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根结线虫是一类严重为害作物的寄生线虫,分布于世界各地,且寄主范围广。前期试验表明,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 ZW1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2龄幼虫(J2)具有毒杀作用,发酵过程中产生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和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且两种菌丝体发酵滤液的杀线虫效果具有显著差异。表面光滑球形菌丝体的发酵滤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J2的校正死亡率在24 h达100%,显著高于表面辐射状球形菌丝体发酵滤液处理的死亡率(12.7%)。本研究通过对菌株ZW1发酵的温度、转速、培养基、光照和黑暗等条件优化表明,菌株ZW1的最优培养温度25℃和转速150 r/min,以Czapek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的最优碳源为蔗糖30 g/L和氮源KNO33 g/L,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不影响菌株ZW1杀线虫活性;评价煮沸和4℃保存发酵滤液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发酵液杀线虫活性随着贮藏时间发生变化,发酵液煮沸对菌株ZW1发酵液的杀线虫活性无影响,4℃保存1年的发酵滤液处理J2的校正死亡率仍保持87.8%。菌株ZW1代谢产物对南方根结线虫J2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根结线虫的严重发生给农作物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生物防治是控制该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本研究从448株根瘤内生细菌分离株中筛选出3株对南方根结线虫有较好防效的生防细菌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3个菌株发酵滤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均有高毒杀活性,处理24 h校正死亡率达85%以上,同时对卵孵化具有抑制作用,并可促进番茄种子生长。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均能显著减少根结数和卵囊数,相对防效为37.95%~44.51%,同时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neb1994、Sneb1995和Sneb2000分别为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油菜假单胞菌Pseudomonas brassicacear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氧化微杆菌为首次报道对根结线虫有效的生防菌株。这些根瘤内生细菌菌株的发掘,为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自烟草中分离获得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gnita具有较高杀线活性的拮抗细菌菌株YC-10。研究发现该菌株有伴胞晶体产生,菌体、芽胞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苏云金芽胞杆菌库斯塔克亚种B.thuringiensissubsp.kurstaki相似,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性最高,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发酵液及伴胞晶体蛋白对南方根结线虫J2有很强的杀线活性,发酵液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h线虫死亡率为100%;伴胞晶体蛋白处理南方根结线虫,24h的LC50为5.86μg.mL^-1。研究结果显示该菌株在线虫生物防治上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Sneb709控制番茄根结线虫病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鞭毛形态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对本实验室前期研究中筛选出的1株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有拮抗作用的菌株Sneb709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其发酵液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菌株Sneb709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其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24 h后致死率为91.67%,对其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7.50%。盆栽和温室大棚试验结果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Sneb709发酵液能显著提高番茄植株的株高和根长,降低根结指数、根鲜重和干重,增加果实的数量和重量。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对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生防细菌,初筛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复筛以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为靶标线虫,采用直接触杀法对土壤分离细菌进行筛选。获得8株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菌株,其中D45菌株发酵液的杀虫活性最好。其发酵液上清5倍稀释液处理24、48 h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和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69.8%、72.1%和60.9%、70.4%。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表明,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侵染前采用D45菌株发酵液进行土壤处理,可显著减少水稻根结数。D45高活性菌株产生的杀线虫物质对蛋白酶稳定,但不耐热和酸。经生理生化测定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D45菌株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D45菌株对防治水稻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根结线虫病严重威胁各类蔬菜作物的生产,是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土传病害之一。利用生防细菌能够有效地控制蔬菜根结线虫种群数量并降低危害。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是本实验室筛选出的对南方根结线虫病具有较高防效的生防细菌。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裂根试验和温室试验验证了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诱导番茄抗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防治效果;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番茄根系内活性氧与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研究发现,Sneb825菌株发酵液不但能够有效降低南方根结线虫对番茄的侵染,而且对番茄植株有显著的促生作用。Sneb825菌株发酵液灌根处理并接种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后,番茄根系内活性氧(10 dpi)和木质素含量(5 dpi)显著高于空白对照;活性氧合成相关基因RBOH1(10 dpi)和过氧化物酶基因Ep5C(10 dpi)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Tpx1(5 dpi)的表达量均达到最高值。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和木质素的大量积累是荧光假单胞菌Sneb825诱导番茄抑制南方根结线虫侵染的防御对策之一。荧光假单胞菌可以有效的防治根结线虫病,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从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尖峰岭等原始森林及黄流地区发病蕉园采集土壤样品,分离得到215株放线菌菌株。以根结线虫为靶标线虫对215株放线菌进行筛选,获得18株对根结线虫校正死亡率在80%以上的菌株。菌株DA07118抗线虫活性最强,校正死亡率达100%;经5次继代培养,仍具有稳定产生杀线虫活性物质的能力。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AN分类鉴定,将该菌株归类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进一步的发酵条件优化试验,确定该菌株产活性物质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g/L):麦芽糖10g、蔗糖25g、酵母膏20g、蛋白胨20g、K2HPO4 0.5g,初始pH7.0。发酵优化后,菌株发酵液的10倍稀释液处理后24h对根结线虫的校正击倒率从优化前的75.0%提高到93.7%。  相似文献   

8.
羟苯乙酯是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该菌株发酵液中羟苯乙酯的产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了优化,进一步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对培养基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后采用最陡爬坡路径逼近最大响应区域,通过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获得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产生羟苯乙酯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分别为DL-苹果酸、蛋白胨和NaCl。影响显著的3个因素分别为DL-苹果酸、豆饼粉和NaCl。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8 g/L、DL-苹果酸29.68 g/L、豆饼粉25.18 g/L、蛋白胨2 g/L、NaCl 13.18 g/L,pH 7.0~7.2。采用此培养基配方进行短短芽胞杆菌FJAT-0809-GLX发酵,羟苯乙酯平均产量为8.15μg/mL,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了286.26%。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是松树萎蔫病的主要病原,为了筛选到具有较高杀线虫活性的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菌株,采用直接触杀法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发酵液进行杀线虫活性以及稳定性的检测,并对筛选出的高活性菌株通过扩增16S rDNA片段进行菌株的鉴定。结果表明,4个菌株中具有最高活性的菌株D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8 h的死亡率超过70%,24 h其死亡率达到100%;在温度为-20、25、40、60、80和121℃条件下处理的菌株D发酵液,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以上;在pH 5.0~10.0时,菌株D发酵液对松材线虫的毒力都在85%~94%,并无显著的差异;将菌株D发酵液进行蛋白酶K处理后,其对松材线虫的毒力仍在98%以上;在4℃环境下保存50 d,菌株D发酵液的毒力没有明显下降。通过16S rDNA 1.5 kb片段的序列分析,初步得出菌株D可能是苏云金芽胞杆菌KNU-07。可见,菌株D发酵液具有耐热、耐储藏和对蛋白酶K稳定的特性,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的高毒力菌株。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对烟草黑胫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YC11菌株的芽胞产生水平,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影响YC11摇瓶发酵芽胞产量的3个显著因子:玉米粉、酵母粉和硫酸镁;再结合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BB)响应面法拟合显著因子与芽胞产量的非线性方程求解,得到优化的YC11菌株发酵产胞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配方为玉米粉13.74 g/L、鱼粉15.00 g/L、酵母粉15.73 g/L、玉米浆5.00 g/L、硫酸镁0.59 g/L和磷酸二氢钾0.30 g/L,此时模型预测发酵液芽胞最佳产量为114.4亿芽胞/m L,验证值为116.6亿芽胞/m 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较优化前芽胞产量(70.8亿芽胞/m L)提高了64.7%。采用500 L发酵罐进行发酵验证,菌株YC11的芽胞产量为150亿芽胞/m 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YC11发酵液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效可达到100%。  相似文献   

11.
粉红螺旋聚孢霉是一种重要的植病生防真菌.本文研究了不同营养条件下粉红螺旋聚孢霉67-1与枯草芽胞杆菌B006共培养发酵滤液的生物活性和生防作用.采用平板培养测定共培养发酵滤液对大豆菌核病菌菌核形成,以及甘蓝枯萎病菌和西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6孔组织培养板测定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抑杀活性;通过平皿测定和温室盆栽试...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根结线虫生防真菌Snef5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生防真菌Simplicillium chinense Snef5的杀线虫活性,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初始pH值、蔗糖和MgSO4·7H2O用量,而后通过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获得了优化的最佳初始pH值为6.74,蔗糖含量4.19%,MgSO4·7H2O含量0.04%。经摇瓶和发酵罐发酵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差异;优化后的发酵液杀线虫活性与原始发酵液相比,摇瓶发酵与30 L发酵罐产出的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分别提高了20.6%和21.3%,显示出较好的优化效果。试验结果对生防真菌的发酵及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新的生防菌种资源,从银杏根、叶中分离出对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分析了菌株发酵液的抑菌特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株内生真菌中有5株对青枯菌有拮抗作用,其中Gbh45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和遗传稳定性,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序列比对,该菌株被鉴定为球黑孢菌Nigrospora sphaerica。该菌株的发酵产物经紫外照射、不同温度处理后其抑菌活性不发生变化,在碱性条件的耐受能力高于酸性,表明菌株Gbh45的发酵产物在自然条件下稳定性高,该菌对姜青枯病的生物防治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适宜新疆本地田间土壤环境且对瓜列当具有生防潜力的微生物,本研究采集加工番茄田罹病瓜列当根际土壤,分别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和滤纸平板法筛选到一株瓜列当生防菌JTB8-2,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菌株JTB8-2发酵液25、50、100、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分别为100%、100%、93.60%、43%和32.59%,其250和500倍液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校正抑制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浓度为1和0.5 μg/mL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对瓜列当种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00%和53.25%;浇灌浓度约5×105cfu/mL菌株发酵液对瓜列当防治效果为66.51%。该菌株具有防治瓜列当的潜力,可以作为新疆本地瓜列当防治生防菌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深绿木霉HB20111和哈茨木霉TW21990共培养发酵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作用,采用对峙培养法观察两菌株的亲和性,通过浸种抑菌萌发试验筛选共培养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在温室条件下验证其生防效果.结果表明:在PDA平板上25℃对峙培养5 d,两株木霉亲和性较好.两菌株等量接种发酵培养基,25℃、130 r/min振荡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优化了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 M-1发酵液对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rioides的抑制发酵条件,为柑橘炭疽病菌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通过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单因素试验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烟管菌M-1菌株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拮抗作用。平板对峙试验表明,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65.7%,显著高于化学农药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发酵条件优化后,当C/N 7.5,初始pH 6.5,装瓶量36%,发酵时间22 d,转速180 r/min,温度30℃时,对柑橘炭疽病菌的抑菌率最高,达71.1%。本研究首次发现烟管菌M-1对柑橘炭疽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作用,并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组合,这将为利用烟管菌防治柑橘炭疽病的实际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灰霉病是梨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发病率高,为害严重。为了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利用平皿稀释法从梨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并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抑菌活性初筛,筛选出1株拮抗细菌L21,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和gyrB序列分析,鉴定为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L21的无菌发酵液对12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菌株L21能够分泌吲哚-3-乙酸(IAA),采用酪蛋白培养基平板检测菌株L21可以产生胞外蛋白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pH、硫酸锰和转速3个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利用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菌株L21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0 g/L、牛肉膏20 g/L、硫酸锰3.00 g/L、甘油1 g/L、K2HPO4 1.50 g/L、接种量8%、温度34℃、pH 7.31、转速200.66 r/min和培养时间15 h。处理96 h后,菌株L21对梨灰霉病的防效为74.23%,与多菌灵的防效差异不显著。本研究表明菌株L21具有广谱抑菌活性,为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