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鸣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94-20698
应用协调度模型原理,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土地集约度为0.338 9,属于基本集约利用方式;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度为0.130 7,处于严重失调状态;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度为0.254 6,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经济驱动类型;各镇街城镇土地集约度、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集约度协调发展驱动机制空间分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2001—2015年聊城市统计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人口与资源环境指标体系,并根据协调发展度模型分析了聊城市2001—2015年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程度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聊城市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在2007—2009年属于失调衰退型,依次表现为严重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2009—2015年间协调发展状况有所好转,依次表现为勉强协调发展类、中级协调发展类、初级协调发展类。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基于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2000—2018年城镇化发展与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水平在2000—201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现阶段属于土地生态安全滞后型;(2)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稳步增加,耦合度为拮抗状态,两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极度失调衰退逐渐演变为初级协调发展;(3)预测2019—2023年安徽省城镇化和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的发展趋势,在2023年可能达到良好协调发展的水平。为推动安徽省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协调发展水平,建议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环保投入、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城镇化的逻辑框架构建适用于三大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系统,选用熵值赋权法在测算指标熵权的基础上,计算并对比三大城市群及其内部48个地级城市的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绿色及其综合城镇化发展得分,基于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模型划分其协调发展程度。结果表明,珠三角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京津冀次之,长三角相对最弱,三大城市群目前均处于人口城镇化发展优势最为强盛,而绿色城镇化发展最为薄弱的状态;北京人口与社会城镇化,上海经济、土地与绿色城镇化发展位居首位,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合肥市、杭州市、南京市等省会城市也位于前列,邯郸人口城镇化、宣城经济城镇化、池州土地与社会城镇化、承德绿色城镇化发展最弱;珠三角新型城镇化处于轻度失调衰退阶段,京津冀与长三角处于中度失调衰退阶段,其内部仅北京市、上海市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深圳市为勉强协调类型,其余均处于失调类型,且中度失调的城市比重最大;三大城市群综合新型城镇化与其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类似、不均衡特征显著,长三角以上海市为核心的东半部新型城镇化及其协调发展度强于西半部;珠三角以广州市-深圳市为分界线的东部优势强于西部,呈现"中间高、两边低"的格局;京津冀以京津为双核心的范围区域发展潜力明显强于周边范围地域。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和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和协调度的变化范围和协调度等级,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协调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1990—2002年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1990—1998年呈弱度失调在5级以下、1999—2002年呈弱度协调在6级以上;系统协调度的变化主要受子系统影响,1990年的系统协调度低主要是因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1998年系统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从研究时段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系统协调度主要随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变化而改变,通常表现为经济子系统是提升协调度、生态子系统是降低协调度,揭示出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为基础,分别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生态价值敏感度对本次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在安县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400万元;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最大的为园地、其他农用地和自然保留地;生态价值敏感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地>耕地>园地>水域>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镇用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重庆市的直辖,"两江新区"的设立,渝北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以重庆市渝北区2005、2010、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敏感性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度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年间渝北区土地利用类型由耕地、林地主导向耕地、建设用地转变。(2)从时间上看,2005—2010年年间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上升趋势,而2010—2015年年间呈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东北向西南递减。(3)研究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渝北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缺乏弹性。(4)渝北区生态经济协调度由2005—2010年的低度协调转变为2010—2015年的低度冲突,区域未来发展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中度失调衰退类逐步转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类,趋于良性发展,但总体协调发展程度依然不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协调发展的河北省土地整治分区及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评价河北省不同县域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明确土地整治侧重点,采用熵权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河北省各个区县进行人工-生态空间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划分土地整治类型。结果表明:1)以人工空间和生态空间2个子系统构建的生活空间、生计空间、生产空间、自然空间4组指标综合评价各县域的空间协调发展水平,为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新思路;2)河北省有20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生态滞后型,2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生态同步型,15个县为过渡发展类经济滞后型,87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生态滞后型,3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生态同步型,41个县为失调衰退类经济滞后型;3)河北省土地整治类型包括生态空间优先整治型、人工空间优先整治型、生态空间重点整治型和人工空间重点整治型。  相似文献   

10.
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测度指标体系,以耦合协调模型为研究方法,对甘肃省2000—2015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从城镇化指数对比来看,甘肃始终表现为土地滞后型;(2)甘肃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失调阶段(2000—2005年)、过渡阶段(2006—2008年)、协调阶段(2009—2015年),城镇化协调类型从严重失调衰退土地滞后型发展为优质协调发展土地滞后型。  相似文献   

11.
以长春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与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了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土地集约利用和城镇化指数及两者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62015年长春市城镇化综合水平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先下降后上升,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但并非同步发展,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城镇化超前,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发展趋势;协调发展类型从中度失调衰退类逐步转变为初级协调发展类,趋于良性发展,但总体协调发展程度依然不高。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69-1674
运用GIS技术对山西繁峙县金方圆矿区土地复垦方案(2013—202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处理,对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分析了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及其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2013—2028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其他草地、采矿用地、其他林地和裸地呈减少趋势,有林地、灌木林地、人工牧草地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是其他草地和采矿用地向人工牧草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转变,其中,以其他草地和采矿用地减少为主,人工牧草地呈平稳增加趋势;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比以林地和草地为主。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的实施,驱使土地利用类型向着耕地、有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较高的地类转变,不断提高矿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陕西省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从而为陕西省土地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决策依据。基于1980、1990、2000、2010和2018年卫星遥感土地利用解译数据,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评估模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敏感性指数、生态经济协调度等方法,分析了1980—2018年陕西省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化特征,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和协调度。结果表明:1)陕西省1980—2018年,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而耕地、水域、未利用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各地类的变化速度和幅度差异明显,且不同地类之间转移频繁;2)近40年陕西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了590.94亿元,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林地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支持功能和调节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远大于供给功能和文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1980—2018年陕西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低度协调状态,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从而提高生态经济协调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贵港市为研究对象,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权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8年,贵港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由0.32上升至0.66,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协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以期对研究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贵港市为研究对象,重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综合确权以提高指标权重精度,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的关联序和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2009~2018年,贵港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生态安全耦合协调度由0.32上升至0.66,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失调向协调发展的过程,目前土地生态安全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仍未达到理想安全状态,在今后的土地利用中应继续加大土地生态安全监管力度,促进城镇建设协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遵义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遵义市2004—2013年间的土地利用面积数据为基础,测算近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简称ESV)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SV值总体上是增加的,特别是林地系统的生态价值作用最大,说明遵义市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工作维持较好;生态敏感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生态价值系数的变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几乎无影响;灰色预测未来1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耕地、园地、林地的ESV是增加的,草地、水域、未利用地是减少的,但总ESV是增加的。因此,遵义市应注重对耕地、园地及林地系统的保护,特别是园地和林地,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构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基础上,运用熵值法等数学方法与模型,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人地关系系统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贵阳市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逐年降低,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略微波动变化;遵义市、安顺市、黔东南州资源环境系统综合评价值相对较高,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强,其余地区则对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较弱。2贵阳市、遵义市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较大,其余地区综合评价值较低;除贵阳市外,社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值均呈增加趋势,表明各地区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整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3各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度值均稳定增加,其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状态呈逐年改善趋势演进;至2010年,仅遵义市与安顺市的人地关系为协调状态,其余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处于轻或中度失调状态。4各地区人地关系状态均朝着失调程度减轻方向发展演进;贵阳、六盘水、遵义等市人地关系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对地区资源环境造成一定损害与破坏,其余地区人地关系表现为区域资源环境开发程度低或不合理,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其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研究,逐步改善其人地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据相关文献和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区域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分析了乌鲁木齐市近10年的人口、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5—2015年乌鲁木齐市人口-经济-环境系统的耦合状态呈现持续好转态势,耦合度类别依次为轻度失调衰退类、中度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濒临耦合协调类、勉强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度类型由最初的经济滞后型发展为生态环境滞后型、人口滞后型。影响乌鲁木齐人口-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因子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工业废水排放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第三产业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  相似文献   

19.
滕耀华  易武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286-10288
以邵阳县2001和2009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从动态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变化最为突出,其他类型变动较小;从利用程度上看,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不明显。林地生态服务价值呈增加趋势,而其他地类生态服务价值呈减少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结合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特殊性等,分析认为人口数量变化、退耕退林退草工程及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信宜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定最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可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分析了1996-2007年广东省信宜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参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信宜市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信宜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