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水稻钵苗移栽技术是我国水稻移栽刚兴起的新技术。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移栽时不伤苗,移栽后秧苗起身快,可增加水稻有效分蘖,增产作用较为明显。试验示范选用具有成熟技术的钵苗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开展水稻钵苗移栽技术试验,为今后推广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江西水稻种植及栽插设备发展现状,针对秧针式水稻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技术特性,分别从育苗和栽植环节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当前秧针式水稻插秧机和水稻钵苗移栽机的各自优势与不足,总结江西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稻钵苗有序移栽的可行性,给水稻钵苗有序移栽机的研制提供工艺参数,以YP450C水稻插秧机为机体,确定了钵苗移栽工作部件及其传动系统,研制了水稻钵苗有序移栽试验装置.借鉴国内外钵盘育秧技术,在室内模拟水田实际工况,采用气吸式取苗原理移栽空气整根盘育乳苗,进行育苗和移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气吸式原理移栽空气整根钵体乳苗所需要的真空度范围为400~900Pa;移栽后钵苗排列有序,钵苗入土直立度高.  相似文献   

4.
水稻钵苗移栽,是继水稻机插秧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机械化移栽方式。为了探究钵苗移栽技术在水稻高产创建中的可推广性,三年来杨舍镇先后从常州亚美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购置了5台钵苗插秧机,通过三年的摸索和实践,对这种栽培方式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实践证明,与常规机插秧相比,钵苗移栽对水稻高产创建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由东北农业大学赵匀教授研发、世界首创采用"回转机构"开发的水稻钵苗移栽机及宽窄行插秧机演示成功,这一系列机型彻底改变了水稻移栽装备的形式。东北农业大学赵匀教授课题组研发的5种新机型分为钵苗移栽机和宽窄行插秧机两大类。其中钵苗移栽机结构简单,效率是日本同类机型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移栽行距固定、不能适应南方双季稻区不同行距移栽农艺要求的问题,在歩距式水稻插秧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取苗轨迹简单、实用及性能可靠的变行距钵苗移栽装置。根据钵苗最佳拔取角度与取、投苗位置要求,确定取苗运动轨迹,设计取苗连杆机构,建立运动学模型,并应用Matlab对机构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取苗连杆机构运动参数与钵苗下落姿态的要求,设计苗夹开合与旋转运动控制凸轮,并进行取苗连杆机构与苗夹机构之间运动同步性的运动仿真分析;为满足钵苗经过输苗筒后下落至水田时刻的一致,以保证移栽时钵苗株距均匀性,对输苗筒的关键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设计;进行不同取苗速度、不同行距的移栽试验,平均取苗成功率达到89.96%,平均倒苗率3.45%,表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移栽效果,可应用于水稻钵苗变行距移栽作业。  相似文献   

7.
<正>水稻钵苗栽植技术,是我国水稻产区特别是北方稻区的主要栽培方式,推进机械化移栽技术与钵苗农艺技术的融合,大力示范推广钵苗机械移栽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技术推广的一个主要任务和生产急需。吉林省长春市农机推广部门对此进行推广示范,并取得一定成效。一、示范推广水稻钵苗机械化技术的意义目前,长春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已达到60%。  相似文献   

8.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移栽技术是一项农机与农艺相融合配套技术,该项技术"省土、省肥、省种、省工",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秧苗分蘖率高,增产幅度大,攻克了钵体秧苗不能机插的历史性难题,是继黑龙江省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之后栽培体系上具有突破性的重大技术改进,是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与质量的综合性配套技术,将有力地推动北方水稻生产的发展及水稻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水稻钵苗机械化移栽技术是目前我国水稻种植采取的一项先进技术。介绍水稻钵苗的定义与分类,阐述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水稻钵苗移栽与传统插秧的经济效益情况,并提出加快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建议,以促进该技术的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插秧机伤秧率高的问题,研制一种钵式水稻插秧机。该钵式水稻插秧机通过增加取秧机构,实现按钵取苗,大幅度降低伤秧率。从钵式水稻插秧机的总体构造入手,介绍其关键部件送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横向、纵向送秧机构和再定位机构,并确定送秧机构的关键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钵式水稻插秧机工作可靠,不仅较好地满足农艺技术要求,而且提高整机的栽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水稻钵苗移栽机的特点及关键技术,针对湖南水稻种植的农艺进行了现状分析,提出了湖南水稻钵苗移栽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水稻种植机械的发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具有增产优势的钵苗移栽机更是成为关注焦点。为此,本文简述了钵苗移栽机的研究现状及装备现状,介绍了钵苗移栽机取秧机构,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对钵苗移栽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技术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机械化插秧及钵苗移栽技术的优势及前景,通过对比分析钵苗移栽技术与传统毯状苗机插,总结了水稻钵苗栽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特点及其优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特点水稻钵育秧苗一般采用抛秧或摆栽的方法移植到水田中,需要使用专门的抛秧机或摆栽机,而传统的插秧机适用于盘式秧苗。这里介绍一种新插秧技术,就是用传统的水稻插秧机插栽钵育的水稻秧苗。这种技术不但保留了钵育秧苗栽植的优点,还增加了水稻插秧机的优势,可以说,水稻钵育秧苗机插技术开创了水稻插秧生产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穴盘钵苗智能移栽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穴盘钵苗智能移栽机关键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针对钵苗特征识别、定位机构以及钵苗夹持手爪3个方面介绍当前钵苗移栽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制约钵苗智能移栽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钵苗特征识别技术,改善钵苗移栽农艺条件,拓展钵苗移栽技术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全自动玉米钵育移栽机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钵育移栽技术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品质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国内玉米移栽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多为半自动,作业速度受限于人工取苗,喂苗速度、移栽质量不稳定,直接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国外大多数全自动移栽机由于结构复杂、造价过高,以及国内外地理条件差异等因素影响导致无法应用。为此,通过分析国外移栽机的发展趋势,总结国内半自动移栽机供苗方式的不足,结合高速水稻插秧机进给机构特点,提出国内旱地移栽机供苗机构应向基于多穴连钵、全自动的高等机械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怀远县是安徽省农业大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80万亩。多年来,怀远县的水稻毯状苗机械化移栽技术"推而不广"。为寻找其原因,提出适合当地推广的机插秧技术,我们在前几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外地的经验,2018年做了"不同类型的水稻插秧机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机具毯状苗插秧机品牌为久保田生产的,行距25cm;半钵体苗插秧机品牌为江苏久富的,行距25cm;宽窄行侧深施肥毯状苗插秧机品牌为河北锦禾的,宽×窄行距=33×17 cm。  相似文献   

20.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