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盘锦市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与发展状况十分令人担忧。本文对盘锦市滨海芦苇沼泽湿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保护与发展芦苇沼泽湿地资源的对策,以期为盘锦市芦苇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盘锦市湿地的基本状况,对盘锦市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保护湿地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盘锦市湿地的基本状况,对盘锦市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保护湿地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盘锦市芦苇湿地水产生态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阐述了盘锦市芦苇湿地水产生态养殖业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盘锦市芦苇湿地水产生态养殖业现状,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方向与发展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曦 《现代农业》2014,(8):103-104
<正>盘锦市拥有芦苇湿地面积800平方公里,是我国芦苇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最完整,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又是世界最大的滨海芦苇湿地,享有"湿地之都"的美誉。从宏观看主要有两方面的价值。一、芦苇湿地的直接价值盘锦芦苇湿地的直接使用价值,主要包括提供物质产品价值、旅游服务价值和教育科研价值。1.芦苇资源价值盘锦市芦苇湿地境内的东郭苇场、羊圈子苇场、赵圈河苇场、辽滨苇场,为造纸产业提供了2000多万  相似文献   

6.
该文主要介绍了盘锦市芦苇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建设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体系,促进盘锦市芦苇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2014—2015年盘锦市芦苇湿地面积减少原因及对策,利用"高分一号"卫星2014—2015年相同时相遥感监测数据和GPS定位技术,经过现场勘查确认,对盘锦市辽河口湿地主要芦苇分布区2年同时相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5年盘锦芦苇湿地面积变化原因主要是人类进行的各类农业开发、气候变暖引起的干旱次生效应、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自身结构的不稳定性等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从根本意义上保证湿地芦苇的生态需水才是减缓芦苇湿地退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一、盘锦市芦苇生产与河蟹养殖的现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盘锦市在各苇场逐步推广了"利用芦苇湿地养殖河蟹"的新技术、新模式,经历了一个由不认识、到初步认识、再到蓬勃发展的过程,现在已经实现了利用芦苇湿地养殖河蟹的"全覆盖"。为什么实现"利用芦苇湿地养殖河蟹"的全覆盖、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从宏观上讲,"利用芦苇湿地养殖河蟹"是建立的一种"利用芦苇湿地的小鱼小虾、浮游生物、漂浮植物等为河蟹的天然饵料,河蟹  相似文献   

9.
一农 《新农业》2014,(7):55-56
孟凡华,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首期学员,中农商会盘锦市会长,辽宁省产业化协会种植业分会副会长,中国供销协会副会长。位于辽河三角洲的盘锦市,有一处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海滩。在渤海之滨这块20多万平方公里的湿地苇丛中,  相似文献   

10.
苇田综合高效养殖与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锦市滨海湿地是我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拥有亚洲第一大芦苇湿地的美誉,海岸线长118公里,有自然湿地面积19.1万公顷,其中芦苇湿地面积8万公顷,年产芦苇50万吨,区域内苇田工程配套齐全,有星罗棋布的自然坑塘和纵横交错的沟渠、河流,是水产品养殖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盘锦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河蟹养殖基地,河蟹养殖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利用SWOT模型对盘锦河蟹产业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以期促进盘锦市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杨文艳  徐静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7-15728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气象观测资料,对盘锦冬季降水的气候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不同年代呈现几个明显多雨、少雨期,冬季各月降水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含雪降水极值的地域分布存在南北差异。极值在15 mm以上降雪平均每3.6年出现一次,但年代际变化较大;近10年来盘锦地区冬季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多、少雨年存在2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各类天气日数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土地利用详查资料和遥感影像资料为主要信息源,在GIS支持下研究了盘锦市1988-2005年问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程度,阐明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乡工矿居住用地增加了0.55万hm2;同时耕地增加了7.21万hm2,但这主要是以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急剧减少为代价,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的17年间盘锦市草地和林地的动态指数变化最大,动态度指数分别达到-5.62%和-5.42%;盘锦市土地利_用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由1988年的245.51提高到2005年的292.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1,92.研究认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政策是影响盘锦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盘锦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调查,阐述了该市空气污染现状,并提出了环境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盘锦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如农村饮用水安全、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等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治理区域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尹海 《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27-228
在对国内先进的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调研基础上,根据盘锦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实际情况,提出盘锦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对策,以为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盘锦自然物候及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盘锦地区近50 a(1960—2009年)气温、降水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业气象观测记录,对盘锦地区气候变化对自然物候及农作物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地区呈现气温升高、降水略减少的气候变化趋势;自然物候与农作物对气候变暖反应敏感,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后,并且推后的幅度较春季提前的幅度大;近30 a盘锦水稻适宜生长期延长8 d左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近40 a盘锦玉米适宜播期提前13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畜禽粪便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盘锦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污染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盘锦未来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盘锦市大洼县观测站1980 ~2009年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盘锦地区近30年降水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盘锦市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0.9 mm/10a,大大超过了全国的降水减少趋势;盘锦地区的降水量主要由夏季降水量的多少决定.  相似文献   

20.
杨文艳  徐静  袁婧  尤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04-16105
利用盘锦地区近50年冬季气象(1961~2010年)资料,对盘锦冬季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气象条件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冬季气温总体为上升趋势,其主要贡献因子是平均最低气温的大幅度升高,气温年际变化幅度增大,有冷事件发生;冬季降水略增多,年际变化较大,近10年增多趋势明显;近10年盘锦大雾发生频率增加,6级以上大风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