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夏秋西瓜搭架栽培,既可充分利用西瓜的蔓生特性和大棚的较大空间,提高土地和棚架利用率,又能借助大棚天膜覆盖,避免台风、雷暴雨的侵袭,弥补优质西瓜品种抗机械性能差的不足,达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
西瓜立体栽培,就是象黄瓜、甜瓜一样,采用搭架或吊蔓的方式,使西瓜瓜蔓改爬地而向空中立体生长,充分利用空间,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通常立体栽培都与设施栽培相配套.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大棚小型西瓜立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长江流域大棚小型西瓜生产发展迅速,但其产量偏低,一般亩产在2000~2500kg,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西瓜立架栽培是采用搭架或吊蔓方式,使瓜蔓向空中生长,可充分利用光照空间,改善通风条件,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减低病虫危害,达到优质、稳产、高产的目的。随城  相似文献   

4.
1994年,江苏岗埠场农技站对塑料大棚高密度种植搭架西瓜进行了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塑料大棚种植搭架西瓜的高产高效高产值种植技术。目前,每年在全场推广种植40多个大棚,面积24亩。平均每亩产西瓜6500多公斤,产值可达1万多元,是普通西瓜产值的几倍。 一、施肥整地 1.施肥:年前12月份开始整地,每亩施优质猪粪4立方,人粪尿2500公斤。深耕一遍后,随起埂再条施尿素8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发酵豆饼20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场农技站对塑料大棚高密度种植搭架西瓜进行了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塑料大棚种植搭架西瓜的高产高效高产值的种植技术.目前,每年在全场推广种植40多个大棚,面积1.6公顷.平均667米2产西瓜6500多公斤,产值1万多元,是普通西瓜产值5~6倍.  相似文献   

6.
1994年,江苏岗埠场农技站对塑料大棚高密度种植搭架西瓜进行了研究.经过5年的试验和实践,总结出塑料大棚种植搭架西瓜的高产高效高产值种植技术.目前,每年在全场推广种植40多个大棚,面积24亩.平均每亩产西瓜6500多公斤,产值可达1万多元,是普通西瓜产值的几倍.  相似文献   

7.
戴春兰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4):116-116,145
介绍了西瓜覆膜搭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主要包括:品种选用、种子处理、浸种催芽、适当旱播等。  相似文献   

8.
谢刚 《吉林农业》2003,(7):15-15
西瓜搭架栽培,密度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搭架后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增加了光照面积和土地利用率,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单位面积株数可增加到2400株,单产达到8000kg以上。而且多雨季节不烂瓜、耐久贮、甜度高。因此,搭架栽培比常规栽培产量和效益可增加一倍。西瓜搭架栽培,主要有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瓜是对光照和温度要求最敏感的高产经济作物。营养价值高,是夏季防暑降温解渴的好食品。为了探索旱地地膜西瓜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我们进村入户,调查西瓜种植高产优质、高效户实践经验,并同种瓜能手进行座谈,总结完善这项技术,研究旱地地膜西瓜高产优质栽培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西瓜搭架栽培,密度大,产量高,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这是因为搭架后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增加了光照面积和土地利用率,减少了病虫害发生的机会,单位面积株数可增加到24()0株,单产达到8000千克以上。而且多雨季节不烂瓜,耐久贮、甜度高。因此,搭架栽培比常规栽培产量和效益可增加1倍西瓜搭架栽培,主要有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赛迪10在福建省首次引进种植,表现出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良特性.该文介绍了赛迪10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总结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粒蚕豆新品种"大朋一寸"推广应用的配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8):102-105
“大朋一寸”是白花、绿皮、大粒型蚕豆新品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品质优良等优点,纯效益为3万多元/hm2。对、“大朋一寸”推广应用中涉及的良种繁、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品质栽培、秸秆利用等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为提高“犬朋一寸”生产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大朋一寸”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麦新品种‘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抗赤霉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轮选22’的高产栽培技术,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因地制宜地加快高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推广,以解决目前生产上“丰”与“抗”的矛盾,达到小麦高产、稳产和优质,确保食品安全、减少污染环境,通过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结构、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研究制定了‘轮选2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该规程规定了‘轮选22’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南地区中高产肥力水平田块‘轮选22’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宜优115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适应性强等优点,适宜在闽中烟后稻区种植;并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龙黑果蔗是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和苏坂农业技术推广站共同选育的甘蔗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2014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文介绍了龙黑果蔗的选育进程、选育结果、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袁隆平院士接受媒体记者提出:"粉垄技术可在全国推广"。该文介绍了粉垄重构农田耕作层具"4453"效应,即:"四增"—增加耕层松土量、土壤原生养分利用量,增大"土壤水库"、"土壤氧气库";"四减"—减少水土流失、碳排放量,减低耕层土壤含盐量、重金属含量;"五抗"—增强作物抗干旱、高温、低温、病害、倒伏等能力;"三提高"—促进作物光合效率提高10%以上,产量提高10%~30%以上,品质提高5%以上;人力、畜力、拖拉机耕作依次具增产10%规律,粉垄耕作则还具函拖拉机耕作加上再翻倍深松耕层叠加效应可达20甚至更高增产;指出如全国推广10亿亩,可增贮天然降水400亿立方,盘活土壤原生养分后可减少化肥施用量70多亿千克,新增粮食可多养活3亿多人,产生总体效应还可以助力提升国民身体健康水平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八红优256是2004年审定通过的第一代高大韧水稻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优良种性,于2012年对该品种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技术示范,重点开展该品种在桂中地区的辐射推广工作。在桂中和桂南地区,各设立两个品种栽培技术示范点,早晚稻各示范面积23.33 km2。在桂中的9个县区强化开展新品种的辐射推广工作。比较和分析八红优256桂中和桂南在早稻和晚稻的示范与推广中稻谷产量的差异。试验结果揭示,八红优256在桂中南地区一般产量7800—8400kg/hm2,作早稻和作晚稻栽培产量差异不显著,在桂中和在桂南地区栽培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八红优256是桂中和桂南地区典型的早晚兼用型品种,具有较广环境适应性,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方法可以获得高产或超高产。研究结果重新验证了八红优是广适性、早晚稻兼用型、易栽培的高产优质高大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8.
佳辐占作再生稻栽培表现米质优、生育期适中、抗性强、低节位腋芽萌发好、芽粗壮、再生季产量较高,低节位芽再生力强且耐机械碾压,适合作机械收割低留桩再生栽培.该文总结佳辐占作再生稻栽培头季机收低留桩生产模式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泰丰优656是用泰丰A×福恢656配制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连续2年在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种植3333 m2,表现群体整齐、植株较高、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好,总结其种子处理、壮秧培育和大田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2010~2011年,在黄土丘陵缓坡地上对旱地马铃薯全膜双垄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模式效益进行定位研究。结果发现,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栽培大垄侧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是获得高产的首选方法,但高产不一定能高收;马铃薯双垄全膜覆盖“一膜两年用”免耕栽培最具有节本增效性能,它能很好地减少生产投入,提高投产比,应在“一膜两季”栽培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拆除第1季地膜,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节本增效性能最差,生产中不提倡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