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Ⅰ)、牛筋条-黄荆林(Ⅱ)、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Ⅲ)、新银合欢+桉树混交林(Ⅳ)、桉树林(Ⅴ)、新银合欢林(Ⅵ)、多树种混交林(Ⅶ)、印楝林(Ⅷ)、云南松林(Ⅸ)等9种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的多样性。采集标本29 730头,隶属于5亚科20属46种。各试验地地表蚂蚁群落个体数量46-12 091,物种丰富度4-29,优势度水平0.191-0.77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97-2.250,均匀度指数0.181-0.791,Jaccard相似性系数0.033-0.697。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排序为Ⅰ>Ⅲ>Ⅷ>Ⅶ>Ⅸ>Ⅴ>Ⅱ>Ⅳ>Ⅵ。通过聚类分析,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可分为干热性群落、喜热性群落、偏湿性群落及湿性群落。自然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均以臭蚁亚科占优势。人工植被中的云南松林大头蚁占优势,生态恢复状况良好;其余人工植被的恢复状况尚无法评价。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技术分析混栽净栽水稻田间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6年四川部分地区杂糯间栽与净栽田间稻瘟病菌种群结构的SSR(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表明:在0.76的相似水平,来自间栽田间的45个菌株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Ⅰ、Ⅱ、Ⅵ、Ⅶ、Ⅷ、Ⅸ和Ⅹ),其优势宗谱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40.00%。来自净栽田间的45个稻瘟病菌株同样也被划分为7个遗传宗谱(第Ⅲ、Ⅳ、Ⅴ、Ⅵ、Ⅶ、Ⅷ和Ⅹ),其优势宗谱也为第Ⅷ宗谱,所占比例为71.11%。表明尽管稻瘟病菌优势宗谱在间栽田和净栽田中没有变化,但其田间遗传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改善饲料品质、提高饲料利用率为目的。以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油菜秸秆和皇竹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不同水平的粪肠球菌复合菌和不同比例的皇竹草与油菜秸秆进行组合青贮,探讨不同组合对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品质的影响,为油菜秸秆与皇竹草混合微贮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的技术依据。试验采用3×3的两因素试验设计,共设9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微贮45 d后,进行感官评定和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以Ⅱ组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18分),其次为Ⅲ、Ⅴ、Ⅵ、Ⅷ处理组(16分)。(2)Ⅵ组p H值最低,并显著低于Ⅸ处理组(P0.05)。(3)Ⅸ组DM含量显著高于Ⅰ、Ⅳ、Ⅶ处理组(P0.05)。(4)Ⅱ组CP的含量与Ⅲ、Ⅴ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5)Ⅱ、Ⅴ、Ⅵ组的VBN含量较低,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Ⅲ、Ⅳ、Ⅶ、Ⅷ、Ⅸ处理组(P0.05或P0.01)。(6)Ⅱ组的VBN/TN的比值最低,且极显著低于其它8个处理组(P0.01),其次较低的为Ⅲ、Ⅴ处理组。(7)NDF含量高的为Ⅶ、Ⅳ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次为Ⅰ、Ⅸ处理组,但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8)ADF含量低的为Ⅷ、Ⅱ、Ⅴ,差异不显著(P0.05)。(9)Ⅲ、Ⅴ的WSC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Ⅵ、Ⅶ组。综合本试验研究结果,适宜的微贮组合为Ⅱ、Ⅲ、Ⅴ,即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3∶7)+粪肠球菌复合菌为300 mg/kg、油菜秸秆∶皇竹草(4∶6)+粪肠球菌复合菌为150 mg/kg。  相似文献   

4.
使君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等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对使君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纯,并采用波谱和理化分析方法对提取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使君子中共分离得到12种化合物,其分别为单硬脂酸甘油脂(Ⅰ)、单棕榈酸甘油脂(Ⅱ)、赤桐甾醇(Ⅲ)、1-亚油酸-棕榈酸-甘油酯(Ⅳ)、豆甾醇(Ⅴ)、熊果甲酯(Ⅵ)、白桦脂酸(Ⅶ)、没食子酸乙酯(Ⅷ)、没食子酸(Ⅸ)、丁二酸(Ⅹ)、苯甲酸(Ⅺ)和蔗糖(Ⅻ)。其中化合物Ⅳ,Ⅴ,Ⅷ,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以7份管花肉苁蓉种质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种质的药用成分、单株干重和农艺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7个种质的松果菊苷含量为21.09%~50.86%,差异显著,种质Ⅱ种质Ⅳ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种质Ⅰ种质Ⅵ;毛蕊花糖苷含量为2.08%~3.28%,种质Ⅱ种质Ⅰ种质Ⅳ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种质Ⅵ。2)7个种质的单株干重为179.1~443.0g,种质Ⅰ种质Ⅱ种质Ⅳ种质Ⅵ种质Ⅲ种质Ⅴ种质Ⅶ。3)7个种质的单株种子重为14.9~8.9g,种质Ⅱ种质Ⅰ种质Ⅳ种质Ⅵ种质Ⅶ种质Ⅴ种质Ⅲ;种子萌发率为60.7%~38.0%,种质Ⅱ种质Ⅶ种质Ⅳ种质Ⅰ种质Ⅵ种质Ⅴ种质Ⅲ。结果说明,不同种质的药用成分含量和单株干重差异显著。种质Ⅱ具有松果菊苷含量和毛蕊花糖苷含量高,单株干重大,种子萌发率高的特征,是最有开发潜力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热身程度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机体状态及运动性能的影响,为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赛前最佳热身程度条件的确立提供数据支持及理论基础。【方法】 试验选取10匹速度型伊犁马为研究对象,控制马匹心率稳定在70%~80% HRmax、60%~70% HRmax、50%~60% HRmax分别在10、5、3 min时间区间,共9个热身程度组内热身后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对各组热身程度热身后血气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9组热身程度中,Ⅱ组热身后血液Glu浓度极显著高于Ⅸ组(P<0.01),显著高于Ⅴ组、Ⅵ组和Ⅷ组(P<0.05);Ⅱ组Hct,Hb浓度极显著高于Ⅴ组(P<0.01);Ⅵ组Cl-浓度极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1),Ⅸ组Cl-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Ⅳ组(P<0.05);Ⅵ组和Ⅶ组Na+浓度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Ⅵ组K+浓度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Ⅰ组K+浓度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pO2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Ⅷ组(P<0.01),显著高于Ⅵ组和Ⅸ组(P<0.05);Ⅶ组TCO2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Ⅳ组TCO2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Ⅱ组SO2极显著高于Ⅲ组、Ⅷ组和Ⅸ组(P<0.01);Ⅱ组pH值极显著高于Ⅴ组和Ⅸ组(P<0.01),显著高于Ⅷ组(P<0.05);Ⅶ组和Ⅸ组Lac浓度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Ⅴ组(P<0.05);Ⅰ组、Ⅱ组、Ⅵ组和Ⅶ组BE(ecf)浓度显著于高Ⅴ组(P<0.05)。【结论】 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竞赛马匹在Ⅱ组热身程度下热身,马匹肺功能良好,有氧代谢水平较好,提升马匹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变异黄芪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酰胺和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对变异黄芪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常数和波谱等数据进行鉴定。从变异黄芪石油醚和正丁醇萃取部分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十二硫醇(Ⅰ)、二十八烷醇(Ⅱ)、γ-谷甾醇(Ⅲ)、β-胡萝卜素(Ⅳ)、软脂酸单甘油酯(Ⅴ)、苦马豆素(Ⅵ)、水仙苷(Ⅶ)和芦丁(Ⅷ)。首次从变异黄芪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Ⅲ、Ⅳ、Ⅴ、Ⅶ和Ⅷ;此外,化合物Ⅱ、Ⅱ、Ⅴ以及Ⅶ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苦楝果实中化学成分进一步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从苦楝果实中分离得苦楝新醇(Ⅰ)、苦楝酮(Ⅱ)、苦楝醇(Ⅲ)、苦楝二醇(Ⅳ)、苦楝三醇(Ⅴ)、香草酸(Ⅵ)、香草醛(Ⅶ)和川楝素(Ⅷ),并根据波谱(1R,MS,′H—NMR,~(13)C—NMR)分析和理化常数测定确定其结构.其中Ⅱ、Ⅲ、Ⅳ和Ⅴ的21—H存在差向异构现象.生测结果表明,Ⅱ~Ⅴ和Ⅷ对菜青虫(Pieris rapae)有明显的拒食活性,Ⅷ还表现出明显的胃毒活性;Ⅰ、Ⅳ和Ⅶ仅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群动态的长期监测,进一步了解该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而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以维护保护区物种多样性。【方法】2016―2018年连续3年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5个林场(麻家寺、官滩沟、兴隆山、马坡和上庄)进行蝶类生物多样性监测,选取6条样线,即:样线Ⅰ(代家窑)、样线Ⅱ(火烧沟)、样线Ⅲ(范家山)、样线Ⅳ(香沟门)、样线Ⅴ(红庄子)、样线Ⅵ(徐家峡)。计算各样线蝶类多样性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系数等,并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蝶类的群落特征和区系组成。【结果】2016―2018年连续3年共采集蝴蝶标本4 618号,经鉴定隶属7科64属100种,其中眼蝶科(2 473号)是保护区的优势类群,喙蝶科(仅1号)为保护区的稀有种。多样性分析表明:样线多样性为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Ⅱ样线Ⅴ,均匀度指数为样线Ⅱ样线Ⅴ样线Ⅵ样线Ⅰ样线Ⅳ样线Ⅲ,物种丰富度为样线Ⅲ样线Ⅳ样线Ⅰ样线Ⅵ样线Ⅴ样线Ⅱ。相似性分析表明:样线Ⅱ和样线Ⅴ为极不相似,样线Ⅰ和样线Ⅲ、样线Ⅰ和样线Ⅳ、样线Ⅲ和样线Ⅳ均为中等相似,其余样线两两间为中等不相似。区系组成表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100种蝴蝶中古北种56种,占蝴蝶总种数的56%;东洋种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2%;广布种42种,占蝴蝶总种数的42%。【结论】单一生态系统中蝴蝶群落的种数、个体数、多样性指数较低,复杂生态系统的蝴蝶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指数。  相似文献   

10.
四、寒冬期和暖冬期重花出现在气候区划上的分布以上已提到竺可桢关于近五百年来五个寒冬或暖冬期的划分。本节将考察这五个时期重花在气候区划上分布的特点。所谓气候区划是根据现代气象记录、地理特征和物候特征将中国不同地区分类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区域。中国气候区划是根据中央气象局编制的《中国气候图集》中所作的划分:Ⅰ区为北温带,Ⅱ区为中温带,Ⅲ区分南温带,Ⅳ区为北亚热带,Ⅴ区为中亚热带,Ⅵ区为南亚热带,Ⅶ区为北热带,Ⅷ区为中热带,Ⅸ区为南热带,H区为高原气候区域。我们所收集的重花历史记录多在H—Ⅱ—Ⅷ区,其中尤以Ⅲ—Ⅴ区为最多。这些区大部与地理纬度带趋向一致,但由于我国气候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受季风影响显著和气候的复杂多样,因此  相似文献   

11.
张瑞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65-10167
试验选用体重30 kg和60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育肥猪各48头,各阶段随机分为4组(生长猪试1、2、3、4组,育肥猪试5、6、7、8组),每组12头,分别喂给蛋白模型1、2、3、4、5、6、7、8日粮。结果表明,生长猪以试验Ⅰ组平均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4.08%、7.33%、14.47%;试验Ⅱ组的料重比最低,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低0.40%、11.70%、8.46%,能量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Ⅰ、Ⅲ、Ⅳ组高2.5%、10.06%、6.62%,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Ⅱ、Ⅲ、Ⅳ组高10.25%、9.80%、10.25%;育肥猪以试验Ⅶ组日增重最高,分别比试验Ⅴ、Ⅵ、Ⅶ组高6.69%、9.23%、8.32%;料重比以试验Ⅴ组最低,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低8.55%、3.89%、4.71%;DE转化效率以试验Ⅴ组最高,比试验Ⅵ、Ⅶ、Ⅷ组分别高7.68%、3.15%、3.71%,PER最高,分别比试验Ⅵ、Ⅶ、Ⅷ组高8.95%、4.02%、4.02%。综合考虑,生长猪日粮蛋白质模型以日粮2、育肥猪以日粮5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2.
聚类分析在烟草种植区划上的应用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以7个烤烟品种的产值性状为综合指标,对黄淮烟区18个试验点进行生态区域的划分,用多点联合方差分析方法进行临界点的选择。结果表明,18个试验点可以分为8个生态相似区(亚区),各亚区之间差异明显。各亚区平均产值依次为Ⅳ、Ⅱ、Ⅲ、Ⅷ、Ⅰ、Ⅵ、Ⅴ、Ⅶ,变异系数平均值依次为Ⅶ、Ⅲ、Ⅴ、Ⅵ、Ⅳ、Ⅱ、Ⅰ、Ⅷ;8个亚区产值平均与变异系数平均值呈负相关(r=-0.7526,达0.05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可为种植区划、品种布局和引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值分类和16S rDNAPCR-RFLP对分离自北京部分地区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大豆(Glycine max)、菜豆(Phaselous vulgaris)和长萼鸡眼草(Kummerowiae stipulacea)等宿主的60株菌及10株根瘤菌参比菌株进行了研究。数值分类结果表明,在70.5%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菌株可分为3群:群Ⅰ为未知菌群,群Ⅱ为快生和中慢生菌,群Ⅲ为慢生菌群。依据16S rDNA PCR-RFLP分析建立的树状图,在69%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的供试菌株可以分为9个系统发育分支。分支Ⅰ、Ⅴ、Ⅵ、Ⅶ、Ⅷ和Ⅸ没有参比菌,数值分类中群Ⅰ的供试菌株基本上都处于这些分支。分支Ⅱ为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Rhizobium,分支Ⅲ为Agrobacterium分支,分支Ⅳ为Bradyrhizobium分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林间试验,比较了松节油与乙醇、苯乙醇、松油醇、糖酒醋液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7种引诱剂(Ⅰ、Ⅱ、Ⅲ、Ⅳ、Ⅴ、Ⅵ、Ⅶ)、2种成品引诱剂(Ⅷ、Ⅸ)对松墨天牛成虫的引诱效果.结果表明,松节油对松墨天牛有一定引诱作用(Ⅰ诱虫量2.4±0.92头,雌性比0.33±0.06).乙醇可显著增强松节油的引诱效果(Ⅴ诱虫量22.4±4.52头,Ⅲ雌性比0.57±0.04).苯乙醇、松油醇组合引诱剂对诱虫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诱雌能力(Ⅵ雌性比0.68±0.05).添加糖酒醋液显著降低了组合引诱剂的诱虫量(10.80土3.73头)及雌性比(0.26±0.10).组合引诱剂Ⅵ诱虫量(22.05±5.74头)显著高于成品引诱剂(Ⅷ、Ⅸ诱虫量分别为14.80±4.17、12.28±3.31头),雌性比(0.68±0.05)与引诱剂Ⅷ无差异,显著高于引诱剂Ⅸ(0.52±0.03) (P =0.05).  相似文献   

15.
贵州青钱柳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典型青钱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分析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类型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根据各样地优势物种是否相同,划分为8种青钱柳群落类型(群落Ⅰ至群落Ⅷ),其中群落Ⅰ为青钱柳伴生群落,群落Ⅳ和Ⅶ为青钱柳纯林,其余5种为青钱柳与其他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级间失稳率、群落高度级分享度和Whittaker指数分析戴云山黄山松群落高度级结构随海拔梯度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随高度级增加,群落个体数和物种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海拔梯度上升,黄山松群落整体失稳率大致呈上升趋势,且均为正值。黄山松种群的Ⅰ~Ⅱ、Ⅱ~Ⅲ级间失稳率多为负值,而Ⅲ~Ⅳ、Ⅳ~Ⅴ和Ⅴ~Ⅵ为正值,种群优势地位明显。总体上,优势种对第Ⅰ高度级分享度最大,随高度级增加,种对高度级的分享度不断降低。黄山松群落高度级随海拔梯度变化其物种替代速率存在差异,Whittaker指数(β_w)大多分布在0.4左右,高度级间物种变化幅度相对平稳。戴云山黄山松群落在垂直空间上物种分布连续性良好,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更新能力强。目前黄山松种群优势地位显著,高海拔区域优势地位更明显。黄山松在混交群落竞争中偏向K对策,以较多的成年大树来增强其在群落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2010年中巴资源卫星所接收的CCD/HR影像为数据源,结合影像数据和现场实景资料,综合分析了五台山地区的植被景观的格局。结果表明:在植被景观斑块类型中,斑块面积最大的是山地草甸,最小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斑块数最多的是温带草原及灌草丛景观,最少的是云杉和臭冷杉林景观。各景观要素斑块的分离度指数的大小顺序为:Ⅲ>Ⅹ>Ⅱ>Ⅰ>Ⅵ>Ⅳ>Ⅴ>Ⅶ>Ⅸ>Ⅷ,这个顺序与该地区的斑块密度的排序基本吻合。此外,分离度指数与斑块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分离度指数随着斑块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泰山松花粉多糖对小鼠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泰山松花粉多糖对健康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以及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恢复作用。【方法】用改进的水提醇沉法提取泰山松花粉粗多糖。取清洁级昆明小鼠(雌性)160只,随机分为8组,3个多糖组(Ⅰ,Ⅱ,Ⅲ),3个环磷酰胺(Cytoxan,CTX)-多糖组(Ⅳ,Ⅴ,Ⅵ),另外2组为CTX对照组(Ⅶ)和正常对照组(Ⅷ)。Ⅰ、Ⅳ组多糖注射剂量为400mg·kg-1,Ⅱ、V组多糖注射剂量为200mg·kg-1,Ⅲ、Ⅵ组多糖注射剂量为100mg·kg-1,从第1天连续皮下注射7d;Ⅳ、Ⅴ、Ⅵ、Ⅶ组于第1天每只每次腹腔注射75mg·kg-1CTX,隔1天注射一次,共计3次;Ⅷ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第8天,所有小鼠腹腔注射1头羽份的ND冻干苗,分别在免疫后3、10和15d采取血液、脾脏和小肠,用β微量法检测血清抗体、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转化率,ELISA法检测小肠IgA含量。【结果】Ⅰ、Ⅱ、Ⅲ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Ⅷ组(P0.05),其中Ⅰ、Ⅱ组与Ⅷ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Ⅳ、Ⅴ组极显著高于Ⅶ组(P0.01),Ⅵ组显著高于Ⅶ组(P0.05),Ⅳ组结果与Ⅷ组差异不显著。并且免疫后10d的各组显著高于免疫后3d的各对应组(P0.05),与免疫后15d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泰山松花粉多糖能提高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的抗体水平、血液淋巴细胞比率、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小肠IgA含量,200mg·kg-1剂量的效果即非常显著,400mg·kg-1剂量能使CTX诱导的免疫抑制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瓜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瓜根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6,8(14),22-四烯-3-酮(Ⅰ)、dehydroeburicoic acid(Ⅱ)、α-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Ⅲ)、乌苏酸(Ⅳ)、3β-Hydroxy-multiflora-8-en-17-oic acid(Ⅴ)、Indolyl-3-acetic acid methyl ester(Ⅵ)、1-H-3-吲哚羧酸甲酯(Ⅶ)、吲哚醛(Ⅷ)、邻羟基苄醇(Ⅸ)、异香草醛(Ⅹ)和对羟基苯甲醛(Ⅺ)。结论除化合物Ⅲ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例全混合日粮对育肥期藏羊母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选用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2.00±0.54)kg 3月龄藏母羊210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30只,分别饲喂精粗比为80∶20(试验Ⅰ组)、70∶30(试验Ⅱ组)、60∶40(试验Ⅲ组)、50∶50 (试验Ⅳ组)、40∶60 (试验Ⅴ组)、30∶70 (试验Ⅵ组)和20∶80 (试验Ⅶ组)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10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1)Ⅰ组、Ⅱ组和Ⅲ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均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较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2)Ⅲ组和Ⅳ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Ⅵ组和Ⅶ组(P0.05),较其他3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和Ⅴ组剪切力显著低于Ⅰ组、Ⅱ组、Ⅲ组和Ⅶ组(P0.05),较Ⅵ组差异不显著(P0.05);较其他各组,Ⅳ组亮度(L~*)和黄度(b~*)差异不显著(P0.05),但Ⅳ组红度(a~*)显著高于Ⅵ组和Ⅶ组(P0.05)。(3)Ⅰ组和Ⅱ组粗脂肪显著高于Ⅴ组、Ⅵ组、Ⅶ组(P0.05),较其他2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粗灰分显著高于Ⅰ组、Ⅱ组、Ⅴ组、Ⅵ组和Ⅶ组(P0.05),较Ⅲ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精粗比为50∶50的日粮饲喂效果较佳,能明显提高藏羔羊屠宰性能,并有效改善其肉质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