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有很好的防效。大田示范结果表明,每kg稻种使用该处理剂2g拌种,在苗期可有效防治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可达73.6%,同时用该处理剂对水稻有明显增产作用,增幅达14.6%。  相似文献   

2.
2011~2012年,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展了水稻全生育期组合用药防病技术研究,得出防效较理想的湖南省中、晚稻用药方案:种子用25 g/L咯菌腈FS及350g/L噻虫嗪FS进行消毒处理;秧苗抛栽前2~3 d喷施1次40%氯虫·噻虫嗪WG;大田返青期喷施1次48%毒死蜱EC、10%吡虫啉WP;分蘖盛期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50%吡蚜酮WG;破口前3~7 d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40%氯虫·噻虫嗪WG、50%吡蚜酮WG;齐穗期施用1次300 g/L苯甲·丙环唑EC、50%吡蚜酮WG.节药、增效技术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效高达93.90%~98.01%.同时,可有效防控水稻其他主要病虫为害.与常规施药技术相比,其用药量减少77.87%~79.89%,稻谷产量和种稻效益分别增加18.57%~52.43%、4 960.89~6 985.89元/hm2.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4.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10,(5):37-37
近日。为了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湖南省农业厅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方案,向全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实施严格的“治虱防矮”防控策略,及时狠治早稻中后期本田、中晚稻秧田飞虱,最大程度减少带毒虫源,切断传播毒径,从而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鉴于目前市场上防治飞虱药剂良莠不齐的现状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特性,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严重,2010年在桂林市中稻爆发成灾,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2010年9月联合举办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考察活动”指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补救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宁南霉索ASl20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31%氮苷·吗啉胍SG37.5g/667m2+10%苄氨基嘌呤AS40g/667m2、2%宁南霉索AS120g/667m2、20%吗啉胍·乙酮WP37.5g/667m2等药剂处理对感染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水稻显症病株有一定的补救效果,3次药后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防效达到50%以上,且使用安全,值得在水稻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对2012年云南元江地区早稻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的调查研究表明,白背飞虱的虫口数量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9),即当白背飞虱数量较大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工作的通知》和《2011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联防联控方案》,进一步做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工作,6月16日至19日全国农技中心钟天润副主任赴黔南州平塘、荔波、三都  相似文献   

10.
4种药剂拌种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而且是近年来发生严重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唯一传播介体。为有效降低白背飞虱自身的危害及其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在云南德宏开展了4种拌种剂防治白背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在25%吡蚜酮WP、60%吡虫啉FSC、35%丁硫克百威DS及70%噻虫嗪WS中,35%丁硫克百威DS在拌种后31d对白背飞虱种群的防效仍高达93.6%,其他3种拌种剂的防效分别为75.0%、55.0%及49.3%。因此35%丁硫克百威DS是适合于当地防治白背飞虱的水稻拌种剂。  相似文献   

11.
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控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70%噻虫嗪种子处理WS(锐胜)是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低毒农药,为了评价其对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效果以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壮苗和增产效果,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剂防控示范方案》的要求,笔者于2013年晚稻期间进行了70%噻虫嗪种子WS处理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试验示范,现将示范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浏阳市自2007年在始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以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浏阳的发生、危害等数据,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总结了浏阳市在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减轻发生和危害方面的做法,并对从中得到的启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2%香菇多糖水剂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表明:每667m2用量120g,兑水50kg在水稻幼穗发育初期喷雾防效较佳。  相似文献   

1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Genus Fijivirus)在关岭县水稻种植过程中常年发生,造成水稻矮缩不抽穗,极大地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详细介绍了贵州省关岭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并根...  相似文献   

1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命名已被确认。目前全国已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33.3万hm2,基本绝收面积0.67万hm2。其中以湖南发生最重,约11.9万hm2,损失稻谷5000万kg。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再次肆虐湖南稻区,其中早稻发生4.94万hm2,中稻发生23.39万hm2,晚稻发生29.9万hm2。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和测报防治实践,研究化州市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防治原则、病情监测、预报方法及综合防治技术,阐明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的具体细则和技术指标,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规范化、标准化和绿色防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新发生的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背飞虱传播.广西迁入性白背飞虱数量大,4月13日~6月23日样本检测,带毒率最高达80%.平均带毒率8.18%.白背飞虱带毒情况及发生数量成为广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广西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情况进行了小结,提出加强白背飞虱带毒率监测做好南方水稻黑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