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混点毛小蠹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冷杉属植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介绍了混点毛小蠹的地理分布、寄主、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经济影响、防治等内容,并提供了混点毛小蠹和6个近似种的检索表。该虫在我国尚无分布,深入了解对防治混点毛小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材小蠹属(非中国种)属于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着对该属研究的不断深入,材小蠹属种类的分类地位出现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查阅,结合野外采集的标本,对中国材小蠹属种类进行系统整理,明确了9种材小蠹属昆虫在中国大陆有分布记录,首次记录了对粒材小蠹在广东的分布以及棋盘材小蠹在广东和广西的分布,提供部分种类的形态图并制定了中国大陆已知材小蠹属种类的检索表,可为口岸检疫部门鉴定和判定材小蠹属中国种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报道在湖北荆州公安县的葡萄树上发现的一种新的钻蛀性害虫——多毛小长蠹(Micrapate simplicipennis(Lesne,1895)),这是多毛小长蠹在中国的首次记录。本文对多毛小长蠹的形态特征、分布、寄主以及生物学特性做了介绍,并编写了中国葡萄上5种长蠹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齿小蠹属昆虫作为小蠹科昆虫种类较多的一个属,是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近年来,从北美地区进境木材、木质包装上截获齿小蠹属昆虫的种类、数量均增长迅速,准确的种类鉴定对防止该类害虫传入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口岸近期截获频率较多的4种齿小蠹进行描述,并列出北美地区齿小蠹属常见种类的检索表,以期为口岸技术人员提供检疫鉴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林其铭  陈启宗 《植物检疫》1996,10(6):335-337
介绍两种窃蠹科害虫——浓毛窃蠹、灵芝窃蠹林其铭(福州动植物检疫局350013)陈启宗(郑州粮食学院)窃蠹科昆虫全世界目前已记述有2000多种,分隶于8个亚科、160多个属。但其形态特征差异不大,种乃至属的正确鉴定存在一定困难。我国对该科昆虫的研究尚浅...  相似文献   

6.
管良华  程世田 《植物检疫》1989,3(3):164-172
一、前言南京动植物检疫所1984年从进口苏联原木中发现一种窃蠹科害虫,经我所鉴定为家具窃蠹Anobium punctatum(De G.)。窃蠹科中好几种是大害虫,如烟草甲、药材甲、家具窃蠹等。但世界上仍有一些窃蠹科害虫,尤其是木材中的窃蠹为我们所不熟悉。我国胡经甫目录记载中国有窃蠹  相似文献   

7.
关于海小蠹属(Hylesinus Fabricius)作者已在《植物检疫》第20卷第6期介绍过4个一色(黑色至黑褐色)种类,限于篇幅,本文将在此另行介绍海小蠹属的5个花色种类。为了便于鉴别金属种类,本文将海小蠹属已被介绍过的4个一色种类和现在将要介绍的5个花色种类统一列在检索表中以供检疫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截材小蠹属(Truncaudum Hulcr and Cognato,2010)昆虫,对口岸常见该属具有重要经济和检疫意义的种类,提供重要形态特征描述和图片,并对该属所有种类进行简单介绍,包括重要鉴别特征、分布等信息,以期为口岸一线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吴江局在某电子公司从泰国进口货物木包装中,两次截获粗双棘长蠹(Sinoxylon crassum Lesne),现场查验发现大量新鲜虫屑和活体蠹虫,其中第二次还截获了黑小长蠹[Micrapate ater(Lesne)]、黑双棘长蠹(S.conigerum Gerst)、双棘长蠹(S.anale lesne)、黄足长棒长蠹[Xylothrips flavipes(Illiger)]、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和粉蠹(Lyctus sp.)等害虫。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3月,南通海关关员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凯洋"轮进行登轮检疫时,在其甲板、舱壁等处截获到多种形似小蠹和长小蠹的有害生物。经送南京海关实验室鉴定复核为附齿筒长小蠹(Dinoplatypus pallidus)、强生长小蠹(Platypus jansoni)、橡胶材小蠹(Xyleborus affinis)和暗翅材小蠹(Xyleborus semiopacus)。其中附齿筒长小蠹(D.pallidus),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确认,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11.
为寻求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幼虫简便科学的鉴定方法,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其做了鉴定研究,首先对其触角、上内唇、臀突和胸足胫节的特征进行了形态描述;再分别提取白腹皮蠹、赤毛皮蠹和外群黑毛皮蠹幼虫的虫体DNA进行PCR扩增,通过测序比对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白腹皮蠹幼虫上内唇的中间2根缘刚毛呈蘑菇状,粗短,而赤毛皮蠹幼虫的则呈矛状,细长,二者上内唇的形态特征差异非常明显,可用于二者形态上的鉴定;对3种皮蠹幼虫的序列进行比对,白腹皮蠹与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为89.97%,黑毛皮蠹与白腹皮蠹和赤毛皮蠹的碱基相似率分别为77.54%和77.05%,差异均明显,可用于3种皮蠹幼虫种间鉴定的线粒体COⅠ基因标记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次截获的圆角木蠹象(Pissodes harcyniae(Herbst))的现场检疫情况、分类地位、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等,并提供了8种欧洲常见木蠹象的检索表和彩图,以供相关人员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史秀清  侯浩 《植物检疫》1995,9(5):310-311
严防黑斑皮蠹扩散蔓延史秀清,侯浩,朱连(大连开发区动植物检疫局116600)斑皮蠹属仓虫是皮蠹类中具有突出重要性的害虫,其共同特点是食性杂、抗逆性强,生活习性隐蔽,不仅随动植物产品传播,而且也可随同包装器材、集装箱、运输工具等进行远地传播,因而防治困...  相似文献   

14.
外来有害生物的快速准确鉴定有助于提高口岸检疫效率。红翅大小蠹(Dendroctonus rufipennis)和黄杉大小蠹(D. pseudotsugae)作为大小蠹属的非中国种是我国口岸原木检疫中频繁截获的检疫性有害昆虫。本研究以mtDNA 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为标记对红翅大小蠹与黄杉大小蠹的11个样本开展分子鉴定有效性评价。结果显示,当以COI基因5′端和3′端为靶标时,两种大小蠹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81和0.14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60.3和48倍,且种内、种间遗传距离间无重叠现象,在系统发育树上都能聚为独立的分支,表明mtDNA COI基因5′端和3′端序列均可有效区分红翅大小蠹与黄杉大小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我国口岸进口木材中多次截获的脊间小蠹属(Arixyleborus Hopkins,1915)有害昆虫,对该属的分类地位及属内种类修订的新进展进行论述,对口岸截获的该属具有重要经济和检疫意义的种类,提供重要鉴别特征和图片,并对该属所有种类进行简单介绍,包括重要鉴别特征、分布、寄主等信息,希望能为口岸一线的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皮蠹科(Dermestidae)斑皮蠹属(Trogoderma)害虫的经济重要性及传播蔓延进行了评述,对有害种类的危害性进行了比较.在基本上明确了我国该属有害种类的基础上,认为谷斑皮蠹(T.granarium Everts)、墨西哥斑皮蠹(T.anthrenoides Sharp)、肾斑皮蠹(T.inclusum LeConte)和胸斑皮蠹(T.sternaleJayne)应作为我国防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截至目前我国葡萄上已报道2种长蠹:双棘长蠹(Sinoxylon anale Lesne,1897)和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 Lesne,1895)。2011年又在张家口怀来县葡萄上发现了洁长棒长蠹(Xylothrips cathai-cus Reichardt,1966),这是洁长棒长蠹首次在葡萄上发现。本文对这3种长蠹进行了形态描述,提供了形态特征照片和检索表。研究证明葡萄双棘长蠹是双棘长蠹的别称,且葡萄双棘长蠹使用的学名Sinoxylonviticonus L. Hang为无效学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记述了中国和日本各口岸从东南亚木材上截获的6种截面材小蠹。描述了各种类的形态特征,并编制了相应的检索表,可为进口木材常见材小蠹的检疫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松大小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 《植物检疫》1993,7(2):116-117
学名 Dendroctonus ponderosne Hopkins(西部白松小蠹) 分类地位鞘翅目小蠹科分布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及部分地区,美国的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内华达、犹他、爱达荷、怀俄明、科罗拉多、堪萨斯、南达科他、内布  相似文献   

20.
双棘长蠹属昆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寿铃  李今中 《植物检疫》1992,6(2):128-129
双棘长蠹属 Genus sinoxylon,又称蛀木长蠹属,属长蠹科、大长蠹亚科。1825年由 Duftschmid 定名,5个种。后来,日本等国的昆虫学家 CHujo 等,陆续发现了4个新种。至今,尚没有系统、完整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