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6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麦168(原名镇麦02168)系江苏省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2年以苏麦6号,97G59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多年多点区域试验及示范表明,该品种表现产量高、品质优、农艺性状好、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属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是江苏省首个适合淮南麦区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004-2007年分别参加江苏省和国家长江中下游小麦区域试验.综合表现较好.于2007年8月和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1、国审麦2007004,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种子》1987,(5)
金陵1号小麦系我所以南大8号为母本,ST20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1979—1985年先后通过市、省区试及生产试验,示范种植鉴定,1986年4月经江苏省作物品种审定委贝会审定通过。目前为我省淮南地区推广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3.
扬麦16号小麦(原名扬00—126)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育成的春性中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04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引进张家港市,经两年的试种示范,现已成为张家港市小麦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5.
扬麦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育种研究室在扬麦4号×St1472/506组合内选系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育种的方法育成的又一突破性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4月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定名。该品种为春性、幼苗直立。株高95cm左右。  相似文献   

6.
扬麦13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采用综合育种科技路线育成的优质抗病弱筋小麦新品种。200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2003年通过江苏省审定,适宜于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应用。特征特性:扬麦13号属春性早中熟品种,熟期与扬麦158相仿。该品种幼苗直立,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株高8  相似文献   

7.
许长青  盛焕银  徐艳 《种子科技》2011,29(12):42-43
徐麦30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91098作母本、徐州25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704),适于江苏淮北地区早中茬口中高肥力水平田块种植。2008年开始引入我市示范,2010年被确定为我市小麦主推品种,2010~2011年度在江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扬麦20引种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麦20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院以扬麦10号/扬麦9号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10002。2010—2011年引进试种,表现为有较高的增产潜力,而且有良好的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淮麦20的生育特牲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麦20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郑州891×烟1604杂交育成.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淮麦2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Tal)基因为工具,采用轮回选择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1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保护并获得公告,公告号为:CNA002847E。  相似文献   

11.
淮麦20属半冬性中晚熟小麦品种,由江苏省徐准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郑州891×烟1604杂交育成。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30。  相似文献   

12.
苏玉 10号是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新育成的玉米杂交种 ,199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99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是江苏省“十五”重点推广品种。我县 1997~1999年连续 3年进行了试验、示范 ,现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生  相似文献   

13.
原名徐麦4036,由江苏省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烟辐188/徐州26,于2005年育成,属半冬性中熟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0904。  相似文献   

14.
保麦1号由江苏保丰集团公司于2006年育成,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原名保丰0601,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苏审麦201006。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申请号20090476.2,公告号CNA005899E。  相似文献   

15.
扬麦158小麦     
扬麦 15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扬麦4号×st1472/506选系”杂交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于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是继扬麦5号后适应于长江中下游南方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又一突破性小麦新品种。 1 主要特征特性属春性品种。幼苗直立,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90~95cm,节间5个,主茎叶片11  相似文献   

16.
淮稻8号(淮992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稻 8号(淮 992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从武育粳 3号天然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种,多年试验试种,表现优质、高产、适应性广、较易脱粒等优点, 2004年 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7.
籼糯水稻扬辐糯4号扬辐糯4号系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1982年用60Coγ射线辐射迟熟中籼2IR1529-68-3-2诱发胚乳突变选育而成。199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性特征:该品种属中熟中籼糯,生育期138~140天,株高99……  相似文献   

18.
扬两优6号属两系中熟中籼杂交稻组合,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以广占63-4S为母本、扬稻6号为父本杂交配组,于2000年育成并参试.2003年通过江苏省、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宁县引进该组合种植,2007年由北京金色农华引进制种.  相似文献   

19.
刘中秀 《中国种业》2014,(10):58-59
扬育粳3号(试验名扬育粳116)是笔者和江苏田源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下用新稻18//镇稻99/南粳41通过有性杂交育成的一个中熟中粳新品种。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审定号:苏审稻201410),适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作迟播种植。经过3年的中间试验和示范试种,表现出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品质优良、熟期适宜、容易栽培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好评和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保麦6号(原名保丰10-82)是江苏保丰集团公司独家育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2015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麦201505),该品种适宜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栽培种植。该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16010),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驻马店及以北地区、安徽淮北地区、江苏淮北地区、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