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含有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的栽培料中培养金针菇,利用金针菇对无机硒的富集和转化功能,培植出富硒金针菇,并测定其子实体的硒含量。结果表明,金针菇的富硒能力较强,富硒金针菇子实体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金针菇子实体。当培养料中硒浓度≤300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增加;>300 mg·kg-1时,子实体硒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利用蜜环菌AY3为试验菌株,以综合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培养基的适宜碳源以及亚硒酸钠和二氧化锗的添加量对蜜环菌菌索生物量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筛选蜜环菌液体培养的适宜碳源和富硒富锗最佳添加量。通过添加葡萄糖、麦芽糊精、红薯淀粉、土豆淀粉、可溶性淀粉等5种不同的碳源研究可知,蜜环菌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麦芽糊精,生物量为18.05 g·L-1;最佳亚硒酸钠添加量为300 mg·L-1,最佳二氧化锗添加量为500 mg·L-1。  相似文献   

3.
分别以麦仁和活体蚕蛹为培养基栽培蝉花获得孢梗束,对其有效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蚕蛹为基质感染蝉花菌株,获得的蝉花孢梗束(CY)中粗多糖、腺苷、N~6-(2-羟乙基)腺苷、海藻糖、甘露醇、葡萄糖、尿苷、鸟苷含量分别为1.17%、1.40 mg/g.0.2 mg/g、9.95%、8.16%、1.90%、2.58 mg/g、0.90 mg/g;CY中多糖由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3种单糖组成,岩藻糖:阿拉伯糖:甘露糖摩尔比=1:2.03:16.91;与麦仁培养基栽培获得的蝉花孢梗束(DM)相比,CY中腺苷、海藻糖和甘露醇含量明显高于DM,粗多糖及N~6-(2-羟乙基)腺苷含量略低于DM。由此可见,不同的培养基在蝉花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含量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调查采样及室内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不同地区不同原料4个有代表性堆肥厂商品有机肥料中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状况。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商品有机肥中Cr含量为23.98~41.60 mg·kg-1,As含量为5.75~11.70 mg·kg-1,Cd含量为0.59~3.10 mg·kg-1,Pb含量为6.24~9.52 mg·kg-1,Cu含量为54.73~80.56 mg·kg-1,Zn含量为358.88~569.27 mg·kg-1,Ni含量为15.22~21.03 mg·kg-1,Mo含量为3.23~3.85 mg·kg-1。与国内外相关商品有机肥标准比较,仅以药渣为原料的1个有机肥产品Cd、Zn含量超标,其他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3个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表明江苏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生产的商品有机肥产品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有机肥产品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2种施硒方式及不同硒浓度对油菜进行处理,测定油菜各部位的干质量及硒与其他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施硒方式,低浓度(土壤施硒0.1 mg·kg-1或叶面喷施0.1 mg·L-1)的硒有助于提高油菜生物量,而高浓度(土壤施硒1.0 mg·kg-1或叶面喷施0.5 mg·L-1)硒处理均降低了油菜生物量。外源硒增加了油菜根、茎、叶中氮、磷、钾、钙、镁、锰等的含量,以及油菜根中铁含量、叶中铜含量和根、茎中锌含量。外源硒促进了油菜茎中氮、磷、钾、镁、铁、铜、锌向叶的迁移,降低了根中磷、钾、镁、铁、锌向茎的迁移。低浓度硒降低了油菜根中钙向茎的迁移,高浓度硒促进了油菜茎中钙向叶的迁移。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的32个分布地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立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pH值、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和土壤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个分布地土壤类型属于黄壤,2个属于紫色土;46.9%的土壤pH值在4.5~5.5,是茶树最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21.9%的土壤pH值小于4.5,土壤酸化较重;31.3%的土壤pH值在5.5~7.0。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范围分别在11.01~162.62 g·kg-1、0.05~8.13 g·kg-1、0.02~4.03 g·kg-1、24.81~456.01 mg·kg-1、3.89~84.04 mg·kg-1、27.31~516.67 mg·kg-1;多数分布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含量较高,有效钾、有效磷含量较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或过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镁、交换性钙、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范围分别在0.08~8.80 cmol·kg-1、0.18~4.05 mg·kg-1、0.86~10.46 mg·kg-1、5~142.5 mg·kg-1、0.24~9.88 mg·kg-1、0.27~12.04 mg·kg-1。  相似文献   

7.
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湖南省主要茶叶产区的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和茉莉花茶中铜(Cu)、锌(Zn)、硒(Se)、钒(V)、铬(Cr)、钴(Co)、镍(Ni)、砷(As)、镉(Cd)、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 对照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NY 659-2003《茶叶中铬、镉、汞、砷及氟化物限量》和NY/T 288-2018《绿色食品 茶叶》, 结合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茶叶样品中Cu、Cr、As、Cd和Pb含量均在国标限量范围内, 1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为Zn(39.15 mg·kg-1)>Cu(17.75 mg·kg-1)>Ni(7.77 mg·kg-1)>Pb(0.62 mg·kg-1)>Co(0.56 mg·kg-1)>Cr(0.36 mg·kg-1)>V(0.21 mg·kg-1)>As(0.08 mg·kg-1)>Se(0.07 mg·kg-1)>Cd(0.059 mg·kg-1)。茶叶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最高, 为0.592。所采茶叶样本中, 红茶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0.648), 小于0.7, 整体来看, 所有茶叶样本均属于安全等级, 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8.
沼肥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浙江省各地取样的沼液沼渣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 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沼渣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平均值为947.6 mg·kg-1, 80%的沼渣游离氨基酸总量在930.4~1 359.3 mg·kg-1,平均值为1 151.0 mg·kg-1,原水中游离氨基酸很少,平均值为83.9 mg·kg-1,而沼液比原水中的游离氨基酸更少,平均值仅为8.4 mg·kg-1。  相似文献   

9.
通过缺素试验和不同施肥量比较试验,分析菜用大豆对铜、镁和钠等3种元素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含量23.0%24.1%,秸秆干物质含量32.6%35.6%。菜用大豆豆荚干物质中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11.0013.93 mg·kg-1、3.404.19 g·kg-1、10.0719.00 mg·kg-1。菜用大豆秸秆干物质的铜、镁和钠含量分别为8.7118.50 mg·kg-1、3.413.94 g·kg-1、26.3346.73 mg·kg-1。菜用大豆豆荚和秸秆中铜、镁和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01 g·hm-2、7.84 kg·hm-2和54.93 g·hm-2。建议在长期种植需铜镁元素较多的菜用大豆的地块应适时补充铜肥和镁肥。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余杭区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3个蔬菜基地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为Cr14.6~39.5mg·kg-1,Ni8.9~30.4mg·kg-1,Pb18.9~29.5mg·kg-1,As5.38~9.67mg·kg-1,Hg0.060~0.330mg·kg-1,Cd0.12~0.52mg·kg-1。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Pi)平均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d>Ni>Hg>Cr>As>Pb。总体来看,余杭区蔬菜基地部分土壤污染程度尚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培方式,以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为硒源,研究不同硒源对小白菜品质、产量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施用浓度和硒源。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和DL-硒代蛋氨酸各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小白菜叶片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和粗纤维含量,DL-硒代蛋氨酸各处理还可提高小白菜叶片维生素C含量。施入外源硒后,小白菜植株硒含量随施硒浓度的上升而增加。硝酸盐与可溶性糖、硝酸盐与可溶性蛋白、粗纤维与维生素C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小白菜品质综合排名依次为 T2>T1>S2>T3>S1>S3>CK>T4>S4。T2处理小白菜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82百分点和107.14%,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1.21%,地上部硒含量为0.843 mg·kg-1。综合分析,以亚硒酸钠为硒源,施用Se浓度为0.5 mg·L-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药食同源,营养保健价值凸显,经济效益显著。为加快掌叶覆盆子良种繁育,以药用成分含量较高的优质株系L14茎段为外植体,采用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质量浓度,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的方式,优化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添加0.1 mg·L-1萘乙酸(NAA)时,5.0~30.0 mg·L-1 6-糠氨基腺嘌呤/激动素(KT)促进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的效果与0.5~3.0 mg·L-1 6-苄氨基腺嘌呤(6-BA)相当,可见,6-BA的作用强度约为KT的10倍。0.5~3.0 mgL-1的6-BA会引起试管苗的玻璃化,0.1~1.0 mg·L-1 KT的添加有助于减轻玻璃化,其中,0.5 mg·L-1 6-BA+1.0 mg·L-1 KT的细胞分裂素组合下掌叶覆盆子组培苗增殖系数最大,达10.33,且苗生长健壮。调整培养基中具体矿质元素的含量,可进一步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因此,优化后的掌叶覆盆子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13.
以青梗芹菜、白芹菜、紫芹等19个品种芹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条件[料液比1∶30 (g·mL-1)、时间2 h、温度60 ℃]下提取得到可食用部分(茎和叶)的水提取液,用于筛选具较高体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芹菜品种及其部位。结果表明,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显著(P<0.05)高于乙醇溶液提取物;不同品种芹菜叶水提物的体外ACE抑制活性集中在80%~100%;总黄酮含量集中在200~250 mg·L-1,白梗芹菜叶中含量最高,白芹叶中含量最低;总酚含量集中在130~150 mg·L-1,紫芹叶中含量最高,空杆绿芹叶中含量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芹菜叶的体外ACE抑制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3~0.6。体外ACE半抑制浓度(IC50)表明,青梗芹菜叶水提物的IC50最低(1.258 mg·mL-1),其次为四季慢芹菜叶和白芹菜叶,分别为1.368 mg·mL-1和1.829 mg·mL-1。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五味子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和抗真菌的能力,建立起一种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步检测五味子中5种木脂素含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4项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五味子木脂素的超声提取工艺,并评价其抗氧化和抗水产干制品中优势真菌的能力。结果表明:适宜超声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料比12 mL·g-1,提取2次,每次超声10 min。在此条件下,五味子木脂素提取量为(9.45±0.11) mg·g-1。五味子木脂素提取液的总还原力,及对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ABTS(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是维生素C(VC)的2/5、1/2和1/3,对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ium)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约为1.17 mg·mL-1,对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的MIC约为2.34 mg·mL-1,说明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水产干制品中优势真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仔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研究对象,用大豆7S球蛋白作为诱导因素,通过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跨膜电阻(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情况,探究维生素A(VA)对大豆7S球蛋白致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5.0 mg·mL-1大豆7S球蛋白导致IPEC-J2活力、TEER与ZO-1、Claudin-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P<0.01)降低,而荧光素钠渗透率和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二胺氧化酶(DAO)、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1(IFABP1)的含量极显著(P<0.01)升高;添加0.1和1 μmol·L-1 VA极显著提高了细胞活力(P<0.01),0.1~10 μmol·L-1 VA显著(P<0.05)缓解了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TEER、荧光素钠渗透率、细胞膜完整性相关指标与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变化;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剧了这些影响。总体上,0.1~10 μmol·L-1 VA能通过保护细胞活力和细胞完整性、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对大豆7S球蛋白导致的IPEC-J2细胞屏障功能损伤发挥保护作用,而10 000 μmol·L-1 VA反而加重了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豆腐柴叶干粉营养组分、抗氧化活性和适制性的影响。采用漂烫及不同干燥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并分为新鲜组(F)、冷冻干燥组(FD)、热风干燥组(HAD)、新鲜漂烫组(FB)、漂烫+冷冻干燥组(BFD)、漂烫+热风干燥组(BHAD)6组。结果表明,与HAD组相比,FD组干粉色泽翠绿,且能维持较高的氨基酸、还原糖、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分别为36.16 mg·g-1、61.98 mg·g-1、6.31 mg·g-1和106.56 mg·g-1。其中,FD组、BFD组和HAD组干粉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FRAP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采用不同处理的干粉制作柴叶豆腐,结果表明,BFD组干粉制作的柴叶豆腐色泽翠绿,凝固时间短,出品率高,渗出液少,且硬度、弹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指标高,感官评分为83.33±2.86。因此,采用漂烫+冷冻干燥的方式处理豆腐柴叶,其干粉既能保留部分的营养成分又具有强抗氧化能力,且能制作出品质较佳的柴叶豆腐。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组配改良剂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以萝卜为实验材料,通过盆栽方法研究了施用不同浓度组配改良剂(0、600、900和1 200 mg·kg-1)对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微生物种群数量、萝卜肉质根铅积累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后,800、1 200 mg·kg-1两种浓度铅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1.32%和25.35%,且显著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但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施用900 mg·kg-1组配改良剂可使两种浓度铅处理下萝卜肉质根的铅含量分别降低20.35%和27.69%,并显著提高萝卜肉质根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和干物质量。说明组配改良剂可显著提升铅污染土壤萝卜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硒肥对谷子产量因子及其籽粒富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富硒谷子生产中硒肥的合理使用,探究硒肥对谷子生长及其籽粒硒吸收的影响,对谷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5、30、60、120 g·hm-2)的有机硒肥(生物富硒增效剂)和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分析不同硒肥对谷子穗部性状、籽粒硒含量、硒存在形态及叶黄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两种硒肥均可增加谷子的出谷率和籽粒硒含量,无机硒肥效果优于有机硒肥,喷施60 g·hm-2的无机硒肥出谷率达9280%,硒含量达1.09 mg·kg-1。硒形态分析显示,籽粒中的硒主要以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两种有机形态存在,无机硒肥处理组中两种有机硒的含量均高于有机硒肥处理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硒肥对籽粒的叶黄素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认为,无机硒肥亚硒酸钠可作为生产富硒谷子的硒肥,其效果优于有机硒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叶面喷施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葡萄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夏黑葡萄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浓度(0、0.5、1.0、1.5、2.0 mg·L-1)的EBR,测定EBR对葡萄幼苗生物量、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EBR提高了葡萄幼苗的生物量、根冠比和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b;除了叶温下蒸气压亏缺值有所降低,幼苗叶片的光合参数(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升高;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升高,且均在EBR浓度为1.0 mg·L-1和1.5 mg·L-1时升高幅度较大;喷施1.0 mg·L-1和1.5 mg·L-1EBR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降低;喷施1.5 mg·L-1EBR时,幼苗根、茎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喷施0.5 mg·L-1和1.0 mg·L-1 EBR时,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总体上,叶面喷施1.0 mg·L-1 EBR能够促进夏黑葡萄幼苗的生长,并且能够提高幼苗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