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建设草原生态系统水利保障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实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和建设水利保障体系。建立水利保障体系,就是建立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平衡,保护可再生性草地资源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要坚持充分利用天上水,科学引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必须重点加强"七大"体系的建设,即:建立规划统筹建设的政策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保障体系;建全农村水利管理组织体系;加快构建农业水权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事权和产权体系;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小型农村水利行业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农村水利信息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服务管理的视角探讨民生水利问题,将服务管理理念与民生水利问题有机结合,构建民生水利服务管理创新体系。具体地说,基于服务管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同时吸纳当前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沿理论,紧密结合民生水利对服务管理的需求,对民生水利服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展开研究,初步构建出民生水利服务管理的理论框架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9月10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讲话。在谈到建设节水型社会时他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水利事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中国治国安邦的大事。近50年来,中国的水利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减灾和保障体系,为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环境改善提供了基…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农村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现代化必须有水利的支撑。2000年,根据中央的治水方针,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时期治水思路,拉开了水利现代化的序幕,并于当年12月在苏州召开了部分省、市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研讨会。在会上,探讨了加快实现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出了农村水利现代化的内涵、标准、措施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水利自动化是水利信息化的基本系统和重要组成,因此水利自动化的发展一定是随着水利信息化的发展而发展,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就是水利自动化发展方向。农业推广应用的根本目标是引导农民行为的自愿变革,通过农民采用新技术和信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农业推广应用是农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文章通过对水利自动化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为水利自动化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指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家科教兴国,科教兴水战略的实施,水利行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和提高,这就要求水利高等院校不断地探索高层次水利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满足水利事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文章对此背景下分析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原则,提出了水利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具有创造力的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扩大农村水利投入 推动农村水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要不断扩大水利投入,以加快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资金短缺问题是水利建设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农村水利建设中,除按照国家总体水利规划,国家给予必要的支持外,应大力吸收社会各种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探索水利工程建设筹融资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农田水利建设向环境水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宿州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过去传统水利向环境水利、生态水利转变,向小规模重实效转变,向社会招标和发展民营水利工程转变,向采取“一事一议”集资干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规划是水利工作的基础,它的龙头性、动态性以及信息的海量性决定了信息技术是水利规划科学性的必然要求。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水利规划的管理效率、提高水利规划设计的水平、保证水利规划设计的科学性,还可以提高水利规划的公众参与程度。信息技术对水利规划具有直接影响价值、间接影响价值和潜在影响价值,这些价值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等三类指标来加以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