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娜 《山西林业科技》2023,(1):23-25+52
通过设置褪黑素浓度为0.1 mmol/L,盐碱浓度为50 mmol/L、100 mmol/L、150 mmol/L的不同处理,研究褪黑素浸种对不同浓度盐碱胁迫下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盐碱胁迫处理相比,褪黑素浸种显著提高了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降低了其相对盐害率。褪黑素浸种显著降低了盐碱胁迫下侧柏幼苗的MDA含量和电导率,提高了盐碱胁迫下侧柏幼苗的根系长度、SOD活性、POD活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所述,褪黑素可以有效缓解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对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镉胁迫对三叶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以探究三叶草对镉胁迫的敏感性和耐性。结果表明:镉能够抑制三叶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低浓度镉0. 5mmol/L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芽长、胚轴长和根长均被抑制,较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 01),其浓度至3. 5mmol/L时三叶草种子的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被完全抑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随镉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 01)。在镉浓度0-1. 5mmol/L范围内,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升高,较对照分别提高36. 02%、33. 53%和93. 55%,继续增加镉浓度至2. 5mmol/L时酶活性呈下降趋势; APX活性在镉浓度0. 5mmol/L时最高,较对照提高80. 80%,继续增加镉浓度其活性开始下降,表明在低浓度镉(0-0. 5mmol/L)胁迫下,三叶草幼苗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南林895’杨经组培获得的2 cm长再生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再生芽不定根发生能力及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南林895’杨再生芽在75 mmol/L以下能够正常产生不定根,100 mmol/L完全抑制不定根的形成。25~50 mmol/L盐处理能够促进‘南林895’杨再生芽不定根的伸长,增加根数,提高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的含量。25 mmol/L处理的SOD、CAT、POD、GR 4种保护酶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MDA含量和电导率也低于对照;而在高浓度盐处理下(75~100 mmol/L),SOD、CAT、GR保护酶活性下降,导致膜透性加大,MDA含量增加,POD和AsA-POD酶活性的提高有助于缓解盐胁迫对‘南林895’杨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铝胁迫下泡桐幼苗的生理变化,为泡桐幼苗逆境生长的抗性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年生9501泡桐和白花泡桐的根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培胁迫的方式研究在铝胁迫处理30 d和60 d条件下对照组以及0.3、0.6、0.9、1.2和2.4 mmol/L浓度在铝胁迫条件下2种泡桐幼苗的全氮和叶绿素等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泡桐幼苗中的全氮、全钾、钙和锌元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磷元素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逐渐增长,上述元素除0.3 mmol/L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硫、铁、铜元素含量各胁迫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两种泡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先增后减;丙二醛、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和电导率不断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呈现逐渐递减的规律,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胁迫30 d时递增,60 d时先增后减。上述生理指标在除0.3 mmol/L处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泡桐幼苗在铝胁迫条件下各营养元素吸收过程受阻、生长受限,生理指标出现显著降低,泡桐幼苗的铝毒可适浓度为0.3 mmol/L,通过对铝胁迫条件下泡桐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分析得出,9501泡桐的铝胁迫抗性优于白花泡桐。  相似文献   

5.
以"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外源SA对Cr6+胁迫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及CAT的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丙二醛及叶绿素含量等逆境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mmol/L和1.0mmol/L的Cr~(6+)组合处理能显著提高幼苗中叶绿素的含量和SOD、POD及CAT的活性,而降低丙二醛和脯氨酸的含量。暗示一定浓度的外源SA可能通过激活抗氧化酶SOD、POD及CAT的活性,加快活性氧物质的清除速度,缓解重金属胁迫对幼苗叶片造成的氧化损伤,进而提高紫花苜蓿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75、150、300、350、400 mmol/L 5种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并分析了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桃叶卫矛幼苗体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CAT+POD;(2)SOD和POD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活性最大;(3)CAT活性在Na2SO4浓度为150 mmol/L时最大,在Na2SO4浓度为300 mmol/L时略次之.据此在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用300 mmol/L左右的Na2SO4对桃叶卫矛幼苗进行抗盐锻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猴樟和香樟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以一年生猴樟和香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00mmoL/L、300mmoL/L的Na_2CO_3和NaHCO_3(物质的量比为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幼苗叶片的SPAD值、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香樟幼苗叶片SPAD值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1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幼苗叶片SPAD值和MDA含量均高于对照,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在3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和香樟幼苗叶片的SPAD值、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MDA值显著提高(P0.05);随着盐碱胁迫程度的增加,猴樟和香樟的耐盐碱性综合评价值D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猴樟幼苗的综合评价值D在10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而香樟的在50mmoL/L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达最大值;在同一盐碱胁迫处理条件下,猴樟的综合评价值D均高于香樟。实验结果表明,猴樟和香樟幼苗均能耐低浓度盐碱胁迫,猴樟幼苗的耐盐碱能力优于香樟。  相似文献   

8.
采用沙培的方式,使用NH4NO3对幼苗进行5种不同的氮素浓度(1 mmol/L,5 mmol/L,10 mmol/L,15 mmol/L,20 mmol/L)处理,每1种处理方式重复5次.通过对吊兰叶片叶长、叶宽、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优选出最适合吊兰生长的氮素浓度.结果表明:5 mmol/L处理的吊兰叶片,其叶片长度、宽度、叶绿素以及蛋白质含量和SOD,POD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浓度.  相似文献   

9.
NaCl胁迫对构树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5,50,75,100,125 mmol/L)对构树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及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25 mmol/L)盐胁迫下,构树种子的发芽率比对照升高了7.7%,同时幼苗根长亦有显著增加,比对照高23%,苗高、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虽有所下降但不显著;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构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发芽后幼苗的根长、苗高、鲜质量等也呈下降趋势,幼苗生长被抑制.对幼苗的生理指标测定显示:细胞膜透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细胞膜稳定性受到破坏;MDA含量、SOD、POD活性随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膜透性和MDA含量与SOD活性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以湿地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模拟环境条件下,以硝普钠(SNP)为NO供体,试验研究了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湿地松幼苗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温(16~25℃)对照处理相比,在低温(4~10℃)处理下,苗木高径生长增量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2O2含量及SOD、POD、CAT活性明显升高。低温下幼苗叶面喷施0~800μmol·L-1SNP,3周后表现为随着SNP浓度增加,叶绿素含量,SOD、POD、CAT活性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而H2O2含量则逐渐增加。利用苗高增量、地径增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等5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数和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法对供试不同浓度NO处理下的幼苗耐低温能力评价结果即SNP浓度(μmol·L-1)为:400>800>200>100>0;外源NO对湿地松幼苗耐低温性具有低促高抑作用,最佳使用浓...  相似文献   

11.
外源调节物质对铅胁迫下格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科学》2021,57(2)
【目的】研究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响应铅胁迫的生理特性和抗逆能力,探讨格木对铅胁迫的响应机制,为格木的栽培、引种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1年生格木幼苗为试材,通过不同浓度甜菜碱(BT)、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和氯化钙(CaCl_2)的处理,研究其对铅(10 mmol·L~(-1))胁迫下格木幼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相对电导率(RC)]以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结果】铅胁迫明显抑制格木幼苗生长,致使其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减少、MDA含量及RC明显增加、光合色素合成受抑。而SOD、POD和CAT活性较无胁迫对照(CK1)提高7.0%、1 221.6%和121.0%,格木幼苗具有一定的抗铅胁迫能力。外源调节物质对格木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激活、PRO和SP含量的增加、MDA的降解、RC的降低和叶绿素的合成有显著作用,对SS含量无促进作用。与铅胁迫对照(CK2)相比,施加MeJA 0.1 mmol·L~(-1),SOD活性提升13.2%; 100 mg·L~(-1)的BT,CAT活性增强17.7%; 25 mg·L~(-1)的SA,POD活性提高36.2%; 1 mmol·L~(-1)的MeJA,PRO含量提高157.3%; 1 000 mg·L~(-1)的BT,SP含量增加71.9%; 5 mmol·L~(-1)的CaCl_2,SPAD值增大22.9%; 100 mg·L~(-1)的BT,MDA含量降低58.9%,BT一定程度降低RC。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内在关联性,彼此促进或拮抗,对铅胁迫损伤进行动态修复调节。【结论】外源调节物质可有效缓解铅对格木幼苗的伤害,与格木幼苗产生适应性诱导以抵抗铅胁迫的外源调节物质表现为:1 mmol·L~(-1)MeJA20 mmol·L~(-1)CaCl_2100 mg·L~(-1)BT5 mmol·L~(-1)CaCl_20.1 mmol·L~(-1)MeJA500 mg·L~(-1)BTCK2。  相似文献   

12.
王华 《山西林业科技》2023,(1):16-18+22
在盆栽条件下,设置抗坏血酸浓度分别为0.0 mmol/L(CK,T1)、5.5 mmol/L(T2)、11.0 mmol/L(T3)、16.5 mmol/L(T4)4个处理,研究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干旱胁迫下2种锦带花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可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2种锦带花叶片内的MDA含量和电导率,提高其叶片内的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SOD活性、CAT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说明抗坏血酸会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等产生影响,以应对干旱胁迫对植物产生的危害。不同浓度处理比较来看,11.0 mmol/L的抗坏血酸能够较好的缓解干旱胁迫对2种锦带花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和镉(Cd^2+)对火炬树Rhus typhin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索火炬树对重金属铅、镉胁迫的耐受程度及机理。【方法】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分别用不同浓度Pb^2+(300、600、900、1200、1500 mmol/L)、Cd^2+(140、280、420、560、700 mmol/L)溶液处理火炬树种子,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幼苗胚根长和茎长、硫代巴比妥酸(TBARS)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浓度Pb^2+、Cd^2+均对火炬树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但低浓度Pb^2+可促进根长和芽长的伸长。随着Pb^2+和Cd^2+溶液浓度的增加,幼苗叶片中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OD活性和TBARS含量均逐渐升高。其中,Cd^2+浓度为700 mmol/L时,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和SOD活性达到最低值,而TBARS含量最高;Pb^2+浓度为1500 mmol/L时,根长达到最低值,POD活性达到最高值;Pb^2+浓度为600 mmol/L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结论】Pb^2+浓度为300 mmol/L时会抑制火炬树种子萌发,但会促进幼苗生长,其余浓度Pb^2+、Cd^2+胁迫下,火炬树种子与幼苗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均较好完成了萌发与幼苗生长,并表现出多种积极的适应性特征,未出现无根苗现象,火炬树较其他木本植物对铅、镉2种重金属表现出更强的耐性。本试验结果可为今后选用火炬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东京野茉莉幼苗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铜、镉对其生长发育、抗氧化酶系统及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京野茉莉幼苗在铜、镉胁迫下,生长受到抑制,苗高、地径月生长量逐渐减少,叶绿素含量降低.随着铜处理浓度增加,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先升后降,丙二醛(MDA)含量上升;而在镉胁迫下,随镉处理浓度增加,POD、MDA先降后升,CAT、SOD先升后降.重金属铜、镉对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杨酸浸种对侧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 Franco)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不同浓度水杨酸(SA)浸种处理下侧柏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定量分析,研究SA对侧柏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SA浸种浓度,为侧柏播种育苗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设置0.5、1.0、1.5、2.0、3.0 mmol·L~(-1 )5个SA浓度,对侧柏种子进行浸种,蒸馏水浸种为对照,测定各处理种子发芽指标、形态指标、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指标。[结果]SA浸种可以显著提高侧柏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1.5 mmol·L~(-1)处理的发芽率最高,为96.3%,比对照提高9.3%,3.0 mmol·L~(-1)处理的发芽指数最高,比对照提高26.5%;低浓度SA(≤1.0 mmol·L~(-1))有促进地上部分生长、抑制地下部分生长的效果;高浓度SA(≥1.5 mmol·L~(-1))则抑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SA浓度1.5 mmol·L~(-1)时最高,比对照提高69.0%;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SA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在1.5、2.0、3.0 mmol·L~(-1)处理下均高于对照,分别增加33.9%、10.7%、19.9%;随SA处理浓度的增大,MDA含量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明显,可能和SA促进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种子本身质量良好,且外界无逆境胁迫有关。[结论] 1.5~3.0 mmol·L~(-1 )SA处理对提高侧柏种子发芽率和幼苗SOD、CAT活性及促进幼苗地下部分生长效果较佳,但各浓度间的处理效果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生产实践中侧柏种子播种育苗时采用1.5 mmol·L~(-1 )SA浸种24 h。  相似文献   

16.
冰冻条件下外源SA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吴楚  王政权 《林业科学》2002,38(5):54-59
分析了冰冻胁迫下外源水杨酸 (SA ,5mmol·L- 1 和 10mmol·L- 1 )对水曲柳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的影响。SOD活性受到SA抑制 ,且随外源SA的浓度增加而下降 ,导致超氧自由基上升。SA也能抑制CAT和APX活性 ,CAT活性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 ,APX活性也有这种趋势。尽管SA提高了POD活性 ,但由于CAT和APX活性受到抑制 ,H2 O2 含量上升。GR活性也受到SA抑制 ,呈现随SA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经 5mmol·L- 1 SA处理的叶片内MDA含量下降 ,平均比对照低 35 19% ,表明低浓度SA能降低冰冻引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构树组培苗在50,75,100,125和150 mmol-L-1 NaCl胁迫下,SOD,POD,CAT活性和这3种抗氧化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浓度NaCI对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aCI浓度小于100mmol.L-1时可溶蛋白含量升高,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可溶蛋白含量降低.低浓度NaCl使SOD活性略有降低,随着浓度升高活性逐渐增强;SOD同工酶谱在NaCI胁迫后变化明显.POD活性变化趋势与SOD相似,而POD同工酶谱略有变化.CAT活性明显提高,而其同工酶谱变化甚微.此外,NaCl胁迫还导致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MDA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土壤铅污染对小白菜幼苗保护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白菜为材料,探讨了土壤铅污染对其幼苗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而MDA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SOD、CAT和POD活性则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价1年生七叶树幼苗抗旱性,采用盆栽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下限的方法,设置5个水分处理水平,测定其生理指标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七叶树幼苗叶绿素总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逐渐增加。在短期胁迫下CAT、SOD、POD活性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升高,长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短期胁迫下随胁迫程度加深先升高后降低,长期胁迫下其含量先下降后升高;电导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总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随胁迫程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复水试验表明各生理指标均有恢复,表现出较强抗旱性,七叶树可以作为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20.
渗透胁迫对青钱柳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EG6000及NaCl进行渗透胁迫,研究了渗透胁迫对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PEG、77mmol/LNaCl处理下SOD活性在6 h达峰值,24 h时SOD活性显著降低并接近对照,10%PEG5、1 mmol/L NaCl处理下SOD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滞后。胁迫初期,盐胁迫下MDA含量较高,而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EG胁迫下MDA含量显著增加。这说明在胁迫初期,盐胁迫加剧了叶肉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在胁迫后期则以PEG胁迫导致的膜脂过氧化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