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科院位于新疆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的长期围栏封育样地为研究对象,研究长期围栏封育对亚高山草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围栏内0~2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07.69和277.53 mg/kg,20~4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75.22和127.52 mg/kg,围栏内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变异系数分别为23.88%、29.8%、22.43%、33.74%;围栏外0~2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20.77和285.371 mg/kg,20~40 cm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83.08和137.36 mg/kg,围栏外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变异系数分别为23.58%、33.97%和29.43%、42.88%。2围栏内上层和下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分别为100%、2.97%、40.10%、0.06%;围栏外上层和下层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分别为9.37%、1.75%、11.28%、49.99%。3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在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匀性,围栏内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空间分布水平低于围栏外,从空间插值图来看,围栏内外0~20 cm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高的位置,其20~40 cm层含量却相反。综上可以看出,围栏内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在水平方向的变异都低于围栏外;垂直方向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围栏内外上下层均为中等变异,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围栏内上下层变异系数分别表现为大于和小于;水平方向碱解氮含量上下层变异程度大于围栏外上下层变异程度,且围栏内上层空间相关性很弱,围栏内下层和围栏外上下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水平方向围栏内速效钾含量上层变异程度大于围栏外上层变异程度,且围栏内上层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围栏外上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速效钾含量围栏内下层变异程度小于围栏外下层变异程度,且围栏外下层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围栏内下层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水平方向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上层含量空间分布与下层含量空间分布相反。  相似文献   

2.
以塔里木河上游绿洲阿拉尔垦区为典型研究区,根据55个样点的试验数据,利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区表层土壤(0~80 cm)水盐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水分、pH、电导率和全盐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pH属于弱变异性,含水量属于中等变异性,电导率、盐分和大部分离子均接近或属于强变异性;半方差函数模型显示0~20 cm土层土壤水分、电导率、全盐以及20~50 cm土层土壤水分、50~80 cm土层pH均符合高斯模型,0~20 cm土层pH,20~50 cm土层pH、电导率和全盐,50~80 cm土层土壤水分、电导率、全盐均符合球状模型。各指标块金值/基台值较小,表现为空间相关性极强,变异更多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指标的空间分布与流域环境密切相关,土壤水分最大值在垦区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与塔里木河源流走向一致,土壤电导率和全盐均为中西部高于东部,而pH表现为相反的规律。多年耕作垦区水盐空间分布异质性在中尺度下较小尺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滴灌年限土壤速效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了解其空间分布特征。为科学管理滴灌小麦土壤调查和施肥技术体系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方法】以1、3、5、7 a滴灌小麦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滴灌年限小尺度土壤盐分空间的分布特征。采集土壤剖面(0~60 cm)样品,结合连续性定位监测、描述性统计和地统计分析,研究不同滴灌年限土壤速效养分时空变异规律。【结果】不同滴灌年限速效养分的最大值在0~20 cm土层,最小值在40~60 cm土层;不同土壤层的速效养分含量呈弱变异和中等变异。半方差函数表明,滴灌1、3、5、7 a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符合球状模型和高斯模型,呈明显空间自相关和中等空间相关性,块金系数在15.28%~65.15%。【结论】不同滴灌年限土壤速效养分随年限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其空间分布主要受人为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及分布规律,为该区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总场六分场数字农业示范田为研究区域,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GIS与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棉田土壤含水量与温度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并存储在服务器里面,分析石河子总场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规律、棉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点及变异规律。【结果】(1)根据监测数据分析,随着灌水量增加和棉花生育期推进,上层0~30 cm比下层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明显。0~20 cm土层土壤补偿水比较充分,各个监测点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内。土壤各层温度受大气温度影响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随着土层深度的逐渐加深滞后时间相对延长;受棉株逐渐长高变大以后遮阴等造成的影响,7月以后各土层温度逐渐持平,波动不大。(2)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现出中等程度变异;(3)土壤速效钾的块金值在25%~75%(块金值为0.497)表现为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外,土壤全氮、速效磷指标的块金系数小于25%表现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应用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指导棉田灌溉,较往年没有任何减产减质的情况下,棉花灌溉在全生育期内比以往灌溉次数下降了1~3次,节约水资源约20%左右。研究区域内土壤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变异呈现中等程度变异特征,全氮、速效磷表现为极强空间自相关性,速效钾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宁南黄土丘陵区存在的生态脆弱、环境恶化的突出问题,对黄土丘陵区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过程中,0 ̄6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随恢复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在60cm土层以下,土壤含水量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不断减小;对于不同恢复方式的土壤水分含量,88542水平沟>人工草地>鱼鳞坑>天然草地;对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含量,草地>灌木地>林地;对于不同地形的土壤水分含量,阴坡>半阴坡>阳坡,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并且随着坡度的不断增加,土壤水分含量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土壤容重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寒草甸典型植被退化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GIS技术和地统计学的Kriging空间内插法,研究小流域尺度下景观单元土壤容重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 4层土壤容重最佳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在小流域尺度范围内,40~50 cm土层土壤容重具有强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C0/(C0+C)]为15.7%,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 4层土壤容重属于中等空间变异,块金系数在27.6%~47.4%之间;分析得出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 5层剖面土壤容重的有效变程分别为1 596 m,1 697 m,1 985 m,1 426 m和1 380 m。通过确定半方差函数、比较变量的空间变异性及空间变异程度,总体上,小流域内土壤容重半方差函数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福州市22 年生沿海湿地松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样地法和地统计学方法,结 合实验测定并分析了0~20(Ⅰ)、20~40(Ⅱ)、40~60 cm(Ⅲ)土层pH 值的统计学分布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 明:该湿地松林土壤pH 值整体呈强酸性,Ⅰ、Ⅱ、Ⅲ土层pH 值分别为4.59、4.86 和4.90,相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5.75%、5.01% 和7.63%;Ⅰ、Ⅱ、Ⅲ土层pH 值块金效应值分别为0.859、0.136 和1.000;空间变异最优拟合模型分 别为线性有基台值模型、指数模型和线性有基台值模型。克里格最优内插值分析表明,Ⅰ层和Ⅲ层土壤pH 值主 要由结构因素决定,Ⅱ层土壤pH 值则受林分部分影响;该林土壤酸化主要受土壤母质、酸雨和林分等因素共同 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坡面尺度对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天然落叶松林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冠层结构、土壤温度、降 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坡上至坡下,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样带12 比样 带1 降低了19.95%,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从样带1 至样带12 分别增 加15.55%和29.16%;0 ~15 cm 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7.61% ~18.77%之间波动,从坡上至坡下有逐渐增大的 趋势;坡上和坡下样带垂直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坡中,样带1、11 及12 的垂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0.17%、 13.39%及15.0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而各样带间的水平变异程度很弱;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 和林冠开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 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林冠开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雨后4 d 内,各样带土壤含 水量均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降幅明显大于下层,说明降雨对表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对下层土壤水分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9.
人工草地植被重建对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常用的栽培牧草截叶胡枝子和宽叶雀稗在退化红壤进行草地植被重建,研究人工草地植被重建对退化红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种草及管理措施,人工草地植被重建显著影响红壤质量。重建后的人工草地土壤pH值升高,土壤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中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活性提高,而对全钾和多酚氧化酶没有规律性影响。草地植被重建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增加表现为对上层土壤的影响大于下层土壤,这种影响增加了红壤丘陵草地土壤肥力的垂直分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内的土壤含水率及斥水性(用滴水穿透时间表示)的空间变异规律。【方法】在玛纳斯河流域七大灌区布设了400个土壤样点,分别用烘干法和滴水穿透时间法测定各土样的土壤含水率和滴水穿透时间,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考虑高程影响的CoKriging方法分析各灌区土壤含水率及滴水穿透时间的变异规律。【结果】新疆玛纳斯河流域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分别为12.00%和15.60%,平均土壤含水率以10~20cm土层更高;滴水穿透时间均值为1.64s,整体属于不斥水土壤。通过不同趋势效应下预测误差值及块金效应的比较,结果显示,0~10,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空间变异的最优模型分别为0阶指数模型和0阶球状模型,土壤滴水穿透时间空间变异的最优模型为2阶指数模型。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呈现出从东南和西北分别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出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趋势;0~1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异程度大于10~20cm土层。滴水穿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从东南和西北分别向西南和东北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与0~10cm土层含水率的分布格局相似。【结论】灌区0~10与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空间分布格局类似,滴水穿透时间的空间分布属于强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研究未围封和围封不同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增加.0~5 cm土层放线菌数量变化明显,5 ~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大多高于0~5 cm土层.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盐含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随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围栏封育可以增加荒漠草原微生物的数量,5~20 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闽北光皮树幼林坡地土壤养分(0~20 cm)的空间异质性和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光皮树幼林坡地土壤有机质、易氧化有机碳、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均有较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其自相关函数均为由正相关向负相关方向发展,拐点为35~66 m;不同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差异较大,易氧化有机碳的最佳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余指标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除土壤有机质块金值/基台值的比值大于25%,呈现中等程度空间变异外,其余4个速效养分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均小于25%,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其空间变异主要由结构性变异引起,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SOM、ROC和AP空间分布的连续性相对较好,其次为AN,AK的空间连续性较差,破碎化程度高,在小尺度上形成强烈的变异;坡面尺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不仅与坡位、微地形等环境因素有关,研究区采伐残余物输入的空间不均一性和炼山也可能对养分的空间变异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莫索湾灌区土壤剖面盐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莫索湾灌区为研究区域,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土层(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绘制了土壤剖面盐分含量分布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剖面盐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增大,具有一定的低聚特征,表层土壤平均含盐量最低,60~100 cm的土层含盐量最高;各土层土壤盐分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但整个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最大值出现在表层,0~40 cm的土层盐分属于强变异性,40~100 cm的土层盐分是中等变异性;研究区各层土壤盐分均属于中等空间自相关,0~20、20~40 cm土层的块金系数分别为0.698和0.653,空间相关性低于底层;克里格插值分析表明,各土层含盐量均呈斑状、块状分布,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  相似文献   

14.
江苏滨海盐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 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江苏滨海盐土0~20 cm及20~50 cm的两层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性高于下层,其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下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层、下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总体趋势均是离海岸线越远,有机质含量越高,等值线与海岸线走向基本吻合;在近海区域,侵蚀型和稳定型岸段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淤涨型岸段。  相似文献   

15.
探明干旱绿洲地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其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80个0~20cm土层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方法研究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9月在甘州地区0~20cm土层土壤的水分含量以10cm土层最高,为18.6%;20cm土层其次,为16.5%;表土层(0cm土层)最小,为11.7%;该月土壤的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以10cm土层土壤的收墒蓄水作用较明显。4月以20cm土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最高,为16.74%;10cm土层其次,为13.44%;表土层最小,为12.26%;该月土壤水分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的空间分布,在4月和9月均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呈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与地统计的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估算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并研究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期间(1994—1997、2006—2007、2010—2011)的Landsat5系列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采用0°、45°、90°、135°方向以及全局Morans I系数和半变异函数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拱高与基台值比值5个参数,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整体性良好,均成连片化分布,没有出现破碎情况。森林生物量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线性模型,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都接近1。通过遥感反演方法获得森林生物量且估算精度均达到75%以上,为地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生物量进行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分析,是对单独使用GIS工具对森林生物量进行空间分析的有益补充。因此,基于遥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森林生物量的时空变异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用不同种植年限苹果树根系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不同土层中酶活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的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偶呈先上升后下降的的趋势,上层土壤的酶活性高于下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20 cm分别以5年和2年的最高,在20~40 cm分别以15年和2年的最高。  相似文献   

18.
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晋西黄土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构建提供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的农地为对照,对晋西黄土区5种典型退耕还林林分(包括自然恢复山杨林、刺槐×侧柏人工混交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刺槐人工纯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连续2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1)所有人工林土壤密度随退耕年限呈现先上升(退耕后前1 ~ 4年)后下降(退耕后4 ~ 23年间)的趋势,在10 ~ 15年下降至一个比初始值更低的值后逐渐趋于平稳;自然恢复林随退耕年限土壤密度呈不断下降趋势,最高下降幅度为11.21%(0 ~ 20 cm土层)。(2)人工林土壤总孔隙度在前10 ~ 15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自然恢复林土壤总孔隙度随恢复年限上升趋势越来越缓慢,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累积变化率为1.4%和0.6%。(3)5种典型林分的毛管孔隙度均随退耕年限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人工林内20 ~ 40 cm土壤层的毛管孔隙度变化大于0 ~ 20 cm土层,自然恢复林0 ~ 20 cm土层和20 ~ 40 cm土层的累积变化率分别为2.5%和1.5%左右。结论退耕年限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显著(P < 0.05),4种人工林中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发生在退耕后的前10 ~ 15年内,其中刺槐×侧柏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更明显,建议该地区人工林恢复类型应以刺槐×侧柏混交林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克拉玛依市东部生态屏障的水源地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 为湖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以玛依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利用趋势分析法、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空间自相关法和半变异函数法分析玛依湖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趋势法分析表明,玛依湖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整体趋势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研究表明,玛依湖区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水平分布差异较大,局部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趋势同趋势法分析结果高度一致,整体表现为土壤有机质含量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空间自相关法研究表明,0~20、20~40、40~60和60~80 cm土层的Moran指数分别为0.16430.12360.19550.2461,均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正相关;4个土层的Z值分别为3.15102.59343.59034.6355,底层(40~60和60~80 cm)的土壤有机质空间正相关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最高,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半变异函数分析法表明,底层(40~60和60~8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427和0.420,说明土壤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相关性;表层(0~20和20~40 cm)土层的块金效应分别为0.033和0.045,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结论 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差异较大,南北方向呈增加趋势,东西方向呈减少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土壤有机质在表层(0~20和20~40 cm)空间相关性不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低;在底层(40~60和60~80 cm)空间相关性较显著,空间聚集程度较高。土壤有机质空间异质性受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外围植被类型以及湖区面积变化的影响较大;在湖区外围生态屏障建设时,防护林树种、种植深度、种植密度的选择应当结合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集不同年限弃耕水田与2个天然湿地的土壤,对不同年限弃耕水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弃耕年限增大,垂直剖面的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异系数变大;(2)除了速效氮,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大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3)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是先增大后减小,全磷含量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4)20~4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占0~40cm深度的50%以上,10~15a弃耕水田20~40cm占比最大,达其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