性大、安全性高的特点,在我国生产规范化水平高的烟区得到迅速普及.近年来,黑龙江省烤烟生产在科技兴烟、主攻质量的方针指引下,普遍应用优良品种,栽培措施不断更新、深化,烟叶的成熟度普遍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烟叶质量的变化,烟叶的烘烤特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旧式烘烤工艺已不能与之相适应,烤出坏烟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烤烟的质量和商品等级.改革旧的烘烤工艺,采用"三段式"烘烤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烤烟质量和商品等级,增加烤烟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2005年以来,赤峰市加大烟叶站点及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烟叶站点、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在服务烟叶生产,支持新农村建设,改善烟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起到巨大作用。开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烟叶站点调查,掌握其现状,对指导今后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调查范围、方法1.调查范围。(1)烟叶站点调查。包括产权、建成时间、占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2014年烟叶种植、烟站人员、烤房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烤烟上部叶片采收调制质量,解决山地生产中烟叶田间成熟度不足、烟叶调制对化学成分转化不充分、不协调以及烤后烟叶组织结构紧密等问题~([1]),特开展了烤烟上部叶带茎烘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成熟度为"成熟"的烟叶比例提高10.1%,油分为"有-多"的烟叶比例提高12.2%,结构为"疏松-尚疏松"的烟叶比例提高17.2%,同时青黄烟、光滑叶、杂色烟叶的比例明显减少,单叶重降低0.71g,均价提高3.79元/kg,产值增加2558.25元/hm~2。说明采用上部烟叶带茎烘烤技术,提高了烟叶成熟度,增加了烟叶油分,叶片结构更趋于"疏松-尚疏松",烤后青杂烟叶比例明显下降,烟叶外观质量提升效果显著,且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可在山地烟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探索和分析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在山地烟区的经济效益,有效解决山地烟区专业化烘烤技术和管理瓶颈。通过试验对比,对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在烘烤用量、用工成本、烤后烟叶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取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烘烤后烟叶质量差异不大,上中等烟比例在92.48%-93.65%之间,相差1.17个百分点,烘烤质量整体较好,烘烤水平和质量稳定性均高于烟农自烤;全程采用专业化服务模式,用工量最少,用工量仅为为25.5个,用工成本2042元;互助式专业化烘烤,单座烤房群临聘用工在8-12个,用工成本支出在850-1010元左右,相比采烤分一体专业化烘烤,聘请用工量减少13-17个,用工成本支出减少1000元以上。对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及劳动力分布不均衡的山地烟区而言,灵活采取不同专业化烘烤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化烘烤管理效能,从而实现专业化烘烤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