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甘蒙树柳特性、育苗和造林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育苗地选择、施肥,管理;造林地选择,造林技术和栽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使造林工程带来的良性成果能够平稳推进,评估其效率有利于长期保护首都生态环境,提升绩效水平,实现北京市北部山区造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包容性发展目标。【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和Malmquist指数从纵向横向两种不同研究层面评价北部山区2008—2020年造林工程投入产出效率。【结果】纵向分析,北京北部(延庆区、昌平区、怀柔区以及密云区)山区整体造林技术效率为0.735,造林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横向分析,北京北部山区造林工程投产效率为0.685,低于北京山区的平均水平,造林工程缺乏区域平衡;从动态视角来看,北京北部山区造林工程技术进步效率波动较大,技术进步水平有待提高。【结论】北京北部山区造林工程可以通过高质量扩大绿色规模,融贯森林生态功能;适当加大资本投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造林抚育管护,确保绿化造林成果来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3.
毛赤杨人工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进行了毛赤杨造林试验,对毛赤杨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赤杨育苗、造林技术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更新造林的方式,营造毛赤杨生态公益林和工业原料林。植苗造林成活率98%,3年保存率95%;直播造林出苗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4.
广泛应用的缝植法造林方式也存在窝根和深度不准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造林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了5项技术措施,包括植苗前准备合理工具植苗锹;苗木蘸浆要合格;认准地径特征和规律;植苗中采用五步缝植法植苗技术;施工管理方面从培育人做起,坚持“四勤”工作方法。这5项技术措施应用在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造林中,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区薪炭林树种选择、营造技术及经营模式的研究》,主要研究云南中部高原,干热河谷薪炭林树种选择;薪炭林营造技术;薪炭林经营模式。经过引种、田间试验及对薪炭林主要指标的测试,采用综合指标定量选择了直干桉、蓝桉、桤木、圣诞、黑荆为滇中的最佳薪炭林树种;选择了巨桉、窿缘桉、念珠相思、赤桉、苦楝作为干热河谷的最佳薪炭林树种。滇中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袋苗造林,水平沟整地,0.5m×2m的造林密度。干热河谷的营造技术是用百日苗造林,底宽60cm,深80cm,撩壕整地,2m×1m的造林密度。经营模式为薪炭林与用材林相结合;薪炭林与经济林相结合;薪炭林与防护林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适应性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均俱佳。本文介绍了马占相思壮苗培育方法,包括苗圃选地、整地做床、营养土配制、种子采集及处理、播种,以及苗期浇水、施肥、除草和炼苗等管理措施;详细阐述了造林相关的技术环节,包括造林地选择、整地挖穴、施基肥、苗木与造林时机选择、栽植;总结了造林后的抚育管理措施,包括除草砍杂、松土施肥、修枝;针对马占相思常见的病虫害,如白粉病、炭疽病、根结线虫病、蟋蟀、白蚁等提出了相关防治方法。通过对马占相思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总结,为该树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刨花楠人工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刨花楠是一具有广泛用途的优良常绿阔叶树种。为了探索其人工栽培技术及方法,通过刨花楠与其它树种混交方式,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不同的基肥种类进行人工造林,并对其生长进行定期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⑴造林后两年,刨花楠地径年平均生长量达0.77c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0.55cm;⑵它适宜在土壤较肥沃、湿润、立地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半阴坡的林地上生长;⑶其主要造林技术措施为:a.选用1.5年生的壮苗造林;b.造林时间应选择在1月下旬至2月初的阴天及雨后晴天栽植;c.起苗造林时做到随起随造,以防止苗木根系风吹日晒;d.起苗后应除树叶,适当修根,主根长度保留20cm,并沾泥浆栽植。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亏缺一直影响着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工造林。近年来的研究和初中表明;提高整地质量、通过降低造林密度和拉大行距汇集地表径流、采用壮苗是该地区人工造林成活、速生的三项基本技术措施。严格实验这三项基本技术措施,是取得人工造林成功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9.
梭梭林人工更新技术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多年试验研究和广泛收集借鉴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中多目标、多种局势条件下,灰色决策理论,对梭梭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和实生苗造林进行灰色决策。结果证明,在多目标(包括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苗木生长状况、投资成本),多对策(兰泰、新疆、甘肃)的局势下,效果矩阵最优解都为梭梭容器苗造林,从而反映出梭梭容器苗造林是恢复梭梭林的最佳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特殊天气(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在干旱、半干旱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马场林场荒山地段,选择阴坡和阳坡各6.7 hm2,于2021年4月中旬完成了造林试验,观测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荒坡地段利用森林多功能近自然营林技术和高质高效便捷鱼鳞坑造林整地技术进行造林。[结果]从阳坡和阴坡栽植的6种树种的成活率来看,均为阴坡(87.66%)高于阳坡(69.90%);降雨量和气温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极强;无论是阳坡还是阴坡各坡位样地土壤含水率总体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增加,且下坡土壤含水率相对于上坡较高;当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为10.2%时,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影响差异较大,栽植深度为20 cm左右时造林成活率效果差,栽植深度高于30 cm,造林成活率效果最好。[结论]降雨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和栽植深度是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四翅滨黎一年多次育苗及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翅滨黎原产美国中西部地区,1990年代引入我国西北地区栽培,生长适应性能良好。根据试验,四翅滨黎大棚容器育苗,一年可连续播种育苗、出圃造林3次,育苗时间3月上中旬,5月下旬和7月中旬;造林时间5月中旬和下年春季造林。四翅滨黎一年多次育苗,多次造林技术可有效解决该树种的快繁育苗问题,加快推广造林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盐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营造经验总结,综合分析盐碱地区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首先,从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前期入手,简要介绍了造林地选择、造林时间选择、杨树品种选择的技术要点;其次,围绕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中期技术要求,点明科学调控种植密度、科学选择栽种方式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阐述其主要方法;最后根据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林后期管理要求,对定干、松土除草、水肥管理、修枝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为盐碱地区林业事业建设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吉兰泰盐湖不同造林方式下梭梭枝系构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造林是干旱荒漠地区减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不同造林措施影响着植物存活率及植物的生长状态。为探究干旱荒漠区不同造林方式对梭梭地上构件在空间排列方式的影响,采用枝系构型的理论和方法,对吉兰泰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构型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造林方式下的梭梭分枝构型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枝长度、角度、枝径、体积等变化明显 ;2)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分枝长度、枝径、体积总体均呈现随枝序级别的增加其值减小的趋势,但各级别分枝角度表现出不规则分布的特征;3)不同造林方式中梭梭的总体分枝率表现为:水冲造林>机械穴植造林>抢墒造林,分别为6.51±1.95、2.88±0.77、2.23±0.61。抢墒造林的梭梭枝系长度、枝径、体积、分枝能力均优于水冲、机械穴枝造林,能够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空间资源。因此,抢墒造林技术是更适宜吉兰泰当地梭梭生长的人工造林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陶乐县在一代农田林网遭受天牛危害毁灭后,1990年开始培育抗天牛性能较好的白蜡树,1993年首次用于林网建设,由于对白蜡的生物学特性及造林技术掌握甚少,栽植的白蜡成活率不高,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造林成活率逐年提高;1996年全县共栽植白蜡10.9万株,平均成活率达90.5%,现就提高蜡造林成活率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干旱地区造林保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干旱地区造林能否成活的关键有两个,一是保住苗木体内的水分;二是保住苗木根际土壤的水分,并且使其不能低于某一个数值。针对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素,总结出宜采用的综合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恢复植被与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实验栽培与应用基础研究,筛选出赤桉、柠檬桉、绢毛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山毛豆、车桑子及大翼豆等是适应干热生境和退化立地的造林树草种;营造的结构模式林具有改造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培肥土壤和满足农民能源需求的多项功能;并对造林技术中的整地、育苗、造林时间等关键技术作了总结与研究,使造林保存率提高到80%左右.该成果为干热河谷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实用技术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苗圃地应尽可能选择靠近公路、铁路、水路等交通方便的地方,便于种苗的调运、提高知名度和加快种苗流通速度。这是提高效益、搞好苗圃的重要因素。当然,苗圃要设于造林地的附近或中心地区,这样能避免因长途运输苗木失水过多质量降低,且能减少造林成本。如离造林地附近苗圃地的土质不适于进行育苗工作需在其他地方进行时,苗圃地与造林地的距离应小于300km;其次,苗圃周围交通便利有利于生活用品、育苗生产资料和苗木的及时运送;再次,容易得到技术上的管理指导和方便机具的维修,更有利于苗木向多个地区销售;且能保证季节性劳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运用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明显的效果,抗旱造林技术必须突出以“水”为中心,抓好各技术环节,使造林成活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梭梭容器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证明,雨季采用苗高大于20cm的容器苗造林,平均成活率可达84.4%。非雨季容器苗造林,加入吸湿剂后成活率亦可达70%以上。容器苗造林成活率Y与容器苗高x_1.根茎比x_2,吸湿剂用量x_2.造林季节x_4之间的回归模型为:Y=52.2547+0.1507x_1一0.1530x_2+2.0198x_3,+18.4499x_4容器苗造林的有效投资为:D=f/(W_总)/Y=(1.7018+0.243h+0.243t+n+0.1G)/YD:有效投资;f(W_总):直接投资;Y:造林成活率;h:容器袋高;t:造林季节;n:吸湿剂用量;G:使用农药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