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实验室模拟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表施和混旋长效碳铵较普通碳铵可在一定程序上减少氨的挥发损失;长效碳铵有一定的碳化抑制作用;长效碳铵施用量比经验施肥量减少195kg/hm^2时,水稻产量不下降;采用二次曲线校正方法y=a+bx^k+cx^2k能更准确地模拟碳铵肥料效应特征,对长效碳铵取k=1.1,普通碳铵k=1.2,二者在达到基本一致的最高产量时,长效碳铵的每公顷和量比普通碳铵节省约70kg。  相似文献   

2.
长效碳铵在阴山丘陵区主要作物小麦和马铃薯上使用,在习惯喷肥量的情况下,比普通碳铵的氮肥利用率提高8.8~9.1个百分点,肥效期比普通碳铵延长一倍左右,有效地弥实了普通碳铵后期脱肥的不足。在等氮量情况下,长效碳铵不仅远远超过普通碳铵的肥效,且与尿素的肥效基本相近,特别施用马铃薯上的肥效及其利用率要高于尿素。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高产高效间套作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地优良马铃薯品种“米拉”的脱毒种为主体作物,采用马铃薯套玉米问秋白菜、马铃薯问春大白菜套葱、马铃薯套唐菖蒲、马铃薯套半夏、马铃薯间折耳根、马铃薯套玉米间胡萝卜6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套玉米问胡萝卜模式的投入产出效果最佳,其产投比和纯收入最高,分别2.937和1278.79元/667m^2,可大面积推广。马铃薯套玉米间秋白菜、马铃薯间春白菜套葱、马铃薯间折耳根投产比在1:2.1912—2.4071之间,可在城郊及集镇附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1983年进行了以发展玉米为主的立体生态农业研究,经过试验,秋玉米套种凤尾菇的玉米亩产765.8斤,比不套种凤尾菇的秋玉米每亩增收111.5斤,同时在每平方尺可增收鲜菇1.13斤,如按每亩4000尺~2折算,经济收入合2712元,扣除每亩的菌种、稻草、废棉、石灰、……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省秋作物生长期间,气候十分异常,降雨量较往年多1~2倍,8~9月份长期阴雨连绵、低温寡照,对秋作物生长极为不利。为掌握特殊气候条件下各种秋作物品种在大田生产中的表现,科学筛选及鉴定优良品种,为2004年各地利用品种提供参考和依据,河南省种子管理站于2003年9月下旬组织省农业厅、农科院、农业大学的专家,对全省部分市、县的玉米、水稻、棉花、大豆、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大田、品种试验田进行了考察,之后又参考各市种子管理部门的品种考察报告,对全省秋作物品种利用情况进行了汇总。  相似文献   

6.
南方水稻土秋玉米高产技术罗惟希,卢其能,杨晖本研究通过多因子田间试验,利用微机处理试验数据,建立秋玉米栽培数学模型并初选优化方案。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年在宜春地区农科所进方,并于1992年秋再行试验验证。供试土壤为石灰岩母质发育粘质水稻土,播种...  相似文献   

7.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8.
近35年湖北省低丘平原区玉米需水量及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欧  凌霄霞  张建设  张萌  马迪  孙梦  刘永忠  展茗  赵明 《作物学报》2017,43(10):1536-1547
利用湖北省低丘平原区8个长期基准气象台站35年(1980—2014)气象资料,对湖北省不同区域春玉米、夏玉米及秋玉米的需水量、旱涝发生频率及其年际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区域间差异较小,而不同种植季玉米间差异较大。秋玉米需水量显著低于春玉米和夏玉米,春玉米需水量与夏玉米相近,且三季玉米的需水量随年份呈显著下降趋势,尤其是以鄂中地区需水量下降最多,平均达-18.62 mm(10a)~(–1)。鄂北、鄂中及鄂东南区域三季玉米播种-拔节阶段均以发生涝灾为主,其中重涝发生频率较高;鄂北及鄂中地区三季玉米拔节-完熟期主要以发生轻度干旱为主,尤其是灌浆期间旱灾发生频率较高;在鄂东南春玉米与夏玉米拔节-吐丝期间涝灾发生频率要高于旱灾,灌浆期间三季玉米均以旱灾较多,尤其是夏玉米与秋玉米旱灾要重于春玉米。各地区三季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旱涝年际变化趋势不显著。从降低旱涝胁迫风险考虑,建议鄂北地区主要发展夏玉米、鄂中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发展春玉米,适当控制秋玉米面积;三季玉米拔节前均要注意防涝,拔节后注意防旱。  相似文献   

9.
秋玉米栽培是实现多元化熟制重要途径。生育特点为营养体小,单株生产力较低,生育期比春玉米短20d,比夏玉米短7d。但前期生长发育快,抽雄后灌浆成熟慢,虽“慢--快--慢”速率变化。要获得秋玉米优质高说,栽培选用早中熟紧凑型抗病良种,7月15日前播种,确保9月10日前抽雄,收获密度5000株/667m^2,采用“促--促--促”施肥,及时防治病虫草害,推迟带秆收获。  相似文献   

10.
了春玉米秆还地覆盖秋大豆对土壤含水量、结荚习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收获后秸秆还地覆盖,可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湿效果显著,能减轻秋旱为害,利于秋大豆生长发展、开花结荚、鼓粒,提高产量,还地数量以3/4以上为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珠江三角洲秋冬季节高强度的叶菜种植中,随着气温降低叶菜产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连续种植4茬叶菜,在磷、钾肥用量一致的情况下,尿素、碳铵及其配施有机肥的试验表明:尿素处理的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果好于碳铵处理,但这种差异随气温降低而逐渐收窄;尿素、碳铵分别配施有机肥的两处理产量差异较小。供试叶菜硝酸盐含量受品种、气温和施肥等方面的影响,配施有机肥具有降硝作用。试验还表明:施肥特别是配施有机肥具有培肥作用,施肥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条件下不同形态氮肥对苋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镉污染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氮肥(硝酸铵、乙酸铵、尿素、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对苋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镉污染的蔬菜土壤上,Vc含量:硝酸铵〉尿素〉乙酸铵〉碳铵〉硫酸铵〉氯化铵;叶绿素含量:除硫酸铵稍差外,其他几个处理没有差异;可溶性糖的含量:硫酸铵〉乙酸铵〉尿素〉氯化铵〉硝酸铵〉碳铵;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尿素〉氯化铵,其他的比不施氮肥要差;粗纤维的含量:与对照基本没有差异;灰分的含量:施硝酸铵效果最好,其次是乙酸铵、尿素、碳铵。以各蔬菜品质含量为标准,施用碳酸氢铵、乙酸铵、尿素的效果比其他几种肥料要好。  相似文献   

13.
稳定性长效氮肥对春玉米产量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氯化铵与稳定性长效氯化铵在延长肥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较少或免去追肥等方面的作用,以稳定性长效氯化铵为材料,对其在山西榆次春玉米的产量与效益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施入农民习惯施肥量时,与普通氯化铵相比,长效氯化铵通过改善产量构成因素显著增加玉米产量1132 kg/hm2,增加经济效益2804元/hm2,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80.44 kg/hm2、33.52%和4.72 kg/kg;施氮量减少10%的长效氯化铵处理仍可与普通氯化铵常规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相当,并可增加经济效益308元/hm2,且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有所提高;施氮量减少15%的长效氯化铵会使产量显著降低。综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将稳定性长效氮肥减施10%作为当地推荐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和尿素在水溶液和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及酰胺态氮积累量比较研究发现,在相同温度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两种肥料在水溶液中铵态氮、硝态氮及酰胺态氮3种形态氮素均呈线性增加趋势,且本试验研制的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的铵态氮积累量较尿素的积累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缓释效果。此外,通过对两种肥料施入土壤进行恒温培养淋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和尿素在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酰胺态氮3种形态氮素淋出积累速率均不断降低,而淋出积累量则不断增加,且在培养期间,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的无机氮淋出积累速率和淋出积累量始终低于普通尿素,这说明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在施入土壤后,无机氮素释放速率相对较低,这样可以延长肥效时间,达到肥料氮素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We have studied the release of potassium (K) by diammonium phosphate,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ammonium chloride from Ca-saturated clay fractions of four Aridisols (Bhalwal, Gujiana, Miranpur and Pacca series), one Inceptisols (Miani series) and one Alfisol (Pindorian series). The six soil clay fractions contained mica, kaolinite smectites as their major mineral components and vermiculite and chlorite as minor constituents. Total K in the soil clays ranged from 2.65 to 3.55%. Of total K, 2–3% in the soil clays was extracted by the three extractants: diammonium phosphate, ammonium bicarbonate and ammonium chloride.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P < 0.01) main and interactive effect of soil x extractant on the amount of K extracted from soil clays. Potassium extracted from the soil clays was described by the Elovich equation. Amount of K extracted by the three extractants from six soil clays, except in Pindorian series, followed the order: ammonium bicarbonate > ammonium chloride > diammonium phosphate.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bicarbonate, chloride and phosphate anions on differential K replacement behaviour of NH4 can be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K nutrition of plants in arid region soils.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环境因子的春玉米产量结构模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境因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现代农业气象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春玉米产量结构模型可为春玉米的科学生产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贵港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环境因子与产量结构的相关性,并建立全因子、显著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对春玉米产量结构影响最大的生育期为拔节—抽雄期,10~40 cm的土壤水分体积含水率与产量结构最为密切;四种产量结构预测模型优度(R2)比较,全因子模型(AF)优于显著因子模型(SF),多元线性回归(MLR)模型优于BP神经网络(BPNN)模型。试报检验模型发现MLR模型的泛化能力不及BPNN模型,其中BPNN_AF模型对理论产量、果穗粗的预测最为精准。BPNN全因子模型(BPNN_AF)可作为春玉米产量结构预测的最优模型,能较好捕捉作物产量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非线性影响规律,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7.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不同,各处理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施氮量150kg/hm2的处理表现最佳;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肥的农学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玉米产量和施氮量具有显著的回归关系,最高产量施氮量是:N161.9kg/hm2,最高产量为8351.9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为:N144.7kg/hm2,最佳产量8324.1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明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深施肥和常规手撒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和复合肥处理2种肥料类型处理,各肥料处理均含有等质量的氮磷钾养分。研究了香稻成熟期籽粒香气2AP的含量,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活性、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吡咯啉-5-羧酸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类型、肥料施用方式和两者互作均显著影响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其中常规手撒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肥料处理利于香稻籽粒积累显著较高的香气2AP含量,达59.86 ng/g;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和成熟期叶片的吡咯啉-5-羧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7 1*)。该研究可为制定香稻浓香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影响小麦产量的最佳灌溉与施氮方式组合。以‘定西42号’春小麦为材料,采用水氮互作的方法,设4种灌溉量(单位面积水深50 mm、100 mm、150 mm、200 mm)和3种施肥方式(拔节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拔节期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和50 kg/hm 2)。(1)灌溉量150 mm与开花期施氮肥40 kg/hm 2处理时,小麦产量都最高。(2)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含水量最高,不同施氮处理,各个土层含水量高低顺序为分蘖期<开花期<拔节期。(3)小麦植株耗水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溉量增加而减少。(4)分蘖期灌溉量150 mm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拔节期,0~10 cm土层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开花期,灌溉量150 mm和追施纯氮肥40 kg/hm 2时各个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最高。灌溉量150 mm和开花期施纯氮肥40 kg/hm 2方式搭配,对甘肃陇中黄土高原春小麦产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水分节约最有益。  相似文献   

20.
硼肥对双低春油菜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16—2017年以双低油菜‘青杂5号’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施硼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硼量对双低春油菜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阐明硼对双低春油菜产量、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提出适宜的硼肥施用量,为双低春油菜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2016年在施硼量较小的情况下,油菜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品质均随施硼量增加呈逐渐升高趋势,2017年在增大施硼量的情况下,各指标均随施硼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都以施硼量为22.5 kg/hm2时最高,此处理下籽粒产量较不施硼增产28.68%,脂肪含量提高8.06个百分点,蛋白质及芥酸含量均较其他处理有不同程度降低。回归分析表明内蒙古中部旱作地区双低春油菜生产中获得较高产量和产油量的适宜施硼量(纯硼≥15%)为19.96~21.34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