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选用微生物诱蝇剂、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和蛋白诱剂进行桔小实蝇诱集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引诱剂对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具有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存在差异。微生物诱蝇剂和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在诱捕器放置的第30 d开始对桔小实蝇有诱集效果,蛋白诱剂对桔小实蝇的雌虫没有引诱作用,在放置70 d后对桔小实蝇的雄虫有很弱的引诱作用。在3种诱剂中微生物诱蝇剂的诱集效果最好,诱集高峰出现在第70 d后,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诱集效果也逐渐增强,诱捕器放置的第130 d,其诱集效果达到最大,为15.33%,超过130 d后诱集作用消失。结合3种引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集作用来看,可选择微生物诱蝇剂作为桔小实蝇的监测诱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柚子园内对橘小实蝇诱集效果较好的诱剂,利用诱集法在柚子园内分别测定了不同质量分数糖溶液(2.5%、5.0%、10.0%、20.0%、40.0%)、醋溶液(6.25%、12.5%、25.0%、50.0%、100.0%)、酒溶液(6.25%、12.5%、25.0%、50.0%、100.0%)的诱虫效果,进而比较了5.0%糖溶液(5.0%S)、糖醋液(糖∶醋∶水=5.0%∶12.5%∶82.5%,SV)、醋酒液(醋∶酒∶水=12.5%∶12.5%∶75.0%,VA)、糖醋酒液(糖∶醋∶酒∶水=5.0%∶12.5%∶12.5%∶70.0%,SVA)、甲基丁香酚(ME)和性诱剂(SA)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5.0%、12.5%、12.5%分别是糖、醋、酒溶液的最佳使用质量分数,其中5.0%糖溶液可以诱集到20.67头橘小实蝇,诱虫效果在单一成分溶液中最好;甲基丁香酚和性诱剂只能诱集雄成虫,性诱剂诱集到54.33头橘小实蝇雄虫,诱雄效果显著好于其他5种处理;SVA诱集到的雌成虫数为23.67头,其诱雌效果显著好于其他5种处理;SA的诱虫总量(54.33头)显著高于SVA(35.0头),SVA的诱虫总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处理。性诱剂和糖醋酒液在柚子园内对橘小实蝇具有较好的诱虫效果。  相似文献   

3.
橘小实蝇蛋白饵剂的生物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试了蛋白饵剂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活性,并结合田间应用,研究稀释倍数、添加挥发性化学物质对其引诱率的影响。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对5日龄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最佳,引诱率可达60.00%,其中雌虫和雄虫的引诱率分别为63.30%和56.70%;效果与Prima相当,优于GF-120,后两者的引诱率分别为62.50%和44.20%。稀释后引诱率会不同程度地下降,稀释2倍的应用效果最佳,引诱率为53.30%,仅下降了6.70%;添加一定量乙酸乙酯、番石榴香精和甲基丁香酚可显著提高引诱率,三者的最佳比例分别是3%,4%和5%,引诱率分别为71.70%,63.30%和71.70%。室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饵剂12 h内的引诱率可达80.00%,最佳使用环境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生理方法,在测定不同时段和不同日龄的橘小实蝇对甲基丁香酚( ME)触角电位( EAG)反应的基础上,对橘小实蝇、瓜实蝇和南亚实蝇对ME和诱蝇酮( CUE)的EAG反应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橘小实蝇雌雄虫对ME的EAG反应存在时段差异,且在12:00-17:00时段差异较小;橘小实蝇雌雄虫从1日龄开始就对ME产生较强的EAG反应,但交配后迅速减弱。橘小实蝇、瓜实蝇、南亚实蝇对ME的EAG反应都强于CUE,且瓜实蝇和南亚实蝇雌虫对CUE的EAG反应高于雄虫。  相似文献   

5.
甲基丁香酚与杀虫剂配合使用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通过观察甲基丁香酚(ME)性诱剂与几种杀虫剂配合使用对橘小实蝇的诱杀效果,发现ME与敌敌畏配合使用对橘小实蝇雄成虫的诱杀效果最好;供试5种含量敌敌畏稀释液中,1∶200体积分数的敌敌畏稀释液对橘小实蝇雄成虫的诱杀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6.
柑橘小实蝇雌雄兼诱剂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南京农业大学研制提供的柑橘小实蝇雌雄兼诱剂和普遍使用的诱蝇醚田间诱集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雌雄兼诱剂对柑橘小实蝇雌性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但引诱能力还比较弱,诱集的数量少,占诱集总数的比例还很低;对雄虫的引诱力也弱于诱蝇醚.因此该雌雄兼诱剂的配方还需要大力改进.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生测与田间诱捕试验观察了糖酒醋液[糖∶酒∶醋∶水=76∶152∶53∶760(g/L)]与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对桔小实蝇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对雄虫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甲基丁香酚仅对性成熟雄虫显著引诱作用(P<0.05);当甲基丁香酚挥发物与糖酒醋液气味混合后对性成熟雄虫的引诱效果要显著强于甲基丁香酚(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在石榴园可诱到少量的桔小实蝇雌虫;将糖酒醋液与甲基丁香酚组合时对桔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使用甲基丁香酚的效果(P<0.05)。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莲雾园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苏昌和名门莲雾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4月底与6月中旬、5月初与6月中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 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莲雾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采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莲雾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莲雾正造果花果至收获期(3~6月)果实的被害率比防治前降低4.92%~40.75%.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生测与田间诱捕试验观察了糖酒醋液[糖∶酒∶醋∶水=76∶ 152∶ 53∶ 760(g/L)]与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室内生测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对桔小实蝇雌虫引诱效果显著(P<0.05),对雄虫引诱效果不显著(P>0.05);甲基丁香酚仅对性成熟雄虫显著引诱作用(P<0.05);当甲基丁香酚挥发物与糖酒醋液气味混合后对性成熟雄虫的引诱效果要显著强于甲基丁香酚(P<0.05).田间诱捕结果显示:糖酒醋液在石榴园可诱到少量的桔小实蝇雌虫;将糖酒醋液与甲基丁香酚组合时对桔小实蝇雄虫的引诱效果显著强于单独使用甲基丁香酚的效果(P<0.05).  相似文献   

10.
莲雾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雾Syzyzgium samarangense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橘小实蝇对5个莲雾品种(黑珍珠、印度红、大叶、泰国红钻石、巴掌)的成熟果及黑珍珠果的5个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室内接虫研究该虫对5个莲雾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5个莲雾品种成熟果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依据黑珍珠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并结合5个莲雾品种挥发物成分,测试9种合成的单体化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和结论】5个莲雾品种及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对雄虫无引诱作用(P0.05);不同品种对雌虫具有不同的引诱作用,其相对引诱率为黑珍珠(40.75%)印度红(39.40%)大叶(34.76%)泰国红钻石(23.02%)巴掌(15.54%);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强;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结果[黑珍珠(517.0头)大叶(433.0头)印度红(357.0头)泰国红钻石(305.7头)巴掌(200.0头)]与嗅觉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各品种的挥发物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是黑珍珠(12种,80.27%);印度红(6种,23.56%);大叶(6种,69.90%);泰国红钻石(11种,96.97%);巴掌(9种,95.1%),表明品种间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乙酸异丁酯、癸醛、β-石竹烯、莰酮4种化合物对橘小实蝇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α-法尼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种化合物仅对性成熟的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这些化合物中乙酸异丁酯、γ-萜品烯和莰酮对雄虫亦有引诱作用.同一种化合物,对性成熟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强于对性未成熟的引诱作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远大于对雄虫的引诱作用,尤其是对性成熟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1.
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田间施用蛋白诱剂条件下的实蝇杀虫剂种类和用量,室内测定了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分别与阮酵母水解蛋白组配后对橘小实蝇自由取食的胃毒毒性.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均适合与水解蛋白组配防治橘小实蝇.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在5h内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2.7570、13.9535和779.9378、826.6259mg/kg,16和100mg/kg多杀菌素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1904、4.9730h和2.4877、2.6755h,630和1000mg/kg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分别为5.3507、4.9462h和4.7650、4.5715h.  相似文献   

12.
采用橘小实蝇诱剂、瓜实蝇诱剂、地中海实蝇引诱剂和蛋白诱饵于2017—2018年在西沙永兴岛开展检疫性实蝇监测。监测共收集到实蝇标本125 814头,经过鉴定,分别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和南亚果实蝇(Bactrocera tau)3种果蔬实蝇。其中,橘小实蝇是绝对的优势种。同时对西沙永兴岛果蔬实蝇的种类、发生动态及寄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诱捕器内甲基丁香酚浓度对橘小实蝇引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基团贡献法计算了温度对诱捕器内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并测定了一定流速下诱芯数目对甲基丁香酚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15.68℃)内,温度越低,诱捕器内需要越多的诱芯数目才能达到最佳引诱浓度,从而对橘小实蝇起到最佳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4.
甲基丁香酚挥发物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引诱效果。[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了不同生理状态下(性成熟与性未成熟)桔小实蝇两性成虫在不同时间内(5、10、15、20、30、40、50和60 min)对不同剂量甲基丁香酚(0.001、0.010、0.1000、1.000和10.000 mg)挥发物的反应。[结果]甲基丁香酚对桔小实蝇对性成熟雄虫有显著引诱作用,但对性成熟雌虫及雄虫、性未成熟雄虫均无引诱作用。测试剂量为0.001 g时性成熟雄虫在10 min时即对甲基丁香酚产生显著反应;在测试剂量达到0.01 g以上时,性成熟雄虫均在5min时即产生显著反应。[结论]甲基丁香酚仅对性成熟雄虫有引诱作用,对性未成熟雄虫、未成熟雌虫、成熟雌虫无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新型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型性诱剂对番石榴上的桔小实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次施药后的诱捕量达到303头(雌虫22.75头,雄虫280.25头),最高防效为70.62%;0.02%猎蝇饵剂的诱捕量为116.5头(雌虫96.75头,雄虫19.75头);清水对照的诱捕量为0.试验结果还表明,性诱剂和猎蝇饵剂的交互使用,更有利于控制桔小实蝇种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诱蝇酮改良剂对瓜实蝇的诱集效果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丁酸乙酯与诱蝇酮混配剂对瓜实蝇的田间引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丁酸乙酯与诱蝇酮分别以0.5∶99.5、1∶99、2∶98、3∶97、4∶96比例混配的引诱剂,其对瓜实蝇的引诱效果均显著高于单剂诱蝇酮的引诱效果。其中丁酸乙酯诱蝇酮以3∶97混配的引诱剂所诱集的总虫数是单剂诱蝇酮所诱集的2.1倍,显示了丁酸乙酯对诱蝇酮良好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巍山县梨园蛀果害虫的监测调查,发现橘小实蝇是为害梨果的主要害虫,7~8月是其为害高峰期,海拔越高,橘小实蝇成虫始见期越晚。甲基丁香酚实蝇诱剂对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较好。针对橘小实蝇的为害特点及消长规律,提出把橘小实蝇为害率控制在5%以内的以防治成虫为主,综合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迎刚  李云玲  季清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479-1480,1482
[目的]优化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的条件。[方法]采用室外小笼子生物测定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啤酒废酵母酶解生产橘小实蝇引诱蛋白的影响因素(酵母浓度、酶量、水解温度、水解时间、水解pH和水解产物pH)进行了优化。[结果]将酵母母液稀释3倍后加入15.0 g/kg木瓜蛋白酶,在pH 6.5、温度67.5℃条件下保温水解24 h得到的水解蛋白于pH 8.5时对橘小实蝇雄性的引诱活性最强,水解27 h对橘小实蝇雌性的引诱活性最强。[结论]为开发橘小实蝇蛋白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社会广受关注的问题.尽管国内的一些学者就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橘小实蝇SIT技术分别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然而关于应用该蜂和不育雄虫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进行田间联合防治的研究还未见相关报道.为此,为探讨天敌昆虫和雄性不育技术对橘小实蝇的田间综合治理(IPM)技术,开展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和橘小实蝇不育雄虫的田间释放试验:首先应用性引诱剂降低田间野生雄虫数量;而后,释放橘小实蝇不育雄虫,进一步降低田间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后,释放阿里山潜蝇茧蜂对田间残余的橘小实蝇卵进行追踪寄生,以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通过监测整个防控期田间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以及果实受害率和防治效果作为评价指标评价该防治方法的综合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阿里山潜蝇茧蜂、橘小实蝇不育雄虫并配合引诱剂的综合措施对橘小实蝇的种群数量有明显控制作用,田间总体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此外,提出完善橘小实蝇田间防控措施的建议,并提出该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选取体积分数(φ)分别为0.03%、0.05%、0.07%、0.09%的六磷胺水溶液饲喂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虫,测定其使橘小实蝇不育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0.05%六磷胺处理雄虫后与正常雌虫交配卵孵化率约为6%,至φ为0.09%时卵完全不孵化;雌虫在φ为0.07%时卵已完全不孵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六磷胺与50g/L(100 mL水里溶解5 g水解蛋白)水解蛋白溶液混合后对橘小实蝇雌、雄虫的不育效果,选取φ分别为0.02%、0.04%、0.06%、0.08%、0.10%的六磷胺水解蛋白溶液饲喂成虫.结果表明:产卵量和孵化率都随着六磷胺在水解蛋白溶液中体积分数的升高而降低;φ为0.08%处理雄虫后与正常雌虫交配所产卵的孵化率仅为14%,明显低于对照的孵化率76%;雌虫在φ为0.08%时已达到完全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