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椰糠替代泥炭作观赏凤梨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伟  郁书君  崔元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2):2180-2184
以奥斯塔拉凤梨为试材,广东泥炭、进口泥炭、蛭石、珍珠岩、海南椰糠为栽培基质材料,按不同比例混合,选用国内外较为通行的改良配方,设定3个营养液浓度进行无土栽培试验.试验以土壤栽培为对照,通过测定基质的物理特性和植株的株高、冠幅、光合速率以及叶片元素(氮、磷、钾、镁、钙、铜、锰)含量,探讨不同基质对奥斯塔拉凤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斯塔拉凤梨无土栽培最佳基质配方为:进口泥炭∶蛭石∶珍珠岩=1∶1∶1,而在椰糠∶蛭石∶珍珠岩=1∶1∶1中生长的整齐度最好,可见,椰糠完全可以替代泥炭广泛应用于园艺生产栽培.  相似文献   

2.
基于椰糠的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研究(Ⅱ.) --配方试种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新型椰糠复合基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夏、秋两季作物种植,分别对基质进行配方优化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在复合基质配方中,最佳栽培基质配方是椰糠、沙、珍珠岩、污泥的体积比6.75:2:1:0.25,其次是体积比为6.5:2:1:0.5.新型椰糠复合基质盆栽小白菜的鲜重、干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含N量以及光合氮效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泥炭复合基质配方的,且加营养液供肥方式效果比在基质中一次性加入固体复合肥的供肥方式的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温室条件下工业大麻扦插苗栽培的最优基质和营养液配方,进而为工业大麻扦插苗规模化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21年在长春市农业博览园温室下设置4种栽培基质(泥炭Z1、岩棉Z2、珍珠岩Z3和椰糠Z4)和3种营养液处理(M1、M2、M3),研究栽培基质种类和营养液配方对工业大麻扦插苗营养生长特性、基质温湿度及花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和营养液耦合对基质温度无显著影响,基质的湿度为泥炭>椰糠>珍珠岩>岩棉;椰糠+营养液1处理(Z4M1)的工业大麻扦插苗花叶产量、茎粗、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均最高。在营养生长期和成熟期,工业大麻扦插苗的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分配比例均表现为根系最低,茎秆次之,叶片最高。成熟期的工业大麻扦插苗花叶产量与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氮量、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无相关性。试验发现,椰糠+营养液1为工业大麻扦插苗温室栽培的最适基质和营养液组合。  相似文献   

4.
用椰糠与砖红壤土配成的6种不同基质栽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生长效果的比较;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组培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的日变化,通过相关性分析不同光合参数对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椰糠:壤土=1:2配方对组培苗的生长效果最好;组培苗在不同基质下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变化趋势相似,其中以椰糠:壤土=1:2处理的数值最高,椰糠:壤土=4:1最低,胞间CO2浓度的数值则相反.6种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以T2,即椰糠:壤土=1:2配制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质对桉树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泥炭、椰糠和腐熟稻壳混配寻找适合桉树育苗的轻型基质。依据格子试验以腐熟稻壳为配比基础筛选出理化性质优良的13个基质配比进行桉树育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混配基质对桉树幼苗的株高、地径、地上和地下部分鲜重、干重均有显著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基质的应用效果进行的综合评价表明,处理9(泥炭∶椰糠∶腐熟稻壳=1∶3∶6)表现最佳,是适合桉树育苗的理想基质。腐熟稻壳可以完全取代炭化稻壳应用于桉树育苗,并且可以加大腐熟稻壳用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合姜荷花盆栽的基质配方,以椰糠、泥炭土、珍珠岩、红壤土等为材料,按不同比例混配成6种不同复合基质,研究不同复合基质配方对姜荷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姜荷花的萌芽率无明显影响,椰糠:泥炭土:珍珠岩:红壤=3:3:1:3(体积比)的复合基质是姜荷花盆栽较佳的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
栽培基质对蝴蝶兰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栽培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移栽及成苗生长影响试验表明:基质A(苔藓)、B(椰糠:泥炭:珍珠岩=l:1:1)、C(蛇木条:珍珠岩=8:2)均适宜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6个月时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移栽前炼苗3.5天有利于移栽成活及叶片生长。综合考虑成活率、叶片生长及生产成本,可首选苔藓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另A、B、C三基质也适宜作蝴蝶兰成苗的栽培基质,其自出瓶后17个月时株均抽花梗率达42%,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时可采用基质A与B,如用A作栽培基质,春季应及时换盆。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基质对蝴蝶兰组培苗落地及成苗生长影响试验表明:基质A(苔藓)、B(椰糠:泥炭:珍珠岩=l:l:1)、C(蛇木条:珍珠岩=8:2)均适宜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其移栽后6个月时成活率均达90%以上;且落地前炼苗3—5天有利于移栽成活及叶片生长。综合考虑成活率、叶片生长及生产成本,可首选苔藓作蝴蝶兰组培苗的移栽基质。另A、B、C三基质也适宜作蝴蝶兰成苗的栽培基质,其自出瓶后17个月时株均抽花梗率达42%,但考虑到生产成本,规模化生产时可采用基质A与B,如用A作栽培基质,春季应及时换盆。  相似文献   

9.
以椰糠、砖红壤、有机肥和河沙作为基质材料,用正交法设定出16种配方,对巴西香蕉组培苗进行营养杯栽培试验,通过测试分析基质理化性状、幼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和生长指标,确定出最佳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椰糠与砖红壤是影响基质理化性状、植株生长与大中量养分积累的主要因素,砖红壤是影响微量元素锰、锌、镍、镉积累的主要因素,有机质是影响铜素积累的主要因素。椰糠混配处理显著改善了基质的pH值、容重等理化性状,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叶片养分积累。其中椰糠 ∶ 泥土 ∶ 有机肥 ∶ 河沙=4 ∶ 0 ∶ 0.05 ∶ 0.1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南荻同源四倍体的光合生理特性,以二倍体为对照,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南荻同源四倍体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参数、地上部鲜重和干重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南荻同源四倍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曲线变化,胞间CO2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光合特性优于二倍体。南荻同源四倍体植株地上部鲜重随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生长初期相比,南荻同源四倍体收获期植株地上部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南荻同源四倍体生长生理特性优于二倍体。相关分析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南荻同源四倍体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正相关极显著;在生育后期南荻同源四倍体净光合速率与胞间CO2浓度负相关极显著。表明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南荻同源四倍体光合作用的参数不同,南荻同源四倍体生长生理与其光合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李萍  庄秋怡 《热带作物学报》2021,42(9):2579-2586
卷瓣凤梨属(Alcantarea)植物是凤梨科植物中较晚被引入中国的观赏凤梨之一,与目前国内常见的观赏凤梨商业品种不耐强光不同,卷瓣凤梨属植物较喜光,加上其体型硕大,既可观叶也可赏花,较适合应用于室外园林中。但是不同种和品种对光照的需求各有差异,特别是对于夏季室外全光照环境的耐受性尚未明确。为了研究不同卷瓣凤梨属植物对夏季强光和高温环境的适应性,以3种大型卷瓣凤梨的成熟植株为研究对象,运用Li-6400光合测定仪进行夏季全光照环境下光合特性日变化的测定,并进行光合生理指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3种卷瓣凤梨属植物在夏季高温季的日变化曲线都为双峰型,且都在8:00达到最高点,中午11:00出现谷底,其中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较为平缓,谷底高而浅,中午Pn显著高于其他2个种,表现出对夏季强光及伴随着的高温环境具有较强的耐受性,且9:00—13:00的Pn下降是由气孔限制引起的;‘优雅’和格拉齐卷瓣凤梨的Pn双峰曲线谷底较深,其中‘格拉齐’的Pn变化最为剧烈,在早晚光线和气温不太高的环境下具有较高的Pn,强光下光合作用下降明显,中午11:00到达谷底,次峰较高,出现在15:00;‘优雅’和‘格拉齐’在上午9:00—13:00的Pn下降是由非气孔限制引起的。气孔导度(Gs)是影响3种凤梨夏季全光照环境下Pn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具有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性,但与其他光合生理指标及环境因子间相关系数较低,可能是各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所致。3种卷瓣凤梨中,帝王卷瓣凤梨(红叶型)对室外全光照环境的适应较强,植株生长正常,格拉齐卷瓣凤梨和‘优雅’卷瓣凤梨对强光比较敏感,其中‘格拉齐’叶色变黄,‘优雅’则发生叶丛中央的新叶不正常密集生长的现象,因此后2种更适合中午有一定荫蔽的环境,本研究为卷瓣凤梨属植物在室外园林中露地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砂仁是姜科豆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荫湿环境,光照是其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子。为了解砂仁种质材料的光合特性,更好地对砂仁种质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以‘湛砂11’的幼苗为材料,农家栽培种‘热科1’和‘热科2’为对照,使用SPAD-502Plus叶绿素仪、3051D光合仪和WALZ MINI-PAM-Ⅱ叶绿素仪,分别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合有效量子产量(Y2)等参数,分析‘湛砂11’的光合特征和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湛砂11’叶片SPAD值为44,比‘热科1’高12.47 %、比‘热科2’低18.59 %;叶片净光合速率(Pn)为12.19 µmol/(m2·s),分别是‘热科1’和‘热科2’的1.63倍和5.11倍,极显著高于对照,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高于‘热科2’。光合有效辐射在10~1082 µmol/(m2·s)条件下,叶片电子传递速率(ETR)随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强而上升,‘湛砂11’的ETR比‘热科1’和‘热科2’的高,说明‘湛砂11’的PSII具有强的光电子传递能力。因此,‘湛砂11’具有较好的光合特性,将光能转化为电子流的能力和潜在光合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广的光辐射范围,适宜荫蔽度较低的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13.
5个彩叶树种光响应曲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常见的5个乡土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其不同光合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1)在低光强条件下,各树种净光合速率(Pn)差异较小,随光强增大各树种表现出较大差异;(2)5个树种的气孔导度(Gs)随光强增大呈现2种变化趋势,檫木、山乌桕、野鸦椿总体呈上升趋势,而枫香树和无患子表现出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Tr)的光响应曲线与Gs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3)5个树种的胞间CO2浓度(Ci)总体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随PAR的增加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4)5个树种的LCP范围为9.525~28.018 μmol/(m 2?s),LSP范围为592.303~1245.871 μmol/(m 2?s),均属于阳性植物;檫木和山乌桕的LCPLSPPn max均相对较高,利用强光的能力更强;野鸦椿的LCPLSPPn max均相对较低,对弱光的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以大粒种咖啡(Caffea liberica)1号为砧木、中粒种咖啡(Caffea canephora)热研1号高产无性系为接穗形成种间嫁接苗,以棕榈叶+表土、棕榈叶+椰糠和椰糠+表土不同比例配置基质,比较不同处理下嫁接苗的根系形态、光合特性、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筛选适宜育苗基质。结果表明:以棕榈叶+表土体积比1:0(M1)、7:3(M2)、1:1(M3)处理植株根尖数、净光合速率(Pn)、总生物量及苗木质量指数较高,较常规育苗配比(CK),M1处理分别提高98.17%、25.88%、159.54%和142.86%,M2处理分别提高122.99%、39.11%、162.61%和151.40%,M3处理分别提高157.18%、40.47%、194.22%和214.29%,增幅均达显著水平,各处理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净光合速率、总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M1、M2和M3处理混配基质均能较好的满足咖啡种间嫁接苗生长需要,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适宜施氮量,以其高产无性系24-2为试材,在咖啡果干物质积累高峰期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施氮量对咖啡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未施氮,CK)相比,施氮能够显著提高咖啡株高、冠幅等形态指标,显著增加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果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子,且显著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随施氮量增加各指标总体呈增加趋势。对咖啡产量与各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时发现,咖啡产量与一级分枝对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显著正相关,施氮通过提高咖啡光合能力和增加植株一级分枝对数来提高产量。综上,重视咖啡果干物质积累高峰期的氮素供应,是确保植株较高光合能力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仅以产量考量,N760为最佳施氮处理。本研究结果为海南中等肥力咖啡植区的氮肥施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热区农业废弃物砂仁茎叶及优质牧草资源,添加不同比例的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混合青贮,研究其对王草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筛选最佳混合青贮比例,以期提高饲料营养品质。按照完全随机设计试验,鲜重基础条件下,‘热研4号’王草和砂仁茎叶的混合比例依梯度分为100∶0(对照组)、90∶10(A1组)、80∶20(A2组)、70∶30(A3组),每组均加入10 mg/kg的EM菌,青贮30 d后开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乳酸(LA)/乙酸(AA)比值均大于2,均有少量丙酸(PA)和丁酸(BA)检出。A2和A3组感官品质为优良;随着砂仁茎叶比例升高,青贮料pH显著升高,各处理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均呈现上升趋势;铵态氮/总氮(NH3-N/TN)、LA和AA含量逐渐降低,且A3组NH3-N/TN显著低于CK和A1组(P<0.05);各处理组LA和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各处理组间LA和A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A3组的DM、CP、EE和ASH含量显著高于CK(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且A1、A2和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P<0.05);从营养价值和发酵品质考虑,建议砂仁茎叶与‘热研4号’王草以30∶70比例混合青贮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以多年生花叶鹅掌柴(Schefflera odorata cv.Variegata)成年植株为试验材料,选择同一植株上的3种颜色叶片,分别为全绿叶(whole green leaf,WGL)、花叶(variegated leaf,VL)和黄叶(whole yellow leaf,WYL),测定其光合色素含量、光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基质配比下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植效果的影响,以黄心土和泥炭土为基质,按照体积比设置5种基质配比处理,即T1(100%黄心土)、T2(80%黄心土+20%泥炭土)、T3(60%黄心土+40%泥炭土)、T4(40%黄心土+60%泥炭土)和T5(20%黄心土+80%泥炭土),分析不同基质处理对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成活率、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T1和T3处理有利于提高米老排组培苗移植后成活率,移植1个月的苗木成活率以T1最高(83.33%),T3次之(81.11%);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米老排组培苗的株高、叶片数、地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在T3时达到峰值,移植6个月的株高、叶数与地径分别为30.93 cm、8.1片和5.04 m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1),分别是T1的2.11、1.82和1.67倍;6个月的苗木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大小均为:T3>T4>T5>T2>T1,T3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分别为T1的8.51和5.56倍;T3的苗木质量指数达到了1.13,显著高于T5、T2和T1P<0.05)。60%黄心土+40%泥炭的混合基质是米老排组培苗移植的理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9.
栽培基质是影响铁皮石斛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拟选用松树皮(PB)、椰糠(CC)和松树皮:椰糠(PC,1:1)的复合基质栽培铁皮石斛,基于代谢组学思路探究栽培基质对铁皮石斛茎生长代谢的影响.通过环刀法测定3种基质的物理性质,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铁皮石斛茎的多糖含量,采用硅烷化衍生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铁皮石...  相似文献   

20.
温度胁迫下宝莲灯的生理及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年生宝莲灯苗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培养箱对宝莲灯植株进行温度处理,研究不同温度对宝莲灯叶片生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宝莲灯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显著减少,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低温胁迫下相对电导率、Pro、MDA含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降趋势不明显,POD、SOD活性显著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宝莲灯叶片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率(WUE)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蒸腾速率(Tr)却随着温度的下降而降低。高温胁迫引起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低温胁迫,而POD、SOD活性高于低温胁迫。说明高、低温胁迫均抑制了宝莲灯的光合作用,宝莲灯对低温胁迫相对较敏感。研究结果对宝莲灯的栽培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