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三化”草牧场特点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内蒙古开鲁县防止草场进一步“三化”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科学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开鲁县平原干草原地上生物量动态研究王秋艳,王福臣,王玉明(开鲁县草原工作站畜牧局028400)天然草场初级生产力监测是研究天然草场资源生产力动态变化规律,探求水热因子对草场初级生产力的影响,找出水热因子的季节和年度分配变化与草群地上生物量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分析了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原因,认为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系统相悖,表现在:1)多年来牲畜数量一直大大超出了天然草地的承载能力;2)长期以来过冬牲畜数量与天然草地饲草生产的季节特点不协调;3)草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其次,该区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高温和干旱)加剧了该区草原的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天然草地现状与风沙源区植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11.82亿亩天然草地,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67%。天然草地作为内蒙古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具有维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内蒙古草地80%以上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过度利用,导致草地荒漠化趋势不断加重。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内蒙古风沙源地在连续遭受3年干旱和虫害(蝗灾)后造成的草原退化和沙化趋势以及草地围封等措施对植被恢复的效果,论述了干旱地区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以及风沙源区天然草地植被的演替轨迹,揭示了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的自我和人工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2003年天然草原生产力监测及载畜能力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天然草原占全区国土面积67%,占全国草原面积的22%,及时了解天然草原生产力现状,对草原畜牧业及草原生态建设实行动态管理至关重要。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于2003年8月,在对全区天然草原生产力进行监测的基础上,进行了天然草原暖、冷季载畜能力测算,旨在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对草原生态及畜牧业生产进行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黑线毛足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维惠  张耀量 《草地学报》1998,6(3):207-211
黑线毛足鼠在我国分布于北方典型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是内蒙古锡郭勒草原的常见鼠种之一。笔者于1987-1996年每年5-9月在内蒙古锡郭勒盟正镶白旗天然草原,利用直线铗日法对该鼠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十年其布放了42750个铗日,捕获鼠412只,其中黑线毛足鼠179只,居第四位。  相似文献   

7.
开鲁县坤都岭乡布鲁氏菌病监测报告于广龙李彦春(内蒙古哲里木盟开鲁县坤都岭乡中心卫生院,028415)于广友(内蒙古哲里木盟开鲁县卫生防疫站,028400)几十年来,我乡人、畜间的布鲁氏菌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近年由于人畜接触频繁,感染率明显增高,至...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天然草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0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和能够综合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的气象条件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的牧草产量气象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所建产草量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9.
草原管理与畜牧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内蒙古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但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善,畜牧业难以持续发展。草地畜牧业遇到了草原退化、牧草数量和质量下降、畜产品数量少以及畜牧业抗灾能力弱四个问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是,走生态牧业、增草增畜的发展道路,并采取草原有偿承包使用制度、核定草地载畜量、合理放牧、增加植被数量以及执行草原法等草原管理措施。只要加强草原管理,草原的生产潜力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天然草原植被20年动态遥感监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遥感技术为手段,通过均值法、差值法、统计法等方法,利用20世纪80年代初和21世纪初植被生长旺期的GIMMS NDVI数据为数据源,分析内蒙古天然草原植被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天然草原植被状况动态变化较大,近20年中,植被状况呈现整体变差的趋势,61.88%的天然草原状况变差,30.17%持平,7.95%变好。植被覆盖度高、产量多的区域减少,植被覆盖度低、产量少的区域增多。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现有天然草原7880万hm^2,占内蒙古土地总面积的67.49%,分布有793种饲用植物,是内蒙古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的一大资源优势,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其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因此,保护、培育、建设、利用好草原,对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业》1999,(2):61-62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天然草地退化的级别和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内蒙古天然草地,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低平地草甸。2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草地退化草地植被变得低矮、稀疏,种类贫乏,结构简单,草质变劣,生产能力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草原与草业》2019,(1):1-3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拥有天然草原1.2亿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可再生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的草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区天然草原植被平均覆盖度从本世纪初的30%左右稳定提高到44%,草原生态退化趋势整体遏制,为内蒙古草原生态的保护和建设、维护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夏季休闲对天然草场植被动态变化的研究李枫(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100094)杨杰,刘月华(内蒙古牧业学校)前言*天然草地是草原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能量转化的*源地。目前,由于草地缺乏合理利用和适宜管理,造成*草场能量与物质入不敷出,生产力下降,生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内蒙古开鲁县2010年玉米、小麦生长期与历年平均资料对低温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科左后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南端,全旗总土地面积约115万hm^2,可利用草原面积43.33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7.6%。科左后旗地理环境处于科尔沁沙地与松辽平原交接处。境内天然草地地形组合多样,沙丘广布,坨甸纵横。而且物种丰富,植被类型繁多,是自治区重要的牧业示范旗。本文通过对草原资源现状的调查,进一步对草原资源的退化、沙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天然草原在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不断发生退化和沙化,对天然草原进行补播可以提高草原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掌握托克逊县草地资源与生态状况,科学评估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建立落实的生态效益及草畜平衡效果,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草原,对天然草原植被生长状况、草原生产力及利用状况、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方面开展高峰期草地生产力分析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天然草原在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析讨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的制约因素、利用现状,根据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原适宜性利用对策,为永续利用草原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