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古代表饮品"茶"义的词语中,单音词主要以"茶"为主,双音词主要以"茶叶"为主。其中词语"茶"的书写形式有两个,即"荼"与"茶",两者为古今字的关系,陆羽《茶经》以前均写作"荼",陆羽《茶经》以后逐渐被"茶"字代替。"荼"被"茶"代替,与"荼"在古代所承担的语义功能相对过多有关,也与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密不可分。"茶叶"组合最初是一个词组,表"茶树叶子"之义,直至明代文献中"茶叶"才完全凝固成一个表"茶"义的双音词,"茶叶"一词的使用真正成熟时期是在清代。清至现代汉语中,单音词"茶"与双音词"茶叶"共同担负起表"茶"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品茶的过程中,经常听到茶友提及"这个茶的茶气很足",或"这个茶的茶力很够"等诸如此类对茶的品饮感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尝新茶、藏老茶、喝陈年老茶的习惯(不仅是普洱茶,其它茶类也有优质的陈年老茶)。在新茶上市时,我们品尝新茶的鲜爽、甘香,也会在特别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的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文化的发展对涉"茶"词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汉语中不仅有一些表"茶"义的词语,也有一批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在表"茶"义的单音词中,"荼(茶)"由于是主称词语,在与表别称的"骮"、""及表泛称的"茗"、""的竞争中轻松取胜,成为最重要的表"茶"义单音词。"荼"与"茶"是文字关系,即古今字关系,陆羽《茶经》中将表"茶"义的"荼"省笔为"茶",使"茶"字在表"茶"义上功能相对单一,职责更加集中,其使用频率相较于"荼"字很快便占据压倒优势,成为古今表"茶"义的最主要文字形式。  相似文献   

4.
张小雷 《农业考古》2012,(5):145-146
周庄,位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周庄人爱喝茶,逢年过节要请人喝茶,有事商议要请人喝茶,想热闹要请人喝茶,农闲没事做了也要请人喝茶,喝茶在这里是一种公众性的社交活动。周庄有"讲茶"、"喜茶"、"春茶"、"满月茶"、"炖茶"、"阿婆茶"等茶俗,而其中尤以"阿  相似文献   

5.
在仪征地区使用生物农药"茶核·苏云菌"开展了茶尺蠖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茶核·苏云菌"对茶尺蠖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进一步总结出了"茶核·苏云菌"的高效使用技术,防治适期应选择在茶尺蠖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期之间,茶核·苏云菌使用量为1 500~2 250m L/hm~2,施用方法上可优先选择细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的茶历史悠久,人们在对茶的认知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茶的药食价值,还开创了茶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茶礼。文章从"千红一窟"、"暹罗茶"和"以茶待客"等入手,对《红楼梦》中的茶礼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明代,茶果已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帝王,中至官僚,下至平民,均常以茶果为食。茶果与礼仪发生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茶果待客、以茶果馈赠、以茶果祭祀、以茶果作为婚姻的彩礼。茶果之"果",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果肉、果仁之"果",二是水果、点心之"果"。  相似文献   

8.
钱时霖 《农业考古》2006,(5):188-190,193
一、改名为立志英俊少年志向宏,国家落后记心中。农民数亿宜催醒,从此荣堂改觉农。二、留学日本留学扶桑正少年,学茶三载取经还。二文撰就惊人作,从此众人刮目看。三、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生中国数千秋,却被英人信口诌。吴老力争原产地,文章评尽说缘由。四、与胡浩川先生合著《中国茶业复兴计划》华茶衰落国人愁,合作吴胡共献谋。文字周详超十万,复兴计划内容周。五、建立浙江省茶业改良场出生浙省大名人,浙省之茶倍热心。建立茶场嵊县内,改良茶叶立功勋。六、大专院校有茶叶自复旦始振起华茶多方面,人才培养是前提。相中复旦名园地,首建茶…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传统茶文化呈全面繁荣之势。这一情形反映在该时期风头一时无二的才子佳人小说中。作者们喜以"茶诗"、"茶联"作为章节题目或是回头诗词,使故事开篇惊艳。书中人物常常"谈茶"、"论茶",提升了小说的文化品位。书中穿插关于"茶风"、"茶俗"的描写,增添了此类小说的市井色彩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7,(23):138-139
六堡茶素有"美容茶"、"减肥茶"和"益寿茶"等美称,其具有抗氧化、降血糖和减肥的功效,是我国的六大茶类之一,因其最早产于我国的广西六堡镇,所以一直以来都被称作六堡茶。本文首先介绍了在贮藏的过程中影响茶叶品质的因素,然后逐一分析了在贮藏的过程中不同的因素对六堡茶各方面品质以及各种化学成分的影响,企图在生物学和化学的视角下来进一步的看待六堡茶的贮藏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千两茶,顾名思义,茶重千两,原料是黑茶.《中国茶叶大辞典》有"千两茶"辞条介绍:"产于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的黑茶紧压茶.由'茶卷茶'演变而来.'花卷茶'生产有百余年历史……"我青少年时就在离家五华里的这个白沙溪茶厂见过,是故乡茶农独创的.而要说清千两茶的来龙去脉,必须先了解黑茶.  相似文献   

12.
"茶和天下"是指借助茶,调节人事,改善关系和环境,助推世界和平进程的特殊形式或手段。当今天下风云变幻,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纠纷不断。根据中国的经验,茶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和或缓解人与人(包括人自身)、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形势,中华民族应弘扬中国担当的精神,在以往茶及茶文化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传播"茶和天下"新概念,推动"茶和天下"为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数年前普洱茶价格暴涨骤跌的行情仍历历在目,而今因产区云南大旱普洱茶减产,平静多年的普洱茶价又"蠢蠢欲动"。近日走访市场发现,2012年广州市场上的普洱茶已上涨近两成,高端普洱涨势更甚。在近日于广东芳村茶叶城举办的首届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上,行业人士称,2012年普洱茶春茶减产达五成,后市高品质并具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价格看涨。不过业内普  相似文献   

14.
陕油0913     
《中国农业信息》2012,(12):46-47
数年前普洱茶价格暴涨骤跌的行情仍历历在目,而今因产区云南大旱普洱茶减产,平静多年的普洱茶价又"蠢蠢欲动"。近日走访市场发现,2012年广州市场上的普洱茶已上涨近两成,高端普洱涨势更甚。在近日于广东芳村茶叶城举办的首届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上,行业人士称,2012年普洱茶春茶减产达五成,后市高品质并具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价格看涨。不过业内普  相似文献   

15.
"同敬茶圣,同修茶学,同学茶事,同游茶地,同考茶迹,同研茶史,同读茶文,同吟茶诗,同说茶人,同享茶福……"这是笔名"湖州老茶"的湖州茶人,留在网上的精妙茶语。诚如斯言,笔者深有同感。意犹未尽,加上两句:唯茶是饮,唯茶是爱。笔者不饮酒,而缘于爱茶和养身,已十多年不喝其它饮料。  相似文献   

16.
正高价茶降、特色茶涨,古树茶回归趋理性2015年是云南普洱茶市场的"转折年"——高价茶降、特色茶涨,古树茶回归趋理性,消费型普洱茶占据市场主导,各大品牌普洱茶企开始关注产品本身,让云南普洱茶市场步入了"喝时代"。从2015年云南省各茶产区销售情况看,中低端价位普洱茶销售平稳,高价位茶尤其是部分高价位古树茶销售走势放缓。春茶毛茶、成品茶单价总体略有回落。据第一茶叶网数据显示,在年平均涨幅20%连续飙升了3年后,2015年  相似文献   

17.
正数年前普洱茶价格暴涨骤跌的行情仍历历在目,而今因产区云南大旱普洱茶减产,平静多年的普洱茶价又"蠢蠢欲动"。近日走访市场发现,2012年广州市场上的普洱茶已上涨近两成,高端普洱涨势更甚。在近日于广东芳村茶叶城举办的首届普洱茶"藏之有道"交流论坛上,行业人士称,2012年普洱茶春茶减产达五成,后市高品质并具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价格看涨。不过业内普  相似文献   

18.
茶市新动向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俗话,道出了茶对百姓生活的重要性。在江苏苏州,茶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如今,"茶颜"悄然换色,绿茶一统江湖的局面不再,红茶等发酵茶大行其道,一股"新茶风"正悄然向我们袭来。"茶颜"换色:红茶悄然崛起"过去苏州人是不喝红茶的,喝的  相似文献   

19.
陈郑 《农业考古》2019,(2):189-191
一般认为,紫笋茶的名称是出自陆羽《茶经》,本文从"紫笋茶"这一名称存在的时间和紫笋茶实际有多个产地两方面入手,大胆推测"紫笋茶"是沿用了之前早已有的"紫笋茶"这一名称,是为兼顾常州、湖州两地这一共同产地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茶禅一味"四字,最早出自北宋圆悟克勤禅师。千百年来,茶人和禅人各自领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形成了"茶禅一味"的四重境界,即:以茶助禅的物境,以茶入禅的意境,茶即禅禅即茶的悟境和无我无茶无禅的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