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种蝇在陕西关中地区,近几年来,为害日益严重。从1960年4月以来,我们对麦种蝇的生活史、习性、犯獗的原因及其防治进行了研究。证明小麦受害程度和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栽培技术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及麦田小气候;同时也影响麦稈蝇的活动、取食、繁殖和为害。改进栽培技术,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是防治麦稈蝇的有效措施。一、播种期:播种期与麦稈蝇为害的关系,在不同季节表现有明显差別。秋苗期,播种早的受害重。根据对南大2419,612,6028,碧玛1号等四个品种的调查,凡9月播种的小麦,秋苗被害株率达25.1%;—54.0%;10月上中旬播种的被害株率  相似文献   

2.
1982—1936年,在宁夏高寒山区隆德县,对冬麦苗期重要害虫麦种蝇进行了生活年史、习性、危害损失等方面的研究。此虫1年1代,以卵态幼虫在土内越冬,冬麦返青后幼虫蛀入分蘖节食害,造成大量死苗。成虫卵巢发育缓慢,羽化后经50天左右才交尾产卵。本文报道麦种蝇生物学及其对小麦的危害,并提出以苗被害率15%为防治阈限。  相似文献   

3.
灰地种蝇[Delia platura(Meigen)],又称种蝇、瓜种蝇,是西瓜播种后至真叶显露前的主要害虫。种子发芽时幼虫自露白处进入,造成种子霉烂不出苗;幼虫蛀食幼苗的根、茎,使植株停止生长或全株枯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重播。早春覆膜西瓜是郓城县主要的经济作物,瓜、棉间作套种是广大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措施。本县西瓜常年种植面积1.5万hm2。其中早春覆膜西瓜面积1.2万hm2,约占西瓜种植总面积的80%。而每年的瓜、棉间作套种面积均占当年早春覆膜西瓜种植面积的90%以上,是本县早春覆膜西瓜最主要的种植方式。本县早春覆膜西瓜常年在3月25…  相似文献   

4.
龟纹瓢虫生物学及饲养初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多年的田间调查和室内繁殖,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能有效地控制蚜虫的为害。我们于1976~1981年对龟纹瓢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人工饲养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观察,意在为利用瓢虫、提高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现把结果报告如下。一、方法早春从麦地收集越冬成虫,配对产卵作为当年第一代。由此繁殖以后各代。室内成虫饲养,采用内有白色或淡绿色卵卡纸的玻管,卵卡纸约占管壁面积的1/3;幼虫饲养  相似文献   

5.
首次报道了双斑截尾寄蝇(Nemorilla maculosa Meigen)对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的寄生行为及发育特征和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双斑截尾寄蝇将卵产在5龄草地螟幼虫的胸部,蝇蛆孵化后直接钻入寄主体腔内发育,幼虫发育成熟后便会钻出寄主体外化蛹。完成卵到幼虫期的发育需约12 d。蛹经11 d左右即可以羽化为成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约25 d。雌雄之间卵和幼虫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但雌蛹的发育比雄蛹慢。雌蝇羽化后可以立即交配,而雄蝇羽化后约2 d后才能交配。补充营养的雌蝇平均产卵量约为130粒/头。还初步研究了影响双斑截尾寄蝇寄生能力的因素。简单介绍了其室内饲养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野燕麦(AvenafatuaL.)是世界性的难治草害之一。野燕麦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难于防除,很容易蔓延成灾,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野燕麦在冬小麦田的发生特点1)出苗期长。冬小麦田野燕麦出苗有2个主要时期:一是秋季出苗期,主要在小麦播种之后,于10月中旬至11月,形成冬前出苗高峰;二是翌年2月下旬至3月,仍有部分出苗。在正常年份秋季出苗数量约占全年总发生量的90%,春季出苗数量约10%。在秋季干旱的情况下,野燕麦的出苗量偏低,约占80%。若春季雨水较多,野燕麦的出苗量可达20%左右。野燕麦出苗参差不齐…  相似文献   

7.
武秉铖 《植物保护》1994,20(4):52-53
豌豆潜叶蝇近年在豌豆上发生严重,幼虫蛀食叶肉,使叶片布满白色隧道,使提早落叶,影响结荚;也能蛀食嫩荚及花梗,使植株枯死。1990年种植面积30.2万亩,受害面积28.6万亩,损失554.8万多公斤。1990—1991年按照不同生态区域选择有代表性的豌豆田块,对6乡17村188户的豌豆田3190亩进行调查,受害面积2920亩,减产10%的占21.6%;减产15%的占23.5%;减产20%的占30.4%;减产25%的占14.7%;减产50%以上的占9.9%。1992年对豌豆潜叶蝇的发生发展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 据田间多点观察,在会宁、靖远一带4月中下旬豌豆幼苗开始被害,表明此时已完成了成  相似文献   

8.
黄芪根瘤象甲发生规律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明确黄芪根瘤象甲Sitona simillimus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于2016—2019年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试验对黄芪根瘤象甲的越冬规律、田间数量动态变化、生活习性和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进行调查,测定土壤湿度和寄主植物对成虫存活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甲以成虫在靠近植物根际处的土层内越冬,越冬适宜的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0%。在甘肃省定西市黄芪根瘤象甲1年发生1代,越冬成虫产卵高峰期为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幼虫发生高峰期为每年6月中旬至8月初,化蛹高峰期为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盛期为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黄芪根瘤象甲成虫羽化当年虽可取食,但不产卵,翌年越冬结束后开始取食,取食后即可产卵。在黄芪、红芪、苜蓿和三叶草中,只有取食黄芪叶片的雌成虫才能正常产卵繁殖。黄芪根瘤象甲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明显,产卵主要集中在12:00—22:00,单雌产卵量为2 051.4粒,产卵期为42.6 d。卵、蛹和幼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9.8、10.6和36.7 d。  相似文献   

9.
用黄豆芽作产卵植物繁殖东亚小花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亚小花蝽产卵于植物组织内,为了寻找大量繁殖小花蝽时适用的优良产卵植物,在实验室采用3种植物供其选择产卵,结果小花蝽在黄豆芽、连翘嫩梢和菜豆荚上产的卵,分别占59.1~67.4%,23~32.9%和7.7~9.5%。在500毫升容器中饲养小花蝽,其产卵量随黄豆芽的增加而递增,当每头雌虫给予约一根黄豆芽供作产卵时,一生产卵51.9粒。产有小花蝽卵的黄豆芽在0~4℃冰箱中冷藏3~8天,孵化率均在90%以上。用黄豆芽作产卵植物繁殖小花蝽,成虫获得率可达50.1~84.4%。由于黄豆芽可在室内终年供应,手续简单,作为小花蝽产卵植物着卵多,孵化率高,耐冷藏,适用于室内大量繁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菠菜潜叶蝇在上海菜区的发生为害呈明显加重趋势.为摸清其在上海地区的发生规律,于2009~2012年对其生活习性、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进行了室内和大田饲养观察,并就其在田间菠菜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种群数量发生消长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其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5~6代;每年的3~5月和9~11月为盛发期;周年菠菜栽培生产模式的较定单性菠菜生产模式的菠菜潜叶蝇发生期在春季和秋季分别早约15 d和20~32 d,较常规市场菠菜生产模式的分别早18~20 d和35~38 d.影响3种不同生产模式下虫口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保护地栽培有利于其发生,还与秋季多暴风雨和减少应用化学农药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郭青云 《植物保护》2003,29(6):29-32
试验明确,青海湟中地区遏蓝菜全生育期约为115d,出苗高峰期为5月上旬至中旬。种子发芽出苗最适土壤深度为1.0~3.0cm。花期约34d,果期约20d,单株结籽量平均690粒。种子有休眠习性,室外埋入土层8d萌发率为1.5%。遏蓝菜与油菜竞争危害表现在油菜全生育期,植株含氮、磷、钾量比油菜高2.3%~225.0%。遏蓝菜发生量与油菜籽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方程为y=203.15-0.53x。采用3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遏蓝菜的防除效果均在90%以上,油菜籽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药剂拌种对小麦瑞典蝇的防治效果,对吡虫啉、七氟菊酯等6种常用拌种剂进行了药效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以0.2%吡虫啉效果最佳,播种30 d后调查,防效仍在90.85%,且对出苗有一定促进作用。七氟菊酯的持效期也较长,播种30 d后调查,0.1%、0.2%和0.3%3种剂量的防效均在80%以上。播种后13 d调查,以0.3%七氟菊酯防效最高,其次为0.2%吡虫啉,分别为96.60%和93.01%,但前者对出苗有较强抑制作用,相对出苗率较对照降低31.39%。  相似文献   

13.
王秦  谭琦  魏德忠 《植物保护》1985,11(6):34-35
黄翅菜叶蜂[Athaliarosae japanensis(Rhowen)]的产卵习性。国内有关文献说法不一,教科书中的部分记载与事实不符,为此,我们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观察。 产卵位置: 卵刚产时为淡黄色,肾形。长约0.8mm,宽约0.3mm。临孵化前体积明显增大,为乳黄色,椭圆形。长约1.2mm,宽约0.8mm,并在一端出现明显的红色眼点。卵在孵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周围植物组织内的水分。取当天产的卵及产后5天的卵各50粒称重,前者平均卵重1.67mg,后者平均重2.25mg,吸收的水份占卵重的25.78%。  相似文献   

14.
设置麦种包衣处理,测定了 7种拌种剂对麦种的安全性及对蚜虫的防效.22.6%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可促进麦种萌发,7 d发芽率达91.2%,其次是20%噻虫嗪+20%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7 d发芽率为89.6%;22.6%塞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的麦种有效分蘖率最高,达到46.1%.对麦田蚜虫的防效方面,22.6%噻虫...  相似文献   

15.
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是麦田难治杂草,研究环境条件对节节麦发芽的影响对预测其适生区域及综合治理有重要意义。以采自陕西、山东和河南的3个节节麦种群为对象,通过室内和室外萌发试验研究了水势、pH、盐分和播种深度与节节麦萌发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节节麦种群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萌发及出苗特性,其萌发对水势敏感,发芽率随水势的下降而降低,当渗透势小于-1.0 MPa时,种子不萌发;节节麦萌发对pH要求不高,在pH 3~10条件下发芽率均超过70%;其萌发具有一定的耐盐性,盐浓度为0 mmol/L时,发芽率最高,盐浓度大于420 mmol/L时,节节麦不能萌发;节节麦出苗率随播种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播种在土壤表面时,出苗率最高,播种深度大于10 cm时,未发现节节麦出苗。3个节节麦种群发芽对上述不同环境因子的反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剑河县稻秆潜蝇发生面积较大,为害较重,通过室内饲养和田间调查,摸索出该虫的生活习性、为害规律,以便更好地防治稻秆潜蝇。  相似文献   

17.
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昆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地区黄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雌成虫可在>4 cm直径寄主枝于上刻槽产卵,产卵有效刻槽率高达92.0%,卵孵化率为76.6%.黄斑星天牛幼虫生活历期可达300 d以上,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38.4 d和23.0 d,雌雄性比接近1∶1.雌虫羽化配对后第11~25日为产卵高峰期.雌虫平均产卵19.74粒.根据防治难易程度及降低虫源基数的重要性,产卵前期、卵期为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8.
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十堰城郊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优势种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的生物学习性包括幼虫行为、羽化与交配、取食与产卵、性比、趋光性及日活动规律和寄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姬小蜂可以取食寄生美洲斑潜蝇1~3龄幼虫,寄生最佳龄期为3龄,平均寄生率为34.27%,对美洲潜蝇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测定了饲养密度、温度与花绒寄甲成虫产卵量及寿命的关系,及营养缺乏条件下成虫的耐饥饿能力.结果表明,饲养密度和温度对松褐天牛生物型花绒寄甲产卵量均有显著影响.在单盒容积为1 552.5 cm3的饲养盒中.50头/盒和60头/盒的花绒寄甲单雌产卵量最高,但后者总产卵量更高,60头/盒为最佳饲养密度.营养充足时,在23~26℃下,成虫产卵量最大,产卵高峰期为5-7月,10月产卵量最低.人工繁育花绒寄甲的最适温度为23℃.成虫累计死亡率与饲养密度存在显著正相关.30~80头/盒饲养密度下,密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在营养缺乏条件下,23、26和29℃下的成虫死亡率达50%的时间分别为170 d左右、160 d和120 d.表明该生物型花绒寄甲具有极强的耐饥力,且其寿命长短与温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试验,具备充足的菌源只是导致发病的重要条件;能否发病和发病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播种时期和播种至出苗的情况。1979年我们在杨柳公社小王家三户自留地调查,同用王景礼一家的7023麦种,由于播期不同,其发病程度悬殊很大。(1)10月30日以前播种的各品种,腥黑穗病均表现为轻发或不发。(2)10月30日至12月15日播种的各处理,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