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性诱剂诱杀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手段,但该方法只对雄虫起作用.糖醋液对雌虫和雄虫都有很强的诱捕作用,可以作为性诱剂的有效补充.本试验将性诱剂与糖醋液结合,研究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糖醋液与性诱剂结合使用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不同糖醋液配方中食用醋+白酒的组合优于乙酸+乙醇的组合,性诱盆的诱捕效果优于性诱瓶.  相似文献   

2.
王鹰 《植物保护》1981,7(2):23-23
玉米螟在泰县棉区常年发生三代,越冬场所较多。1979年我们在官庄公庄白杨大队试用糖醋液诱测一代玉米螟,情况如下。 诱液:按粘虫诱液配方配制。诱捕器为口径18厘米、深9厘米的盆钵。钵离田面1尺左右。每3天加醋一次,10天换诱液一次,酌情补充水分。每晨捞出蛾子,记载雌雄蛾数。  相似文献   

3.
为给苹果小卷叶蛾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在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不同苹果园中研究了性诱剂和糖醋液2种方法对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种方法诱集到的苹果小卷叶蛾成虫动态都呈现出一年4代的发生规律,且趋势一致。不同果园中性诱剂和糖醋液对苹果小卷叶蛾的诱集量均差异显著,性诱剂诱集总量最高是糖醋液诱集总量的5.95倍,且在不同果园中2种防治方法均能显著降低枝条受害率,而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2种防治方法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中对苹果小卷叶蛾第1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10%和43.18%,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1.54%和46.15%,均高于其他类型苹果园,且对第3代幼虫的防治效果好于第1代幼虫。因此,性诱剂和糖醋液都可用于苹果园苹果小卷叶蛾的监测与防治,且在大面积单植苹果园内连续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桃红颈天牛是老龄桃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因其钻蛀习性,防治较为困难。连续3年应用糖醋液对河北省顺平县桃园桃红颈天牛成虫发生动态及活动规律进行调查,同时开展糖醋液不同配方、不同悬挂高度与位置对桃园桃红颈天牛诱捕效果评价,以及管氏肿腿蜂天敌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室内防效研究。结果表明:以糖∶醋∶酒∶水=1∶1.5∶0.5∶16的糖醋液配方对桃红颈天牛成虫的诱捕量最大;在顺平,桃红颈天牛成虫一般6月下旬开始出现,8月上旬结束,每日活动高峰为7:00—10:00和16:00—19:00,以16:00—19:00活动最为活跃;在东西南北4个悬挂方位中,以西、南方位的诱捕器诱捕量较多;树冠上部诱蛾量多于中部和下部;将糖醋液诱捕器放在阳光直射位置时,其诱捕量显著增加;管氏肿腿蜂对桃红颈天牛有一定的防效,尤其是低龄幼虫,适宜的蜂虫比为1∶(1~3)。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不同类型性诱捕器及糖醋液诱捕器不同设置高度对豆野螟成虫诱集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角形性诱捕器、桶形性诱捕器和糖醋液诱捕器对豆野螟成虫的诱捕效果与设置高度有关,均以悬挂于距地面1.5m处的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佳,2.0m处次之,1.0m和0.5m处的诱蛾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据河北省廊坊地区农科所张德民等报道(《昆虫知识》1986年第9期),近年白星花金龟甲在天津地区为害玉米较严重。笔者近年搞粘虫诱蛾观察时,发现该虫成虫对糖醋液有明显的趋性,特别是晴天表现极突出。在白天诱蛾器加盖的情况下,有时每器日诱集量也高达40—50头以上。据此,在白星花金龟成灾的地区,可以试用糖醋液对其进行诱杀和测报。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对白星花金龟的诱集效果,分别在葡萄园、玉米田和杨树林悬挂诱捕器,采用糖醋液、诱芯及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诱集白星花金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3种处理在葡萄园与玉米田的诱集总量分别为1 621.7头和1 543.0头,显著高于杨树林中的诱集量(41.7头)。白星花金龟在葡萄园有2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和8月上旬,在玉米田有3次发生盛期,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两种生境中5月至8月下旬雌少雄多,之后雌虫略多于雄虫,整体上雌雄比分别为1∶1.4(葡萄园)和1∶1.3(玉米田)。在葡萄园和玉米田中糖醋液诱芯协同处理的诱集量从始至终都优于糖醋液、诱芯单独处理及两处理之和,甚至在葡萄园中显著高于糖醋液与诱芯单独处理之和,表明2种引诱剂协同处理可显著提高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性诱芯不同存贮期对诱蛾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化螟性诱芯的存贮期对田间雄蛾诱捕量有明显影响。试验在长春市进行 ,根据诱芯存贮期长短设置 2个处理 ,分别为 - 18℃条件下存贮 2~ 6个月和同样条件下存贮 33~ 37个月。结果表明 ,从 5月 19日到 9月 2 0日两种贮存期的诱芯平均每盆每日诱蛾量分别为 35 8头和 5 5头 ,后者下降 84 6 %。两种贮存期处理的单盆 1日最大诱蛾量分别为 2 2 3头和 2 0头 ,但不同处理所反映的田间蛾期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利用性诱剂干扰交配或诱杀钻蛀性蛾类害虫是果园害虫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研发既诱雄蛾也诱雌蛾的新型诱剂近年来颇受关注。本研究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基础上,加入寄主植物挥发物--梨酯、苯乙酮、香叶醇、冬青油和苯乙醇等制成若干配方,在南疆两地(库尔勒与阿克苏地区)梨园中于蛾类害虫发生的早期和中期进行诱捕试验。对苹果蠹蛾诱集结果表明,虽然与仅含性信息素配方相比,添加植物挥发物的配方可诱集到雌蛾,但诱集虫量较少。对梨小食心虫的诱集结果表明,在库尔勒,大部分配方诱到的虫量多于商品诱剂(对照),其中,在性信息素中添加少量植物挥发性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总体较多;在阿克苏,所有配方诱集的虫量均多于对照,在性信息素中是否添加植物挥发物质对诱集效果总体上没有影响。对优斑螟的诱集结果表明,仅含2种性信息素物质的配方诱集的虫量最大,与加入少量梨脂的配方接近。果园诱集试验结果说明,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中添加梨脂等多种寄主植物挥发物的供试配方诱集雌蛾效果不理想,但对多种混合发生的夜蛾害虫雄性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田间测试亚洲玉米螟两种性诱芯的诱蛾性能.A、B两种诱芯均用橡胶塞载体,剂量50μg,B诱芯加入不同的辅助成分并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B诱芯每盆平均诱蛾量和单盆1次最大诱蛾量分别为16.03头和52.7头,显著高于A诱芯的10.82头和35.9头.B诱芯的诱蛾性显著高于A诱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3种小菜蛾性诱剂不同放置间距的诱蛾量、对田间幼虫和落卵量的控制效果及成本,结果表明,以性诱剂放置间距5m的效果最好,投入成本也最高.与传统防治相比,性诱控害时间长但见效慢,在生产中,应考虑化学防治辅助使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性信息素不同的放置高度和密度具有不同的诱捕效果,密度为每667m2放置诱捕器6个和高度为水盆口高于白菜顶部约25cm诱蛾量最多,单盆诱蛾量分别为515.5头和409.83头;水盆中加入辅助粘着剂洗衣粉、敌敌畏诱蛾效果明显高于煤油和清水;小菜蛾诱芯持效期至少可达23d,但在放置第16d之后,诱蛾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京公司甲和公司乙的5.17倍和3.52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果蝇属诱剂和糖醋液对樱桃果蝇的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果蝇属诱剂与糖醋液相比有显著的诱集效果,防治下的樱桃每百颗幼虫数为3.95头。  相似文献   

15.
小菜蛾性信息素诱杀雄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性信息素不同的放置高度和密度具有不同的诱捕效果,以诱捕器6个/667m2、诱捕器水盆口高于白菜顶部约25 cm的诱蛾量最多,单盆日诱蛾量分别为257.8头和205.1头.水盆中加入辅助黏着剂洗衣粉、敌敌畏的诱蛾效果明显高于煤油和清水对照.小菜蛾诱芯持效期至少可达22d,但在放置16d后的诱蛾效果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我县玉米上常发性害虫,常年发生14万亩左右,约占播种面积的51%,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且近几年其发生有上升趋势。为搞玉米螟的测报和防治,我站自1986—1991年进行了玉米螟性诱剂亦即性信息素的诱蛾和测报研究,表现出简单易行,诱蛾效果好,能准确反应出蛾量消长情况,现将6年研究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性诱剂来源:为江苏金坛激素研究所合成并制成以聚乙稀为载体的空心管,由省植保站提供;2.诱捕器制作:用盆口直径为30cm、深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豆食心虫成虫的预测调查,多采用田间惊蛾目测法进行,但在目测过程中,常因虫种混淆而出现误差。近年我们利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提供的性诱剂诱芯,每芯含性信息素50微克,其主要成分为反10—十二碳烯醇乙酸酯:反8反10—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5∶2。诱芯的设置方法是取三根竹竿做成三角架,置于豆田内,将水盆放在三角架上,使盆高出豆株10厘米以上,盆径25厘米,装满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林间诱蛾试验 ,研究了性信息素载体的材料、颜色以及散发面积对槐小卷蛾雄蛾诱蛾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天然橡胶诱芯、乳胶管诱芯和硅橡胶诱芯的诱蛾活性有明显差异 ,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发生期 ,天然橡胶诱芯的诱蛾活性明显高于乳胶管诱芯的诱蛾活性。散发面积为 8.7cm2的天然橡胶诱芯的诱蛾活性明显高于6.9cm2和4.8cm2的诱蛾活性。相同散发面积下 ,蓝颜色的天然橡胶诱芯的诱蛾活性明显高于红颜色和绿颜色的诱蛾活性。因此 ,在槐小卷蛾性信息素监测与防治系统中 ,以蓝颜色的天然橡胶作为合成性信息素的载体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用二化螟性诱剂代替测报灯进行二化螟发生期预测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代替测报灯直接用于二化螟发生期预测。以蛾量突增日性诱剂预测的结果比测报灯诱测结果更接近实际发生情况 ,同时避免了测报灯受灯光干扰和电压不足的影响。可设置2~ 4盆性诱剂 ,4盆的诱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的吻合程度最高 ,其次是3盆。进入盛发期后 ,性诱剂诱蛾数量多 ,可适当合并突增日 ,作为峰期时段考虑 ,指导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