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邻作显著影响害虫、天敌的发生与互作。本研究以湖北省玉米为对象,分析邻作作物对玉米田天敌及害虫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玉米单作相比,邻作棉花的玉米田玉米蚜总体发生量大幅减少;邻作棉花、大豆的玉米田中玉米螟总体发生量分别减少29%、45%。邻作大豆和棉花的玉米田的蜘蛛、瓢虫、寄生蜂较多。由此可见,玉米与棉花邻作可降低玉米蚜、玉米螟等害虫的发生量,增加天敌的数量。以上结果可为湖北省玉米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东北地区大豆蚜不同优势天敌昆虫对大豆蚜调控的时期,本试验对哈尔滨的大豆蚜及其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结果表明,花蝽、龟纹瓢虫、异色瓢虫、日本通草蛉和蚜小蜂为大豆蚜在豆田的优势天敌昆虫。在大豆蚜发生初期花蝽成虫和龟纹瓢虫成虫是主要天敌昆虫控制因子;在大豆蚜增殖期花蝽成虫、龟纹瓢虫成虫、龟纹瓢虫幼虫、异色瓢虫幼虫和蚜小蜂对大豆蚜的增殖速率起到了主要调控作用;在大豆蚜发生盛期花蝽成虫、龟纹瓢虫幼虫、异色瓢虫成虫、日本通草蛉幼虫和蚜小蜂共同控制大豆蚜种群数量;在大豆蚜消亡期花蝽若虫、龟纹瓢虫成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蚜小蜂使大豆蚜种群数量快速下降,减少了大豆蚜越冬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3.
农业景观与害虫种群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达汉 《植物保护》2009,35(3):12-15
20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农业设施化的快速发展,造成农业景观的急剧变化以及农田生境的破碎化。国内外十分重视这种景观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以及害虫种群控制的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农业景观变化和生境破碎化对昆虫与天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种群序列变化的影响研究进行系统论述,着重介绍农业景观变化对害虫种群控制的原理和作用机理,分析景观结构与农田生物多样性,及寄主—寄生物、猎物—捕食者、植物—害虫—天敌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关系的景观因子作用力的模拟,旨在揭示农业景观变化对害虫种群动态的潜在影响,提示了今后害虫治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东北温凉地区和滇南暖热地区夏玉米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云南南北两地玉米上的害虫优势种及其天敌优势种的发生动态规律,以期为玉米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滇东北昭通地区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抽雄散粉期和蜡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发生高峰期滞后于玉米蚜。滇南普洱地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害虫优势种为黄脸油葫芦,发生高峰期为小喇叭口期;抽雄散粉期之后害虫优势种是玉米蚜,发生高峰期为完熟期;天敌优势种是异色瓢虫和黑带食蚜蝇,两种天敌的发生高峰期和玉米蚜吻合。因此,昭通地区防治重点为玉米蚜,防治适期为玉米抽雄散粉期之前。普洱地区防治重点为黄脸油葫芦,可从从苗期开始采取防治措施;玉米蚜的发生时间较晚、为害较轻,可在玉米吐丝期之后对其进行防治。田间施药的时间应注意避开天敌的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5.
间作对甜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明确甜玉米间作不同作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采用目测法系统调查了甜玉米单作、甜玉米与绿豆、菜豆、甘薯或花生间作生境玉米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发生动态,并比较了不同生境亚洲玉米螟的为害情况。间作生境中捕食性天敌蜘蛛和瓢虫类群的个体数量均明显增加,其中甜玉米间作绿豆或甘薯生境蜘蛛类群增长21%以上,瓢虫类群增长83%以上,显著高于甜玉米单作生境;不同生境间玉米螟赤眼蜂发生量差异不显著,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率均达到86%以上。间作生境玉米生育期内亚洲玉米螟落卵量、斜纹夜蛾及玉米蚜发生量均与甜玉米单作无显著差异,但收获期甜玉米间作生境玉米螟为害率低于单作生境,其中以甜玉米间作绿豆生境最低,总蛀孔数和活虫数分别比单作生境下降55.72%和76.70%。表明间作不同作物对甜玉米田具有一定的控害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有机桃园天敌与蚜虫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蚜虫是有机桃园早期的主要害虫类群,为研究蚜虫与天敌的互作关系及生态调控措施,在基地内设计了地表种植大蒜+覆盖地膜、种植100%紫花苜蓿和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3种生态调控模式,调查昆虫群落的变化,分析蚜虫的主要天敌及生态调控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桃蚜、桃粉蚜和桃瘤蚜的主要天敌分别为龟纹瓢虫、小花蝽和七星瓢虫。蚜虫数量与益害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对照处理相比,种植100%紫花苜蓿处理小区和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处理小区,益害比和天敌群落均匀度指数均显著升高,蚜虫总体数量显著降低。果园种植100%紫花苜蓿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数量;种植70%紫花苜蓿+30%夏至草可以有效降低桃蚜、桃粉蚜、桃瘤蚜3种蚜虫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7.
蜜源植物波斯菊对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蜜源植物有利于天敌昆虫田间定殖与增效控害,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筛选及评价蜜源植物对天敌的涵养作用,本研究比较了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荷兰菊Symphyotrichum novi-belgii与对照杂草区域的天敌、害虫种群动态,同时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下波斯菊对瓢虫及蚜虫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杂草区域相比,千屈菜区域内天敌及害虫数量均显著较多,波斯菊区域内天敌数量显著较高但害虫数量较少,优势天敌为捕食性瓢虫。不同种植密度下波斯菊花带内的捕食性瓢虫和蚜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种植密度为50%波斯菊花带内瓢虫和蚜虫数量高于种植密度100%,且两种密度下波斯菊花带内益害比均显著高于对照杂草区域。本研究初步表征:波斯菊花带对捕食性天敌具有较好的诱集涵养作用,可作为天敌优良的蜜源植物增效害虫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黄邦侃 《植物保护》1985,11(5):27-28
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里,世界各地应用天敌昆虫最多的是赤眼蜂,其次就是瓢虫。经济作物害虫的天敌,尤其是在螨、蚧、蚜、木虱和粉虱的捕食性天敌中,许多瓢虫具有最大的效能。 引进天敌瓢虫控制害虫,国内外有许多实例。H.L.Sweetman(1958)在《生物防治原理》书中称,世界各国利用瓢虫防治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功能植物对棉花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调控作用,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选择行为反应试验测定4种功能植物对棉花蚜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功能植物均可涵养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中华通草蛉Chrysoperla sinica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等捕食性天敌,其中蛇床草Cnidium monnieri上的捕食性天敌总数最多,达821头。蛇床草种植区棉花上多异瓢虫和中华通草蛉的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棉花,而棉蚜Aphis gossypii、棉长管蚜Acyrthosiphon gossypii和棉黑蚜Ap.craccivora的种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棉花;油菜Brassica napus种植区棉花上的中华通草蛉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区棉花,棉长管蚜种群数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区棉花;薄荷Mentha haplocalyx种植区棉花上的多异瓢虫和中华通草蛉种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棉花,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棉花;罗勒Ocimum basilicum种植区棉花上的棉长管蚜和棉黑蚜种群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棉花。此外,棉蚜和棉长管蚜种群数量与捕食性天敌总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蛇床草和罗勒植株的挥发物显著吸引多异瓢虫和中华通草蛉,罗勒和薄荷植株的挥发物显著驱避有翅棉蚜。表明功能植物蛇床草、油菜、薄荷和罗勒可为棉田涵养捕食性天敌,而薄荷和罗勒还能驱避棉花蚜虫,可用于棉田害虫及天敌的生态调控。  相似文献   

10.
棉田套种油菜招引天敌防治棉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宜种植早熟陆地棉,棉田害虫以棉蚜为最主要。近廿多年来对棉蚜主要用化学防治。致使棉蚜天敌基数减少,像瓢虫、蝽蟓、蜘蛛、食蚜瘿蚊、蚜茧蜂……等,自然增殖缓慢,棉田一旦发生蚜虫就无法控制。 为了摸清棉田生境条件对蚜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977年在锦西县黄土  相似文献   

11.
Different semi‐natural habitats occur on farmland, and it is the vegetation's traits and structure that subsequently determine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natural enemies and their associated contribution to conservation biocontrol. New habitats can be created and existing ones improved with agri‐environment scheme funding in all EU member states. Understan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habitat type can ai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ervation control strategies. Here we review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predominant habitat types in Europe support natural enemies, whether this results in enhanced natural enemy densities in the adjacent crop and whether this leads to reduced pest densitie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exists in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and trophic levels. Natural enemies within each habitat were the most studied, with less information on whether they were enhanced in adjacent fields, while their impact on pests was rarely investigated. Most information was available for woody and herbaceous linear habitats, yet not for woodland which can be the most common semi‐natural habitat in many regions. While the management and design of habitats offer potential to stimulate conservation biocontrol, we also identified knowledge gap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availability and arthropod communities across habitat types,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in the landscape and interactions with other factors that play a role in pest regulation could contribute to an informed management of semi‐natural habitats for biocontrol. © 201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2.
宁夏麦蚜天敌多样性及种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麦蚜是宁夏小麦的主要害虫,为了实现自然天敌对麦蚜的有效控制,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等采集手段,通过3年田间调查,共鉴定麦蚜天敌97种,包括寄生性天敌16种和捕食性天敌81种。将麦蚜天敌划分为单食性天敌、寡食性天敌、多食性天敌及杂食性天敌共4类功能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敌功能团对麦蚜种群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寄生性天敌中蚜茧蜂属的燕麦蚜茧蜂与烟蚜茧蜂是优势种;捕食性天敌种类较为复杂,不同地区麦蚜天敌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复杂的农业景观能够维持更高的天敌多样性。表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建立和恢复非作物生境能够明显提高天敌种群数量,进而提高其生物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蚜的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3 ̄1996年作者以系统最优控制为技术原理,采用逐步逼近法和正交优化法,研究了豆田11种可控因素对大豆蚜,天敌和产量的综合效应。根据既控虫增产又保护生态的原则,综合评价可控因素,提出大豆蚜系统最优控制:大豆与玉米同穴(4:1式)或间作(9:2式)、鲁豆4号6月10日前后播种、1800g/hm^2微肥拌豆种,N45kg/hm^2,P2O5 60kg/hm^2、K2O150kg/hm^2、有机肥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明确本地潜在自然天敌资源及其在玉米田的控害作用,2020年8—9月,对江苏省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为害及其天敌资源开展了实地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对各调查点玉米植株的为害率均在50%以上。天敌种类主要有寄生蜂(棉铃虫齿唇姬蜂;姬蜂科1种;小腹茧蜂亚科1种)、病原真菌(白僵菌、绿僵菌、莱氏野村菌)、瓢虫(异色瓢虫、黑襟毛瓢虫),另外还有寄生蝇、细菌、病毒等多种类群。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在0%~24.55%,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率在2.33%~56.41%,表现出良好的防控潜能。江苏玉米田草地贪夜蛾虽然发生为害严重,但也拥有丰富的自然天敌类群,能为利用本地天敌防控草地贪夜蛾提供可靠资源。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农作物面积减少及其破碎化对害虫种群的影响,采用微景观试验模型系统连续2年研究5个梯度棉花生境面积(棉花种植比例分别为20%、40%、60%、80%和100%,其余均种植玉米)及2种破碎化(完全连通与完全破碎)对棉蚜Aphis gossypii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生境面积较小(棉花种植比例为20%)时破碎化程度越高,棉蚜数量越多,而生境面积较大(棉花种植比例为40%)时棉蚜的响应正好相反;生境面积中等(棉花种植比例为60%)时,破碎化程度对棉蚜数量影响不大;生境面积大(棉花种植比例为80%)时,破碎化对棉蚜数量的影响存在年度效应,2014年破碎化程度越大,棉蚜数量越少,2015年则无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及两者之间的互作对棉蚜数量无显著影响,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的互作也不影响棉蚜数量,但调查时间显著影响棉蚜数量,棉花生境面积、破碎化与调查时间三者之间的互作效应呈年度变化。总之,棉蚜对棉花面积变动及其破碎化展示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黄秋葵田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及种群动态变化情况,分析主要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调控机制,为黄秋葵田害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目测法和5点取样法调查记录黄秋葵田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并对害虫和天敌间的生态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秋葵田内共发现6目13科21种昆虫,害虫优势种分别为棉蚜和棉大卷叶螟,两者在田间均呈聚集分布。天敌优势种分别为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三突花蛛、草间小黑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其中蚜虫生态位宽度值最小,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集中,主要在6月。棉大卷叶螟生态位宽度值最大,田间发生时间比较长,主要在7—9月。蚜虫与瓢虫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8593,瓢虫对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是蚜虫的优势性天敌。棉大卷叶螟与蜘蛛、卷叶螟绒茧蜂、卷叶螟姬小蜂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值分别为0.7220、0.7175、0.6797,这三类天敌对棉大卷叶螟有明显的跟随效应,对其种群具有协同控制效果,是控制棉大卷叶螟的三种优势天敌。以上结果表明,天敌对害虫在时间生态位上有一定的同步性,在田间管理时应加强对这些天敌的保护和利用,以增强天敌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由于农业集约化生产引起的非作物生境减少和农业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减弱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显花植物可以为害虫天敌提供食物来源和庇护场所,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本文综述了显花植物对天敌种群的促进作用及其在果园、蔬菜和粮食作物等害虫防治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同时对进一步利用显花植物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