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捕食性天敌食蚜瘿蚊是防治蚜虫的重要天敌,为揭示蚜虫密度如何影响食蚜瘿蚊的逐日产卵量、终身产卵量和卵孵化情况,采用非选择性试验,设置4个蚜虫密度斑块分别供食蚜瘿蚊产卵,观察逐日产卵量及其孵化率。蚜虫密度对食蚜瘿蚊的产卵量具有显著影响,日均产卵量和终身产卵量均随蚜虫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大:日均产卵量从羽化后第3 d平均产18粒到第9 d产2粒,从在密度为5头/株的斑块上平均产5粒到在40头/株的斑块上产12粒卵;终身产卵量从低密度蚜虫斑块(5头/株)的18粒到高密度斑块(40头/株)的53粒。蚜虫密度不影响食蚜瘿蚊逐日产卵量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但影响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的变化趋势,当蚜虫密度较低(≤20头/株)时,卵孵化率与瘿蚊日龄无关,卵孵化率在70%到90%之间;但当蚜虫密度较高(40头/株)时,卵孵化率随瘿蚊日龄增大而下降,卵孵化率从羽化后第3 d的约90%下降至第9 d的33%。研究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雌虫可根据蚜虫斑块中的蚜虫数量调节其产卵量水平,但食蚜瘿蚊应对高蚜虫密度所产卵的质量随瘿蚊日龄增大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食蚜瘿蚊在烟蚜及其蜜露下的产卵选择性,研究了在不同密度烟蚜和不同密度烟蚜蜜露条件下食蚜瘿蚊的终身产卵量和产卵偏好性。结果表明,食蚜瘿蚊产卵期与烟蚜密度无关。但终身产卵量随着烟蚜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多。200头/株烟蚜是食蚜瘿蚊产卵量的最优密度。仅存烟蚜蜜露条件下,产卵期与终身产卵量均与不同烟蚜密度排泄的蜜露有关,在300头/株最大密度烟蚜排泄的蜜露下产卵量最高。而在烟蚜和蜜露共存时食蚜瘿蚊偏好在具有烟蚜的植株上产卵。  相似文献   

3.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是多种蚜虫的重要天敌,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为研究食蚜瘿蚊幼虫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搜寻和控害潜能及饥饿胁迫对其捕食行为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食蚜瘿蚊各龄期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量;3龄幼虫饥饿24 h后的捕食速度;各龄幼虫饥饿12 h后的爬行能力;各龄幼虫耐饥饿能力及3龄幼虫不同饥饿程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食蚜瘿蚊3龄幼虫的捕食量最大,总共19.21头;2和3龄幼虫的爬行速度较快,田间觅食能力较强。不同饥饿程度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拟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其捕食量均随蚜虫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综上所述,食蚜瘿蚊2龄末3龄初的幼虫具有较强的捕食和耐饥饿能力。  相似文献   

4.
葱蚜Neotoxoptera formosana (Takahashi)是少数几种为害葱属作物的世界性害虫, 为研究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 (Rondani)对葱蚜的生防潜力, 在室内条件下测定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寻找效应、自身密度干扰反应以及捕食偏好性。结果表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不同龄期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类型, 对1~2、3、4龄若蚜的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471、0.295、0.619; 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41、0.094、0.051 d; 搜寻效应均随着葱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的日均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而单头捕食量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 其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169 6P-0.464; 在同一空间相同密度条件下, 食蚜瘿蚊3龄幼虫偏好捕食葱蚜4龄若蚜(选择系数Q=1.7), 对其他龄期若蚜无选择偏好性。综上所述, 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葱蚜具有较好的防控潜力, 且对高龄若蚜的防控效果较佳, 在田间应用时需结合蚜虫发生情况确定食蚜瘿蚊的最佳释放量。  相似文献   

5.
利用食蚜瘿蚊防治保护地蔬菜桃蚜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蔬菜温室、弓棚、大棚内释放食蚜瘿蚊防治桃蚜,当单株蚜量在200头以下时,以1:20益害比释放瘿蚊成虫,9~12天后温室、弓棚内桃蚜分别减退75.1%~91.8%和80.1%~90.5%。1990年在5个大棚内以1:20益害比,一次释放,10天后蚜虫减退82.2%,30天后蚜虫有所回升,单株蚜量141.2头。1991年6~7月份,在16个大棚内分别释放瘿蚊,当单株蚜虫146头时,按1:20益害比,在2周内分2~3次释放瘿蚊,10天后单株蚜量减退86.4%,以后蚜虫仍逐日下降,在拉秧前60天内能有效地控制蚜害,不需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6.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非昆虫源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的捕食能力,在室内比较了用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和蚜虫饲养的七星瓢虫种群对豆蚜捕食作用的异同。结果表明,两种七星瓢虫种群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人工饲料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9、36.0、100.2、403.2、490.9和395.3头,蚜虫饲养种群的1~4龄幼虫、雌成虫和雄成虫的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是20.0、28.9、102.1、476.2、472.2和396.4头。结果说明两种种群各虫态对豆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差异不大,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七星瓢虫对豆蚜也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 (Thunberg)对梨瘿蚊Dasineura pyri (Bouche)幼虫的控害效能,在室内进行了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能力及捕食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各龄期对梨瘿蚊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II模型,龟纹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9.58、17.42、44.96、51.71和100.56头。在不同猎物密度设置下,各龄期龟纹瓢虫对猎物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升高而下降。相同猎物密度设置下,随着龟纹瓢虫成虫自身密度的增加,单头龟纹瓢虫成虫日均捕食量逐渐降低。当梨瘿蚊与梨二叉蚜两种猎物共存时,龟纹瓢虫偏食梨二叉蚜。综合比较各龄期龟纹瓢虫对梨瘿蚊幼虫的相关捕食功能反应参数,成虫态龟纹瓢虫在各个方面能力均较1~4龄幼虫表现好,说明龟纹瓢虫成虫能够对梨瘿蚊幼虫发挥较好的控害作用。本研究可为龟纹瓢虫防控梨瘿蚊技术在田间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是蚜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为协调化学农药和食蚜瘿蚊的应用,于1987~1989年测定了13种常用化学农药对食蚜瘿蚊的毒性,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食蚜瘿蚊1987年从加拿大天敌应用公司引进。试验以卵和2~3龄幼虫为供试材料,  相似文献   

9.
小麦穗期,利用田间自然虫源加以人工控制培养,使形成虫量梯度以研究麦蚜混合种群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4种蚜虫中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对产量有明显影响。两者对产量无明显交互作用。得到了复合蚜量动态防治指标的二元一次式1.75(0.43639x1+0.04939x2)=3。37661;并由此推算出扬花初期麦长管蚜单独存在时的防治指标为4.4头/茎,禾谷缢管蚜单独存在时的防治指标为38.9头/茎。  相似文献   

10.
方斑瓢虫是新疆农田常见的天敌昆虫之一,具有重要的控害潜能和应用前景。本文利用生命表技术探讨了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对方斑瓢虫生长发育、存活率、繁殖力、寿命和种群数量增长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饲喂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种群相比,饲喂棉蚜和桃蚜的种群幼虫发育历期和平均世代周期更短,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趋势指数更高。饲喂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幼虫存活率分别为85.83%、88.33%和50.83%,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16.71、439.95粒和209.00粒,以棉蚜和桃蚜为食的幼虫存活率和雌虫产卵量均显著高于以豌豆修尾蚜为食的种群;取食棉蚜、桃蚜和豌豆修尾蚜的方斑瓢虫种群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216 9、0.212 5和0.044 3,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64.10、130.93和20.98,以棉蚜和桃蚜为食的方斑瓢虫种群增长趋势均显著高于饲喂豌豆修尾蚜的种群。综合以上各项参数,棉蚜和桃蚜是方斑瓢虫的适宜天然猎物。其中,桃蚜规模饲养更为便捷,成本较低,是方斑瓢虫规模化扩繁的优选猎物。研究结果对方斑瓢虫的规模化人工饲养及释放应用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多异瓢虫是新疆地区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可取食蚜虫、粉蚧、木虱等多种害虫。开展多异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对于推进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食物,是保证其人工扩繁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比较饲喂6种蚜虫(麦长管蚜、棉黑蚜、棉蚜、玉米蚜、豌豆蚜、桃蚜)后多异瓢虫的生命参数,筛选适合用于其人工扩繁的活体饲料。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取食6种蚜虫显著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世代历期。其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7.70d)和玉米蚜(7.67d)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4种蚜虫的;取食麦长管蚜发育成的雌、雄成虫均较重(雌11.02mg、雄8.54mg);取食棉黑蚜时蛹期(3.80d)和卵期(2.52d)均较短;多异瓢虫取食麦长管蚜(20.02d)、棉黑蚜(21.14d)、棉蚜(20.07d)和玉米蚜(20.37d)的世代历期均较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96.33%)、棉黑蚜(96.50%)和棉蚜(90.67%)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蚜虫的。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分别在取食棉黑蚜(44.67d)和麦长管蚜(59.13d)时寿命最长。在繁殖力方面,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麦长管蚜(3.53d)和棉蚜(3.68d)时产卵前期均较短;取食棉黑蚜(1044.02粒)和棉蚜(1084.45粒)时单雌产卵量较高。综合来看,在6种蚜虫中,麦长管蚜、棉黑蚜和棉蚜均相对适合多异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饲养与人工扩繁多异瓢虫较为理想的活体饲料。  相似文献   

12.
小米紅葉病的研究Ⅱ.小米紅葉病的寄主范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次的报告曾报道了在我国的主要小米产区所发生的小米紅叶病,是一种借蚜虫传播的病毒病害;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麦二岔蚜(Toxoptera graminum Rond)和麦长管蚜(Macrosiphum granarium Kirby)均能传病,其中特別以玉米蚜最为重要,因为这种蚜虫,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时常在大田內的小米上面普遍的发生,同时它的传病效能极高。  相似文献   

13.
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是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种对小型害虫极具控害潜力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为了明确天敌南方小花蝽对云南小春作物上常见蚜虫的捕食能力和喜好性,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南方小花蝽5龄若虫、雌雄成虫对不同组猎物的捕食喜好性.选取云南小春作物上3种主要蚜虫种类:烟蚜Myzus persicae...  相似文献   

14.
 1983年6月,在南京郊区的长豇豆上采到1株表现植株矮缩症状的C-7病毒分离物。接种试验证明,它不能摩擦接种传病,但可以由豆蚜(Aphis craccivora)、棉蚜(A.gossypii)和桃蚜(Myzus persicae)以持久性方式传病。寄主范围测定的结果表明:分离物可以侵染长豇豆、豇豆、蚕豆、大豆、菜豆、豌豆、赤豆、利马豆、苜蓿、红三叶、地三叶、绛三叶、葫芦巴,紫云英和苕子等15种豆科植物和曼陀罗1种茄科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出现植株矮化,叶片扭曲,卷缩或僵缩,不能开花结实等症状。豆蚜的传病性状中,获毒饲育的最短传病时间为3小时,接毒饲育最短传病时间为10分钟,循回期是24小时左右。但是,传病率最高的获毒饲育时间是2~3天,接毒饲育时间在1天以上。接种1头蚜虫就具有传病能力,5头蚜虫能达到100%的传病率。蚜虫可以终身传毒,蜕皮不影响其传毒力,但传毒有间歇性。根据它的基本性状,病毒C-7分离物是一种豆科植物的黄化型病毒,可能是属于大麦黄矮病毒组(Luteovirus Group)的成员。  相似文献   

15.
三种猎物对蠋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黏虫幼虫、米蛾幼虫、柞蚕蛹3种替代猎物对于饲喂蠋蝽的营养适合性,在室内测定了3种猎物的营养组成以及蠋蝽取食3种猎物后的发育历期、体重、体长、繁殖力等生物学参数,为扩繁蠋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蠋蝽取食3种猎物均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体重、体长、性比不受食物处理的影响。蠋蝽在取食黏虫和柞蚕蛹时,其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卵孵化率等指标无显著差异。蠋蝽取食米蛾时,卵孵化至成虫的发育历期为29.88 d,明显长于取食黏虫和柞蚕蛹的蠋蝽,历期分别为25.57和26.15 d;世代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31.44粒,显著低于取食黏虫与柞蚕的360.00和441.00粒;成虫获得率为23.78%,极显著低于取食黏虫与柞蚕的获得率60.00%和60.56%;然而雌、雄虫寿命均较取食黏虫与柞蚕有所延长。综上所述,黏虫幼虫可作为室内扩繁蠋蝽的猎物。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阿维蚜茧蜂Aphidius ervi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色型和龄期的选择偏好性,以及豌豆蚜的龄期对蚜茧蜂发育的影响,同时还观察了阿维蚜茧蜂与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2种色型豌豆蚜的掉落率。结果显示,阿维蚜茧蜂偏好寄生绿色型的豌豆蚜,而且偏好寄生龄期较小的虫态;在阿维蚜茧蜂与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2龄若蚜的掉落率最高;随着龄期的上升,2种色型豌豆蚜掉落后的被寄生率随之增高,而未掉落豌豆蚜的被寄生率随着龄期的增加而下降。阿维蚜茧蜂的寄生延长了2种色型豌豆蚜的发育历期,且2种色型豌豆蚜在1龄被寄生后,2和3龄的的发育历期均显著延长;寄生1龄豌豆蚜时,阿维蚜茧蜂发育最快;阿维蚜茧蜂寄生的豌豆蚜龄期越高,其羽化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7.
棉蚜密度对瓢虫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北棉田3种常见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为对象,依次在室内和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棉蚜密度对瓢虫种间集团内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内条件下,随着棉蚜密度的上升,一种瓢虫幼虫对另一种瓢虫卵的捕食量呈下降趋势。与不提供棉蚜的对照相比,提供20、200头棉蚜的处理的捕食量分别平均降低56.5%、92.6%。田间罩笼试验显示出了相似规律,每株蚜量为50、200头时,捕食量较对照(没有棉蚜)平均降低42.0%、56.9%。结果表明,猎物棉蚜的存在能有效降低3种瓢虫之间的集团内捕食作用;棉蚜密度越高,这种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代数烟蚜茧蜂的寄生效应,在室内续代饲养8代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密度及不同代数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和羽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烟蚜密度为50头/株、25头/株时,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19.33%、14.67%。烟蚜茧蜂的寄生率与雌蜂密度呈正相关,且雌蜂密度为3头/株时对烟蚜的寄生率最高,为28.67%,而其羽化率不受雌蜂密度变化的影响。从F1代到F8代,烟蚜茧蜂对烟蚜的寄生率逐渐下降。其中,F1代的寄生率高达64.00%,F8代的寄生率为46.40%。前7个世代烟蚜茧蜂的羽化率均在87.50%以上,但F7与F8之间的羽化率差异显著,其羽化率分别为87.50%、69.64%。所以,室内续代饲养的烟蚜茧蜂,其各项能力均会显著下降,7代后更为明显。因此,在室内续代饲养7代后要及时复壮,以保持烟蚜茧蜂对烟蚜的正常寄生力。  相似文献   

19.
2016—2017年,利用扫网法系统调查了北疆棉田周边的非作物生境中9科13种常见植物上的食蚜蝇种群发生情况。研究发现,食蚜蝇种群密度在不同植物上有显著差异,种群发生高峰主要集中在各种植物开花期,种群消长还与这些植物上的蚜虫发生有明显跟随关系。5—6月,食蚜蝇在大部分植物上都有发生,但主要集中于新疆大蒜芥和罗布麻等;7—8月,在碱蓬、大麻、顶羽菊等上种群密度高;9月,主要在甘草、顶羽菊、罗布麻等上。本研究为今后充分利用棉田周边非作物生境,提升对食蚜蝇种群保育功能及棉花害虫生态控制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豆科植物作为繁育烟蚜和扩繁烟蚜茧蜂寄主植物的潜力,本研究测试了烟蚜在豌豆、蚕豆、大豆和绿豆4种豆科植物上的发育历期和繁殖力,随后比较了豆科植物和烟草繁育的烟蚜茧蜂以及蚕豆烟蚜茧蜂回接烟草所获得的子代蜂在羽化率、体型、成虫寿命和寄生力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与豌豆和蚕豆相比,大豆与绿豆上蚜虫发育历期更短;大豆与绿豆单头烟蚜总产蚜量为22.3头和25.2头,显著高于豌豆和蚕豆的21头和18.2头;不同植物上蚜虫扩繁速度有显著差异,绿豆不适合作为扩繁烟蚜和烟蚜茧蜂的寄主植物;豌豆与大豆上僵蚜羽化率为67.5%和78.33%,显著低于其他植物;各植物上子代蜂性比无显著差异;烟草繁育的子代蜂成虫寿命(6.89 d)和后足胫节长(雌蜂573.5 μm,雄蜂493.5 μm)均显著高于豆科植物;不同寄主植物繁育烟蚜茧蜂的寄生力由大到小为烟草,蚕豆,豌豆,大豆;回接组烟蚜茧蜂各项指标均不低于烟草组。综合考虑扩繁周期、时间、空间利用率及经济成本等因素,蚕豆有望成为烟蚜茧蜂规模化扩繁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