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丝棉木金星尺蛾(Abraxas suspecta Warren)俗称大叶黄杨尺蠖,又名卫矛尺蛾,属鳞翅目尺蛾科。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北、中南、华东、西北等地。为害丝棉木、黄杨、卫矛、榆树、杨、柳等。在张家港市是为害绿篱冬青卫矛(大叶黄杨,下同)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群集叶片取食,严重时将  相似文献   

2.
大叶黄杨斑蛾(Pryeria sinica Moore)是杭州主要园林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卫矛科植物,如:大叶黄杨、银边黄杨、金心黄杨、金边黄杨、丝棉木、扶芳藤等植物。 该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植株的小枝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孵化。初孵幼虫灰褐色,群集危害枝梢嫩叶,1—2龄仅食叶肉,残留叶子表皮萎缩焦黄,低龄  相似文献   

3.
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pilos suspecfa(Warren)]除《中国农业害虫名录》、《中国森林昆虫名录》等昆虫学专著记载的寄主以外,我们发现在华中农学院校园内的大叶黄杨(Euonymus faponica.又名冬青卫矛、正本)上有大量分布,为害甚者将叶片全部吃光只剩下光杆,使其失去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叶黄杨为卫矛科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园林中常见的绿篱植物和背景种植材料。介绍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 L.)是铜仁地区重要的观赏绿化树种,俗称大叶黄杨,为观叶常绿小灌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生态性等许多优点。近年来,由于地域间的苗本交流频繁,忽视了对病虫害系统管理,使得病虫害严重发生,轻者影响长势和观赏性,重者造成植株死亡。为此,笔者于2004~2005年对本地区冬青卫矛病虫害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初步摸清了冬青卫矛的主要病虫发生规律。1调查方法调查在本地区的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师专、师范、铜仁一中、军分区、绿化休闲山庄、森林公园、烟厂、政府机关、花果山、河边公园等绿化地段进行。各处绿化带冬青卫…  相似文献   

6.
大叶黄杨是重要的园林及庭院常绿观叶树种,在舞钢市的绿地、厂矿及庭院场馆广泛种植。大叶黄杨的种植为美化环境,消毒抗尘发挥着巨大作用,但2000~2001年却连续受到丝棉木金星尺蛾的严重为害。2000年7月下旬,在本市农技中心院内,由于丝棉木金星尺蛾CalospilossuspectaWarren幼虫的为害,使往日茂绿的大叶黄杨绿篱变成了光秃的枝叉。本市许多大叶黄杨都受到了为害。据记载丝棉木金星尺蛾以丝棉木、卫矛、榆为主要寄主,大发生时也可为害牧荆、杨、柳等植物。如此严重为害大叶黄杨尚属首次发现。2…  相似文献   

7.
园林绿篱作为一种绿化方式,具有植物种类多、养护成本低、易成活、见绿早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园林绿化工作者的喜爱。园林绿篱植物类型多样,病虫害发生较复杂。中原地区绿篱植物常见病虫害有白粉病、叶斑病、黄化病、介壳虫、蚜虫、红蜘蛛、大叶黄杨尺蠖等,要根据其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进绪 《植物医生》2005,18(4):18-19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黑缘螟蛾.主要危害城镇绿化植物中的金边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锦熟黄杨、冬青等.幼虫食性单一,主要取食以上植物的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枯枝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着植株的生长和绿化景观.因此,作好黄杨绢野螟的防治工作是保证黄杨成活率和绿化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又名茶尺蛾、小茶尺蛾,俗称拱拱虫、量寸虫,是豫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大量发生时可将整片茶园吃成光杆,导致茶叶减产60%以上,并且严重影响成茶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大叶黄杨是庭院及园林主要绿化观赏树种,具有美化、净化环境的作用。由于易管理,病虫少而被广泛种植。2001年大叶黄杨尺蠖(AbraxasmiranduButler)在东海县严重发生为害,使四季常绿的大叶黄杨变得残叶秃枝,有些植株连嫩芽也被幼虫食光,影响树势,甚至枯死。经我们跟踪观察及防治,在2002年控制了大叶黄杨尺蠖的为害。大叶黄杨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在本地正常年份很少发现,严重发生实属首次。2001年9月21日调查,幼虫密度一般为150~750头/m3,高的达2500头/m3,50cm长的嫩枝上有虫120头。该虫…  相似文献   

11.
黄杨绢野螟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黑缘螟蛾。主要为害金边黄杨、雀舌黄杨、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锦熟黄杨、冬青等。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枯枝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和景观。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黄杨作为一种优良的常绿灌木,近年来已成为平邑县城镇街道、广场、单位庭院、小区绿地的主要绿化树种之一。2000年以前,黄杨绢野螟在本县未见发生。2001~2002年只在个别地区的植株上有少量发生,且未构成为害。2003年夏、秋季,此虫在本县暴发,五年生黄杨一般每株有虫8~15头,严重的每株40头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黄杨绢野螟严重危害黄杨类绿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家荣 《植物保护》2002,28(3):59-59
每年 6、7月黄杨绢野螟 [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 ]严重危害马鞍山市主要路段的黄杨类绿篱 ,给城市景观造成很大影响 ,甚至使部分黄杨树枯萎死亡。黄杨绢野螟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等 ,以幼虫吐丝缀叶结巢危害嫩叶、嫩梢。老  相似文献   

13.
卫矛巢蛾(Yponomeuta polystigmellus Felder)属鳞翅目巢蛾科, 幼虫危害卫矛、花椒、栎树.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 绿化树种的不断增加, 卫矛巢蛾近年来已成为吉林市绿化树卫矛上一种主要食叶害虫.该虫主要吐丝结网残食叶片, 影响树体正常生长发育, 降低了绿化效能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严重危害丝棉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叶黄杨长毛斑蛾PryeridsinicaMoore,属鳞翅目斑蛾科,文献记载分布在华北、江苏、福建。近年该虫严重危害吉林市绿化树丝棉木。幼虫取食叶片,常将叶片吃光,削弱树势,影响观赏,降低城市绿化、美化效果。1997年6月作者调查,吉林省农业学校校园内丝棉木被...  相似文献   

15.
季家敏 《植物医生》2006,19(5):20-21
大叶黄杨又称瓜子黄杨、千年矮.黄杨科常绿灌木。是城镇街道、广场、公园、单位庭院、小区绿地的最常用绿化植物之一。由于其生长环境条件差异较大,管理措施较为粗放.其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也较重,严重影响城市绿化景观。根据笔者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大叶黄杨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并因地制宜制定了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大叶黄杨巢蛾(Hyponomeuta sp.)属鳞翅目、巢蛾科,近年来为害大叶黄杨日趋严重。幼虫蚕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嫩茎亦被啃食。被害后的植株,轻则生长受阻,参差不齐,重者成片枯死。笔者于1985—1987年对该虫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茶尺蛾)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华东地区的一种主要茶树害虫。单寄生于其幼虫体内的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 sp.是目前已知的最主要的天敌。为了在此虫防治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减少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在几年来茶尺蠖幼虫期寄生天敌自然寄生率考查、茶尺蠖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18.
王缉健 《广西植保》1997,10(1):38-38
长果冬青害虫——瓜绢螟王缉健(广西博白林场博白亚山537617)长果冬青(又称冬青)IlexchinenensisSims.是冬青科小乔木,为优良观赏树,其易生长、易造形,四季常绿,被我区各地作为公园、草坪、门庭两侧绿篱。近年一些地方的冬青却反复呈干...  相似文献   

19.
黄杨绢野螟的生活史及其防治简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徐海莲  梁作栯 《江西植保》2001,24(1):17-17,19
黄杨绢野螟Daphania perspectalis(Walker)分布于我国华南、华东、西南,国外在日本、朝鲜、印度也有发生。以幼虫为害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黄杨木、冬青、卫予。在枝叶茂密处吐丝缀叶结巢,取食叶片、嫩梢,影响新梢生长,严重时整株叶片被吃光,树冠上仅留丝网、碎片,常造成树木枯萎死亡。笔者1997-2000年观察了黄杨绢野螟在小叶黄杨上的年生活史,并进行了防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和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是危害茶园的两近缘种害虫。用小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bliqua nucleopolyhedrovirus(Eo NPV)喂饲两近缘种茶尺蠖,10 d后小茶尺蠖的死亡率为100%,而灰茶尺蛾的死亡率仅为35.5%。以感染病毒的两近缘种3龄幼虫的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了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抗菌肽基因,通过邻位连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聚类分析显示小茶尺蠖和灰茶尺蛾的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蛋白均分别归为一个分支;进一步采用qPCR检测发现,病毒处理后gloverin、attacin和moricin 3个基因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均表达上调,gloverin基因在12 h达到最大值,moricin基因在48 h达到最大值,且gloverin和moricin基因在灰茶尺蛾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小茶尺蠖,而attacin基因在病毒侵入后的不同时期在两近缘种茶尺蠖体内表达量是变化的,推测gloverin、moricin和attacin基因可能与病毒的侵入有关。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抗菌肽基因在昆虫与病毒互作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