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为评判对象,选取了32个典型的景观样本,采用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价,每个景观的美景度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的线性模型建立了棋盘山风景区森林风景资源的数量化评价模型。建模结果显示,影响该区域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的主要因子依次为景观整体组合状况、对比度、人为作用、人文景观、景观布局色彩变化以及水体状况。最后,还就如何经营森林风景资源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花山喀斯特峰丛洼地内,采集了32个有代表性的风景林林内景观资料,采用SBE法评判景观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了美景度与15个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花山风景区喀斯特峰丛洼地风景林林内景观质量在洼地及林缘质量较高,坡地中部、山顶和下部质量一般,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林分密度、枯落物、林木排列、林木大小变异、林下层高度和平均树高;美景度值高的林分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组合特征,林分密度较小,树体高大,林木大小变异极其明显,林木排列整齐,林下层高度较低且能够覆盖凋落物。研究结果为喀斯特风景林及生态公益林景观质量提升和科学经营提供了建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京西山区森林林内景观评价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以京西山区主要林内景观类型为评价对象,共收集了44个有代表性的林内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公众对每个林内景观的喜好度值,然后用多元数量化理论Ⅰ模型建立喜好度与15个景观要素间的回归关系。建模结果显示,就该区域而言,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有6个,即:树干形态、枯树倒木、树干排列、林下层总盖度、林下层统一度和坡度。文中对有关外业工作的规范、受评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要素分解、评判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对建模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Ⅰ.春季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福建省春季森林景观进行评判,得分值以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化理念—Ⅰ,建立了福建省观花类和非观花类春季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福建省观花类和非观花类春季森林景观经营对策,为福建省各地风景林景观的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森林景观质量评价与经营研究Ⅱ.夏季和秋季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进行评判,得分值采用标准化公式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数理化理论-Ⅰ,建立了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福建省夏季和秋季森林景观经营对策,为福建省各地风景林景观的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城市森林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深圳市城市森林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美景度评价法对城市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分析影响森林景观的主要因子,建立各类森林景观美景度模型,探讨主要构景要素与城市森林景观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人工林较天然次生林的林内景观质量高,人工林林内景观美景度平均值为0.092,天然次生林为-0.187。影响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林内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不同,人工林林内景观主要受林下层高度、层间植物丰富度、林木排列方式、枯树倒木、林下层统一度等9个因子影响,其景观模型是 SBE =0.131+0.177x5-0.195x8+0.208x9-0.162x10-0.129x12-0.00008x17+0.113x21+0.007x23-0.571x25;次生林林内景观主要受枯落物、郁闭度、通透距离等因子影响,其景观模型是 SBE =-2.016+0.157x1+0.215x4+1.753x16-0.063x18+0.021x24。  相似文献   

7.
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7,(3):91-97
以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共设置36个林内景观样地,采用SBE法对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判,研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保留7个景观要素,并构建了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保留的要素按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林下层统一度(30.6%)、枯树倒木(20.3%)、趣味性(14.2%)、枯落物(13.4%)、水平透视距离(8.7%)、草本高度(7.0%)和色彩丰富度(5.8%)。该研究构建了湘东中山区风景游憩林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可为林内景观的质量评价分析和林间抚育、林下清理和地被植物培育等方面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研究目的,确定植物景观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建立城市森林公园林下景观的评价模型。采用AHP法对深圳梧桐山风景区林下典型群落进行了评价,最后得到景观美景度值,就平均得分在6分以下的指标提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为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浙江中部城市周边低山在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BE评判法对其林内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选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5个林型的代表性群落计48个,设置与森林照片场景对应的三角形样地,通过样地测量和图片解析获取群落结构等定量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5种森林类型间的SBE值差异不显著,SBE值主要由群落结构因子、测树因子和空间感知因子所决定;2)采用全定量化指标,建立的统计模型形式简单且有较高精度;3)影响景观质量的指标主要是林内透视距离、近中景草本高度、近中景乔木树种数以及前景开阔度、近中景乔木密度、近中景草本盖度、近中景灌木盖度和绿视率;4)根据SBE与相关指标的单因子曲线拟合分析,提出森林景观优化提升对策,包括林木形态塑造、林下层结构调控及视觉空间优化等。  相似文献   

10.
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云窝-天游片区为研究对象,采集40个样地典型样本照片和9张景观类型样本照片,通过SBE评价法计算景观美景度值,利用SD法获得景观要素量化值,并建立景观美景度与景观要素间的线性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云窝一天游片区的景观美景度值为14.41,公众对景观质量反应度一般;景观评价模型为Y=-98.981 +67.161X6+71.038X11 +59.243X12 +49.044X15-140.732X18,模型极显著相关,可信度为99%;影响景观质量的主要景观要素为植物生长情况、路侧设施、路侧景观、文化景观和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1.
选取吉首市世纪广场的10个景点作为评价样本,采用心理物理法中的SBE法对其进行美景度评价,结果表明:世纪广场的整体景观质量较低,景观质量等级之间的SBE值差别较大。植被种类、植被的层次度、视觉的条理度、人性化设施因素是影响世纪广场美景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浙北41个乡村聚落,运用SBE评价法对乡村道路植物景观开展美景度评价,按照9种道路植物景观要素分析其对14个典型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构建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道路植物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主要为观赏性和整洁度,美景度值随着观赏性和整洁度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乡村道路植物景观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色彩对城市山地型公园春冬季植物景观视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采用SBE法、色彩量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景观美学、色彩构成理论、色彩量化分析等理论对福州市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提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金鸡山公园春冬植物景观整体以绿、黄绿色为主,色相种类相对较少,色彩丰富度较低;明度主要集中在N4,N5等级,位于中等水平;纯度主要分布于1~3等级内,植物色彩饱和度较低。2)根据美景度评价法及景观质量等级划分,将金鸡山植物景观分为5个等级,SBE最高最低差值为146.24,差异较大;景观质量较高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多且差别较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小(最低值仅63.52%),景观质量较差的景观主色调色系较少且差别不大,绿色色调的斑块与景观色彩面积比较大(高于80%),且美景度较高的照片其明度及纯度也较高。3)从色彩频率分析可知,Ⅰ,Ⅱ组主要为绿色系、蓝色系、黄色系及红色系;Ⅲ,Ⅳ,Ⅴ组多以冷色调的绿色系、灰色系为主。4)应适当增加植物景观主色调色系、控制绿色系色调的比例,多采用邻近色和互补色配置,并注意明度和饱和度变化以提高金鸡山公园植物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量化福州森林公园景观美质,文章结合视觉管理评价法(VMS)和景观美景度评价法(SBE)进行视觉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VMS法对地形、色彩等因子评估,得出登山步道区景观美质最高,水景区景观美质较低;对观赏者、景观因子评价,得出人工设施区、专类园区景观敏感度较高,森林保育区景观敏感度最低;对坡度、植被、土地评估,得到人工设施区、溪谷区视觉接受度最高,保育区视觉接受度最低。2)SBE法评估得出溪谷区景观美质最高,保育区美质较低。3)VMS法与SBE法对景观美质评估及专家对景观敏感度的评价,加权得出登山道、专类园区视觉品质最高,而保育区视觉品质最低。建议重点发展人文区,大力开发人工设施区;对水景区进行修饰,对步道区及专类园区进行部分保留,其余均保留。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对北京植物园月季园植物资源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月季园内25个典型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月季园的植物景观美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月季植物景观的主要景观要素,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以寻求月季专类园植物群落的最佳配置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各景观要素对美景度的影响程度不同,25个植物景观的美景度范围为-1.106730~0.670411;运用SPSS软件分析月季景观美景度值与各个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美景度评价模型,最终确定对月季植物景观美学质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景观要素,为今后月季专类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景观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徐州市风景林的景观质量,采用美景度评判法对云龙景区侧柏林的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云龙山侧柏林总体景观质量不高;(2)少数样地因密度较低,树木长势良好,混生有少量阔叶树种而美景度较高;(3)林下植被层覆盖度、林分密度、枝下高、干形、林下层统一度等因素是影响美景度的主要因素;(4)建议通过间伐、补植、抚育、保护等措施把侧柏纯林逐步诱导为针阔混交林。本调查可为风景林的科学经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厦门市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厦门风景林春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收集65张近景植物图片和相关资料,采用大众评判法获得美景度,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依据美景度与景观要素的关系建立观花类与非观花类评价模型,实现厦门市风景林景观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影响春景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非景观影响因子>灰度比>色彩布局>林冠层变化,各因子的偏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7;影响春景非观花模型的主要因子顺序是绿色比>林冠面特征>非景观影响因子>生活型特征,偏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复相关系数达0.99。  相似文献   

18.
以贵阳市小车河沿河河谷慢行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选取能够较好地反映慢行空间景观特征与景观效果的20处景观样点作为评价对象,运用基于心理物理模式的美景度评价法计算景观样点的美景度值,再通过景观要素分解量化得到景观要素评值,运用回归分析建立慢行空间美景度评价模型,进而对慢行空间美景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形态优美、具有强烈亲水特性的慢行空间评分较高,与周围环境融合度欠佳的慢行空间评分较低;影响慢行空间美景度最显著的3项景观要素为整体和谐度、水景比例、园路形式感,其中以园路形式感对慢行空间美景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