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红毛丹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红毛丹炭疽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研究培养基、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红毛丹炭疽病菌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在PDA、CA和CZ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0~35℃下均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28℃,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在pH3~11都能生长,pH5~8生长较好,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99%时不能萌发;光照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5℃,10min;PDA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以鼠李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甘露糖和木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不同的无机氮源对病原菌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白根病是中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害,是世界性橡胶树的严重病害。为了能更好的了解、预防和控制橡胶树白根病,对该病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及营养环境对橡胶树白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酵母和PDA+橡胶树根汁培养基上生长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糖对病原菌生长影响不同,以蔗糖、淀粉、麦芽糖、甘露糖和鼠李糖最好。PDA培养基中添加2%的氮源对病菌的生长无促进作用。该菌在10~35℃下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55℃下处理10 min,病菌不能生长;pH4~11都可生长,最适pH8~9;黑暗能促进病原菌生长。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黑龙江、吉林等地玉米田普遍发生的一种叶斑病,利用形态学和r DNA-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该叶斑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该病原菌生长的影响条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害为玉蜀黍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zeae(NaritaY.Hirats)Dingley]引起的北方炭疽病。该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其次是燕麦培养基;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H值为6,最适氮源为牛肉粉,最适碳源为α-乳糖。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rDNA-ITS序列、EF-1α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的方法对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引起火龙果镰刀菌果腐病是单隔镰刀菌(Fusarium dimerum Penzig in Saccardo),这是该菌引起火龙果果腐病在国内的首次报道。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25~35℃,最适温度30℃,适宜产孢温度25~35℃,最适产孢温度30~35℃,致死温度75℃(10 min);适宜pH5~9,最适pH7,最适产孢pH4;连续光照、D-果糖为碳源、牛肉膏和蛋白胨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完全黑暗、D-半乳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时最有利于该菌产孢。综合分析认为,该菌耐高温,光照充足、弱酸和富含有机营养的环境有利于该菌的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研究南繁区棉花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筛选其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从海南省南繁棉花区采集病样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炭疽病菌(HNNC8)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最适pH值分别为7~9和6~8;连续黑暗条件较适合菌丝生长;菌丝在以麦芽糖、阿拉伯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以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病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 55℃水浴处理 5 min。温度过高或过低酸性环境都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萌发,且不同的碳源、氮源亦会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枯萎病在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区发生日趋严重。为明确其病原,2009~2014年对采自内蒙古各地的马铃薯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 DNA-ITS测序、同源性比对,得知引起内蒙古马铃薯枯萎病病原菌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和茄病镰刀菌(F.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Bilais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三线镰刀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p H为7,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和燕麦粉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尿素;茄病镰刀菌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 H为7,最适合生长的培养基为PS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蔗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  相似文献   

7.
橡胶树灵芝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省澄迈等地的橡胶树林地发现一种新的茎腐病,由灵芝属的一种木腐菌侵染橡胶树活立木的茎干引起,株发病率约为1%~2%,田间发生茎腐病的断干橡胶树植株,新抽枝条上的叶片失绿,无光泽,变黄后脱落,后期树冠稀疏,生长不良、枯枝,病树茎干木质部组织白腐,重病植株整株枯死。对该病害的病原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鉴定,并建立ITSLSUSSU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多基因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海南橡胶树灵芝茎腐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南方灵芝[Ganoderma austral (Fr.) Pat.]。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的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0 ℃,pH 6.0,黑暗条件,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测定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致病性测定接种后木麻黄罹病症状与田间症状相似,根据病原菌子实体形态、显微结构和ITS序列分析,确定引起木麻黄红根病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 tropicum(Jungh.)Bre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30℃,最适p H值为6.0;在以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好,最适碳源为蔗糖。  相似文献   

9.
檀香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南省近几年来趋重发生的檀香炭疽病,通过对该病病原进行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测定及r DNAITS序列分析,并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檀香炭疽病病原为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该菌菌丝及分生孢子均能在10~35℃条件下生长,且菌丝最适生长温度及分生孢子最适萌发温度为30℃。该菌菌丝生长能适应的p H值范围为4.0~11.0,最适p H值为6.0,分生孢子萌发p H范围为4.0~11.0,最适萌发p H为5.0,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而黑暗条件下有利于分生孢子的萌发。该病病原菌在以蔗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以蛋白胨、尿素、酵母膏浸粉、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10.
对6株剑麻茎腐病原菌黑曲霉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培养基、pH值、温度、光照等培养条件下病原菌生长速率有差异,病原菌的孢子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4℃,最适温度为32℃,菌落生长的最适pH值为9,全光照条件下菌落生长最适,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50 min。  相似文献   

11.
西沙群岛草海桐链格孢叶斑病发生普遍,前期笔者鉴定了该病的病原菌为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为进一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等13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菌菌落最适生长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固体培养基(PDA),其次是马铃薯蔗糖固体培养基(PSA);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生长温度为28℃;适宜生长pH为5.0~7.0,最适pH为6.0;最佳碳源为蔗糖,而果糖不利于菌落生长;最佳氮源为甘氨酸,而尿素不利于菌落生长;光照时间对菌落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15 μg/mL,其次是氟硅唑乳油、己唑醇悬浮剂和戊菌唑乳油,其EC50值分别为0.37、0.44和0.51 μg/mL,嘧菌酯悬浮剂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值均大于3000 μg/mL。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控制贵州省独山县茶叶斑病的发生与危害,本文研究了该区域茶叶斑病的病原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该地区茶叶斑病组织中分离的代表性菌株GZDS2018BXT10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等形态与高粱附球菌(Epicoccum sorghinum)一致。对ITS、RBP2TUB、rDNA-LSU核酸或基因进行测序,采用PAUP软件及最大简约法构建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GZDS2018BXT10菌株与高粱附球菌模式菌株CBS179.80在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自举支持率为100%。致病性试验表明,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GZDS2018BXT10菌株可通过损伤方式导致茶树叶部产生病斑,符合柯赫氏法则。因此,确认该区域叶斑病病原为高粱附球菌(E. sorghinum)。菌株可在PDA、O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GZDS2018BXT10菌株在OA培养基上生长速率最快,为(0.76±0.01) cm/d,显著高于MEA和PDA培养基(P<0.05),在PDA上最适生长温度为22 ℃,最适pH为6.0。碳素营养和氮素营养均可影响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降香黄檀叶枯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为深入了解该病菌特征,本研究对该病原菌进行鉴定,以期为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降香黄檀叶枯病病株进行病原菌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及rDNA-ITS序列测定,确定该病原菌为天门冬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asparagi (Sacc.) Bubak]。通过观察该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等4种环境因素中的生长情况,发现该病原菌在马铃薯果糖琼脂培养基(PFA)中菌丝生长最快;菌丝在10~30 ℃均能生长,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30 ℃;最适宜的pH为6;光照对该病原菌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叶斑类病害是危害大田期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多由真菌侵染所致,病害易暴发流行,对烟草的品质及产量造成重大影响。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广西‘K326’烟叶具有典型病斑的叶片上分离、纯化获得菌株,通过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培养基、温度、pH、碳源、氮源、光照,致死温度处理以及10种常用化学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该叶斑病的典型病症为:初期烟叶产生灰白色小圆斑,病害加重圆斑逐渐扩散成不规则状,病斑中心形成穿孔,颜色为灰白色,边缘棕褐色,伴随褪绿的黄色晕圈。通过分离纯化获得2个菌株,分别命名为HZFC36和HZZS76。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个菌株均可在叶片无伤条件下导致健康‘K326’烟叶部产生病斑。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位点(LSUITSRPB2TUB2)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将引起广西烟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Epicoccum latusicollum。该病原菌在CM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6,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和牛肉浸粉,全光照条件更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致死温度为47℃,水浴10 min。室内药剂初步筛选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和25%吡唑醚菌酯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EC50值分别为4.752×10-2、4.989×10-2 mg/L。本研究结果为E. latusicollum引起烟草叶斑病的田间防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灵芝菌种复壮的培养基和灵芝菌种的保藏方法,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甘蔗渣提取液作为灵芝菌株复壮的培养基,观察灵芝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下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并通过对灵芝菌种酶活力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几种不同保藏方法对灵芝菌种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培养基添加甘蔗渣提取液能更好促进灵芝菌丝生长,添加100 g/L甘蔗渣提取液,赤灵芝GL102、紫灵芝GS63和GS15菌丝生长速率分别提高48%、70%和28%。与PDA保藏和石蜡油保藏培养基相比,甘蔗渣保藏的灵芝菌丝生长快、长势好,脱氢酶活力高。因此,甘蔗渣可用于灵芝菌种的复壮和保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南省橡胶树臭根病病株上采集的病根样本,采用菌索组织分离法获得菌落后,进行子实体诱导产生分生孢子,再经单孢分离纯化获得菌株HNDZ001,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学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菌株HNDZ001为引起橡胶树臭根病的匐灿球赤壳菌(Sphaerostilbe repens Berk.&Br.)。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菌株HNDZ001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近圆形,表面黄白色,致密,背面呈深褐色至浅黄色,后期会产生黄褐色菌索和孢梗束;该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条件为温度25~34℃、p H 7~9,最适生长条件是温度28℃、pH值为8、甘露醇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完全黑暗,且在黄瓜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目前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在境外主要植胶国爆发流行的态势,以及对天然橡胶产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笔者前期对我国海南、云南、广东等省橡胶主产区的13个农场和胶园进行了病害踏查,在我国海南省乐东县志仲镇乐东保显农场发现了疑似橡胶树拟盘多毛孢叶斑病病样。本研究将该疑似病样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致病力测定,并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新拟盘多毛孢属(Neopestalotiopsis)的Neopestalotiopsis aotearoa Maharachch., K.D. Hyde & Crous;基础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8℃,孢子致死温度为50℃;适宜pH为6.5,最适碳源为蔗糖和D-葡萄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大豆蛋白胨;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8 d后产孢。初步明确了该病的病原及其基础生物学特性,为提前储备防治该病的相关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红根病是我国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橡胶树根部病害。为明确我国海南和云南地区橡胶红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采用十字交叉法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10种不同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病原菌在玉米+橡胶根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对温度、pH等适应范围广,温度在13~31 ℃,pH在3~10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多数菌株最佳pH为7~9,且能利用多种碳氮源;不同的碳源中,果糖、半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较适合该菌的生长;在供试氮源中,菌丝在酪氨酸、牛肉浸膏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色氨酸和尿素的基础培养基上生长最慢;光照对病菌有抑制作用,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 ℃,10 min。不同地区的病原菌株间药剂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戊唑醇抑菌效果最好,其EC50为0.0312 μg/mL,其次为嘧菌酯、十三吗啉、咪鲜胺和腈菌唑,EC50分别为0.5581、0.6759、1.3763和1.5603 μg/mL。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辽宁花生纹枯病病原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根据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明确辽宁花生纹枯病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该菌最适pH值为7.0;该菌能利用供试的6种碳源和5种氮源进行营养生长,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不生长并且不产生菌核,其余碳氮源培养基均产生菌核;该菌在玉米粉和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光照对菌丝的生长及菌核的产生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