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国良  秦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936-5939
[目的]寻找替代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天然环保性添加剂。[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在24 h贮藏过程中磷酸二氢钠、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六偏磷酸钠、酸性复合磷酸盐1、酸性复合磷酸盐2号、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α-淀粉酶8种食品添加剂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对抑制白盐生湿面条酶促褐变效果最佳添加量:L-半胱氨酸用量为0.043 2 g/kg面粉,抗坏血酸用量为0.064 8 g/kg面粉,酸性复合磷酸盐2号用量为2.376 g/kg面粉。[结论]研究可为面粉褐变抑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氯化钙4种单一褐变抑制剂及其复配后在同一条件(温度4℃,浸泡时间15 min,储藏时间10 d)下,对鲜切苹果保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经过4种褐变抑制剂处理后,褐变程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其各自抑制褐变的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柠檬酸4 mg/m L、抗坏血酸3 mg/m L、亚硫酸钠25 mg/m L、氯化钙15 mg/m L;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氯化钙复配后的最佳组合为4.0 mg/m L柠檬酸+2.5 mg/m L抗坏血酸+15 mg/m L氯化钙。  相似文献   

3.
[目的]抑制香蕉果酒的褐变,提高果酒的品质。[方法]分析了香蕉果酒加工过程中果汁杀菌条件、原料成熟度、抑制剂处理对果酒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香蕉的成熟度越高,果酒的褐变程度越大;果汁杀菌温度≥90℃、杀菌时间≥15min、柠檬酸添加量≥0.4%时,对香蕉果酒有较好的褐变抑制效果,但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对香蕉果酒的褐变抑制效果较差,且在陈酿中颜色逐渐变红加深,不适宜用作香蕉果酒的褐变抑制剂。[结论]发酵前对香蕉汁进行适宜的热杀菌处理、适当提高香蕉汁的酸度均有利于抑制香蕉果酒的褐变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马铃薯加工过程中褐变机理及其抑制效果,为马铃薯加工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威芋3号、E-62、黔芋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油炸马铃薯争加工过程中褐变产生的主要机制。[结果]温度条件对酶活性影响显著,低温及高温条件下能有效抑制酶活性;马铃薯中PPO的最适pH值为6.4~6.8;不同抑制物二巯基丙醇、亚硫酸钠、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对PPO活性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Li^+、K^+、Ba^2+和Mg^2+对酶活力没有影响,Al^3+、Fe^3+、Cd^2+、Mg^2+、Co^2+、Pb^2+、Mn^2+和Zn^2+对酶活力有激活作用,而Cu^2+表现为抑制作用。[结论]在马铃薯生产加工中,抑制酶促褐变是其中心环节,而抑制酶促褐变的关键就在于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有效抑制白蘑菇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提高护色效果,改善白蘑菇的加工品质。[方法]研究了不同漂烫和护色液处理对白蘑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以及不同护色液对白蘑菇热加工处理后非酶褐变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白蘑菇多酚氧化酶的耐热性较差,100℃加热2 min可以基本钝化白蘑菇中PPO的活性;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对白蘑菇中的PPO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柠檬酸及其组合对非酶褐变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37℃放置3 d后褐变抑制率为64%~81%,7 d后褐变抑制率为55%~66%,可作为白蘑菇加工产品的较好护色剂。[结论]研究可为高品质白蘑菇加工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6.
以淮山、木瓜蛋白酶等为试验材料,研究木瓜蛋白酶复合剂对鲜切淮山的褐变防控效果,探索生物酶法在淮山鲜切加工中的应用。以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褐变度(BD)为考察指标,在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氯化钠以及柠檬酸单一抑制剂对淮山褐变控制效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抑制剂在淮山褐变控制中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单一抑制剂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具有较好的效果,而Na Cl溶液对于防止鲜切淮山的褐变效果不明显。采用柠檬酸、抗坏血酸和木瓜蛋白酶进行防褐变正交试验所筛选的最佳浓度组合为0.40%柠檬酸+0.20%木瓜蛋白酶+0.20%抗坏血酸,影响主次顺序为柠檬酸木瓜蛋白酶抗坏血酸。验证试验结果表明,BD值为0.194、PPO活性为0.21 U/m L、POD活性为9.2 U/m L的抑制褐变效果优于试验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荣保华  王清章  李洁  严守雷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67-10269
[目的]研究藕带中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性质。[方法]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pH值、温度和抑制剂对藕带PPO活性的影响,并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结果]藕带PPO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30℃;Km为0.0344mol/L,Vmax为172.41U/ml,70℃热保温60minPPO的活性基本丧失;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抑制藕带PPO的活性,其中,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为最佳抑制剂,其次是柠檬酸和抗坏血酸,0.20g/LL-半胱氨酸和氯化亚锡均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藕带资源和科学控制其深加工过程中的酶促褐变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莲雾(Syzygium samarangense Merr.& Perry)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及活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酶促褐变反应动力学方程,探讨了亚硫酸氢钠、EDTA二钠、抗坏血酸、柠檬酸、硫酸钠等5种抑制剂对莲雾酶促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莲雾果实多酚氧化酶的最适底物为邻苯二酚,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7.5;莲雾多酚氧化酶的单底物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相应的动力学参数为Km=0.035 5 mol/L,Vmax=0.7789 U/min;5种不同抑制剂对该酶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EDTA二钠、硫酸钠、柠檬酸.  相似文献   

9.
刘素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58-14960
[目的]筛选能取代亚硫酸盐的高效化学褐变抑制剂组合,延缓香辛料调味品在贮藏加工中褐变的发生,延长其货架寿命。[方法]试验结合低温贮藏,采用EDTA-2Na、CA和L-Cys等化学物质处理香辛料调味品,分析其对香辛料调味品在贮藏期间的PPO活性和褐变度的影响。[结果]试验得出,0.15%EDTA-2Na+0.10%CA+0.05%L-Cys的组合抑制褐变的效果最好,且各因素抑制褐变的效果依次为EDTA-2NaCAL-Cys。同时该褐变抑制剂组合能够显著抑制香辛料调味品贮藏期间的PPO活性,对香辛料调味品的褐变有显著延缓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食品研究与加工提供一份基础性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复合护色剂对苹果干制过程中褐变的抑制效果。[方法]使用复合护色剂处理不同品种的苹果片,然后在3个不同的时间点取样检测果片中的酶活性指标。[结果]复合护色剂处理显著提高了红富士、秦冠、嘎拉和国光苹果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论]复合护色剂对多个苹果品种的干制褐变有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抑制杨桃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发生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种酚类物质作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不同杨桃品种果实及其贮藏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5个甜杨桃品种果实中测有PPO活性,该活性均强烈催化焦性没食子酸的氧化反应,但对绿原酸的氧化活性很弱。不同杨桃品种的PPO活性有很大差异,蜜丝甜杨桃PPO对焦性没食子酸的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而酸杨桃PPO活性极弱。甜杨桃PPO对焦性没食子酸的Km值为3.79~6.80 mmol/L,其Km值因品种不同而异。在果实贮藏期间,3个甜杨桃品种果实中的PPO活性均呈先降再升高而后又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在杨桃制品的加工中宜选用酸杨桃、新加坡红杨桃、马来西亚1号杨桃等PPO活性低的杨桃品种作为加工原料,以有利于酶促褐变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苹果汁褐变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抑制家庭鲜榨果汁过程中果汁褐变的有利措施。[方法]研究了pH、热处理、光照、褐变抑制剂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对苹果汁褐变的影响。[结果]在pH3.0、遮光、热处理5min,添加0.05%Vc和0.50%柠檬酸,4℃存放,隔离氧气以及榨汁前后护色条件下,能较好地控制苹果汁的褐变。[结论]在此条件下能有效抑制苹果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13.
大叶栎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大叶栎多酚类物质含量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情况。[方法]将大叶栎外植体接种在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和抗坏血酸的MS培养基上,观察其褐变致死情况。同时对大叶栎不同年龄、不同部位试样的多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对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影响,初步研究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的措施。[结果]大叶栎不同器官、不同部位的试样多酚类物质含量不同,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褐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99),在培养基中添加1.0~3.0 g/L活性炭和0.1~0.3 mg/L抗坏血酸有利于降低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活性炭的效果略优于抗坏血酸。[结论]大叶栎初代培养外植体的褐变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董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803-17805
[目的]研究了杨桃黄瓜复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制作工艺。[方法]以杨桃和黄瓜为主要生产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菌种,经驯化使其适应杨桃黄瓜复合汁的生长环境,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杨桃黄瓜复合汁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和最佳口感调配方案。[结果]最终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杨桃汁:黄瓜汁=4:1(W/W),脱脂牛乳添加量为10%(V/V),接种量6%(V,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16h;最佳口感调配方案为:蔗糖4.0%(W/W),柠檬酸0.2%(IV/W),杨桃汁5.0%(W/W)。[结论]产品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及其褐变的控制方法,为提高小麦品质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对洛阳地区5个品种小麦籽粒PPO的催化特性、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同时考察了抑制剂对PPO的褐变抑制作用。[结果]小麦PPO活性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6.0;柠檬酸、抗坏血酸、半胱氨酸等抑制剂均可有效抑制PPO的活性,且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大PPO活性降低越明显。[结论]可通过调节合适的温度、pH值和添加一定浓度的抑制剂有效地防止PPO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糖雪莲果果酱的最佳配方及生产条件。[方法]以雪莲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低糖雪莲果的配方、雪莲果原浆的护色、增稠剂的使用进行研究。[结果]100℃条件下热烫1 min,并添加抗坏血酸、柠檬酸调整雪莲果原浆pH值为4.0,可以有效阻止绿变的发生;低糖雪莲果酱的最佳配方为:雪莲果原浆为主要组分,CaCl2 0.2%,蔗糖20%,浓缩时间30 min,pH 4.0,魔芋胶0.1%、低甲氧基果胶0.5%。[结论]最佳试验条件下研制的雪莲果果酱可溶性固形物控制在40%以下,风味宜人,形态、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17.
沈莉  朱凤妹  杜彬  张跃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402-5404
[目的]为鸡腿菇的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新鲜鸡腿菇中提取多酚氧化酶(PPO)的粗酶液,研究pH值和温度对鸡腿菇PPO活性的影响,分析其热稳定性,并探讨亚硫酸氢钠、抗坏血酸和柠檬酸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环境中,PPO都会失去活性。PPO酶活性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说明PPO是一种热敏感性酶。3种抑制剂对鸡腿菇PPO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NaHSO3的抑制作用最强,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次之。[结论]在鸡腿菇的加工过程中,添加NaHSO3能有效降低PPO活性和防止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抗褐变剂对鲜切马铃薯保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保鲜剂抗坏血酸、CaC l2对马铃薯的保鲜功能。[方法]用不同配比的保鲜剂浸泡处理马铃薯小块,5℃下贮藏10 d,分别对马铃薯进行褐变强度、硬度值、失重率的测定。[结果]0.5%抗坏血酸+0.3%CaC l2处理贮藏效果最好。[结论]抗坏血酸、CaC l2作为保鲜剂能较好地对鲜切马铃薯进行保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