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设计不同膜下移栽方式,研究了膜下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上移栽(对照)相比,小苗膜下移栽生长前期膜下温度较高,促进了烟株早发,烟株生育期提前;塘形膜下移栽1株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都相对较高,高出对照分别为124.65kg/hm2、2569.95元/hm2、1.75%,高出槽形膜下移栽3株分别为295.50 kg/hm2、5592.15元/hm2、9.15%,高出槽形膜下移栽5株分别为341.85kg/hm2、7643.70元/hm2、12.78%;膜下移栽处理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上等烟比例增加,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增加。以膜下移栽1株处理为最优。  相似文献   

2.
当归是康乐县的优势中药材,为探讨适宜的当归栽培方式,设置不同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康乐县西南部当归种植区,以120 cm白膜膜上栽培和60 cm黑膜膜侧栽培当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产鲜当归12 466.5 kg/hm2、11 316 kg/hm2,产值较露地分别增加10 627.5元/hm2、5 257.5元/hm2。  相似文献   

3.
烤烟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膜上烟栽培方式相比,膜下烟栽培方式大田生育期提前21d;产量增加249kg/hm2,产值增加0.4万元/hm2;上等烟比例提高3.81%,中等烟比例提高28.56%,下等烟比例降低32.37%。  相似文献   

4.
起垄覆膜方式对白菜型冬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冬油菜覆膜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全膜覆土穴播折合产量最高,为2604.2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625.0 kg/hm2,增产率31.6%,可作为冬油菜抗旱生产的主推技术。膜侧沟播折合产量2222.2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3%,可作为配套技术在该区示范。  相似文献   

5.
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旱作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方式对冬油菜收后复种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新铺膜种植大豆的折合产量最高,为2 592.7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88.64%;全膜双垄沟播冬油菜收后留膜免耕种植次之,为2 256.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4.16%;平膜种植的折合产量为1 708.5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24.3%。全膜双垄沟播新铺膜种植方式可有效提高大豆生产效率和保墒蓄水能力,可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周边类似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期降水量200.0mm下,全膜小垄沟穴播处理冬小麦平均折合产量4 615.4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42.9%,总产值、纯收入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 599.9、1 998.1元/hm2;降水利用率64.5%,较露地条播降低0.9百分点;土壤水分利用率15.0 kg(/mm.hm)2,较露地条播增加5.0 kg(/mm.hm)2。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试验了冬油菜覆膜后的生物学性状和籽粒产量。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模式各处理温度差异明显;0~60 cm全膜覆土穴播土壤含水量最高;不同覆膜方式经济性状差异较明显;折合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产量最高1 566 kg/hm2,较露地条播477 kg/hm2高出1 089 kg/hm2,增产228.3%。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在甘南高原白膜覆盖侧沟栽、黑膜覆盖侧沟栽、白膜覆盖平栽、黑膜覆盖平栽和露地平栽5种栽培方式对麻花艽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覆盖侧沟栽麻花艽的主根最长为19.18 cm,根茎最粗为22.28 mm.产量最高(10 775.00 kg/hm2)、品质最优,且产量较露地平栽极显著地提高了...  相似文献   

9.
2014年在天水市秦州区研究了向日葵在不同覆膜方式条件下的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以全膜双垄沟播处理效果最好,其籽粒平均产量达到4 223.06 kg/hm2,比露地平播增产1 223.36 kg/hm2,增产率40.78%;净产值比露地平播增加了5 731.84元/hm2,生育期比露地平播提早11 d。  相似文献   

10.
膜上灌对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2004年到2005年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二十里堡乡七号村进行了膜上灌春小麦调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膜上灌水的方式下覆膜处理的耗水量为460.1 mm,比对照减少了310.3 mm,但比对照增产1 363.69 kg/hm2,增收1 817.1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0 kg/(mm.hm2);在同一水分条件下,覆膜处理比露地处理增产54.22%,增收3 400.6元/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67 kg/(mm.hm2).覆膜处理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叶、穗等器官营养物质的分配、转换均高于露地处理,且产量达最高.  相似文献   

11.
旱地谷子不同覆膜栽培模式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榆中县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的谷子不同覆膜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谷子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其中以地膜穴播种植的产量最高 ,为 5 1 4 9.2 5 kg/ hm2 ,较露地种植增产 1 6 2 6 .86 kg/ hm2 ,增产率达4 6 .1 9% ,新增纯收益 2 73 3元 / hm2 ;膜侧沟播种植的产量为 4 776 .1 2 kg/ hm2 ,较露地种植增产 1 2 5 3 .73 kg/ hm2 ,增产率 3 5 .5 9% ,新增纯收益 1 96 8元 / hm2。因此 ,地膜穴播和膜侧沟播技术是榆中干旱、半干旱山区及同类地区提高谷子产量、增加收入的一项旱作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秸秆还田与地膜覆盖耦合对土壤肥力、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高,平均产量达11 750.85 kg/hm2,相比对照增产7 001.25 kg/hm2,增幅147.41%,比露地起垄种植增收13 332.75元/hm2。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不同海拔高度烟区适宜的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组合,为当地及类似生态烟区优质烤烟原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恩施州不同海拔(875 m、1 150 m和1 350 m)烟区不同施氮量(82.5kg/hm2、97.5kg/hm2和112.5kg/hm2)和移栽密度(13890株/hm2、15150株/hm2和16665株/hm2)组合对烤烟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低海拔(875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6665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34.10kg/hm2、53726.70元/hm2和89.94%,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8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中海拔(1 150 m)烟区施氮量97.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17.90kg/hm2、52500.45元/hm2和90.80%,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91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高海拔(1 350 m)烟区施氮量112.5kg/hm2及移栽密度15150株/hm2条件下烟叶的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率分别为1927.05kg/hm2、53037.15元/hm2和88.88%,经济性状较优,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最高(48.39分),化学成分较为协调。【结论】低海拔烟区采用中氮密植,中海拔烟区采用中氮中密,高海拔烟区采用高氮中密栽培方式,有利于保证烟叶产量,提升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旱作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沟播和大垄膜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马铃薯综合经济性状良好,折合产量为31 700~32 5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32.08%~33.63%、21.55%~24.24%,纯收入为11 077.2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4 207.4、3 418.4元/hm2;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马铃薯折合产量为28 200~32 300 kg/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产15.95%~34.58%、7.80%~23.85%,纯收入为9 850.7 元/hm2,分别较露地和半膜覆盖增值2 980.9、2 191.9元/hm2.建议在降水多的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大垄膜侧栽培,降水偏少地区采用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了玉米不同覆膜方式集雨节水保墒增产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不同覆盖方式都表现比露地栽培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幅度在18.95%~50.52%。以双垄全膜模式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到10 863.3 kg/hm2,自然降水利用率36.3 kg/mm·hm2,降水生产效益45.75元/mm·hm2;生育时期比露地缩短9 d。  相似文献   

16.
在景泰县喜泉镇陈庄村进行了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春小麦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及露地条播,折合产量8 657.41 kg/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40%、21.43%,纯收益18 158.53元/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 504.63、3 497.25元/hm2。  相似文献   

17.
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地进行了大豆不同起垄覆膜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方式保墒效果最好,折合产量为3 096.9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665.6 kg/hm2,增产率27.4%;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折合产量为3 028.1 kg/hm2,较露地播种增产596.8 kg/hm2,增产率24.5%。2种栽培方式可在崆峒区旱地大豆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求影响丽江市永胜县上部烟叶质量的主要栽培制约因素,为干热河谷区域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进行了种植密度、施钾期以及留叶数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以1111株(120cm×50cm)、在掲膜培土时水施钾肥75kg/hm2、留叶数为20片的条件下,烟株的产量最高为2351.26kg/hm2,产值最高为30448.82元/hm2,上等烟比例最高为48.32%,均价最高位12.95元/kg,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4.72mmol/(m2·s)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豫南烟区适宜的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通过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和钾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叶绿素含量(SPAD值)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和覆盖处理均能提高烟株各项农艺性状指标,3种覆盖方式相比,以前膜后秸处理株高、茎围和叶面积最高;3个施钾水平相比,以高钾水平(225 kg/hm2)处理各项农艺指标较好。烟叶SPAD值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覆盖和施钾处理在生育前期能显著提高SPAD值,在后期则能促进烟叶落黄成熟。不同覆盖处理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表现为前膜后秸秸秆覆盖不覆盖,不同施钾水平表现为高钾水平(337.5 kg/hm2)常规施钾水平(225 kg/hm2)不施钾水平(0 kg/hm2),前膜后秸+钾施用量337.5 kg/hm2处理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最高,分别为2 190 kg/hm2、37 681元/hm2和32.13%。综合来看,前膜后秸的覆盖方式+施钾量225~337.5 kg/hm2可以在豫南烟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古浪县南部山区旱地观察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春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垄作穴播主要性状表现好,折合产量可达3 833.33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 734.85 kg/hm2,增产率82.7%。全膜覆土穴播折合产量2 909.09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3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