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退耕还草生态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践,从种草规划、草地培育利用、技术服务、种子工程建设、草产业发展及法制、法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西北退耕还草生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北退耕还草生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草生态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之一,结合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条件和生产实践,从种草规划,草地培育利用,技术服务,种子工程建设,草产业发展及法制,法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西北退耕还草生态建设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盆地退耕还草的必要性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成海  周莲 《青海草业》2001,10(3):34-36,4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日趋恶性化的环境 ,促使青海湖盆地要尽快退耕还草。实施退耕还草后 ,不但经济效益得以提高 ,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因此 ,在青海湖盆地实施退耕还草是势在必行 ,也是一件功在当代 ,利在子孙的大事  相似文献   

4.
李秋霞 《青海草业》2001,10(1):50-51
根据《青海省退耕还林 (草 )总体规划方案》 ,全省退耕还林 (草 )总面积为 36 4 7万hm2 ,其中还草面积2 3 0 7万hm2 ,是全省退耕还林 (草 )总面积的63 2 6%。 2 0 0 0年全省实施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 ,东部农业区退耕还草的首选品种均为紫花苜蓿 ,为配合全省退耕还林 (草 )生态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现将紫花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作一介绍 ,供各地参考。1 紫花苜蓿的基本特征1 1 植物学特征 紫花苜蓿系豆科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系发达 ,主根入土深度达数米 ,根茎密生许多茎芽 ,显露于地表或埋入表土中 ,颈蘖枝条多达 10余条 ,最多达 1…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和种草牧鸡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宇航  吴启进 《中国家禽》2002,24(18):24-25
西部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实施,使退耕草地的牧草资源变得丰富起来.由于退耕地坡度大,水源缺乏,限制了大牲畜和鹅的放牧饲养.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贵州省加拿大援助项目办公室,在"加援助项目区"推行"林下种草生产优质肉鸡"的生产,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和分析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奉节县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在奉节县退耕还草使用生物围栏发展围栏轮牧的思路.这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经济,促进林牧互相结合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和分析退耕还林还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奉节县自然地理情况,提出了在奉节县退耕还草使用生物围栏发展围栏轮牧的思路。这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经济,促进林牧互相结合共同发展,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中央加大了草原生态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具有草原分布的省份先后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退耕还草等一系列项目,每年投入数百亿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草原生态建设及草地畜牧业发展。为全面把握中央政策扶持导向,落实好国家草原生态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发挥好规划在草食畜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云南省弥勒市畜牧兽医局结  相似文献   

9.
从天全县退耕还草的模式,草畜配套,相关政策以及相应的效益三个方面阐述退耕还草取得的初步成效,以求在西部大开发实施退耕还草中,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生产型草食畜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羊高床舍饲配套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羊高床舍饲技术通过修建标准化山羊圈舍,实现山羊饲养过程中对山羊个体的有效控制和辅助,降低饲养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通过带动种草养羊、养羊与沼气结合,在实现山羊饲养的同时,促进了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山羊高床舍饲配套饲养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春江 《家畜生态》2004,25(2):68-70
山羊高床舍饲技术通过修建标准化山羊圈舍,实现山羊饲养过程中对山羊个体的有效控制和辅助,降低饲养劳动量和劳动强度;通过带动种草养羊、养羊与沼气结合,在实现山羊饲养的同时,促进了退耕还草、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实施退耕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本文从重庆市酉阳县退耕还草实施现状、实施原则、具体做法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一、基本情况1.县域养殖情况。酉阳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全县有草山草坡面  相似文献   

13.
天全县位于盆地西缘长江上游,是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状况的好坏对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天全县属山区农业县,境内山岭纵横,沟深谷狭,相对高差较大,年均降雨量1735.6毫米。山高坡陡、降雨量多都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从1996年开始,天全县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实施退耕还草和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等生态建设项目,使全县草地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1草地生态建设的思路与原则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提出10~15年畜牧业发展的总目标,构建三阶畜牧产业平台。第一阶产业平台是以生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发展,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4.
牧草种子是改良退化草地,建立人工草地,提高我区畜牧业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也是干旱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保持水土流失工程以及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的基础。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草、退牧还草项目的逐步实施,农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和人工草地种植面积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国土治理、生态建设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还草怎么退 ?退多少 ?种什么草 ?怎么种 ?这些关系到生态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 ,现在得到了科学的解释与答复。由我国著名的草原生态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主持的“甘肃生态建设与草业开发专家系统”目前通过了成果鉴定 ,专家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该系统不仅可查询到甘肃省乡镇不同类型的退耕还林还草与草业的开发问题 ,而且对全国的退耕还草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成果首次创造性的将生态建设与草业开发的多种技术、多种学科、多种资料汇于一体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图文并茂 ,直接明了。此专家系统 ,发行了…  相似文献   

16.
调查并分析日喀则地区退耕还草(林)工程实施后生态功能效应发现,退耕还草显著提高了植被总盖度和平均高度。退耕还草5年后外来物种增多,原播种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重要值降低,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说明退耕还草使植被群落趋于稳定。随退耕还草时间延长,植被和土壤碳密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退耕还草5年后,植被碳密度比退耕初期增加331.81 g C·m-2。不考虑退耕初期因耕播时施肥的影响,并以退耕还草第3年的土壤有机碳为本底值,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退耕3年后的2.74 kg C·m-2增加到5.06 kg C·m-2,土壤固碳速率为1.16 kg C·m-2·a-1。0~30 cm土壤全氮增加到2.98 kg N·m-2,比退耕1年和3年分别增加了1.60和1.64 kg N·m-2。退耕并禁牧后土壤趋于松软,地表植被覆盖物增加,土壤容重随退耕年龄延长而降低,土壤最大持水能力增大,特别是土壤0~10 cm最大持水量增加显著,5年后达52.37 mm,比第1年(44.48 mm)高7.89 mm。由于退耕还草时间较短,底层土壤容重及最大持水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民和县退耕还草有关技术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退耕还草是民和县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应立足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和技术,集中解决退耕还草中的技术关键和难点。从协调组织,优化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障草种供给,荒山荒坡种草技术和退耕还草适用配套技术等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含量,保证退耕还草工种的科学性和规模性,实现退耕还草工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临夏县退耕还草与科学养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草、科学养畜、改善生态环境是临夏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 ,临夏县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 ,存在着宣传力度不够 ,还草形式单一 ,结构不合理 ,缺乏后期管护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群众认识不足 ,牧草产量低 ,还草与养畜脱节 ,经济效益低下。为此 ,只有加强宣传教育 ,转变观念 ,做到还草与养畜相结合 ,以草定畜 ,推行承包经营制度 ,筛选最佳种草和还草模式 ,才能逐步提高该地区退耕还草和科学养畜的经济效益 ,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草、荒山种草是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综合工程 ,它的实施不但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 ,而且在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缓解畜草矛盾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笔者通过退耕还草工作实践 ,就全县退耕还草工作谈谈看法 ,以供探讨。1 任务完成情况 ;2 0 0 0年 ,全县共调拔各类优质牧草种子13 1971万kg ,完成退耕还草 0 162 9万公顷 ,荒山种草 0 3万公顷 ,林草间作 0 15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 0 4 4 95万公顷 ,红豆草 0 0 138万公顷 ,沙打旺 0 1313万公顷 ,老芒麦 0 …  相似文献   

20.
马小林  侯庆丰  杨鼎 《草地学报》2021,29(4):772-779
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青海省以农业收入占主导的乐都县、牧业收入占主导的刚察县和农牧业收入兼有的尖扎县为研究区,从单个农牧民家庭的角度分析退耕还草政策与农牧民家庭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总体分析时,与未实施退耕还草的农牧户相比,退耕还草政策显著降低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P<0.05),增加了农牧民家庭人均其他收入(P<0.05),对家庭人均总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且家庭人均总收入在不同地点表现不一致;在已实施退耕还草政策的农牧户,家庭人均总收入随着补助金额的增加而呈现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根据拟合曲线分析发现,当补助金额在0~348.98元时退耕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低于未退耕农牧户,这说明补助金额过低时不利于于农牧民维持生计。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政策标准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