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通过棉花不同时期的化控量试验,对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等的调查记载,以及对不同化控量棉花的产量分析,掌握不同化控量下的棉花叶龄进程、各阶段的日生长量及产量的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棉花生育规律的不同时期的适宜化控量,为实现棉花大面积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余立祥  邱冠男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24-15826
[目的]研究控失肥在棉区的施用技术,验证控失肥的“控失”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方法]以当地主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为供试作物,通过在安徽省沿江棉田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了控失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与一次基施全部控失肥相比,将控失肥分3次施用使棉花产量增加了240kg/hm2,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156元/hm2;将控失肥基施,后期追施速效化肥使棉花产量增加了7.04%,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833.4元/hm2。施用减氮2(1%的控失肥的棉花的现蕾期提前了6d,开花期提前了7d,吐絮期提前了8d,生育期短了8d。与施用普通氮肥的棉花相比,施用控失氮肥的棉花的秋桃增加幅度为22.29%~36.31%,皮棉产量增加了27.78%。[结论]该研究为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应用控失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棉花出齐苗化控与未化控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分析,得出棉花出齐苗化控不易形成高脚苗,生长稳健,能达到高产的目的。使用缩节胺明显提高了棉花的农艺性状和产量,适合大规模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金权  王景怀  王瑞卿  刘强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53-13754,13812
[目的]发现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的化控关键时期。[方法]试验设置不同时期的化控处理组合,研究化控时期与棉花成铃结构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棉花花铃中期时的化控对促进棉花中部果枝成铃至关重要,花铃后期的化控对顶部果枝成铃有利;从盛花期开始进入棉田化控的关键时期,盛花期及其以后时期的化控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结论]盛花期以后是棉花化控关键时期,这可为棉田化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影响棉花化控效果的若干因素及优化组合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年田间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肥力,密度,控制力度,单株产量均与群体产量正相关,而株宽,中部果枝长与产量负相关。对棉花化控群体产量的正效应:密度〉控制力度,肥力和单株产量。用相关分析和综合评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和预测棉花化控产量效应,对生产上应用化控正效应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缓释型氮肥对棉花和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型氮肥与氮肥对棉花和水稻产量和品质没有明显差异;但较对照能够明显提高棉花的产量,铃数、铃重衣分均有增加,株高增加,果枝数增加,但对纤维品质没有大影响;缓释型氮肥与氮肥较对照水稻群体较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增产显著;品质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控失尿素施用量及不同配比对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控失尿素、普通尿素不同配比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8个处理,(1)CK:不施氮肥;(2)常规尿素:施N 225 kg/hm2;(3)等氮量控失尿素:施N 225 kg/hm2;(4)控失尿素减量20%:施N 180 kg/hm2;(5)控失尿素减量30%:施N 157.5 kg/hm2;(6)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7∶3配比:施N 225 kg/hm2;(7)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5∶5配比:施N 225 kg/hm2;(8)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3∶7配比:施N 225 kg/hm2,测定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量和产量,明确棉花干物质、氮素吸收、产量与控失尿素配施常规尿素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尿素相比,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能显著增加棉花干物质量,提高棉花产量,增产14.34%;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增加了10.2百分点;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干物质与产量大体相同,控失尿素减量30%处理显著低于常规尿素处理,产量降低了5.85%;控失尿素减量20%处理与常规尿素处理的棉花N素吸收量大体相同,但大幅度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利用率增加了11.26百分点。【结论】用控失尿素和控失尿素与常规尿素配施均提高棉花氮肥利用率,其中控失与常规尿素7∶3配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5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地膜棉花优质高产的密度、播期、追施氮肥量、化控量及果枝数等5项农艺措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中等以上肥力的地膜棉田棉花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及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5项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化控量>播期>果枝数>追施氮肥量。另外还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并在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面积的信息反馈对比示范试验,对比示范结果表明,运用优化栽培组合方案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比较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新型尿素在棉花上的肥效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差异,以选择合适的尿素类型,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效益。在2016-2017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中,共设置了7个处理:不施氮肥(CK)、常规尿素(Urea)、聚能网尿素(P-Urea)、腐殖酸尿素(H-Urea)、含锌尿素(Zn-Urea)、控失尿素(LC-Urea)和常规尿素加锌(Urea+Zn)。各处理的氮磷钾用量相同,除了控失尿素全部基施外,其他类型尿素30%作基肥,70%后期随水滴施,磷钾肥全部基施。在棉花成熟期测定其生物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新型尿素处理后棉花产量和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控失尿素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不同新型尿素显著增加棉花的氮素吸收量;与普通尿素相比,不同新型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1.29~8. 29个百分点,控失尿素氮肥利用率最高。施用新型尿素增加棉花效益,其中控失尿素处理的效益最高。因此,新型尿素中的控失尿素是提高新疆滴灌棉田氮肥利用率和增加棉花效益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影响黄淮地区麦套棉花产量和效益的人为可控因子中的施纯N量、施P2O5量、施K2O量、密度、化控5因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了影响产量和效益的因子主次顺序为:密度>氮肥>钾肥>化控>磷肥。其最佳组合方案:施纯N180~195kg/hm2,P2O530~60kg/hm2,K2O150~165kg/hm2;移栽密度5.25万~5.52万株/hm2;用缩节胺30~45g/hm2,于盛蕾期、盛花期或封顶时化控2~3次。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多效唑化控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产量结构及三桃结构的影响,为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化控对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以缩节胺(DPC)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无土育苗移栽棉花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喷施,研究了化控运筹对棉花产量及生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初花、盛花及打顶后7d进行化控运筹的抗虫杂交棉"南抗9号"产量最高,达4854.6kg/hm2,比常规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棉花产量提高了7.16%,差异达显著水平;化控能促进铃数和铃重的共同提高,铃数达38.8个/株,铃重达5.26g。同时合理的化控运筹能显著促进无土育苗移栽棉花的生长发育,从而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打顶、化控、磷肥耦合对长绒棉产量构成、蕾铃形成及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化控和磷肥对棉花产量表现出负耦合效应.打顶、化控和磷肥单独使用对长绒棉有增产作用,而它们配合使用表现出减产作用.低磷不化控情况下,打顶可使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降低,从而使单株有效结铃数增加.低磷不打顶情况下,化控同样能降低长绒棉的蕾铃脱落率,但化控也降低了现蕾数,从而使其单株结铃数没有显著增加.在不打顶不化控情况下,增施磷肥可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现蕾数,使单株结铃数提高.在化控或高磷情况下打顶都会使长绒棉的现蕾数明显下降,导致单株有效结铃数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三年试验结果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4—9月份的不同降雨量条件,对旱地棉花增加种植密度以后各种促控措施(施(?)量、施磷量、打顶日期、化控日期)的合理定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早地棉花的高产栽培方案应以种植密度和磷肥的合理定量为基本內容,氮肥、打顶和化控作为依据天气情况和苗情酌情实施的调节措施。最后,依据试验结果,对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子棉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最高产量用量后,如果再继续增施氮肥反而会引起子棉产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17个大田试验的氮肥用量与子棉产量后求得,目前栽培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子棉产量约为3000千克/公顷)条件下,湖北省棉花生产的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纯氮114.0千克/公顷,其用量可以为棉花生产的氮肥经济供应提供参考。然而,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滴灌棉花为对象,设置3个处理,研究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后棉花株高和茎粗、 SPAD值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能够显著的增加棉花株高、SPAD值等生长指标。同时该处理的产量也比对照增加15.86%。根施氮肥结合叶面喷施氮肥对促进棉花生长发育起到了显著作用,而且能够提高棉花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棉花"2+X"肥效试验,了解施氮肥对棉花产量的相关性,氮肥适量施用可使单产达到最高,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产量的增加。试验通过优化棉花氮肥适宜用量,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确定氮肥适宜用量,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利于在田间大面积应用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天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09-109,111
介绍提高棉花倒三节成铃率和增加棉花产量的技术,包括化调化控、水肥运筹、病虫害防治、防止早衰等方面内容,以为棉花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为棉花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施氮肥为对照,采用2种氮肥用量(150,300kg/hm2)与不同施用时期(播前全部基施、1/2播前基肥+1/2蕾期追肥、1/3播前基肥+1/3蕾期追肥+1/3花铃期追肥)进行组合的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氮肥用量和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棉铃生长发育及各生育时期土壤矿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供试区土壤较为瘠薄的情况下,与不施氮肥相比,施用氮肥使棉花产量、株有效铃数、成铃率、单铃质量分别显著增加44.8%~80.0%,1.0~2.3,4.3%~8.1%和0.66~1.36g,且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氮肥施用时期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低氮处理中以1/2基肥+1/2蕾期追肥方式获得相对高产(2.99t/hm2);高氮处理中以播前1/2基肥+1/2蕾期追肥或播前1/3基肥+1/3蕾期追肥+1/3花铃期追肥方式处理的棉花产量较高,分别为3.36,3.40t/hm2。高氮分施可显著提高棉花株有效铃数、成铃率及单铃质量,2次分施可明显提高株有效铃数与成铃率,而3次分施更有利于单铃质量的增加。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期0~40cm土层土壤矿质氮含量,且高氮处理>低氮处理。氮肥全部基施使苗期土壤矿质氮含量显著提高,但在生育后期含量较低,分施处理则使生育中后期土壤矿质氮含量显著提高。此外,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对氮肥农学效率也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土壤养分瘠薄的地区,在施用磷钾肥基础上增加氮肥用量是提高棉花产量的有效措施,并可以通过不同氮肥用量与施用时期耦合的策略对棉花产量、品质及肥料利用进行平衡调控。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开展棉花轻减化施肥试验,研究了基施不同类型的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及常规施肥对棉花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有机质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施肥模式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凹凸棒粘土包膜型控缓释配方肥施肥模式处理产量次之,产量相近;采用基肥施用控缓释配方肥加一次追肥模式的简化施肥能够保证棉花产量,提高收益和肥料的农学效率、偏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