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建立罗汉果高频再生体系,以无菌萌发种子的子叶为外植体,对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6-BA 与2,4-D 或NAA 配比均能诱导罗汉果子叶形成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但NAA 比 2,4-D 更有利于罗汉果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诱导子叶胚性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诱导率为76%。罗汉果胚性愈伤组织为淡黄色或黄色,结构松散,呈颗粒状。2.0 mg/L TDZ 能有效促进不定芽的 分化,分化率为83.3%。组织细胞学观察发现,子叶胚性愈伤组织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随着愈伤组织表面逐 渐转绿,其内部细胞首先分化形成维管组织,然后出现瘤状结构的外表面。在瘤状结构內靠近表层的部位有多个分 生细胞中心,分生细胞中心向外分化形成不定芽。  相似文献   

2.
结球生菜叶片组织培养与器官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结球生菜叶片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与胚状体,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与不定芽分化受细胞分裂素6BA与生长素IAA浓度的影响,以6BA0.2mg/1和IAA 1.0mg/1结合使用效果较好;不定芽转入加有IAA与NAA的MS培养基上可生根成为再生植株,组织学研究还发现,外植体各个部分均能产生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内有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的分化;不定芽从愈伤组织表面或内生的分生细胞分化而来,而不定根由维管组织结节产生,胚状体则来源于圆柱形体的表皮细胞或愈伤组织内的分生细胞团。  相似文献   

3.
甘草花丝通过离体培养,在MS培养基上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通过调整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使其由无结构的愈伤组织转化为胚性愈伤组织,进而发育成完整的体细胞胚。胚胎学观察表明,由体细胞胚发育成的小植株,其最初的来源是单个细胞。  相似文献   

4.
在黄花菜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中出现了球状体。球状体的增殖速度很快,分化苗的能力强,苗粗壮。球状体是一种致密型的愈伤组织,在细胞分裂素的影响下,松散型的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可以转变为球状体。相反,在生长素的影响下,球状体也可以转变为松散型的愈伤组织。球状体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最外1-3层的薄壁细胞的细胞呈不均匀的栓质化。由一些薄壁细胞脱分化而形成分生细胞团。一个球状体内有多个分生细胞团,可由它进一步分化为芽原基而形成芽,实质上球状体是一种内部组织已经分化了的愈伤组织。其幼苗根尖染色体为22。  相似文献   

5.
杉木愈伤组织及再生芽分化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杉木愈伤组织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发育规律,为建立杉木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科学依据。以杉木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组织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体视显微镜和石蜡切片观察,分析愈伤组织的结构、形成及再生芽分化过程中的细胞组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先是由杉木茎段切口处表皮细胞分裂,再由维管束薄壁细胞通过脱分化逐渐形成的;愈伤组织在增殖期间分生细胞会形成不同维管组织;愈伤组织的再生芽分化是由愈伤组织的表皮分生细胞团先分化形成芽原基,再形成肉眼可见的再生芽;不定芽可从茎段直接分化形成,亦可通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两种不定芽发生方式均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6.
人参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悬浮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才军  何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93-7194,7199
[目的]建立一种从人参胚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的方法,考察这种悬浮细胞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积累情况。[方法]以人参胚为外植体,在添加了2,4-D3mg/L、NAA2mg/L和6-BA0.5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选取经8次继代培养的松散的愈伤组织在含有同样激素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继代悬浮培养5次后测定悬浮细胞生长曲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细胞中所含的人参皂苷。[结果]有活性的人参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用这种愈伤组织建立的悬浮培养体系生物量在21d内可增加1.5倍,悬浮培养物至少含有6种人参皂苷,其中Rb1、Rg和Re的含量较高,分别为细胞干重的0.44%、0.35%和0.37%。[结论]由人参胚诱导的愈伤细胞进行悬浮培养比较容易,生长良好,含有较丰富的人参皂苷。  相似文献   

7.
柠条锦鸡儿愈伤组织的培养与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柠条的子叶和胚轴切段作为外植体,接种于含不同激素的7种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确定最佳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6--BA0.5mg/L,2,4--D2mg/L。在MS+6--B1mg/L,IAA10mg/L的培养基上生长的愈伤组织中,在距愈伤组织表面一定距离处常形成分生组织带,很像形成层带。分生组织带内部的细胞分化产生排列不规则的长形管状细胞,分生组织带两侧的细胞分裂产生正常的愈伤组织细胞。生长在MS+6--BA0.5/L,2,4--D2mg/L的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中可分化出胚性细胞(团),这样的愈伤组织转移至无激素培养基后,胚性细胞(团)可进一步分化出原胚、球形胚、心形胚、子叶胚和试管苗。  相似文献   

8.
朱道玉  王旭英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59-8859
[目的]为优质稻米种苗培育及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曲阜香稻新品系103的成熟种子为材料,取其成熟胚接种在MS1培养基中诱导胚性愈伤组织,选取松脆性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细胞系。[结果]初始愈伤组织呈深黄色、瘤状、质地紧密、生长旺盛、易分化出芽,但难以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在MS2培养基中继代培养120d后,愈伤组织呈浅黄色、颗粒状、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基中继代培养2~3次后,不断释放出小细胞团和单细胞,用300目不锈钢网对培养液进行过滤,滤液培养120d可建立起浅黄色、澄清、均一的胚性悬浮细胞系。[结论]建立了分散性好、生长快的水稻胚性悬浮细胞系。  相似文献   

9.
影响蕉柑胚性愈伤组织增殖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胚性愈伤组织具有广泛的研究用途 ,是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外源基因转化的理想材料 .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培养基组成成分影响显著[1,2 ] ,探讨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因素将为胚性愈伤组织的长期继代保存提供依据 ,而且生长状况良好的柑橘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是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外源基因转化及相关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物理实验室诱导的蕉柑 (Citrusreticulatavar.tankanHayata)胚性愈伤组织 .培养基 :以MT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  相似文献   

10.
周韬  李慧  肖宁  李百炼  张金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063-11066
[目的]建立白皮松体细胞胚胎发生快速繁殖体系,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方法]以白皮松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以DCR作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激素对外植体发育和胚性愈伤组织得率的影响。同时在不同激素浓度下对培养4周的外植体外形以及胚性愈伤组织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培养基中加入2,4-D可以使得外植体生长减慢,并出现愈伤组织,6-BA则使外植体的子叶变长,膨大并玻璃化。当2,4-D浓度为8mg/L、6-BA浓度为2m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较好,诱导率平均为40.625%,该愈伤组织为白色半透明状,细胞小而细胞质浓,说明高浓度2,4-D和低浓度6-BA有利于白皮松成熟胚的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结论]合适的激素种类和浓度是诱导白皮松成熟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把3个不同胚胎发育类型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品种乌叶、兰竹、绿荷包的幼胚置于含有不同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授粉后15d的胚胎人工培养十分困难,而授粉后30-40d的幼胚,在MS基本培养基附加一定浓度的BA,NAA,GA以及ABA等的不同组合培养基上,均可诱导形成细胞团,并能进一步形成胚状体或芽状体,部分败育型品种兰竹,在胚胎败育早期但未死亡的幼胚,以及完全败育型品种绿荷包,在授粉后30d的胚珠,经培养亦能形成胚状体,胚状体在MS或1/2MS附加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及生长素等的培养基上,增殖能力甚强,甚至不加任何附加物的情况下亦能增殖。高浓度的附加物则不利于胚状体的增殖。从胚状体诱导成苗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从多花黑麦单(Lolium multiflorum Lam.)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再生白化苗的试验结果。利用多花黑麦草幼穗在MS 3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MS 2mg/L2.4-D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细胞制备原生质体,用看护培养,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浅层培养均获得了再生细胞团。这些细胞团在MS 1mg/L2.4-D 60g/L蔗糖的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并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白化苗。试验还对有关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稻悬浮培养细胞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下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板5号悬浮培养细胞经适当处理后,在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形成大量的胚状体。观察到球形胚和胚柄结构,成熟胚状体为圆筒状,芽分生组织为叶原基包裹。胚状体的畸形发育和先熟萌发是导致胚状体苗转换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液体培养条件下通过逐步降低2,4-D浓度(一月内从1.0mg/1降至0.2m8/1)诱导了体细胞胚胎发生,且胚状体发生数量多,较为同步,细胞分裂也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14.
通过镜检发现,川芎叶片在离体培养下的发育途径为形成体细胞胚。在体细胞胚的子叶、胚轴和胚根上,都可以继续产生次级胚状体,其中体细胞胚的胚轴上较早出现次级胚状体,而且数目也最多。次级胚状体的形成又影响了体细胞胚的成苗数。在相同的基本培养基上诱导体细胞胚成苗时,附加的激素组合中,由于细胞分裂素的种类不同,诱导产生的苗数及生物产量也不同,差异十分显著。光质效应与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在4种不同培养基上,除绿光对器官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外,其他光质对器官发生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棉花体细胞胚的快速诱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TDZ有利于棉花愈伤组织的诱导,但不利于棉花愈伤组织的增殖和保持,也不利于棉花体细胞胚的发生.当将在含TDZ的MS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不含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上时,不久便分化出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TDZ的最佳使用浓度为0.01mg/L.利用该法诱导棉花体细胞胚,从外植体接种到获得体细胞胚仅需60天的时间,比常规方法至少缩短30天.  相似文献   

16.
西葫芦未受精胚珠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及胚囊植株的产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建立西葫芦离体雌核发育高频植株再生体系,以加速自交系选育,有效缩短西葫芦杂种一代育种周期。【方法】将西葫芦未受精胚珠接种至附加2,4-D、NAA、BA的N6培养基上可形成胚状体,该胚状体转接至无激素的N6培养基上可形成再生植株。【结果】试验共获得120棵再生植株(R0),其中41株因生活力低下死亡,8株用于摸索移栽方法死亡,71株移栽成活且生长正常,其中42株性状表现符合二倍体特征且育性正常,已有10株获得自交果实及种子,其余29株育性异常。试验结果表明,胚珠发育时期、培养基、供体基因型及供体栽培季节等均显著影响胚状体诱导频率。【结论】胚状体起源于胚囊成员细胞,再生植株为胚囊植株。试验筛选出3种诱导频率较高的培养基;以开花前1日及当日的胚珠诱导频率较高;秋播材料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提高花椰菜游离小孢子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椰菜小孢子球型胚胎为供试材料,进行提高球型胚胎植株再生率研究。结果表明:球型胚胎成活率与胚胎的日龄、培养基的水分状况和添加活性炭有关。20 d的球型胚胎转移到MS+6-BA 0.5 mg/L+NAA 1.0 mg/L+琼脂7 g/L+活性炭100 mg/L时,胚胎成活并形成愈伤组织的频率最高。激素组合6-BA 1.0 mg/L+NAA 0.1 mg/L最适宜花椰菜胚胎愈伤组织分化出再生植株,分化率达到100%,平均每块愈伤组织胚芽分化数量达到6.52个。  相似文献   

18.
When anthers of henbane containing uninucleate pollen grains were cultured, a large number of embryoids originated exclusively from the division of the generative cell. In a small proportion of pollen grains, both generative and vegetative cells contributed to embryoid formation. Embryogenesis by segmentation of the vegetative cell alone was rarely observed.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过程中若干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体胚发生过程中淀粉有2个累积峰值,第1次出现在胚性愈伤组织阶段,第2次出现在球形胚阶段,在鱼雷形胚阶段又有一个小回升,这时淀粉积累较心形胚和子叶形胚阶段高一些;随着胚胎的发育,DNA、RNA、总核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最高点均出现在心形胚阶段,其中RNA含量的变化较DNA、总核酸含量明显,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曲线呈“S”形.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动态变化表明,它们对于体胚的发生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毫升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再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胚状体再生植株的频率为80.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