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自然生态条件及玉米品种的熟期、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产量潜力等进行科学品种布局,是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选用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熟期类型,共13个玉米生产主栽品种,通过测定籽粒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明确了不同熟期类型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旨在为生产品种布局提供参考和指导。试验结果表明:产量、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在不同熟期类型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表现为中晚熟(13,813.0 kg hm^–2)>中熟(12,970.4 kg hm^–2)>中早熟品种(10,729.0 kg hm^–2),中晚熟分别较中早熟和中熟品种增产28.7%和6.5%。平均灌浆速率表现为中早熟(0.034 g 100-grain^–1℃^–1)>中熟(0.031g 100-grain^–1℃^–1)>中晚熟品种(0.027 g 100-grain^–1℃^–1),生理成熟后的平均物理脱水速率表现为中熟(0.027%℃^–1 d–1)>中早熟(0.025%℃^–1 d–1)>中晚熟品种(0.018%℃^–1 d–1)。中早熟代表性品种京农科728的平均灌浆速率和生理成熟后的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3个熟期代表性品种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高38.5%和112.5%、28.6%和54.5%、28.6%和13.3%;中晚熟代表性品种京科968产量潜力最大(14,813.0 kg hm^–2),且平均灌浆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分别较同熟期品种郑单958高7.7%和18.8%。产量与灌浆期天数、积温、平均灌浆速率和百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灌浆期天数和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极显著负相关,生理降水速率和物理脱水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相关性不显著。综上,中早熟、中熟和中晚熟3个不同熟期类型及不同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和脱水特性差异显著,生产中品种布局除考虑熟期外还需兼顾该特性,以更利于实现玉米高产优质和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陕西关中地区当前推广的早、中、晚三种熟性8个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明参试的早熟小麦品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能和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性状改良途径,结果表明,参试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物性是:1.灌浆高峰期蒸腾速率高;2.花期至灌浆高峰期有持续稳定的高净光合速率;3.花前同化产物对子粒干物质累积贡献潜势大;4.花后单株生物增长量远高于中、晚熟品种;5.花前同化产物转流系数高,花后干特质增长系数高,光合产物分配性能好,收获指数高。同时也进一步明确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物学产量低于中、晚熟品种,其原因主要在于拔节期至开花期的生物学增长量少。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是保持或提高收获指数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花期的生物学产量。  相似文献   

3.
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中、晚熟小麦品种(系)为对照,对早熟高产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在子粒灌浆期较多地利用了花前贮藏的营养物质,对同化物的利用较协调;灌浆高峰来得迟,高峰峰值高;高峰出现后,灌浆速率下降稍快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系),但在花后35d内,灌浆速率仍显著高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4.
西农97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选育的半冬性早熟、耐寒抗冻、高产稳产、多抗广适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是国家863计划新成果,小麦优质育种新突破.实现了半冬与早熟、优质与高产、多抗与广适相结合,是一个难得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处理下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呈"S"型变化趋势,并用Logistic方程进行模拟,不同筋型小麦灌浆特征参数受灌水处理的影响不同。灌二水比一水提高了临优145和临优2018籽粒各项灌浆参数,临优145各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大于临优2018。灌二水处理中,临优145越冬、拔节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2018越冬、孕穗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渐增期时间分别达极显著与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中可延长渐增期持续时间对增加粒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种子》2018,(10)
选用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分析其产量、灌浆特性与籽粒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中晚熟品种产量(8 840.2kg/hm2)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7 656.9kg/hm2),中晚熟品种百粒重显著提高(38.0g);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灌浆启动快,后期灌浆速率下降迅速;中晚熟品种丹8662、丹8420、桥玉8生育后期灌浆速率下降缓慢,百粒重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灌浆持续期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为52,53d,丹8662、丹8420、桥玉8分别为64,63,63d;不同熟期品种最大灌浆速率(Rmax)在1.2~1.3g/d范围内,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在生理成熟前,丹8439籽粒脱水速率最快,中晚熟品种较慢,生理成熟后各品种籽粒含水量下降程度相似,至10月26日观测结束时,中早熟品种丹8439、利民33籽粒含水量分别为20.4%、21.1%,中晚熟品种为20.4%~26.3%。由此得出,在辽东南地区中早熟品种后期籽粒脱水速率快,但花后灌浆持续期短,产量降低严重,不利于实现高产;中晚熟品种灌浆持续期长,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高,不利于机收。选择立秆性能好的中晚熟品种并延迟收获,能够实现高产与机械粒收。  相似文献   

7.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脱水特性和激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泽花  任佰朝  赵斌  刘鹏  张吉旺 《作物学报》2019,45(9):1446-145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籽粒灌浆与脱水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变化,以期为黄淮海夏玉米机械化收获籽粒和高产高效品种筛选提供理论依据。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晚熟玉米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籽粒形成过程中干物质积累、水分含量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早熟品种较晚熟品种灌浆期短,籽粒开始脱水早,脱水速率高,生理成熟期粒重低,产量低,但早熟品种中DH518的产量显著高于HZ8。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变化模式不同,但同一激素含量随籽粒发育的变化趋势一致。两早熟品种籽粒的ABA含量高于两晚熟品种,尤其表现在灌浆中后期。各品种籽粒灌浆、脱水速率均与内源激素含量有关,两早熟品种的籽粒脱水速率与玉米素核苷(ZR)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麦品种资源的早熟性在世界小麦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生育后期短、籽粒的灌浆脱水过程较快的特点。早熟类型品种有利于抗灾稳产,我国华北地区,有些早熟类型品种抽穗至成熟仅一个月时间。在长江下游地区,复种指数较高,要求早熟品种更迫切。当地一些地方品种的早熟性遗传传递力很强,是我国早熟小麦育种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9.
不同熟性棉花乙烯利催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烯利化学催熟是棉花促早栽培体系的一项有效措施。早熟品种可以提早到9月上旬。中熟品种提早到9月下旬喷药催熟,与后期气候变化特点同步,10月中旬吐絮熟率早熟品种90%以上,中熟品种80%以上,利于拔秆整地,适期播好小麦。  相似文献   

10.
农谚说:“良种是个宝,还得用得好”。在众多的优良品种面前该选哪个?谈谈“两清一吻四选”法,供参考。“两清”——良种种性和农业生态的底要清。各种农作物良种,都有种性不同的多种分类。例如,小麦从通过春化阶段分类,有强冬性、冬性、半冬性、春性;从熟期分类,有晚熟、中熟、早熟;从产量结构分类,有大穗型、中间型、多穗型;从地力水平分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