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白菜软腐病是由巴西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brasiliense引起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目前,针对蔬菜细菌性软腐病高效防治的产品较少。为了筛选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本研究从白菜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细菌性软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的生防细菌ZF510。经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分析,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拮抗菌株对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ZF510为东湖假单胞菌Pseudomonas donghuensis,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有合成IAA能力、嗜铁能力、溶磷能力。通过抑菌谱分析,证明菌株ZF510对巴西果胶杆菌、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致病变种等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的拮抗效果。采用二分皿法测定其挥发性物质对立枯丝核菌、黄瓜蔓枯病菌、茄匍柄霉3种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510的白菜细菌性软腐病症状明显减轻,防治效果达到44.56%。综上所述,菌株ZF510具有良好的生防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
 从樱花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大白菜黑腐病菌具有强拮抗作用的细菌ZF7。根据生物学特征、16S rDNA 序列分析、Biolog及生理生化分析,菌株ZF7被鉴定为水生拉恩氏菌Rahnella aquatilis。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7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对5种病原真菌和5种病原细菌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而且,该菌能在大白菜根际土壤以及白菜根部稳定定殖。采用盆栽试验对菌株ZF7进行促生防病效果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对大白菜具有显著的促生效果。灌根菌量为20 mL/株时,菌株ZF7对大白菜株高和根长的促生率分别达56.47%、54.74%,对地上部重量及根重的促生率分别达233.84%和164.71%。同时,菌株ZF7对大白菜黑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可达88.80%,高出中生菌素的防治效果26.76%。综上分析,菌株ZF7生防性状优良,具有一定的田间应用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植物土传病原菌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作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056株细菌,筛选出7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室内测定对水稻纹枯病菌、辣椒疫病菌、瓜果腐霉、油菜菌核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茄根腐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甘蓝黑腐病菌等重要土传病原菌有较强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对番茄青枯病表现出较好防效,其中以BOH2和OH11效果较为明显,防效分别为90.9%和86.4%。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OH11为产酶溶杆菌。BOH3为荧光假单胞菌,其余5个菌株为不同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控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根肿病,以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自土壤的1 198株细菌进行筛选,进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株,并基于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gyrB和atpD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生防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其抑菌谱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通过对峙培养筛选获得115株有抑菌效果的生防菌株,采用盆栽试验获得1株对根肿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菌株,命名为ZF480。结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副地衣芽胞杆菌Bacillus paralicheniformis。菌株ZF480对野油菜黄单胞野油菜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等10种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抑菌谱较宽,对白菜根肿病的盆栽防效和田间防效分别达到72.82%和64.08%。表明副地衣芽胞杆菌菌株ZF480对十字花科根肿病具有显著的防效,可作为生防菌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良好生防效果的细菌菌株CSR-2,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抑制禾谷镰孢菌丝生长、形态及孢子萌发.将菌株CSR-2与玉米膜下滴灌水肥药一体化技术联用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2.3%,可显著降低玉米茎腐病的田间发病率.利用第三代PacBio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7.
黄瓜棒孢叶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菌株ZF2是本实验室从黄瓜植株体内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对多主棒孢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经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综合分析,鉴定菌株ZF2为贝莱斯芽胞杆菌。酶学试验和光学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菌株ZF2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使多主棒孢菌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形成连续的椭圆型膨胀,抑制率达60.10%。利用平板对峙法和双层培养法证明菌株ZF2具有广谱拮抗作用,对6种病原真菌和7种病原细菌具有显著拮抗效果。黄瓜棒孢叶斑病的防效测定结果显示,接种菌株ZF2的黄瓜发病明显减轻,防效为90.81%。综上,菌株ZF2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花生果腐病是由复合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直接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花生果腐病的生防微生物,以花生果腐病主要病原菌镰孢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花生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镰孢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细菌Hsg1949。经形态学观察、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及16S rDNA和gyr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等综合分析,鉴定菌株Hsg1949为贝莱斯芽胞杆菌。菌株Hsg1949对3株镰孢菌分离株具有稳定的的拮抗活性,继代培养40代时,对3株镰孢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7.0%、69.7%和61.9%,与初始菌株F0代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其无菌上清液活性物质耐高温,耐强酸但不耐强碱,在pH 11的环境下拮抗活性显著降低。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g1949菌悬液2×108和5×108cfu/mL可显著降低花生果腐病发病率,对花生果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54%和71.27%,与化学药剂多菌灵防效(75.11%)相当。菌株Hsg1949对花生白绢病菌、棉花立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也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在植物真菌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油菜菌核病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涂布平板法和对峙培养法,从油菜菌核病发生区健康油菜根际土中筛选到1株对油菜菌核病病菌具有较强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HX-140。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HX-140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HX-140对供试8种病原真菌有显著的拮抗作用,抑菌率均大于60%,对温度、NaCl和pH的耐受范围较广;其浓度为1×108 cfu/mL的发酵液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佳,在离体油菜叶片上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5.51%,在盆栽试验中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为62.22%。  相似文献   

10.
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菌株YB-161的分离鉴定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小麦茎基腐病病土中分离细菌,以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和室内盆栽试验筛选优良菌株并测定其田间防治效果,分析优良菌株发酵滤液对假禾谷镰孢的抑菌能力,并结合形态特征、Biolog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和gyr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类鉴定,以及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结果表明,10份供试土样中共分离到98株细菌,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40.00%的菌株有14株,其中菌株YB-161对假禾谷镰孢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达63.50%。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YB-161处理小麦的病情指数最低,为31.40,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68.15%,其对小麦也表现出较好的促生作用。田间调查结果显示,菌株YB-161菌液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于52.35%,并对小麦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菌株YB-161的发酵滤液5倍稀释液和10倍稀释液对假禾谷镰孢的菌落抑制率分别达66.67%和44.33%,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此外,菌株YB-161对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isci、烟草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拮抗作用。表明生防菌株YB-161对绿色防控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潜能。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对玉米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效的拮抗菌株,从玉米根际土壤中分离以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靶标菌的拮抗放线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用抑菌圈法筛选效果良好的拮抗菌株并进行种类鉴定、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获得1株对拟轮枝镰孢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SM3-7。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SM3-7鉴定为核粒链霉菌Streptomyces sclerogranulatus。该菌株抑菌谱广,对玉米上的8种植物病原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拟轮枝镰孢菌抑菌圈直径可达(28.03±0.45mm)。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菌株SM3-7发酵液对抗病品种“良玉99”和感病品种“全玉1233”的玉米茎基腐病14d防效分别达77.28%和76.12%,21d防效达72.20%和71.89%。核粒链霉菌菌株SM3-7发酵液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病,为利用微生物防治玉米茎基腐病拟轮枝镰孢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挖掘防治白菜软腐病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牛津杯法从38株白菜根际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拮抗放线菌26B,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26B初步鉴定为链霉菌。该菌除菌发酵滤液对供试的白菜软腐病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brasiliensis BC1及3种马铃薯黑胫病菌均表现较高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白菜软腐病菌抑菌直径达到23.97mm。萌发试验表明,白菜种子经26B除菌发酵滤液浸种后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及鲜重显著增加。采用浸根法测定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软腐病菌荧光标记菌株BC1-gfp在白菜根部定殖量的影响,浸根处理后48h,白菜根上BC1-gfp的数量达到2.3×109CFU/g;未从26B除菌发酵滤液与BC1-gfp菌悬液混和处理(体积比10%)的白菜根上检测到病原菌。盆栽防病试验结果表明,在含水量为14%和20%的土壤中,菌株26B除菌发酵滤液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效分别达96.0%和89.8%。上述结果表明,链霉菌26B是一株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的生防菌株,将链霉菌26B应用与土壤水分管理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省腾冲市温泉中筛选到1株对白菜软腐病病原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 carotovorum 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SWL-W8,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抑菌活性测试,并研究了其对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通过菌株形态、BIOLOG及16S rDNA鉴定SWL-W8菌株为埃吉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elgii,并发现该菌株对多种病原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利用Nanopore 测序技术对SWL-W8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该菌株含有表面活性素 (surfactin)、聚酮化合物 (polyketide)、枯草杆菌蛋白酶 (subtilisin)、几丁质酶 (chitinase)、杆菌素 (bacillibactin)、杀镰孢菌素 (fusaricidin)、羊毛硫抗生素 (elgicin) 等脂肽类、肽聚糖和聚酮类抗性化合物的基因,揭示了其可能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及潜在的生防作用机制。菌株SWL-W8在土壤中能较好地定殖,菌悬液浓度为1.0 × 106 cfu/mL时对白菜软腐病的最高预防作用防效为79.7%,治疗作用防效为64.4%,且能促进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黄瓜病害之一,严重时可导致黄瓜大面积减产。本实验室从黄瓜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有显著抑制效果的生防细菌ZF145。经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Biolog测定和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ZF145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在平板离体试验中的抑菌圈直径为5.60 cm,抑制率为62.22%;在盆栽和田间试验中,贝莱斯芽胞杆菌ZF145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盆栽防效为71.10%,田间防效为61.30%。平板对峙和双层培养试验证明菌株ZF145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效果,可以明显抑制6株病原细菌和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综上,菌株ZF145生防性状优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有一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黄瓜细菌性软腐病发生严重且难以防治的问题,本研究以活体防治效果为指标,筛选更加有利于田间应用的高效生防菌株。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纯化病害发生严重地块的健康黄瓜植株根际中的细菌菌株,再利用双层培养法筛选到6株黄瓜细菌性软腐病菌拮抗菌株,最终通过喷雾接种法筛选得到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ZF390,其防效可达77.94%,且该菌株能够有效抑制8种病原细菌的生长,抑菌谱广。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鉴定菌株ZF390为皮尔瑞俄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eoriae。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ZF390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发酵液菌体浓度提高了4个数量级,可达2.94×109 CFU/mL。菌株ZF390是一株能够有效防治黄瓜细菌性软腐病的生防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生防制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为获得草莓根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优良拮抗菌,以草莓种植基地的土壤为拮抗菌来源,通过室内测定不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评价其抑菌谱和防效.结果表明,从土壤中分离获得39株拮抗菌,筛选出3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其中,菌株...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对棉花枯萎病有较好生防效果的拮抗细菌,从健康海岛棉植株根围土壤中分离筛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探索研究拮抗菌株的抑菌作用,为其生物防治提供潜在资源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以海岛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为靶标菌,从土壤中分离到的120株细菌菌株中筛选拮抗菌株。测定拮抗细菌发酵液抑菌活性,通过促芽和盆栽试验筛选生防效果最好的菌株,同时测定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的抑菌效果和耐盐碱性。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分类地位。从120株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棉花枯萎病拮抗作用很强的菌株,编号为KX-33。促芽分析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KX-33能明显缩短出芽时间,促进棉苗生长。对病原菌DD64、DD89、DD11和DD22防效分别为75.32%、72.77%、69.48%和68.81%,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处理(P<0.05)。耐盐碱分析表明,菌株KX-33具一定的耐盐碱性。菌株KX-33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呈杆状、有芽胞,16S rDNA和序列与Bacillus pumilus(FJ763643.1)同源性最高。海岛棉根围土壤微生物中含有棉花枯萎病拮抗细菌,经鉴定菌株KX-33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促生和抑菌作用显著,在海岛棉枯萎病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对建兰茎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良好抑菌效果的生防菌,以海洋鱼类为分离来源,室内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筛选抑菌率最高的菌株,在此基础上对所筛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及抑菌谱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从海洋鱼类中分离获得43株海洋细菌,初筛出10株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抑菌带宽0.60~1.60 cm,其中菌株BA-3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7.69%;经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菌株BA-3为解淀粉芽胞杆菌。该菌抑菌谱广,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室内防效为79.05%,大棚防效74.71%~77.09%,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