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营造优良的水环境1.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机具有搅水、曝气、增氧的作用,合理使用好增氧机一方面可增加池水的溶氧量,有效预防鱼类浮头;另一方面溶氧量高了,可以增  相似文献   

2.
增氧机因其具有增氧、搅水、曝气三大功能 ,当前已在各地的精养鱼池普及推广。但如何合理使用增氧机 ,仍有不少渔农未能完全掌握 ,现总结以下方法仅供参考 :1.在鱼类生长季节 ,运用生物造氧和机械输氧相结合的方法 ,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0.5~1小时 ,充分发挥增氧机的搅水作用 ,增加池水溶氧 ,并加速池塘物质循环 ,改良水质 ,减轻或减少浮头发生。一定注意避免晴天傍晚开机 ,此时开机与傍晚下雷阵雨相似 ,会使上下水层提前对流 ,增大耗氧水层和耗氧量 ,容易引起鱼类浮头。2.阴雨天 ,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 ,造氧能力低 ,池水溶氧不足 ,易…  相似文献   

3.
池塘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溶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及水质的优劣。由于养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鱼类的密度增加和大量的投饵施肥,往往造成池水缺氧,使水质恶化,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死亡,因而,防止水中缺氧已成为养殖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一般认为,池塘正常负荷是每亩水面400公斤的鱼类,超过这个产量就必须使用增氧机,因此,近年来,许多高产地区广泛使用增氧机,  相似文献   

4.
目前 ,随着淡水养殖渔业的不断发展 ,驯化养殖、精养高产养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鱼类产量大大提高。在养殖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增氧机已成为实现渔业精养高产必不可少的机械设备 ,对渔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科学养鱼的今天 ,有许多养鱼场、户使用池塘增氧机缺乏科学性 ,直接影响增氧机的使用效果。合理使用增氧机可有效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 ,加速池塘水体物质循环 ,减弱或消除有害物质 ,促进浮游生物繁殖。对于预防和减轻鱼类浮头 ,防止泛池以及改善池塘水质条件 ,增加鱼类喂食量及提高产量等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1 如何适时使用增氧…  相似文献   

5.
调节水质的目的是为鱼类创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过去,水质调节主要是结合池塘的日常管理,采用适当施肥、定期搅动塘泥、适时加注新水等常规方法。近年来,有些地方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了一些新的水质调节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机械调节法主要是采用增氧机调节水质。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叶轮式、喷水式、水车式、充气式等类型,它们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虽不同,但都具有造成池水对流、增加溶氧、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等调节水质的作用。机械调节的优点在于既能提高池水的溶氧量,改进池水的化学性状,又不至于降低  相似文献   

6.
精养鱼池一般都要使用增氧机,正确掌握开机时间,对提高池塘鱼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那么怎样使用好增氧机呢? 1、晴天下午2~8时开机为宜。目的旨在促使上、下层池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扩大全池的溶氧贮备。一般10亩水面,8千瓦增氧机只需开机1小时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一、调控好水质1.加换新鲜水将水位加深至2米以上,每隔10天左右加换新鲜水1次,每次加换水量为20~30厘米,时间以晴天上午12:00-下午2:00或清晨3:00-5:00为宜,忌选择傍晚加换水,以免引发鱼类浮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增加溶氧池塘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叶轮增氧机、微孔增氧机、撒洒增氧颗粒。叶轮增氧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有浮头征兆时提前  相似文献   

8.
宁旺云  翟兆斌 《渔业现代化》1999,26(1):19-20,17
1 鱼塘中不同深度溶氧的浓度渔民历年来有“养好一池鱼,先要养好一池水”的经验。所谓“养好一池水”确切地说是指保证有适合鱼类生长的水环境。在水产养殖中.水环境因素包括水中的溶氧、水温、酸碱、氨氮、CO2、饲料生物等。其中水中的溶氧量对鱼类的放养密度和生长速度起看重要的作用。若水中溶氧量在4mg/L以上,则鱼摄食增加、生长增快.鱼病减少,饵料系数降低;反之,鱼类生长滞缓甚至死亡。因此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保证水质良好性,以保证高密度精养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养殖产量是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课题。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9.
<正>冬春季节,由于水上温度低于水下温度,再加上鱼类此时活动弱,即使水中缺氧也不会浮出水面,所以水中缺氧常被忽视。特别是密度过高或放养耐氧能力不强的鱼类,常会出现因缺氧而死亡的现象。这时如果开动常规叶轮式增氧机,池水就会上下对流,表层温度低的水就会与底层温度高的水混合,使整个池水温度都偏低,时间长会基本接近寒冷的空气温度,达不到防寒保暖的目的。如若频繁换水,由于外源水与池塘水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苏联等国进行的研究表明,增氧机在较大水域增氧时,使池水溶氧饱和不是唯一的甚至可能不是主要的因素.随着大量水的增氧,小水域水团的热储存量也在改变,水层中的温度也在重新分布.例型增氧机,功率为1.35千瓦,鱼池面积为6400米~2(0.64公顷),夏季的水温变化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的鱼类越冬池.年覆冰期达100天,是一类典型的封闭式冰下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使鱼类安全过冬,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增氧方法是打冰眼,此法通过狭窄的冰眼所溶人水中的气体十分有限,所以对越冬地增氧并无权益,反倒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较有效的增氧方法是池水自身循环曝气。此法不受天气的影响,作为救鱼的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缺点是降低了池水水温,惊扰鱼类,加大体耗,反倒不利于鱼类越冬。多年来,鱼类工作者通过分析越冬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状况发现,静止水越冬地免于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生物增氧。即通过人为措施在越冬…  相似文献   

12.
耕水叶轮式增氧机是水产养殖机械的新型设备.它将耕水机与叶轮增氧机二项技术整合在一台机械设备上,既发挥了耕水机净化水质、节能、搅水能力强的特点,解决了耕水机不具备增氧能力的问题;又利用了叶轮式增氧机增氧能力强,在水产养殖中增产效果明显的优势.在叶轮增氧机向水体增氧的同时,耕水机搅动水体,使上下层水体进行交换,提高整个水体的溶氧量和溶氧速度.在不需要增氧的情况下,利用耕水机低能耗的特点,连续不间断工作,缓慢搅动水体,使渔塘形成大范围的立体循环弱水流,改善净化水质,实现渔业生产的清洁养殖.  相似文献   

13.
“微孔增氧”技术就是池塘管道微孔增氧技术,也称纳米管增氧技术。“微孔增氧”采用底部充气增氧办法,增氧区域范围广,溶氧分布均匀,增加了底部溶氧,加快对底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氧化,抑制底部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微孔增氧”造成水流的旋转和上下流动,将底部有害气体带出水面,改善了池塘的水质条件,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池水溶氧的充足,保证了池塘水质的相对稳定,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促进了鱼类的生长,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成活率、规格和产量。“微孔增氧”还具有节能、低噪、安全等优点,在主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微孔增氧机增氧能力是叶轮式增氧机的3倍。  相似文献   

14.
浅水鱼池中,目前采用固定式水车增氧机增氧。增氧时,机器往往被固定在鱼池中央,由于水车增氧机搅水能力不强,水体产生循环水流的强度不高,周围水体的溶氧受到一定限制,整个鱼池溶氧均匀性较差。采取将水车增氧机在池中作水平移动增氧,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发现一些养鱼场(户)在池塘使用增氧机时缺乏科学性,直接影响增氧效果。根据本人养鱼工作实践提出如下探讨。 一、增氧机的作用 叶轮增氧机具有增氧、搅水和曝气等综合作用。它虽然在运转过程中同时完成,但在不同情况下,三者所起的作用各有其特殊性。 (1)增氧作用。增氧机的增氧效果与池水本身溶氧成反比。即只有在池塘溶氧较低的夜  相似文献   

16.
水中增氧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生物增氧方法,二是物理增氧方法,三是化学增氧方法。用增氧机向水中增氧就是一种物理增氧方法。目前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开发了众多形式和型号的增氧机。这些增氧机主要有三种增氧功能。一是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机械能将水喷到空气中,或形成飞溅的小水珠,增加水和空气接触面积,使空气中氧有更多机会渗入水中。二是利用正负压力,将空气压入或吸入水中。三是促进上、下水层水的流动,将上层溶氧高的水和下层溶氧低的水混和交换,使上、下层水溶氧相近。这不但能避免表面过饱和氧向空气中逸  相似文献   

17.
调节水质必须注意的四个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塘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的生长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夏秋季节,水质的调节为鱼塘管理的关键。调节水质,必须注意四个方面。1.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一般要求池水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否则,鱼摄食量少,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系数相对降低。保持池水丰富的溶氧量,一是每10天加注1次新水,1次进水量不得少于池水的20%,这样可增加溶氧和补充某些缺乏的营养元素,冲淡水中的有毒物质和有机质。二  相似文献   

18.
使用增氧机常见失误及纠正方法鱼池安装增氧机,若使用正确,可起到调节水质,增加池水溶氧,散发有毒气体等作用,因而被广泛使用。但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养殖者在使用增氧机的过程中,上述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有时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出现反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增氧机不仅能增加溶氧、解救浮头、避免泛塘、加速物质循环、曝除毒气、改良水质,还能促进鱼类新陈代谢、增加摄食、降低饵料系数,因而能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位产量,被誉为“救鱼机”,“增产机”。  相似文献   

20.
李鸣 《齐鲁渔业》2002,19(1):30-30
一、适当加大池塘面积和水深 使池塘受风面及日照面增大,风力使池水水面形成风浪,增强了上下水层的混合,加速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并且能提高生物造氧作用,从而提高池塘溶氧量。成鱼池以10~20亩为宜,鱼种池以5~10亩为宜。池水深则鱼池的总溶氧量高,水温、水质较稳定,有利于提高放养密度,成鱼池和鱼种池的水深以2~3m为宜。 二、适时向鱼池注水 池水含氧量过低时,应及时向池中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河水、湖水。如缺乏良好的水源,也可采取原池冲水,或两池相互冲水的方法,增加池水溶氧。 三、鱼池中安装增氧机增氧 采取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