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1979—2009年的CFSR再分析风场资料,分风向、分月份对黄海6级以上大风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大风日数呈趋势性减少特征,黄海北部海区和东南部海区大风日数最多。NNW风向大风日数最多(6.8 d),而南风大风日数最少(0.8 d)。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12月(7.8 d),而最少的月份是6月(2.0 d)。各风向大风日数异常振荡的周期一般为2.5~3.0年。黄海大风冬季3个月基本以偏西北风为主,春季偏南大风的比例逐月增加。夏季3个月主要以偏南大风为主,秋季3个月以西南大风日数最多。全年中8级以上极端大风日数最多的月份是8月,与夏季极端大风相联系的天气过程主要为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2.
选取新安县气象站2008—2017年风速、风向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新安县近10年大风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1.21 d/10年;月大风日数累计最多为12月,最少为9月;以冬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季最少;新安县近10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56 m/(s·10年);W向大风最多,占全年的16.7%。新安县大风产生的天气形势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冷空气南下、东(南)高西(北)低形势、强对流天气3种。大风日数减少及平均风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人工植树造林及测站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气象资料,对大风日数年、季变化和风向频数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6—2015年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数年际变化系数为-6.8 d/10年,大风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四季变化率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日易出现在春季、秋季和冬季,夏季出现大风日的可能性最小。从大风日风向频数分布来看,普兰店地区大风风向出现频率最多为东南偏南和西北偏北2个方向,出现频率最少为西南和东北2个方向。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5—2015年旅顺口区本站气象观测站大风资料,得出旅顺口区8级以上大风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旅顺口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大风的季风特征明显,冬季大风多为冷空气大风,春季初夏的大风主要由低压和倒槽引起,夏季的大风主要受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北上引起。受三面环海影响,旅顺口区大风日数远远高于内陆地区。从近50年大风日数分布规律来看,旅顺口地区大风日数总体呈线性递减趋势。春季和夏季以东南、南东南风向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北风、北东北风向为主。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剖析柴达木盆地大风日数的演变特征,利用柴达木盆地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8年大风日数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法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1961~2018年平均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大风日数年际间差异较大,最多年与最少年之差为53d。大风日数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70年代呈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呈减少趋势。四季大风日数均呈现出减少趋势,依次是:春季>夏季>冬季>秋季。月平均大风日数变化呈单峰型,1~4月逐月呈增加趋势,5~12月呈减小趋势,4月是一年中大风日数多的月份,处于波峰位置。年和春季大风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呈下降趋势,春季发生了突变,年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6.
利用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站1971—2020年的逐日平均风速、风向及月大风日数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风要素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结果表明,乌鞘岭年平均风速呈波动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015 m/(s·10年);春季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秋季较小,春、夏、冬三季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秋季呈弱的增大趋势;月平均风速4月为高峰值,11月为低谷值。乌鞘岭年、季、月风向频率的变化相对一致,静风的风向频率均占8%左右,主导风向均包含北风(N)、西北风(NW)、北西北风(NNW)和南东南风(SSE)。乌鞘岭年大风日数呈波动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83 d/10年;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少,春、夏、秋三季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冬季呈弱的增多趋势;月大风日数4月为高峰值,10月为低谷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1985~2011年温泉县大风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变换和M-K分析,研究了温泉县大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7年来年大风日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24 d;大风日数以7月最多,2月最少,以夏季最多,秋季和冬季较少;年大风日数存在6年左右的主周期变化和3年的次周期变化。年大风日数在1988年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  相似文献   

8.
大风是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本文利用改则县2011-2018年逐月大风天气观测资料,对改则县大风天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改则县近8年大风日数累计出现390个大风日,年平均大风日数高达48.8d;年大风日数总体上呈略增加变化趋势。年大风日数最多达71d,出现年份为2016年,年大风日数最少为9d,出现在2014年。改则县各个月份均会出现大风天气,大部分出现于12~次年4月份,该时间段占2年累计大风日数的69.0%;累计大风日数出现最多的月份为2月份,累计出现大风日数79d,占20.3%;累计大风日数出现最少的月份为10月,累计出现7d。改则县大风日数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为冬季,春季次之,夏季较少,出现频率最小的为秋季。改则县近8年来的极大风速呈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8年来极大风速平均值为24.6m/s。年最大值为26.5m/s,出现在2011年7月15日,年最小值为22.0m/s,出现在2014年2月7日。  相似文献   

9.
近20年山东省南四湖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南四湖畔4个陆面台站近20年的大风记录,对南四湖大风天气的基本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地区大风以西北风为主,春季出现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最少。自90年代末大风日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南四湖大风频次逐年减少,造成该结果的原因除了大气环流背景方面的影响因素外,还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测站周围局地环境改变、人工防护林带面积扩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71—2010年茶陵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茶陵县近40年大风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茶陵县年大风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率为-0.967 d/10 a,近10年转为非活跃期。主导风向季节性差异明显,春、秋、冬季盛行WNW风和NW风,夏季SSW风加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茶陵县大风日数月变化呈多波动型,第1峰出现在3月,第2峰出现在7月,第3峰出现在10月,最少月为9、11月,大风主要集中在3—5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