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基于盐穴储气库所在目标地层的地质特征、物性参数及运行参数等,建立盐穴储气库的地质力学模型对盐穴围岩响应规律进行研究,是目前盐穴储气库运行参数优化及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盐穴储气库地质力学评价中的岩石力学参数获取、地质力学模型建立及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金坛盐穴储气库实际情况,对盐穴储气库地质力学评价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同时,根据金坛盐穴储气库后期发展面临的技术难题,对盐穴储气库地质力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盐穴地下储气库失效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盐穴地下储气库失效的概念,确定将泄漏和传输能力下降作为盐穴地下储气库的2种失效模式;回顾了国内外盐穴地下储气库的失效事故,分析了失效原因,并对套管失效和盐岩蠕变等失效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盐穴地下储气库失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对注采井、套管及水泥环胶结的状态进行检测,加强注采井动态参量的监测,完善运行数据管理程序,开展盐穴体积收缩率的预测工作,在储气库设施和城市之间设置监控井等。  相似文献   

3.
腔体损伤评价是盐穴储气库安全运行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对盐岩力学特性开展室内系统试验,利用损伤力学、岩石流变学理论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盐穴储气库运行过程中腔体损伤评价体系。盐岩损伤评价方法包括最大拉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畸变能准则、膨胀强度准则、蠕变强度准则。利用ABAQUS软件对所关注盐穴的评价指标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声呐实测结果对比,表明:所采用的腔体损伤评价体系能够很好地对腔体注采运行过程中的损伤破坏进行评价,可为今后盐岩损伤评价预测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气东输金坛盐穴储气库建设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层状盐层中,耗资巨大且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因此,确保腔体在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增加其工作气量,意义重大。以西气东输金坛盐穴储气库的盐矿老井西2井腔体为例,通过声纳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目前的注采运行方式下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益浪费,因而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校核了盐岩的蠕变参数,并利用修正后的参数对注采最小气压和最大气压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单腔工作气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中国适合建库的地质条件为层状盐岩,造腔盐层段具有厚度小、夹层多、含盐品位低等特点,其地质结构决定了中国盐穴储气库造腔设计不能完全借鉴国外设计经验。根据近十年来盐穴腔体造腔设计和现场实践,首次提出了适合层状盐岩造腔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原则,并基于此原则编制了初步造腔设计与调整方案,以指导现场造腔实践,效果良好。在现场造腔跟踪期间,形成了造腔动态分析、阻溶剂界面监控、造腔进度跟踪及声呐测腔等一系列跟踪与监测技术,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现场造腔异常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造腔突发问题,保证了腔体在建造期间正常有序。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盐穴储气库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盐穴储气库的建设历程划分为技术研究与探索、技术消化与形成、技术成熟与发展3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形成了老腔改造、腔体气密封测试、光纤测试油水界面以及高效注气排卤等多项特色技术。为保证盐穴储气库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一套在注采运行过程中监测井口温度压力、地面沉降、腔体形态、井筒完整性在内的体系及方法。指出中国盐穴储气库建设存在造腔速度慢、老腔改造难、适建库址少等问题,现有工艺技术尚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层状盐层地质条件下盐穴储气库建设的需要。针对盐穴储气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提出了相应的攻关研究内容,为中国盐穴储气库的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盐膏岩在应力作用下易发生蠕变导致井眼缩小甚至闭合,从而引起钻具卡钻事故。在盐膏岩地层定向钻井过程中,井斜角对盐膏岩蠕变速率影响巨大。对某油田盐膏岩地层的蠕变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蠕变本构方程,根据实际使用泥浆密度及井径资料确定了蠕变参数;通过建立盐膏岩地层地质力学模型,运用拉格朗日元法对盐膏岩地层的蠕变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井斜角对安全钻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沿着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钻井,井眼蠕变速率随着井斜角的增加而增大,安全泥浆密度也逐渐增大,说明盐膏岩地层钻大斜度井定向井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单轴劈裂拉伸、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等试验,获得某油田H-1井多夹层盐岩力学性能参数,回归得到相应的Mohr-Coulomb准则表达式,并利用ABAQUS软件对多夹层盐穴储气库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储气库的埋深、顶跨、顶部盐岩厚度、顶部相邻夹层厚度及弹性模量等参数对多夹层盐穴储气库最小允许运行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储气库最小允许运行压力随着顶跨的增加而升高,随着顶部相邻夹层弹性模量的增加而降低,而顶部盐岩和相邻夹层厚度对其影响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多夹层盐岩地层储气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淮安库区盐岩的物理力学参数实验结果,结合现场地层资料和储气库设计形状资料,首先采用压力梯度原则和相关技术规程,确定内压上下限的初值,然后利用FLAC 3D软件进行恒压流变分析,仿真模拟了盐腔注采循环内压变化的全过程.通过分析盐腔最大主应力和腔体体积收缩率模拟规律,综合考虑模拟计算结果和国外相关经验,建议淮安库区典型井的注采循环内压取12~26MPa.研究成果可为该储气库的运行及复杂地下大埋深盐穴储气库长期稳定性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盐岩地层大规模实施油气等能源储备是保证中国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盐岩具有典型的湖相沉积特征,盐层薄、夹层多、杂质含量高,要在这种地层中实施能源储备,安全高效建库是关键。经过20余年的不断创新实践、自主攻关,系统开展了水溶造腔试验研究,形成了复杂盐层水溶造腔仿真技术并开发完成了仿真模拟软件,研发了针对层状盐岩不规则溶腔的修复方法。同时,建立了一系列复杂盐岩地层中能源地下储备库建造关键理论与新技术,包括盐穴储库建造、新型储气方案等关键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已经在金坛盐穴储气库得到应用和验证,均取得良好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层状盐岩地层中油气储库建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新型地下能源储备的发展提供借鉴。(图9,参37)  相似文献   

11.
纪文栋  杨春和  屈丹安  马洪岭 《油气储运》2012,31(2):121-124,168
盐穴地下储库的天然气注采性能是衡量储气库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储气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依据实测地层信息建立两种不同形状的储库模型,基于天然气的市场需求规律制定盐穴储气库的注采方案,进行30年的蠕变模拟运行,研究注采方案变化对盐穴体积收缩、塑性区发展及盐穴腔壁位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形状差异对盐穴腔体性质的影响不明显;体积收缩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大速度逐渐变缓,低压运行期是引起盐穴腔体收缩的主要阶段;紧急采气后的低压运行期会对盐穴腔体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对不同盐穴轮流紧急采气以降低单个盐穴腔体紧急采气频率,或者采用在采气结束后立刻跟进注气的方法,保证盐穴的长期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含泥岩夹层盐穴储气库在可燃气体爆炸作用下的稳定性,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盐穴储气库的数值模型,分析爆炸载荷作用下含泥岩夹层盐穴储气库的动态响应,包括储气库围岩的应力状态变化、地震动幅值及稳定性等。结果表明:在可燃气体爆炸载荷作用下,泥岩夹层与盐岩中应力变化基本一致,不存在明显的薄弱部位;人工拟合爆炸波对洞室围岩的冲击作用比三角形爆炸波作用强;可燃气体爆炸作用对洞室围岩破坏的影响有限,随洞室深度的增大迅速衰减;深埋盐穴储气库比浅埋洞室抵抗爆炸作用的能力更强,有利于储气库洞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盐岩地层地应力是储气库形态设计、运行压力区间确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获得盐岩地层地应力参数,采用水压致裂法和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计算盐岩地层地应力。针对盐岩的非渗透性特点,水压致裂法增加了回流工艺,在多个操作参数下进行多期裂缝重张测试,利用不同数据分析方法计算盐岩最小主应力得到了统一结果,误差低于5%。结合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分析了盐岩地层各向异性,依据密度测井资料和弹性波动理论,计算了地层水平主应力。阵列声波测井计算结果与水压致裂测试结果一致,测试盐岩地层中3个主应力值接近,为该地区盐穴储气库建设和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盐穴储气库建设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平顶山盐矿盐层主要为舞阳凹陷内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二段上部和核桃园组一段,盐层分布稳定,含盐面积大。盐层埋深适中,盐层厚度大,具备建设盐穴储气库的地质条件。盐矿的沉积中心部位是建设盐穴储气库的最佳区块,可建成超过140×108m3工作气量以上的地下储气库。根据盐层的特点,可以建造单个盐穴几何体积为43×104m3,有效体积为23×104m3的盐穴储气库。根据盐层的地质特征模拟分析结果,单个盐穴的建造周期超过1200d,依据该地区卤水处理能力,按10~12年的储气库建库周期,可以在该区块建设14×108m3工作气量以上规模的储气库。由于该储气库位于中原地区,可以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提供应急保障,并作为湖北、河南等地区的调峰储气库。  相似文献   

15.
盐穴储气库完腔后无法继续使用柴油阻溶剂对不规则腔体进行回溶造腔,因此迫切需要发展天然气阻溶回溶造腔技术。研究了该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造腔模拟技术,并在西气东输金坛储气库开展现场试验,效果超出预期:A腔体增加自由体积14 000 m3,腔体上部突出的岩脊发生自然垮塌,排除了后期注气排卤过程中盐层垮塌砸坏排卤管柱的风险。该试验为国内首次腔体扩容及修复试验,对今后盐穴储气库建腔技术的推广及削减造腔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盐穴地下储气库常面临地表沉降、盐岩破坏、气体渗漏及腔体收缩过快等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监测盐穴储气库注水排卤和注气排卤过程中的腔体稳定性,确保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利用实时微地震技术对金坛盐穴储气库连续监测12天,通过在井下布置高精度检波器,接收生产过程中的微地震事件,研究储气库造腔及注采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诱发因素,综合分析不同微地震信号特征。研究表明:检波器位于3层套管中导致储气库微地震信号衰减严重,特别是套管间环空液体对横波的阻碍;观察到的一些微地震事件可能为腔壁垮塌或破裂诱发所致,注水排卤工艺参数变化会引起微地震信号突然增多,统计微地震信号数量认为当前的生产工艺参数可以满足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周冬林  王立东  焦雨佳 《油气储运》2019,(10):1130-1135
中国盐岩大多以层状产出为主,盐岩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盐层溶腔形态各异,研究层状盐岩溶蚀成腔的形态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可以为优化造腔工程设计、高效建设储气库提供参考。利用金坛、楚州、五里铺及应城等盐矿的盐层地质资料、生产资料、腔体声呐检测数据,从生产方式、造腔排量、埋藏深度、盐岩品位、夹层厚度及地层倾角等方面分析了各因素对盐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坛和楚州地区盐腔形态较为规则,五里铺腔体形态和应城盐矿盐腔形态不规则,单井对流或双井对流溶蚀形成的腔体形态相近,盐腔的溶蚀形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盐岩品位和夹层是影响腔体形态规则的主要因素,地层倾角是造成腔体偏溶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储气库井位设计和造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盐穴储气库国内外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国外利用盐穴作为储气库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自1959年苏联建成第一个盐穴地下储气库后,该项技术在北美和欧洲得到推广应用,法国、德国、英国和丹麦等国相继建成盐穴储气库。截至2009年,全世界74座盐穴储气库的总库容量为229.42×10~8m~3,工作气量为161.98×10~8m~3,工作气量占总库容量的70.6%。我国对盐穴储气库的研究始于1999年,在西气东输配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确定了江苏金坛作为国内首个盐穴储气库的建库目标,目前6口老腔已形成1.1×10~8m~3的储气能力,第1批新钻储气库井正在施工建设中,2009年底完成造腔,已形成3.8×10~8m~3的调峰能力。迄今为止,美国和德国在盐穴储气库的建设方面发展较快,详细介绍了美国盐穴储气库和德国盐丘/盐层储气库的建造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摩尔库伦准则建立盐穴矿柱失效函数,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法分析储气库矿柱安全可靠性,打破了传统方法难以对储气库可靠性具体量化的局限性。应用该方法计算了国内某盐穴储气库矿柱的可靠性指标和失效概率,结果表明:矿柱的失效概率随着盐穴埋深增加和夹层数增多而增大,随着储气库内压增大和矿柱宽度增大而减小;盐穴储气库的矿柱宽度对矿柱可靠性影响最大,在保证资源使用率最高的情况下,应尽量保证盐穴矿柱宽度/盐穴直径(跨径比)大于2;建议造穴时尽量采用埋深浅、夹层数少的优质盐岩层;储气库宜采用较大运行压力的运行模式,运行期间尽量减少低压运行时间。(图7,表3,参14)  相似文献   

20.
地下盐岩由于良好的物理力学特性,被公认为是存储石油、天然气最理想的介质,中国利用地下盐岩建设储气库起步较晚,已建成的储气库产能亟需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储气库建设面临建库优质盐矿资源短缺、建库成本高、投产速度慢等问题,而各地盐矿企业采盐形成的地下老腔数量众多,因此利用老腔改建储气库是加快储气库建设投产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云应地区盐层特征和采卤井资料,从盐腔的密封性、稳定性及经济性方面对该地区的老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云应地区的盐层埋深较浅,构造平缓,无断层破坏,盖层密封性好。地下老腔数量众多,体积大,顶板厚度大,矿柱宽度大,部分老腔由于井距较小且采用压裂连通开采,存在盐腔连通串层等问题。相比之下,采用水平井对接方式采卤的老腔井距较大,矿柱宽度较为理想且未受压裂破坏,是该地区老腔改造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