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陆良县新栽晚熟红提葡萄形成热潮,中枢镇的四河村、马街镇的大西和海界村分别栽种100hm2和40hm2,成为推广栽种晚熟红提的新亮点。区域化、高规格、高质量的葡萄园区,带动当地果农科学栽培、科学管理、科学预防病虫害  相似文献   

2.
人工致矮乔砧八角产量及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致矮技术和施肥措施处理,探讨不同处理下八角果实产量及投入产出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①致矮 施肥处理的年平均果实产量为2467.5 kg/hm2(鲜果),分别是未致矮 施肥处理(954.4 kg/hm2)和传统种植(未致矮 未施肥为168.8 kg/hm2)的2.6倍和14.6倍。②致矮 施肥处理的年平均收入为5675.3元/hm2,分别比未致矮 施肥(2195.1元/hm2)和传统种植(388.2元/hm2)提高158.5%和1362.0%。③致矮 施肥处理的财务净现值(i=12%)为3214.2元/hm2,财务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滴灌施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西省永济、稷山、原平、侯马、万荣等县在棉花、葡萄及日光温室蔬菜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三节"、"两省"、"两增"功效。"三节":①节水: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13~2 685m3/hm2,节省投资408.75~1 342.5元/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6.5%~43.5%。②节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节肥90~225kg/hm(2纯养分),节省投资420~1 800元/hm2,肥料利用率提高15.2~24.2个百分点。③节药:实施滴溉施肥,有效调节了作物生长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使病虫害发生率降低20~70个百分点,节省农药投资150~1 470元/hm2。"两省":①省地:滴灌省去了畦灌的渠系占地,一般节地3%~5%,增加收入570~7 500元。②省工:滴灌施肥田比常规田节省劳动用工60~150个/hm2,节省投资600~1 500元/hm2。"两增":①增产:与常规田相比,增产棉花8.26%/hm2、葡萄22.22%/hm2、日光温室蔬菜3.76%/hm2;②增效:与常规田相比,棉花增纯收益1 992.45元/hm2、葡萄增纯收益19 226.55元/hm2、日光温室蔬菜增纯收益19 796.25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4.
红提葡萄是永登县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目前累计面积达15万hm2,其市场主要在宁夏、四川、上海等外省市,但由于近年来葡萄苗木老化,加之生产管理粗放,致使价格波动很大,挫伤了农民发展红提葡萄的积极性,为此作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日光温室红提葡萄延后栽培技术与管理上应该注意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宁夏金沙林场从2007年开始在沙荒地中种植红提葡萄,截至2016年,已经种植红提葡萄面积超过133.33 hm2,培育出的优质果品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经过10年的种植实践,总结出红提葡萄套袋及在宁夏干旱区沙荒地生产优质葡萄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套袋前的管理,套袋方法、套袋后的管理、摘袋、摘袋后的管理、采摘后的管理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红提葡萄套袋及相关配套技术,旨在为提高宁夏干旱区沙荒地红提葡萄产量、品质、经济效益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山西省稷山县棉花、葡萄及日光温室蔬菜上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滴灌施肥具有显著的"两节"、"两增"功效。两节指节水:与大水漫灌相比,节水813~2 685 t/hm2,节省投资408.8~1 342.5元/hm2,水分利用率提高36.5%~43.5%;节肥:与常规施肥相比,节肥90~225 kg/hm2(纯养分),节省投资420~1 800元/hm2,肥料利用率提高15.2~24.2个百分点。两增为增产:与常规田相比,每公顷增产棉花8.26%、葡萄22.22%、日光温室蔬菜3.76%;增效:与常规田相比,棉花、葡萄、日光温室蔬菜增加纯收益分别为1 992,19 227和19 797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7.
宾川生产的早熟(7月30日前成熟)大果红提葡萄供不应求,由于市场拉动和利益驱动,宾川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迅猛,年新增400hm2左右。但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乱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人为催红催熟,严重影响葡萄品质,制约宾川鲜食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确保宾川葡萄持续稳定发展,宾川县农技站及时组织开展了红提葡萄促早熟、促大果技术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并总结出一套红提葡萄早熟大果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提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红提葡萄幼果期,分别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40~100 mg/kg、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30 mg/kg、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30 mg/kg药液及清水(对照)浸渍处理果穗。收获期调查结果表明: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可促进红提葡萄果粒生长,果形指数稍低于清水对照,增产率、总糖含量与处理浓度成正相关,综合品质以60 mg/kg处理的最好,其次是50 mg/kg处理,增产提质效果显著高于2%苄氨基嘌呤可溶液剂和2%赤霉酸A4+A7可溶液剂。综上,可以用3.6%苄氨·赤霉酸可溶液剂50~60 mg/kg药液处理红提葡萄果穗,施药适期为幼果横径10~15 mm(谢花后20~25 d)。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分析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经济效益,于2016—2019年对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投入与产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19年总投入呈增加趋势,总体投入均表现为:水稻小米辣肉鸭鲜食玉米鱼;(2)总产出为水稻肉鸭鱼小米辣鲜食玉米,水稻、鲜食玉米、小米辣、肉鸭、鱼4年平均总产出分别为24853.3元/hm2、7176.3元/hm2、8111.5元/hm2、15120.0元/hm2、14589.4元/hm2;(3)2016—2019年总收益分别为36277.5元/hm2、48510元/hm2、57663.5元/hm2和60307.5元/hm2;4年平均净收益为鱼肉鸭水稻小米辣鲜食玉米,鱼、肉鸭、水稻、小米辣和鲜食玉米的净效益分别为12646.4元/hm2、12513.8元/hm2、9478.3元/hm2、4886.6元/hm2和4886.6元/hm2,占总净收益的比例分别为28.5%、28.3%、22.1%、10.8%和1%。综合来看,勐海县"稻-鱼-鸭-蔬-玉米"共生种养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鱼和肉鸭的投入低、产出高,效益较高;水稻虽然产出较高,但是投入较大,使得其净收益较低;小米辣和鲜食玉米的投入与产出均较低,但是可以作为该模式下提高收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鲜食葡萄是麒麟区发展起步晚,但发展劲头十分强劲的主要果种,主栽品种为红地球(俗称红提)。由于红地球葡萄皮厚、穗紧、耐储运,果品品质好,成熟期临近中秋、国庆,市场售价高,种植效益好,深受种植户和果品营销户的喜爱。1发展概况近年来麒麟区优质葡萄基地建设速度迅猛,截至2012年8月,全区葡萄种植面积699.73hm2,投产葡萄园491.33hm2,预计产量1493万kg,产值8958万元,每亩平均产量2025kg,亩平均产值1.215万元。全区共有葡萄种植户571户,年雇用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红提’葡萄贮藏过程中易出现失水、落粒、腐烂、干梗等问题,生产中较难贮藏。研究1-MCP与Na2S2O5对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为延长‘红提’葡萄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陕西合阳‘红提’葡萄为试材,用0.04 mm的带孔聚乙烯(PE)薄膜袋封口,在温度(-1±0.5)℃、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贮藏,用无保鲜剂处理的‘红提’葡萄为对照。以呼吸强度、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渗透性、原果胶、可溶性果胶、还原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为测定指标,研究‘红提’葡萄的呼吸类型以及1-MCP、Na2S2O5、1-MCP与Na2S2O5复合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采后生理及贮藏过程中相关理化指标的影响,计算贮藏期商品果率,贮藏180 d时对‘红提’葡萄的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红提’葡萄穗轴为呼吸跃变型,果穗、果粒为呼吸非跃变型。3种保鲜剂处理对‘红提’葡萄的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能抑制PPO、POD、SOD、PG活性,增强CAT活性,从而延缓丙二醛、可溶性果胶含量、果实细胞膜相对透性和失重率上升,减缓果实硬度、原果胶以及呼吸强度的降低,有效防止‘红提’葡萄腐烂变质,保持较高含量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贮藏180 d感官鉴评,1-MCP与Na2S2O5复合处理品质良好,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处理,营养成分损失较少,商品果率90.4%,感官鉴评90.2分。【结论】用3 mg·kg -1 FW的1-MCP与4 g·kg -1 FW的Na2S2O5复合处理采后‘红提’葡萄,可有效减缓果实软化、原果胶和呼吸强度的变化速率,保持较高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还原糖,果实综合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对成龄低产梨园丰产改造试验结果表明:科学的丰产改造技术可有效提高成龄低产梨园单位面积产量。在改造前的2003年平均产量为19.50t/hm2,产值2.34万元/hm2。而改造后的2004~2006年,3年平均产量为38.01t/hm2,产值6.08万元/hm2,分别比改造前提高18.51t/hm2和3.74万元/hm2。特介绍成龄低产梨园丰产改造技术,主要包括土肥水管理、树形修整、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开展"芍药—秋大豆"套种模式试验,试验结果分析显示,栽培周期3a中芍药纯收入177798元/hm2,大豆纯收入58941元/hm2,实现周期纯收入236739元/hm2,年平均纯收入达78913元/hm2,效益较为可观。同时能保护地力,提高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实现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春季,我们从天津市林果研究所引进了红提,黑提,绿提三个“提子”葡萄品种,定植在张家窝镇的林果试验基地,共计1hm2,2000年开始结果,达到了初果期667m2产量为1000kg,创每667m2产值7000元,并探索出了这几个葡萄品种在我地区的生长与结果特性,总结出了适宜在我地区应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1999年美国红提葡萄在陕西省凤翔县开始引进推广,通过多年的栽培管理,已初步掌握了红提葡萄的生长习性和栽培技术,平均每667 m2收入都在3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严建辉 《农学学报》2018,8(12):35-39
通过在常规施肥和减量施肥基础上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其对花椰菜、茶叶、葡萄、翠冠梨4 种作物产量、产值、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基础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对4 种作物都有较好增产增收效果,其中花耶菜增产3704 kg/hm2,增幅16.6%;茶叶增产54 kg/hm2,增幅4.0%;葡萄增产1334 kg/hm2,增幅6.6%;翠冠梨增产1050 kg/hm2,增幅4.8%。这些作物对应的产值分别增收4089、8124、8535、5400 元/hm2。此外,试验结束后土壤有机质及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07—2012年,在东兰县板栗之乡建立毛板红板栗嫁接林分与未嫁接林分标准地进行结实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嫁接林分多年平均果实空苞率为2.98%,比未嫁接林分年平均空苞率(4.86%)下降38.68%。嫁接林分多年平均果实产量为1 554.2 kg/hm2,比未嫁接林分年平均值(194.2 kg/hm2)提高7倍以上。嫁接林分多年平均经济价值为15 541.7元/hm2,纯收入为11 791.7元/hm2,比未嫁接林分多年平均值(1 941.7元/hm2)提高7倍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毛板红板栗品种经过嫁接等集约经营管理后,其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鲜牛奶在生产上的应用技术,笔者进行了鲜牛奶与杀菌剂混用防治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鲜牛奶3 000 mL/hm2、25%嘧菌酯水乳剂350 mL/hm27天后相对清水防治葡萄霜霉病效果分别为5.8%、71.9%,混合使用后达79.8%,增效作用显著。故建议在发生初期,可以使用25%嘧菌酯水乳剂350 mL/hm2+鲜牛奶3 000 mL/hm2防治葡萄霜霉病。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配方施肥对红提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提葡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对红提葡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有利于葡萄植株的营养生长,在试验采取的施氮水平下,氮肥施用量越高,枝梢生长越旺,但营养生长过旺将影响葡萄产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减少、磷钾肥用量的增多,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逐渐减少;各处理中以施用尿素60 kg/667m~2+过磷酸钙40 kg/667m~2+硫酸钾85kg/667m~2的红提葡萄产量最高,达1 510 kg/667m~2,新梢长度和粗度生长较好,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虽总酸含量较多,维生素C含量较低,但不影响口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发展现状早在2007年,麒麟区沿江街道新圩村第二村民小组在实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时,按照尊重村民意愿,稳定粮食安全生产的原则,积极引导86户村民将33.3 hm2缺水、无法耕种的水田改种美国红提葡萄。在上级政府部门和农业技术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在村"两委"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成立合作社,注册商标、制定章程。由合作社牵头,果农严格执行葡萄种植的各项技术规程和管理规程,保证了葡萄品质。正常年景葡萄盛果期每亩产量为2000 kg,按6~10元/kg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