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狼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ejasma L.),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ad.)、月腺大戟(Euphorbia ebiactedta Hayata)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虽能攻治疾病,但因有大毒而被列为下品.“狼毒味辛平,主咳递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鬼精、蛊毒,杀飞鸟走兽“.这是关于狼毒的最早记载,随后的历代医学类著作无论是人医的,还是兽医的多有相应记录.   ……  相似文献   

2.
狼毒为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的根。味苦、辛,性平,有剧毒。具有消积除满、杀虫止痒、化痰止咳之功。本品因有剧毒,不宜过量应用。临床用量牛、马6~20g,猪、羊3~6g。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以狼毒为主药治疗多种兽病,获效满意,现举案例以供参考、验证。1牛前胃...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植物瑞香狼毒对钉螺的浸杀作用,试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瑞香狼毒溶液进行浸杀钉螺试验,观察钉螺死亡情况,测定瑞香狼毒对钉螺软组织中总蛋白和糖原含量的影响以及瑞香狼毒提取液对鱼类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有较强的杀螺作用,主要是影响钉螺组织细胞中能量代谢;瑞香狼毒对水中鱼类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瑞香狼毒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抗菌、抗肿瘤、杀虫、止痒等药用功效,国内外科学工作者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性作用、应用价值等方面对瑞香狼毒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味有毒中草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具有较高的毒性,在草原上分布极为广泛,对于牛羊健康有较大危害,误食后轻则腹泻重则死亡。但是,瑞香狼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具有开发为绿色农药的潜力。介绍了瑞香狼毒的基本特性、地理分布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阐述了瑞香狼毒的药用价值及研究和开发利用现状,简述了瑞香狼毒的异株克生现象,展望了瑞香狼毒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实现瑞香狼毒在绿色农药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瑞香狼毒为天然草场常见植物,有极强的异株克生性和抗逆性,能够造成草场退化,也是我国传统有毒中药材,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驱虫、杀螨等药理价值。瑞香狼毒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北方和西南等地,对甘肃、内蒙古等多地天然草场造成严重影响,制约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瑞香狼毒内生真菌对其毒性的降解,有效化合物的高效提纯等可对其进行综合利用,在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可提高局部地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了不同提取液、不同提取液倍数、不同提取方法对瑞香狼毒进行了提取率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6倍95%乙醇作为提取液.采用75℃浸泡5d的提取方法提取率高,成分含量多,特别是针对其杀虫效果而言,采用乙醇作为提取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瑞香狼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破积聚,饮食,寒热,水气,恶疮,鼠瘘疽蚀,蛊毒”列为下品瑞香狼毒为中药“狼毒”的正品,其性味苦平,有大毒,具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近年来关于瑞香狼毒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喜人,笔者等就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瑞香狼毒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运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瑞香狼毒中的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为24.30%,采用抗坏血酸(VC)作为对照,测定了瑞香狼毒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其作用强于VC,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瑞香狼毒总黄酮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通过对不同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确定瑞香狼毒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方法,试验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提取法、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采提取瑞香狼毒总黄酮,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19.20%;超声提取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3.39%: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黄酮含量为24.18%.超声波提取法为瑞香狼毒总黄酮最佳提取法,聚酰胺树脂柱层析法中瑞香狼毒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狼毒研究现状、综合利用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狼毒是青海省主要毒草之一,严重危害青海省畜牧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分布,青海省各科研单位的研究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利用措施及防治对策,以期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珠  王堃 《草地学报》2018,26(3):525-532
瑞香狼毒是我国天然草地重要的毒害草之一,其地理分布贯穿我国大部分草原地区,北自内蒙古高原东部、南至青藏高原西部和云贵高原,是一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近年来,由于天然草地持续退化,瑞香狼毒在退化草地上的扩散日益严重,影响我国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安全。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我国学者在瑞香狼毒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化学防除效果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全面了解这种重要的毒害草,为瑞香狼毒的防除、维持草地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针茅和扁穗冰草为优势种的山地草原,由于放牧强度的加大,狼毒的个体数量及其在群落中的作用加强。伴随着狼毒分盖度的增加,针茅和扁穗冰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和重要值明显下降,毒杂草呈上升趋势。草地的Shannon_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随狼毒生物量的增加呈现出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植物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狼毒由伴生种成为优势种,天然草原由禾本科牧草为优势种的顶级群落演替为狼毒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初步提出了恢复该类退化草地生产力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狼毒根粉碎物和茎叶粉碎物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小冠花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狼毒根对小冠花幼苗株高、幼苗干重和根干重有抑制作用,且随狼毒根用量增多,其抑制作用增强,对小冠花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明显,只有当用量在5克/盆时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小冠花细胞质膜透性无显著影响。狼毒根的抑制作用强于茎叶,狼毒的生化他感作用主要是通过根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狼毒根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对受体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加狼毒根的植株生长高度均比对照高,狼毒根对披碱草幼苗的高度、叶面积、根干重均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由狼毒根对披碱草的化感敏感指数(RI)分析结果表明,披碱草对狼毒的化感作用反应不敏感,具有较强的耐受性(RI0)。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中国科学院寒旱所研制的新型除草剂———43.2%'灭狼毒'超低容量制剂在狼毒盛花期采用1.05l/hm2的施药量叶面喷雾,可使受药狼毒的死亡率达到95%以上,死亡狼毒植株次年返青率不足1%,而且能有效抑制草地狼毒群落,促进禾本科牧草生长,对草地可食牧草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7.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是我国主要毒草之一。为了明确瑞香狼毒对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在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原,于瑞香狼毒生长季(5-9月)连续取样分析了其发生区及邻近未发生区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瑞香狼毒发生区,表层土壤(0~10 cm)含水量在干旱季节(5-6月)显著高于未发生区,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未见明显变化。发生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pH值与未发生区亦无显著差异,而5-9月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未发生区。发生区7月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显著高于未发生区。整个生长季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区;过氧化氢酶活性5-6月显著高于未发生区,7-9月则与未发生区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活性5-6月亦显著高于未发生区,7-9月却显著低于未发生区。瑞香狼毒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瑞香狼毒滋生蔓延不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原因,而是草地退化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瑞香狼毒细胞悬浮培养及黄酮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星  安琪  汪莹  王猛  曹成有 《草业学报》2010,19(6):132-139
以瑞香狼毒顶芽、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考察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生长状态的影响。由疏松型的愈伤组织建立稳定的瑞香狼毒细胞悬浮培养体系,采用正交试验法初步研究碳源种类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附加了2,4-D1.0mg/L+NAA0.1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茎段可获得适于悬浮培养的疏松型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0%。正交试验中各因素对细胞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效应均为2,4-D>碳源>NAA>6-BA;较高浓度的2,4-D、NAA和6-BA均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蔗糖最有利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其次是葡萄糖和果糖;适于细胞生长和黄酮积累的培养基为:MS+2,4-D2.0mg/L+NAA1.0mg/L+6-BA0.5mg/L+蔗糖30g/L。细胞生长与黄酮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67),P<0.01,这属于生长偶联型的次生代谢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