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问:怎么才能彻底治疗脂肪肝破裂? 答:先了解一下脂肪肝的发病原因:(1)高能量低蛋白饲料的过量使用.脂肪在肝脏合成必须和蛋白质结合,才能运出肝脏,如饲料内能量过多,一部分不能和蛋白结合,就沉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脂肪压迫肝脏血管和肝细胞,使其破裂,就出现了死亡;(2)饲料缺乏胆碱,VB、VE,这些都是和脂肪结合的蛋白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综合症(FLS)是蛋鸡常见的一种脂类代谢障碍疾病,主要特征是肝脏脂肪变性、出血,普遍发生于6~9月炎热季节产蛋高峰期膘情较好的笼养蛋鸡。1病因1.1营养因素(1)能蛋比失衡:鸡的脂肪主要在肝脏合成,合成后必须与蛋白质结合才能从肝脏运出。当给  相似文献   

3.
鸡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 of chicken,FLS)又称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是由于营养障碍、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导致肝脏脂肪过度沉积而引起的一种脂肪代谢发生障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长期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等嗜脂因子,使肝脏从中性脂肪合成磷脂的过程发生障碍,从而在肝脏内沉积,  相似文献   

4.
甜菜碱与脂肪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提供甲基,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可降低或重新分配体内脂肪.甜菜碱可以广泛用于猪、鸡、以及水产动物饲料中,可以降低许多家畜肝脏脂肪合成速度,具有明显的抗脂肪肝效应.所以,甜菜碱对动物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本文就甜菜碱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机理、抗脂肪肝效应及在实际应用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甜菜碱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具有提供甲基,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可降低或重新分配体内脂肪。甜菜碱可以广泛用于猪、鸡、以及水产动物饲料中,可以降低许多家畜肝脏脂肪合成速度,具有明显的抗脂肪肝效应。所以,甜菜碱对动物具有保健和预防疾病的功能。本文就甜菜碱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机理、抗脂肪肝效应及在实际应用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高脂肪饲料喂养昆明小鼠30d,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将小鼠分为4组,A:模型+FGF21组;B:模型组;C:正常+FGF21组;D:正常组。A和C组分别连续给药6d,B和D两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后眼球采血,采集血液样品,断颈处死小鼠,分离肝脏和脾脏组织,通过组织切片染色、血清生化及ELISA检测,观察FGF21对肝脏组织病理学、血清中TNF-α及IL-1β的影响。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经过FGF21治疗后,血清中TG、TC、NEFA、LDL-c含量显著降低,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TNF-α、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都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FGF21明显改善高脂肪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变化。同时,降低脂肪肝组织脂肪变形引起的血液中TNF-α、IL-1β的表达,表明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肝病,即脂肪肝综合症,也叫脂肪肝。由于脂肪代谢障碍而引起脂肪沉积于肝脏所致的肝脏脂肪变性。此病主要发生于鸡和鹅,尤其是肉用品种鸡:如科尼什、白洛克、星布罗等更为多见。一、病因:脂肝病的病因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饲喂碳水化合物较高的高能饲料,玉米,同时,饲料中缺乏合成磷脂的原料,特别是胆碱及甲硫氨酸等嗜脂因子,使肝脏由中性脂肪  相似文献   

8.
猫脂肪肝是由于脂肪蓄积在肝脏细胞,而造成肝脏肿大的一类肝脏疾病。猫脂肪肝的发生,通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应激有着密切关系,饲养者不注重定时饲喂猫,当猫发生厌食或绝食时,体内脂肪会严重消耗来维持正常的能量供给,而机体内游离的脂肪酸就会趁机进入肝脏细胞中,导致猫脂肪肝发生。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案例,就猫脂肪肝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发生在肝脏,脂肪组织的生长以及后来的肥胖依赖于以脂蛋白形式转运的血浆甘油三酯。在生长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甘油三酯的主要运输形式,要降低肥胖程度就要通过调节VLDL代谢。现在以腹部脂肪含量和血浆VLDL浓度为标准对脂肪品系和瘦肉品系家禽进行选择,而肝脏的生脂作用和脂肪组织中LPL活性在这两个品系中的差异不显著。当肝脏脂肪合成量大于V.LDL的分泌,甘油三酯就会在肝脏中积聚,导致脂肪肝。尽管脂肪肝能降低产蛋量,使母鸡的死淘率升高,但对填鸭和鹅脂肪肝的生产是有利的。VLDL合成和分泌的平衡是调节家禽肝脏和肝外组织肥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现在有肉仔鸡体脂肪蓄积过剩的现象。过剩蓄积的脂肪呈黄色,可使肝组织发生脆化(脂肪肝)。作者认为肉仔鸡脂肪蓄积的原因之一是受饲料成分的影响。本文重点谈一下前期饲料中能量和后期饲料中粗蛋白质及能量,对肉仔鸡发生脂肪肝和腹腔内脂肪蓄积有哪些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综合症又称脂肝病,是由于鸭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致使大量的脂肪沉积于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一种内科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寒冷的冬季和早春。由于此季节天气寒冷,青绿饲料缺乏,鸭群多饲喂单一饲料稻谷,容易使脂肪在体内沉积,肝脏发生脂肪变性。当人为强行追逐和捕捉鸭,或鸭在产蛋时受到惊吓,容易造成肝脏破裂而急性死亡。临床所见病例都是营养良好的产蛋母鸭。  相似文献   

12.
鸡脂肪肝综合征是由于长期饲喂含碳水化合物过高的高能日粮,同时饲料中缺乏蛋氨酸和胆碱等嗜脂因子,使肝脏从中性脂肪合成磷脂的过程中发生障碍,从而大量中性脂肪在肝脏内沉积,加上鸡只缺乏运动而引起的。它能使肝细胞与血管壁变脆而易发生肝脏出  相似文献   

13.
"禽肝泰"对肉鸡脂肪肝综合征(FLS)治疗机理与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肪肝综合征(Fatty Liver Syndrome,FLS)是一种由高能低蛋白饲料引起的以肝脏脂肪过度沉积或伴有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养禽业的发展,肉鸡发生FLS变得相当常见,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关于肉鸡FLS的防治,在中药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旨在试验条件下,通过高能低蛋白饲料人工复制出FLS病理模型,通过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14.
周萌  曹俊明  马利  吴建开 《饲料工业》2007,28(10):23-25
<正>磷脂、胆碱、左旋肉碱等是哺乳动物的抗脂肪肝因子,饲料中补充这些物质有利于肝脏脂肪的转运。在水产动物中,磷脂可参与肝脏中甘油三酯向肝外的  相似文献   

15.
鸡脂肪肝综合症是鸡体内脂肪代谢障碍营养性疾病。其特征是脂肪沉积在肝脏和体腔内,致使肝脏发生变性。此病多发生于笼养蛋鸡。 1993年8月份,张家口地区魏某饲养的2000只蛋鸡发生死亡,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饲料监测分析结果,确诊为笼养蛋鸡脂肪肝综合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讨2个生长阶段(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以鱼油调整饲料脂肪水平,配制5种脂肪水平(7.07%、9.92%、12.92%、15.95%和19.04%)的等氮饲料,分别投喂体重为9.1 g(幼鱼阶段)的斜带石斑鱼8周和体重为102.6 g(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10周。同一生长阶段,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幼鱼阶段放养25尾鱼,养成阶段放养20尾鱼。结果表明:1)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肥满度(CF)和脏体比(VSI)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上述指标均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2.92%时获得极值。2)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逐渐上升,全鱼和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全鱼和肌肉其他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无规律性变化。3)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总蛋白(TP)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CHOL)含量与饲料脂肪水平呈线性或曲线关系。4)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肝脏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PL)、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均逐渐下降,而肝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则逐渐上升。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阶段肝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养成阶段肝脏ACP活性逐渐下降,幼鱼和养成阶段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肝脏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与饲料脂肪水平呈正相关关系。6)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幼鱼和养成阶段石斑鱼的胃肠道胃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逐渐下降,胃肠道脂肪酶活性逐渐上升。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适宜水平的脂肪可以改善幼鱼和养成阶段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且对体成分、生化指标和消化代谢酶活性有一定影响;以SGR、FCR和PER为评价指标,幼鱼和养成阶段的斜带石斑鱼对饲料中脂肪的需要量均在11%~13%内。  相似文献   

17.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防治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鸡脂肪肝出血综合症是由于鸡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大量脂肪沉积于肝脏 ,造成肝细胞和血管壁变脆而发生的肝出血。最典型的表现是剖检可见肝脏脂肪变性 ,肝破裂。通过调整饲料配方 ,降低能量饲料 ,增加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胆碱等可有效防治本病。1 发病原因在正常情况下 ,肝内  相似文献   

18.
叶元土 《饲料广角》2005,(10):32-36
配合饲料中油脂的营养作用仅次于蛋白质.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体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利用率下降.还可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但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尤其是肝脏中脂肪积聚过多,引起“营养性脂肪肝”.鱼体抗病力下降.也不利于饲料的贮藏和成型加工。因此饲料中脂肪含量必须适宜。另外.油脂原料的价格较高,在配合饲料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目前对其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脂肪和葡萄糖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肝脏糖酵解和糖异生关键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糖原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等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其中脂肪设5%、10%2个水平,葡萄糖设10%、20%、30%3个水平,共配制6种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4.79±0.13)g的大黄鱼幼鱼50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WGR和SG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增加而降低,30%葡萄糖组的WGR和SGR显著低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全鱼水分和粗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而对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糖原、肌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原含量随着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然而,在饲料脂肪水平相同时,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30%葡萄糖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10%葡萄糖组(P0.05)。饲料脂肪和葡萄糖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丙酮酸激酶(P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6-磷酸葡萄糖酶(G6 Pase)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肝脏GK、PFK活性升高,肝脏PEPCK活性先升高后降低。由结果可知,与饲料脂肪水平为10%时相比,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的升高,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含量的平衡,有效利用饲料中的葡萄糖。综合本试验结果,建议大黄鱼幼鱼阶段饲料适宜的脂肪和糖水平分别为10%和20%。  相似文献   

20.
对肉鸡发育的改良速度是惊人的,在过去10年间每年每只鸡平均体重增加80克,其结果是改善了饲料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发展了肉鸡饲养业。但是,同时也增加了鸡腹腔内脂肪(腹腔内脂肪的蓄积)、脂肪肝(脂肪蓄积量增多削弱了肝脏功能)、脚弱、暴死病、腹水症等多发性疾病的新问题。其中,伴随发育速度加快而促使腹腔內脂肪的增加,又加大了屠宰时废物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