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湖北省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危害及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寿螺在湖北省英山县的发生规律、危害情况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英山地区1年发生1代,以水稻和杂草为食,冬季在土壤内及温泉中越冬。福寿螺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时期为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即水稻移栽后至孕穗期。水稻受害的程度与福寿螺的卵块数量、幼螺及成螺的数量呈正相关。化学防治结果表明,5种试验药剂均对水稻福寿螺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昆山地区福寿螺入侵危害现状。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进行绿色防控措施试验探索;针对福寿螺发生特点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稻田福寿螺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是我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危害水稻及其他水生植物的恶性水生动物,目前已在苏南地区迅速蔓延。为提高福寿螺的防治水平,介绍了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及其发生规律,如福寿螺以成螺越冬、在苏南地区一年繁殖一代,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等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的旱生植物等;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福寿螺的主要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福寿螺抗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宜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在宁化县主要为害水稻、莲藕等水生作物。笔者根据其发生危害与发生特点,提出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福寿螺在福建省不同地区的分布、危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大范围多次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福建省内福寿螺入侵的地区空间分布、发生危害状况、季节变化动态及其有效防治措施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在福建省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局部地区出现大暴发现象,除水稻田、水沟等福寿螺危害严重的场所,芋头田、菜地、莲藕池塘也有福寿螺侵入。一般5月福寿螺开始活跃,7月底数量达到最高峰,10月中旬卵块数量达到最高峰,至11月数量均消减开始准备越冬。福寿螺对农作物的危害在部分地区还没有引起农民足够重视,甚至认为福寿螺危害较小,不懂及时用药,感到束手无策,或听之任之。少数有经验的农民对福寿螺的危害和减轻灾害发生有较全面的了解,比如采取施用碳酸氢铵、喷洒杀螺胺药剂、烟草与水稻轮作、蔬菜与水稻间作、利用密网围住稻田四周、稻田养鸭、人工除螺等方式控制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稻田福寿螺的有效防控办法,研究了不同养鸭密度、不同放养时间和放养不同品种鸭对稻田福寿螺的防控效果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稻田养鸭时间为40 d时,对福寿螺的平均防治效果达到93.94%;当稻田养鸭密度在6~14只/(667m2)时,鸭子对稻田福寿螺的平均防效与养鸭密度和放养时间呈正相关,且平均水稻产量随着...  相似文献   

7.
福寿螺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已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局部地区泛滥成灾,对水稻危害时间长、危害重。通过观察分析福寿螺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相应防治对策,以期控制其数量,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不同螺口密度和为害始期福寿螺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于2007—2009年分别在早稻、单季晚稻和连作晚稻田通过人工定量投放福寿螺进行为害损失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的时间越早,危害损失越大;投放的数量越多,危害损失越重。所有这些损失率与福寿螺密度之间的关系,均可采用幂函数方程来描述,以5%产量损失作为经济允许水平算的话,秧苗移栽后早稻田福寿螺密度宜控制在1只/m2以下,晚稻宜在3.5只/m2以下。福寿螺在早稻田的存活率在低密度下较高,而在晚稻田的存活率都不高,但是低密度下产卵量明显增多。建议要特别加强对水稻移栽后小苗期田间福寿螺的防控,最好能在移栽前对本田进行必要的防治,另外一旦断垄发生后要及时补苗,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9.
福寿螺作为一种世界性入侵生物,侵入浙江已近40年,由于其繁殖快、易扩散、适应性强和危害大,给全省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灾害。福寿螺在浙江省的入侵扩散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迅速扩张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前后扩散渗透期;第三阶段为2010年至今多点爆发期。福寿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扩散,但扩散蔓延具有明显的局域性。福寿螺已由过去的点状分布发展成现今的片状分布,且入侵蔓延到全省11个地级市的所有县(市、区)。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但尚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应对福寿螺入侵危害的严峻形势,未来需加强福寿螺生态学、行为学、入侵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同时开展福寿螺危害的及时预测预警、应急防控、综合防控与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建立全方位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寿螺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变为野生后,对水生作物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因它喜食幼芽嫩苗,在个别发生危害严重的地带,给水稻育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下面介绍水稻秧田福寿螺防治技术措施,供参考。一、改变育秧方式:根据福寿螺适合在水中活动取食为害的习性,有福寿螺活动的地方应积极推广旱育秧和半旱育秧技术,以减少福寿螺在水中活动取食幼芽嫩苗的食源。二、科学合理灌溉:福寿螺主要以幼螺、半成螺在水田、山塘、水库、水渠等湿地越冬并生存繁殖,在水稻育秧期间,可随秧田灌水从进出水口处迁入秧田,造成对秧苗的为害。为此,可在…  相似文献   

11.
稻田福寿螺为害程度上升原因分析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稻田福寿螺发生为害的趋势,指出福寿螺为害程度上升的原因主要与其生物特性及人为扩散传播、缺少有效天敌控制、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和水稻种植方式改变有关。提出采取稻田防治与稻田周边环境生态治理相结合、农户防治与公共植保相结合、应急防治与持续性控制相结合的稻田福寿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2.
福寿螺农民称为大田螺,该螺个体大适应性强,食性杂,生长繁殖快,河道、沟渠、田间、池塘均可成为其生息场所。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成为水稻的一天灾害。我市近年来福寿螺危害严重,为了夺取水稻的稳产丰收,鹿城区农技站于l998年正式立项,观察研究福寿螺发生规律及了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控制外来检疫性生物福寿螺的迅速蔓延和危害,特进行了茶籽饼防治稻田福寿螺的效果试验。通过室内容器茶籽饼浓度试验和稻田及沟渠茶籽饼灭螺示范发现,茶籽饼能快速有效地杀死福寿螺,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故可选用茶籽饼作为杀灭稻田福寿螺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福寿螺作为食品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稻田却已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并有快速甍延危害之势.2004年福寿螺仅存新津县安西镇新漕村100亩左右的藕田和稻田发生危害,而2010年我们的调查发现,福寿螺已在新津县约1/3的村镇有所分布,危害田块已达水稻种植面积的10%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江西赣南山区绿色控制福寿螺危害水稻禾苗,并利用其防除水稻田杂草,开展用碳铵或尿素做基肥灭杀福寿螺和利用福寿螺除草试验。结果表明,用碳铵或尿素作基肥具有灭螺效果,可以降低福寿螺密度,减少其为害禾苗,并利用福寿螺达到极明显除草效果,免用灭螺及除草农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浏阳市福寿螺的入侵形势、防控情况,并借鉴近年来湖南省其他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工作的经验,从增加投资、强化宣传教育、加强有害生物识别、防治技术、风险评估技术、风险管理措施的培训和加大物种引进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力度等方面给出了福寿螺的防控建议。以期减少水稻等农作物的经济损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及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温州,福寿螺危害水稻成为突出问题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般田块被害造成稻苗点、片缺株,严重田块一夜被食精光。使用农药百螺敌和五氯酚钠混配能较好地防治福寿螺,但五氯酚钠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对水稻生长有一定影响。通过本次试验,检验了该混配农药对水稻栽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 (Lamarck)]的原产地概况、生活习性、传播特性、入侵及其危害特点。并特别指出,由福寿螺入侵所引起的经济、健康和环境的问题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不但治理所需的费用巨大,而且多数措施对环境有害。为此,本文提出了福寿螺综合治理的方法和治理新策略,强调治理与利用并举,利用其作为动物和人类的营养食品,也可利用它来防治杂草。  相似文献   

19.
在昆山地区针对福寿螺不同发生区域使用茶籽饼(粉)进行绿色防控试验。结果表明,福寿螺发生盛期,在封闭浅水区域如水稻、芡实等水生作物田、沟渠、植物带或植物景观带、湿地等水浅而封闭的场所适宜使用茶籽饼(粉)灭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GIS技术,结合福寿螺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广东地区水稻的种植分布情况,预测福寿螺在广东地区的潜在时空分布及其危害风险.结果表明:广东地区存在5种福寿螺潜在生境,分别是:螺和卵都能存活且卵能孵化螺能发育;螺卵存活、螺能发育但卵不孵化;螺存活但不发育、卵不孵化;螺冬眠且不产卵;螺、卵均不能存活.5种生境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并且分布范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福寿螺适宜生境夏季分布广、冬季分布窄,夏季向北扩展,冬季向南收缩.冬季粤北山区小部分地区福寿螺不能存活,5—10月全省均适宜螺及其卵的生长发育.就潜在分布区而言,全省16.68%地区处于高度发生区,中度发生区也占54.25%.以稻田的危害风险为例,结合水稻分布区的状况评价了福寿螺可能带来的危害风险等级,其中重度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1.75%,主要集中于湛江、茂名、阳江等地的稻区;中度风险区集中在广东中部的水稻区,占63.16%;轻度风险区只占1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