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造林初植密度对翅荚木幼龄林木材热值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造林初植密度对翅荚木木材热值等的影响,笔者采用造林初植密度试验与木材采样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幼龄翅荚木的生长量、生物量、热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年生翅荚木胸径、树高、生物量等生长量密度效应显著。木材热值密度效应不显著,当翅荚木造林初植密度为10001~40002株/hm2时,其单木热值约18200 J/g;当初植密度为3334~6667株/hm2时,其单木热值约19000 J/g。当翅荚木造林初植密度达40002株/hm2时,4年生翅荚木每hm2生物量达94.2 t,生物总量相当于58.69 t标煤。翅荚木是较好的纤维能源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锑矿区土壤改良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利用8个造林树种应用不同剂量的专用改良剂、石灰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改良剂、石灰对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的pH值有极显著影响,对造林成活率也有极显著影响,各树种间造林成活率、1年生树高生长量有极显著差异。施用土壤改良剂,造林成活率以楸树、复羽叶栾树、杉木、刺槐、翅荚木为高,为84.5%~88%;当年林木树高生长量以翅荚木、刺槐、栾树、楸树为大,为62.44~155.33 cm;改良剂以每穴施放200 g效果为佳,此时8树种的平均成活率达89.2%,而对照仅为50.8%。合理施用改良剂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38.4%。施放石灰造林成活率以楸树、复羽叶栾树、杉木、刺槐、翅荚木为高,为84.6%~95.3%;当年林木树高生长量以翅荚木、刺槐、栾树、楸树为大,为60~152.3 cm;石灰以每穴施放200 g效果为佳,8树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9.5%,而对照仅为54.7%。合理施放石灰可提高造林成活率38.4%。土壤改良剂、石灰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土壤pH值,相应降低土壤中可利用态重金属的含量,降低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天然丝栗栲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天然丝栗栲的生长规律,以及对丝栗栲树种的生长趋势进行预估,以福建南平延平区天 然丝栗栲解析木资料为基础,通过树干解析的方法和方程的拟合,对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随年龄变 化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延平区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材积总生长量都随年龄的 增加而增加,天然丝栗栲的胸径、树高的最优生长模型为二次曲线模型,材积的最优生长模型为 Richards 和Korf 2 个模型。树木生长前10 年,生长速度较快,在树高上反映较明显。幼龄树苗的成长最 为迅速。在培养时,应特别注重幼龄树苗的水、肥管理,以提高丝栗栲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4.
建立湖北省杉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模型,为研究湖北省杉木生长情况提供参考。在湖北省3个主要杉木栽培区域的人工林中开展标准地调查,获取283株解析木数据,根据区域特征引入哑变量,分别建立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模型。结果显示,加入哑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树高和胸径生长模型效果最好,未加哑变量的Richards方程拟合材积生长模型效果较好,模型拟合优度R2分别达到0.8376、0.7946和0.7532。对模型进行独立样本检验,含有哑变量的树高、胸径模型和未加哑变量的材积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在97%以上。利用模型绘制生长曲线,湖北杉木的树高和胸径速生期在4~12年,并在第7年生长增速达到最大值,材积在第15年之前生长最迅速。鄂西南区域杉木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均略高于鄂东南和鄂西北区域,鄂东南和鄂西北2个区域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分析杨树不同品种在江汉平原地区插干造林与带根造林的生长情况,以4个黑杨品种为试验材料,开展插干造林与带根造林当年苗木的根系发育特征对比,以及连续5年的生长情况对比。结果表明,造林当年,4个品种插干造林的平均生根区间长度、平均总根数及总根重量皆明显大于带根造林的对应品种,两种方式造林的单根均长相差不大;造林当年苗木的总根重量和生根区间长度与苗木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高度相关,且插干造林一年生苗木生长量明显优于带根造林。4个品种两种造林方式连续5年的对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无论是胸径和树高累计生长量还是各年度的净生长量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4个品种5年间插干造林的苗木胸径和树高总生长量都大于带根造林的相应品种;在不同造林方式间,连续5年的胸径和树高性状总生长量及各年度净生长量也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造林前3年,插干造林各品种的胸径和树高净生长量皆大于带根造林各品种,但随着林龄的增加,两种造林方式的苗木生长量差异呈逐年变小趋势。  相似文献   

6.
泡桐农田防护林带单株树冠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冠层结构控制着叶面积及其分布,影响树木的生长,冠层分布影响林带的防护效益。为了解泡桐不同林带树冠的特性,2009年8月选取8年生单行、双行白花泡桐林带,研究其单木冠形、生长量、生物量、叶面积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单行、双行林带单木的树高、胸径、冠长、冠幅、叶量、叶面积均无显著差异,而树干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双行林带单木树冠外偏,呈非对称卵圆型。2个林带单木叶面积在冠内变化规律一致,由上层到下层,内层到外层均逐渐增加。单木叶面积是树高、胸径及冠长的函数。对单木冠层结构的分析可为林带冠层的变化及调控林带结构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求不同密度株数对华北落叶松的影响,通过抚育管理提高华北落叶松年生长量,采用标准地平均生长量对比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抚育强度对24年生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和材积年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抚育强度对华北落叶松胸径与材积的年生长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抚育强度的增大,胸径、材积年生长量逐渐增加,当抚育强度为450株/hm2时,胸径和材积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而抚育强度对其树高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吴君  李因刚  柳新红  张少彭 《种子》2012,31(9):44-47
以翅荚木湖南通道种源的种子为材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种子前处理(A)、激素种类(B)、激素浓度(C)和浸种时间(D)等4个因素对翅荚木种子萌发特性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为最高,分别为85%、85%、35.56;处理8最低,仅分别为50%、36.67%、7.77。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中对翅荚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激素种类,GA3处理后种子的各项萌发指标显著高于NAA和IBA。正交试验的9个处理中,处理1对翅荚木种子萌发后的幼苗生长最为有利。综合考虑,对翅荚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合条件组合为处理1:A1B1C1D1(浓硫酸拌种+GA3+200 mg/L+2 h浸种)。  相似文献   

9.
窄冠福建柏人工林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窄冠福建柏人工林生长特征及规律,制定其有效经营措施,采用树干解析法及Richards方程对三明市沙县窄冠福建柏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窄冠福建柏人工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树高连年生长量有4个波峰,其中8年生时达到生长高峰,为0.85 m/a,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第16年首次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出现2次峰值,分别为0.76 cm/a(第8年)和2.44 cm/a(第24年),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在28年生时相交,胸径快速生长期0—28年的生长量为26.08 cm,占总生长量的87.81%;材积连年生长量在26年生时达到最大值,为0.0354 m3,至32年生时,窄冠福建柏人工林仍未达到数量成熟。Richards方程拟合窄冠福建柏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效果均较好,相应的生长方程为:H=22.47×(1-e-5.28)1.66,R=0.9832;D=1326.49×(1-e-2.13)1.45,R=0.9291;V=3.89×(1-e-2.51)3.90,R=0.9979。窄冠福建柏生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树高、胸径和材积三者生长率在0—10年内降幅较大,依次为45.31%、81.86%和52.4%,而10—32年,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年平均生长率降幅均较小,分别为0.47%、0.74%和1.47%。研究结果可为窄冠福建柏营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别山引种鹅掌楸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河南大别山引种鹅掌楸试验观察,鹅掌楸年生长过程中,树高有1个生长高峰,胸径有2个生长高峰;幼林阶段树高生长较快,前12a的年均生长量在1m以上,生长高峰期出现在第4年,年生长量1.65m;胸径生长速生期为前10a,从第2年开始,即进入生长高峰,年生长量达到1.2cm以上,一直持续至第10年;在前18a,材积增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并随树龄增大而加快,18年生时,还未见有减慢现象。鹅掌楸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呈Logistic增长。  相似文献   

11.
以红翅槭A苗、B苗为供试材料,根据N、P、K 3要素不同水平设3种不同的养分比进行施肥,通过对红翅槭树木生长及生理指标测量分析,筛选相对合理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的配方施肥对红翅槭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N、P一定时,增加K肥有利于地径、树高的增大;K一定时,增加N、P肥有利于红翅槭A苗叶面积的增大和有利于红翅槭A苗、B苗叶绿素含量的增大。所设3个施肥处理中,促进红翅槭幼苗生长的最优配方为配方2,即每株红翅槭幼苗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3、10、5 g/株,对红翅槭A苗地径、树高、叶面积、叶绿素值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量对稻田一年生黑麦草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量对黑麦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找到南方稻田种植黑麦草的最佳基肥肥料配比。氮、磷、钾肥施用量分别设4个水平,试验设11个处理。测定每次刈割黑麦草的干草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氮磷钾的养分吸收量。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施肥尤其是氮肥能增加黑麦草的株高和产量;基施磷肥和追施氮肥能促进黑麦草的再生。增加氮、磷肥施用量,黑麦草氮、磷含量也增加,钾肥施用达到一定量后,再增加施用量,黑麦草钾含量变化不大。增加氮、磷、钾肥的施用能提高黑麦草氮、磷、钾的吸收量。南方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上种植黑麦草的N、P、K肥基肥最佳施用量(折纯)分别为:210.0 kg/hm2 N、108.0 kg/hm2 P2O5、117.5 kg/hm2 K2O。  相似文献   

13.
李龙  肖让  张永玲 《作物杂志》2022,38(5):111-31
为完善甘肃省张掖市制种玉米施肥体系,探究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氮、磷和钾肥利用率的提升效果及其对制种玉米生长与产量的调控效应,明确氮磷钾配施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制种玉米为供试作物,地表滴灌为供水方式,设置配方缺氮(T1)、配方缺磷(T2)、配方缺钾(T3)、氮磷钾配方施肥(T4)、常规缺氮(T5)、常规缺磷(T6)、常规缺钾(T7)、常规施肥(T8)和不施肥(T9)9个施肥处理。结果表明,T4与T8处理产量分别为7158.9和6638.9kg/hm2,显著高于相应的缺素施肥处理;T4处理水分利用率较T8处理提高7.33%(P<0.01),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9%、67.3%和70.2%(P<0.05),经济效益提高9.94%,土壤养分综合指数提高20.00%。氮磷钾配方施肥能显著促进作物生长,释放高产潜力,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和土壤肥力,为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百合切花与籽球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氮磷钾肥对百合切花与籽球生长的影响,以OT百合品种‘黄金甲’为试验材料,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肥水平对百合切花和籽球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可使百合籽球的干重和围径增加,磷肥对籽球的干、鲜重及围径、直径增长有促进作用,钾肥量100、200 kg/hm2可使籽球生长量增大,但施钾300 kg/hm2会使籽球生长量减小。肥效以磷肥最明显,其次为钾肥和氮肥,磷肥施用量为50 kg/hm2时,籽球生长量最大。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切花的株高、叶长、叶宽、叶面积和花径增大,而施氮处理中植株的各性状没有明显改变,钾肥与磷肥的施用量各为100 kg/hm2时肥效接近,但施磷处理的花径增大更多。综上,籽球对氮肥的需求大于切花,施用磷钾肥可提高籽球和切花品质质量,但切花与籽球对磷钾肥的肥效反应不同,磷肥施用量籽球宜为50 kg/hm2、切花宜为100 kg/hm2,钾肥则均可为100 kg/hm2,氮肥不宜单独施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黄秋葵氮磷钾合理的施用量,采用3因素4个水平16个处理的正交试验设计,分析N、P、K肥料不同配比对春植、秋植两季黄秋葵生长及结荚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植与秋植不同处理间株高存在极显著差异,春植30、60、90天时的最大株高分别为62.3、125.0、169.0 cm,秋植30、60、90天时的最大株高分别为36.14、107.8、118.9 cm。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确定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表明影响春植生长的主要因子为磷肥,秋季则为氮肥;春季有助于黄秋葵生长最佳组合为N_P4K2(N 0.155 kg/小区、P_2O_50.159 kg/小区、K_2O 0.214 kg/小区),秋植黄秋葵最佳施肥组合为N4P4K3(N 0.104 kg/小区、P_2O_5 0.159 kg/小区、K_2O 0.178 kg/小区);春秋两季影响黄秋葵结荚的最大因子均为磷肥,其次为氮肥,提高黄秋葵结荚量的最佳施肥组合为N3P2K2(N 0.130 kg/小区、P_2O_50.238 kg/小区、K_2O 0.214 kg/小区),即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用量配合低浓度的氮可促进黄秋葵结荚。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根系构型能够促进作物高效获取土壤养分。基于磷肥施用深度的根层调控技术可以优化夏玉米根系的时空分布并促进其与土壤水分、养分供应的空间匹配性,为通过玉米根系挖潜实现节肥增效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本试验以不施磷肥处理为对照(CK),设置距离地表-5 cm (P5)、-10 cm (P10)、-15 cm (P15)和-20 cm (P20)深度施用磷肥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夏玉米根系分布、植株生长及产量形成、氮素吸收、积累与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适当深施显著促进夏玉米根系生长,根干重、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整体表现为P15P10P20P5CK。随着磷肥施用深度的增加,深层玉米根系显著增加。P15和P20处理根干重所占比重,在20~40cm土层分别为12.3%和12.1%;在40~60 cm土层分别为6.7%和6.9%。根系分布深度的增加促进了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深施磷肥处理各土层中尤其是20cm以下土层土壤氮素含量显著降低。根系分布的优化同时促进了植株氮素积累与转运, P15处理较P5处理氮素吸收效率、氮积累量、转运量及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分别提高14.5 kg kg–1、19.2%、48.9%和6.4kgkg–1,籽粒产量2年平均增产16.4%。在本试验条件下,磷肥集中施用在-15cm处理,能显著促进夏玉米深层土壤根系的生长,扩大根系养分利用空间,增加根系对深层土壤氮素的吸收,促进植株氮素积累及转运,提高其生产力,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麻栎人工林生长及热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滁州地区林地土壤贫瘠,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经营粗放的现状,开展了不同施肥(复合肥,氮:磷:钾=15%:15%:15%)处理(0、0.15、0.3、0.45 kg/株)对麻栎生长、生物量和热值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施肥量增加,麻栎树高、胸径、地径和生物量均逐渐增大;以0.45 kg/株处理效果最好,树高、胸径、地径、树干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5.47%、17.91%、14.48%、11.53%。施肥处理树干的干重热值均显著低于对照,比对照减少1.11%~2.53%;枝、叶、皮干重热值在不同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麻栎单株地上部分能量也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大。在安徽滁州地区单施复合肥可以显著提高麻栎生物量,尽管施肥降低了树干的热值,但由于生物量的大幅增加,使得林地能量产出随施肥量的增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滴灌条件下不同N、K肥施用量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究西北旱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最适合春小麦生长和高产的N、K肥施用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的施N水平(0、80、160、240 kg/hm2)和施K水平(0、88、176、264 kg/hm2)对甘肃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水平下,增施N、K肥对春小麦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施用过量则会抑制其生长。在磷肥(P2O5)和钾肥(K2O)用量分别为60 kg/hm2、176 kg/hm2情况下,N0水平下春小麦平均产量为5813 kg/hm2,N1水平下产量为6563 kg/hm2,比N0增产10.6%~ 15.3%,N2水平下产量为7025 kg/hm2,比N0增产19.1%~22.5%。不同K肥水平下春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是同一N、P水平下,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春小麦产量出现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通过试验初步确定,滴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达到高产的适宜氮肥(N)用量为150~160 kg/hm2,钾肥(K2O)用量为88 kg/hm2。  相似文献   

19.
长期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闫童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0):15-20
为合理优化施肥结构,制定科学的作物肥料配方,提高耕地地力水平,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6—2013 年笔者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4 种土壤进行长期定位配方施肥,研究了配方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作物平均产量明显高于习惯施肥。2013 年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比2006 年增加,其中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幅较配方施肥处理大,而配方施肥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幅较习惯施肥处理大;2006—2010 年配方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变化不明显,2010 年后土壤有效磷呈下降趋势;2006—2013 习惯施肥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相对较稳定。配方施肥通过合理调整氮、磷、钾肥的比例和用量,大幅减少了肥料投入,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有效促进了土壤养分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