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切实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对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显著,但面临资金保障不充足且投资水平不高、建设标准偏低且质量不高、绿色发展理念不重视、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提高建设水平,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应加强政府投入、多元筹划、统筹整合,在建设管理中提高建设标准、积极采用农业技术,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并形成多种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结合农业技术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即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加大资金投入与提高农田质量并重,形成建一片成一片的良性循环;因地制宜、逐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中强调对于山地、丘陵的试点和探索,推进农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     
<正>【172亿】中央财政下拨172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中央财政立足于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采取有力措施,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和项目布局突出向粮食主产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聚集。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下拨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172.43亿元,其中用于13个粮食主产区119.49亿元,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据了解,按照规划,到202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相关会议中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并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方针,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09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试点以来,到2020年规划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kg以上。在此背景下,掌握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现状,有效测算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来源及存在问题,评价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期,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下发的“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将转变农业综合开发方式,大力支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根据上述工作要点,今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将继续大规模建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包括将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两类项目并轨,适当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允许财政补助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进一步推进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海盐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决策部署,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本文基于浙江省海盐县“三区三线”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结合海盐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分析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路径和对策举措,以期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梳理了“十二五”以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并根据不同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组织实施特点,将10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划分为3个阶段,总结了每个阶段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概况,包括该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特点、高标准农田任务完成情况、高标准农田建设具体建设成效。最后,针对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抓好顶层制度设计、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重点流程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只有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才能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在新形势下,如何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做到以下几点: 统一建设标准,摸清真实家底。当前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或修订适合新形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同时,各地按照新标准实地查看、摸清本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包括已竣工的或者已认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待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备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8.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区情实际,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路径,逐步形成了以“多元化参与、多要素融合”为主要特色的建设模式。为进一步促进六合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对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在加快推进区域化整体建设、健全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农艺配套、切实提升农户参与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推进建议,以期进一步高质量整体推进六合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嘉善县聚力打造“升级版”绿色农田,扎实推进县域高标准农田“升级版”建设,将农田退水“零直排”、绿色防控、美丽农田、数字农业等政策统筹集成、高效配置,聚焦增产增效上探索模式创新,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模式,做透“高标准农田+”文章。近三年,嘉善县共投资3.8亿元,建设高标淮农田6.5万亩,累计建成33.54万亩,高投入、高质量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农田建设示范样板,为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五连丰”提供了有力保障,让总书记提出的“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简称《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批准。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其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完成3.4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0.6亿亩;完成1575处重点中型灌区的节水配套改造;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公斤以上。《规划》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农业  相似文献   

11.
高标准粮田建设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从河南省建设高标准粮田的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高标准粮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目标取向不同、建设标准不同、资金渠道不同、项目管理不同,明确了统筹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途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即以县级政府为平台有序统筹推进、明确统筹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的重点内容、建立统筹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工作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2.
鱼台县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依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实践"高标准农田+"模式,统筹项目资金,聚集资源要素,多方发力,努力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鱼台县有基本农田5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41万亩,其中2021年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2021年10万亩高...  相似文献   

13.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高标准农田533.33万hm^2以上。为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方法》)。多位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2019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体制机制、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上迎来更多利好。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所在,是农村经济飞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笔者结合西宁市市情、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近年来西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实践,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统筹考虑,分类施策,探讨解决思路、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是党中央立足新形势提出的粮食产能提升新目标,是关乎14亿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节水灌溉技术的集成应用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节水灌溉技术在提高用水资源效率、助推农田绿色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本文简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并针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23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笔者认为,由于耕地的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和低等耕地作物生长限制性因素改造的技术经济难度,在2030年前难以将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按《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3.1高标准农田”定义的通用标准建成。实际上,区域主要栽培作物对于高产稳产条件的要求并不相同,也没有必要制定一个在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等各方面一模一样的标准。因此,要按照区域主要栽培作物高产稳产对地块、地形、土壤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制定高标准农田标准,指导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划设计,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针对性和效率。并比较现有耕地现状与区域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的差异,按照先易后难的次序安排,以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对诸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高标准农田在建设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标准偏低、建设内容不够全面、以及支农资金缺乏整合等等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浙江省嘉善县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希望能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标准农田下一阶段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标准农田主要用来生产粮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健全管护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大粮食主产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资》2019,(9):1-1
日前,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2019年中央1号文件实施要求,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引领全国农田建设工作,农业农村部启动了《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9-2022年)》编制工作,并正式印发《关于做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统筹部署各地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