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那曲地区牛羊蓝舌病的流行情况,从双湖、尼玛、嘉黎、安多和聂荣等5个县采集羊血清样品904份、牛血清样品739份,应用ELISA抗体检测法对蓝舌病进行血清学调查。在被检的904份羊血清中,检出阳性样品8份,平均阳性率为0.88%,在牛血清中未检测出阳性样本。调查结果表明那曲地区羊群中存在蓝舌病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2018年我国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对来自重庆、新疆、吉林、湖北、内蒙古、贵州、河北、广西和云南等9个省(市、自治区)93个县(市、区、旗)的5 721份血清样本进行蓝舌病C-ELISA抗体检测,共检测出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30.92%(其中:牛血清样品1 827份,共检测出8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4.12%;羊血清样品3 894份,共检测出963份蓝舌病抗体阳性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4.73%)。对检出的1 769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的血清样品进行BTV-8型微量细胞中和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检测到BTV-8型抗体。本研究对我国多地的牛羊进行了BTV的血清学调查,覆盖我国不同气候类型地区,样本量较大,较好的反映了2018年度蓝舌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种牛数量急剧增多。本文对近3年来部分口岸澳大利亚输华活牛检疫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为今后两国间动物贸易提供参考。按照中澳协定对2012-2014年间19 611份澳大利亚输华活牛样品进行了6种传染病的检测并检出105份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0.54%。其中蓝舌病阳性样品10份(0.05%)、副结核病13份(0.07%)、赤羽病57份(0.29%)、病毒性腹泻25份(0.13%),未检出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和鹿流行性出血热阳性样品。2012—2014年,蓝舌病和赤羽病阳性率先增高后下降,牛病毒性腹泻阳性率呈持续增长趋势。不同品种牛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娟姗牛的赤羽病和病毒性腹泻阳性率最高,荷斯坦牛和安格斯牛疾病阳性率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而海福特牛中未检出阳性,只在荷斯坦牛中检出蓝舌病。夏季入境牛的疾病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秋季均未检出阳性牛。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实施境外预检工作制度对于筛选对口农场及疾病控制取得明显效果。分析表明,应继续加强对蓝舌病、赤羽病、副结核病和牛病毒性腹泻的检疫力度,同时要考虑季节和牛品种因素,以保障种牛引进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的蓝舌病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2019年对云南省边境地区5个州市12个县(市)的1 58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抗体检测,同时从检出的阳性血清中,每县(市)随机选取15~55份,采用微量血清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但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芒市最高(94.1%),沧源县最低(17.0%);本地牛和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差异不大(P>0.05),均在70.0%以上;各县(市)均存在5个以上血清型的交叉感染。结果表明,蓝舌病在云南边境地区广泛存在,且呈多种血清型混合流行态势,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蓝舌病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攀西地区牛羊蓝舌病病毒(BTV)的感染情况,同时为该地防控BTV提供理论依据。采集攀西地区牛羊血清共计1 211份,应用竞争ELISA方法对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攀西地区621份羊血清中,检出46份羊血清抗体阳性,总阳性率为7.41%;在590份牛血清中未检出抗体呈阳性血清。结果表明,该地区羊存在BTV感染,且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6.
从青海省玉树、共和、格尔木、果洛、大通、祁连、德令哈、同德8个地区采集牛羊血清样品413份,应用琼脂免疫扩散法对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结果在被检的209份羊血清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4份,平均阳性率为1.91%;而在被检的204份牛血清中则未检测到阳性样品。  相似文献   

7.
为查清蓝舌病在纳雍县牛、羊中的感染情况,我们对该县的黄牛、山羊应用琼扩试验进行了蓝舌病的血清学调查。应用云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琼扩抗原(批号880102),检测该县8个区106家农户饲养的黄牛血清90份,山羊血消76份。结果,黄牛阳性3份,阳性率为3.33%;山羊阳性5份,阳性率为6.58%。解放以来,该县牛、羊从未发生过蓝舌病,本次调查,首次发现黄牛、山羊有蓝舌病感染.所以,该县应加强蓝舌病的监测,严格检疫,以防蓝舌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西藏部分地区黄牛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在2013年间采自西藏的191份黄牛血清进行蓝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阳性血清28份,阳性率为14.66%,表明西藏黄牛群中存在蓝舌病的感染。该研究旨在摸清西藏黄牛群中蓝舌病的感染情况,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蓝舌病病毒(BTV)在山西省的感染及分布情况,采用竞争ELISA方法,对分别在2013年和2015年的5—6月份采自山西省11个市的1 090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了BTV抗体检测,分析BTV阳性分布与地理、气候因素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BTV抗体阳性样品127份,总阳性率为11.65%。其中,羊阳性血清96份,阳性率为19.28%(96/498);牛阳性血清31份,阳性率为5.24%(31/592)。结果表明,山西省部分地区牛羊群中存在BTV感染,且阳性率与纬度、降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广西牛羊赤羽病和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羽病病毒(AKAV)和蓝舌病病毒(BTV)2种虫媒病毒(Arbovirus)在广西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2010年~2011年广西11市的70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AKAV抗体阳性样品382份,总阳性率为54.11%.其中山羊血清82份,阳性率为28.37%(82/289);牛血清300份,阳性率为71.94%(300/417).BTV抗体阳性样品279份,总阳性率为39.52%.其中山羊血清95份,阳性率为32.87%(95/289),牛血清样品184份,阳性率44.12%(184/417).同时检测出2种虫媒病毒抗体185份,占样品总数的26.20%.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虫媒病毒在广西广泛流行,并首次证明广西存在AKA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1.
从青海省互助、玛多、海晏、玉树、贵德、德令哈、共和等14个地区采集牛血清样品420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调查了青海省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感染情况。结果在被检牛血清42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228份,平均阳性率为50.67%(228/420);在被检牦牛血清180份样品中,共检出阳性血清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56%(1/180)。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2018年西安市牛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布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对28901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和确诊。结果显示6997份牛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50份,21904份羊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40份,牛个体阳性率为2.14%,羊个体阳性率为0.64%,牛羊个体阳性率为1.00%。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布病防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蓝舌病(bluetongue,BT)在云南边境地区的流行和分布情况,2020年采用竞争ELISA方法,在云南省边境地区12个县市随机采集135个养殖场、活畜交易市场和散养户的3800份牛血清样品进行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2个边境县市均检出阳性血清样品,平均样品阳性率为77.9%,场户阳性率为93.3%;样品阳性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陇川县最高(92.0%),孟连县最低(48.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境外牛血清样品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本地牛(67.9%),P<0.05;不同饲养方式下的样品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舍饲最高(81.4%),半放牧半舍饲(62.5%)最低,P<0.05;黄牛样品阳性率(80.0%)明显高于水牛(61.4%),P<0.05。结果推断,BT在云南边境地区可能广泛存在且流行严重,需要持续开展血清学调查、监测,重点加强对境外牛的控制。本研究为我国西南边境地区BT防控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BT)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3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BT病例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了内蒙古6个盟市不同种类动物的抗凝血及其对应血清样品212份,采用竞争ELISA及套式RT-PCR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竞争ELISA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清样品中有63份为BT阳性样品,13份为BT弱阳性,总阳性率为35.85%(76/212).套式RT-PCR检测结果显示212份血液样品中有61份为BT阳性样品,总阳性率为28.77%(61/212),其中绵羊感染率为21.25%(17/80)、绒山羊感染率为35.35%(41/116)、牛感染率为18.75%(3/16).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动物感染BT也有影响,其中圈养感染率为16.67%(1/6),散养感染率为29.13%(60/206).本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BT流行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有必要加强该病的检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蓝舌病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7年对内蒙古存在疑似虫媒病的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内蒙古4个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永圣域乡、赤峰市周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羊血清样品360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蓝舌病(BT)抗体的检测。结果显示,蓝舌病(BT)抗体仅在呼和浩特市和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检出,360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15份,检出率为4.17%。本研究结果提示,内蒙古部分地区存在牛羊重要虫媒病毒病-蓝舌病,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检测及预防。  相似文献   

16.
用农业部动物检疫所蓝舌病组提供的蓝舌病快速ELISA方法检测绵羊血清353份,快速ELISA对琼扩阳性检出的覆盖率为100%,而且多检出阳性样品84份(高23.8个百分点),出结果时间由常规法的2.5小时缩短为45分钟。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2):110-112
为了解蓝舌病在湖北省的流行情况,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2013年对湖北省郧西、兴山等7个市(县、区)山羊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采用C-ELISA抗体检测方法检测山羊血清样品506份,蓝舌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25.69%,表明蓝舌病在湖北省的感染已普遍存在,且蓝舌病阳性率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掌握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牦牛常见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祁连山北麓中部地区的牦牛常见病开展了血清学检测。共检测280份血清样品,分别检测了布病、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弓形虫、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抗体。[结果]检出布病阳性样品3份,平均阳性率1.2%;检出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阳性样品31份,平均阳性率11.1%;检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阳性样品14份,平均阳性率5.0%;检出弓形虫抗体阳性样品87份,平均阳性率31.1%;检出牛副结核抗体阳性样品1份,平均阳性率0.4%。[结论]通过血清学检测,初步掌握了5种疫病的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在2011年间采自西藏(988份)、青海(475份)和四川(377份)共1840份牦牛血清样品进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血清样品西藏381份,阳性率38.6%;青海212份,阳性率为44.6%;四川105份,阳性率为27.9%。结果表明,中国西部高原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牦牛群中均存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感染。本研究调查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在中国西部高原牦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为制定该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